2024年1月19日发(作者:费淞)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综合题答案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练习
1.请你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你为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主要内容。
(3)请就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示例1:孝子“孝”谁;示例2:孝子不孝;示例3:“孝子”很忙;示例4:如此“孝”道
(2)示例:有一个人身穿印有“孝”的文化衫,一边遛狗,一边给妈妈打电话说:“妈,我正在遛狗,没空陪你。”
(3)示例: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把这一美德发扬光大。不能像漫画中的人一样孝顺父母只流于形式,只限于口头儿。我们要多陪父母聊天,帮他们做家务。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学生拟写题目的能力。认真观察漫画,抓住漫画的一些明显特征来拟题。本题抓住漫画中人物衣服上边的“孝”字和她与母亲通话的内容来拟写题目。比如,如此“孝”道,实不应该。
(2)这道题考查概括漫画主要内容的能力。认真观察漫画我们可以得知,一个身穿带“孝”字衣服的年轻男子,正在满头大汗的遛狗,同时在和母亲打电话:“妈,我正在遛狗,没空陪你。”
(3)这道题考查针对漫画谈感悟启示。我们先要明确漫画的寓意。这幅漫画主要讽刺了那些把“孝道”挂在嘴边,印在身上来标榜自己是孝子的人,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宁愿遛自己的宠物狗,也不愿意陪伴父母的这种假孝道。因此,启示主要是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孝道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多陪伴父母,多关心他们,帮他们做做家务,让他们感受到老年的幸福和温馨。
故答案为:⑴ 示例1:孝子“孝”谁;示例2:孝子不孝;示例3:“孝子”很忙;示例4:如此“孝”道
⑵ 示例:有一个人身穿印有“孝”的文化衫,一边遛狗,一边给妈妈打电话说:“妈,我正在遛狗,没空陪你。”
⑶ 示例: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把这一美德发扬光大。不能像漫画中的人一样孝顺父母只流于形式,只限于口头儿。我们要多陪父母聊天,帮他们做家
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 认真观察图画,抓住图画的关键信息及文字,把握准确主题,注意语言的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漫画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仔细观察,注意图中的画面内容,文字,注意概括的语言要简洁,流畅。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漫画主旨的理解和感悟。要求考生结合图画中的主题,画面的内容,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回答。
2.七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普法活动我宣传】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道德风尚我倡议】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律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________”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
(3)【助人为乐我践行】有一同学学习成绩较差,性格也很孤僻,且做事畏畏缩缩,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你会如何劝说他让他自信起来?
【答案】 (1)示例1:《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
示例2: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2)没有;执行;履行
(3)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独特之处,需要你细心发现。只要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多从朋友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你一定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
【解析】【分析】(1)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要围绕主题“《环保法》普法宣传”活动拟写作答。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如:加强环保意识,守卫美好家园。
(2)①句“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否定词语的滥用,致使语句表意相反,不合逻辑,去掉“没有”。②句“执行”与“责任”搭配不当,应该把“执行”改为“履行”。
(3)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XX同学);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从帮助其树立信心的角度来劝说,并要给予鼓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⑴ 示例1:《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 示例2: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⑵ 没有;执行;履行
⑶ 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独特之处,需要你细心发现。只要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多从朋友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你一定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求结合题意注意对宣传语的理解和运用,要围绕主题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主题,注意语言要得体,连贯和简明。
3.同学们在新的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友谊的故事流传下来,他们之间的赤子情怀不是我们用简单的词汇可以描述的。他们的故事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一起,在历史的深处闪烁着光芒,直到今天,依然让我们敬佩。仿照示例,写出一个古代交友的称谓。
示例: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者情投意合的朋友。
________之交:________。
(2)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人生中排遣忧愁、倾述心声的对象,请仿照下面示例,写一个句子。
示例: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答案】 (1)生死;同生共死的交情
(2)略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相关。示例: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2)仿写句子要仔细分析所给的句子,修辞、句式、结构、字数都要与所仿写的句子相同或基本相同,还要注意内容通顺连贯。示例:朋友是生命失意时的一轮太阳,温暖地给你带来前行的力量。故答案为:⑴ 生死 ; 同生共死的交情
⑵ 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注意 写出一个古代交友的称谓,并解释。
⑵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要看示例,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4.文学文化常识。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和《________》 《大学》 《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请根据名字特点给张家兄弟排序(请填字母)
老大:________ 老二:________
A.张仲勋; B.张叔勋; C.张伯勋; D.张季勋
【答案】 (1)中庸;孟子
(2)C;A
【解析】【分析】(1)“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在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是: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据此可知,张伯勋是老大,张仲勋是老二。故答案为C和A。
故答案为:⑴中庸;孟子;
⑵C;A。
【点评】⑴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⑵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5.综合性学习。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你希望有什么样的朋友呢?与朋友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展示自己,让朋友认识你。围绕这次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两个活动的形式。
如:自我介绍。
(2)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简要说说你的观点。
【答案】 (1)示例:①特长展示;②小组讨论。
(2)【示例1】我认为网上交友有利。网上交友范围广,山南海北皆朋友,只要志趣相投,地域不是障碍。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与身边的朋友交谈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
【示例2】我认为网上交友有弊。网上的朋友互相之间不熟悉,难得有真心话说,而且网上所说的与现实生活总会有差距,如果把握不好还有可能上当受骗。
【解析】【分析】(1)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选择两个以“交友”为主题来拟写名称即可。
(2)本本题作答时可从“网上交友利弊”角度进行分析阐述。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示例:①特长展示;②小组讨论。
⑵【示例1】我认为网上交友有利。网上交友范围广,山南海北皆朋友,只要志趣相投,地域不是障碍。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与身边的朋友交谈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
【示例2】我认为网上交友有弊。网上的朋友互相之间不熟悉,难得有真心话说,而且网
上所说的与现实生活总会有差距,如果把握不好还有可能上当受骗。
【点评】⑴本题考查活动栏目的设计。围绕“你希望交到怎样的朋友,又希望朋友们了解一个怎样的自己”来设计活动项目即可。如:交友话题辩论会,书信交友互动,特长展示等。
⑵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6.“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去寻觅春的芳踪。
(1)【赏春景】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去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拍摄了三张照片,想要各用一个成语给照片取题目,请你帮他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
备用成语:A.春暖花开 B.桃李芬芳 C.春回大地
________
春天的色彩
________
________
(2)【描春色】请联系全诗,仿照划画线的诗句,将下面这首小诗补充完整。
东风吹开了河面的薄冰/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洁白的头巾上/闪烁着纯真与无邪/湛蓝的眼眸里/透露出憧憬和希望/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A
;B
(2)细嫩的面庞上
;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用成语给照片取题目。1幅图,春天到了草木萌发,三个嫩芽钻出地面,对应“春回大地”;2幅图,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对应“春暖花开”;3幅图,老师带领学生排队出游活动,师生就像园丁和花朵,对应“桃李芬芳”。
(2)本题考查仿写诗句。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紧扣“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围绕“春姑娘”的外貌表情拟写诗句。
故答案为:(1)C、A、B
(2)细嫩的面庞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点评】(1)本题考查用成语给照片取题目。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认真看图,这是解答好图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审读寓意,这是解答图画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准确理解三个成语“春暖花开、桃李芬芳、春回大地”的意义,结合照片画面或画面的内涵,确定成语和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作答。
(2)本题考查仿写诗句。答题时应注意,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属于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chéng)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yùn)藏着先人所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pǔ)素的为人准则。良好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昔,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diàn)。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递、沿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éng
yùn
pǔ
diàn
传________
________藏
________素
积________
(2)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承;蕴;朴;淀
(2)昔;夕;沿;延
【解析】【分析】(1)传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朴素:意思是质朴,无文采(衣着);俭朴,不奢侈(生活)。积淀:①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②积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经验等。
(2)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注意区分字形。
故答案为:⑴ 承 ; 蕴 ; 朴 ; 淀
⑵ 昔 - 夕 ; 沿 - 延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把握。
8.阅读下面图片,完成小题。
(1)阅读图片内容,说说该图片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灭火器比较轻便,皆可单手操作。
B.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都需要按照一定操作步骤。
C.消火栓水压较高,可以用来洗地、洗车等。
D.校园消火栓箱的玻璃箱门易碎,应当在其前放张隔离桌。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对图片的理解,对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做法加以评析。
2017年11月9日“消防日”,某校展开消防灭火演练,七年级甲同学拿起灭火器面对风向,距火源5米开外,对准火焰顶部喷射,未能灭火;乙同学迅速打开消火栓灭火成功,快速收起消防水带恢复原状态。在最后演练点评中,这两位同学都受到批评。
(4)该图片设计者是如何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 (1)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B
(3)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①图文结合;②分步骤介绍;③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要尽可能地准确把握把画面的信息全部介绍出来,组织答题时要做到抓住内容要点。两幅示意图分别是“灭火器使用图解”,4个步骤;“消火栓使用图解”,6个步骤和3个注意事项。据此归纳为: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使用灭火器时,一手握住压把,一手握住喷管,不能单手操作,此项错误;B、说法正确;C、消火栓在非火灾时不能使用,更不能洗地、洗车等,C项错误;D、消火栓前面两米不许堆放任何物品,“放张隔离桌”的说法错误。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评价做法。仔细读图,明白图表显示的各个信息,理解准确把握灭火器、消火栓正确使用方法,然后评价做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本题考查分析示意图的设计思路。设计者运用图片,宣传消防器材使用和保存方法,目的是是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明白操作规范正确使用。为了达到这个设计目的,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分步骤介绍,详细列举,通俗明白;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有使用步骤的图解,也有保存的注意事项。
故答案为:(1)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B
(3)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①图文结合;②分步骤介绍;③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要求考生答题时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把握图画的本质一要扣题旨,二要找规律,三要简洁表达。要点: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把握各个选项内容,把各个选项和相关常识进行比照对比,字斟句酌辨析正误。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消防器材使用和保存的安全要求。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评价做法。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灭火器使用图解”第4个步骤的规范要求,指出甲同学操作的错误。根据“消火栓注意事项”第3条,指出乙同学的错误。
(4)本题考查分析示意图的设计思路。答题时应注意,从图文结合;分步骤介绍;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几个方面分析。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啦!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来源: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lì chūn]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
编辑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中文名:立春 后一节气:雨水
外文名:Start of Spring 风俗活动:迎春、春游、鞭春牛、咬春等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多个领域。根据材料判断,“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以下哪一类遗产领域,其最恰当的选项是( )
A.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B.表演艺术
C.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2)材料一说,“该遗产项目(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请以“立春”这一节气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联系材料中的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①诗歌首句写了立春时________的习俗。
②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一节气的到来,在气候、物候等方面都有哪些变化?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来谈谈________。
【答案】 (1)D
(2)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人们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耕耘播种;立春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迎春祈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3)鞭春牛
;从“雪消”“风软”可看出气候开始变暖;“梅花合让柳条新”,可看出梅花不再开放,而柳条已开始长出新芽,春天到了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多个材料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①看这多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围绕什么共同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举例。②围绕话题分析题目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赞同赞扬还是否定批判,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组织语言。③回答时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从“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可知“二十四节气”是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故选D。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材料的理解。作答时时要与文章内容相吻合。从节气的名称来看,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农业的指导意义来看,它指挥人们开始耕作;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习俗。
(3)①这是一道诗歌鉴赏题,但它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形式上十分新颖。“泥牛鞭散六街尘”中“泥牛”即春牛,旧时打春仪式上所用的土牛。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丰收。②第三句:从此雪消风自软。春天来了,冰雪融化,风儿也不在夹杂着烈列寒气,而是变得温柔起来。第四句: 梅花合让柳条新。合,应当,理所当然;让,谦让,闪避。古谚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说法,柳树是最早知道春天的,柳树也是属于春天的。“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属于已经过去的严冬,面对春天款款的脚步,梅花还是悄然避让,把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拱手让给绿意盈盈的柳树吧。
故答案为:(1)D;(2)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人们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耕耘播种;立春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迎春祈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3)鞭春牛;(4)从“雪消”“风软”可看出气候开始变暖;“梅花合让柳条新”,可看出梅花不再开放,而柳条已开始长出新
芽,春天到了。
【点评】综合性学习试题。多个材料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①看这多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围绕什么共同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举例。②围绕话题分析题目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赞同赞扬还是否定批判,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组织语言。③回答时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
10.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②后来发生了分qí________: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 shà________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1)根据文中读音,在横线上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
(2)“粼”字共________画,在《新华字典》中,若按部首查字法查该字应查________部。
(3)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熬”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
【答案】 (1)歧;霎
(2)14;米
(3)忍受,忍耐,坚持
【解析】【分析】(1)分歧,fēn 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一霎时:yí shà shí,很短的时间。
(2)粼,lín ,部首“米”,笔画数 14。笔画名称:点、撇、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点、横、撇折、竖、撇点、撇点。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对于老人来讲,寒冬是非常艰苦的,“熬”是忍受、艰苦支撑之意,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流露出“我”对母亲平安过冬的庆幸。
故答案为: (1) 歧;霎
(2) 14 ;米
(3) 忍受,忍耐,坚持
【点评】 (1) 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2) 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结构的理解。要求考生在平时汉字书写时注意规范书写,掌握汉
字的基本结构,笔顺笔画。
(3) 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词义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句子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11.班级拟办一期以“阅读·成长·快乐”为主题的班刊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请你为这期班刊取个名字并简要说明?
(2)请你设计一幅与班刊相应的封面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不画画,只要文字描述)
(3)请为这期班刊策划两个栏目。
【答案】 (1)刊名:小荷说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可比喻刚开始展示才华;
(2)一汪池水,荷叶田田。一朵荷花含苞欲放,二只蜻蜓站立在它那尖尖的角儿上
(3)栏目一: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书海抬贝)。栏目二:名言集锦 读书笔记选刊(精选)
【解析】【分析】(1)如:芳草地,以草作喻,比喻学生的作品,还是文学天地中的嫩草,并且期待小草能越长越茂盛。
(2)一片草地,嫩嫩的,绿绿的,几个拿着书本的学生在踏青。
(3)答题时符合题干“阅读·成长·快乐”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阅读与成长、书海拾贝、名言集锦、语林趣谈等。
故答案为:⑴ 刊名:小荷说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可比喻刚开始展示才华;
⑵ 一汪池水,荷叶田田。一朵荷花含苞欲放,二只蜻蜓站立在它那尖尖的角儿上
⑶ 栏目一: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书海抬贝)。栏目二:名言集锦 读书笔记选刊(精选)
【点评】⑴本题考查 班刊的拟名。答案不唯一。要力求词句简洁,富有文学性,具有诗意。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题,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小草茂盛的画面即可。
⑶本题考查班刊栏目的策划。策划栏目要能呼应活动的主题,并符合栏目名称的专业性、精简性要求。
1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 ),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具,使铁棒pī( )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未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魏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字注音。
悭吝 ________ ________ pī ________ 手相迎 罗刹 ________
(2)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________。
(3)“这番不比那番”句中的“这”“那”是________词。
(4)文段选自《________》,文中的“罗刹”指的是________,孙悟空向她借扇子是为了________。
(5)本书中有很多情节都与“三”有关,请列举2个:________。
【答案】 (1)qiān;lìn;劈;chà
(2)“具”改为“惧”
(3)代词或指示代词
(4)西游记;铁扇公主;灭火焰山的火
(5)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解析】【分析】(1)悭吝,qiān lìn,吝啬;小气。注意“劈”的正确书写。罗刹,读音
luó chà,是一种恶鬼名。
(2)“公然不具”应为“公然不惧”。
(3)“这番不比那番”句中的“这”“那”是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代词,即用来指示或标识人或事物的代词。
(4)由文段中“行者”“借扇子”“罗刹”等可知是出自《西游记》。文中的“罗刹”指的是铁扇公主,孙悟空向她借扇子是为了灭火焰山的火,保得唐僧过山。
(5)《西游记》中有很多情节都与“三”有关,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
故答案为:⑴ qiān ; lìn ; 劈 ; chà
⑵ “具”改为“惧”
⑶ 代词或指示代词
⑷ 西游记 ; 铁扇公主 ; 灭火焰山的火
⑸ 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⑵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辨析。
⑶本题考查词性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等。
⑷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结合语段名著作家作品及主要情节。
⑸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注意积累与“三”有关的情节。
13.综合运用
明德中学决定开展一次语文日活动, 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标语栏)为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2)(故事会)古时很多名人的读书故事直流传至今,广为传颂。请选出下面的读书故事与人物不相符的一项( )
A.韦编三绝——孔子
B.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C.悬梁刺股——孙敬、 苏秦
D.凿壁偷光——张衡
(3)(辩论台)下面是“网上阅读辩论会”的正方辩词,请你写出反方辩词。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东西,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方相信,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________
【答案】 (1)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2)D
(3)示例:“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解析】【分析】(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且要注意做宣传的目的是“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阅读”。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2)D读书故事与人物不相符。凿壁偷光一匡衡。
(3)写辩词。要针对正方的发言,为反方写一段话,反驳对方观点。首先要理解正方的观点和依据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对对方的观点加以反驳,反驳时可抓住对方的论据,一一进行批驳,理由可分条列出。总之要做到观点明确,语言简洁,用词精确,逻辑严密。如“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络使我们缺少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产生社交恐惧;网络使我们能容易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不敢面对真实;网络使我们不善于思考,啥事都去找百度谷歌等。
故答案为:⑴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⑵ D
⑶ 示例:“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标语的能力。在拟写标语的时候要注意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作答时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注意古代名人的读书故事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发表观点与看法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要求学生针对“网上阅读”的利与弊的问题,以反方的角度,即:“网上阅读”弊大于利进行辩论、谈谈自己的看法,答题时可以围绕着“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缺乏自律”等方面作答,同时注意语句通顺
即可。
1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生存于世的万物都应该回报。②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阴________(, ;)③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增强一分春色。④我们人类________应该学会回报。
(1)给第②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②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阴________(, ;)
(2)“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增强一分春色”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3)给第④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④我们人类________应该学会回报。
(4)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答案】 (1);
(2)“增强”改为“增添”。
(3)也
(4)如果你是一条河流,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只雄鹰,就搏击万里长空。
【解析】【分析】(1)前后两个分句构成并列关系,所以应该选用“;”号。
(2)搭配不当,把“增强”改为“增添”。
(3)依据前面的所写“大树”和“小草”,再写到人,所以④句应该填写“也”据此理解作答。(4)仿写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作答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采用“如果你是……,就……”的句式来拟写作答。如:如果你是一股清泉,就滋养一方百姓。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 ;
⑵ “增强”改为“增添”。
⑶ 也
⑷ 如果你是一条河流,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只雄鹰,就搏击万里长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⑵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⑶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原因,注意结合语境,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⑷本题考查了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首先要考查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
15.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名人读书)
他一生钟情于书,嗜书如命。他在清华读书四年,北京的著名景点几乎没有去过,时间都用在“横扫整个清华图书馆”。他曾经说过,“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
他就是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
(全民阅读)
2015年3月,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
其实早在2014年,温州市就应市民读书要求,推出了“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
无人值守、自助服务、诚信借阅、就近便捷……城市书房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日益成为温州市民度过休闲时光的最佳选择,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深夜书房”“精神粮仓”。
——《半月谈》
(阅读调查)
(文化时间)
听一听手机音频课程,在博物馆触摸活生生的历史,电影院里小镇青年的身影越来越多,24小时书店的灯光依然吸引着年轻人……岁末年初,我们关注多种多样的文化时间,这些文化场景的鲜活切面展现着当下文化生活的全景,而关注文化时间的变迁,也是在见证时代进步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01月02日12版)
(大书无形)
“……除了有形的书,还有无形的书。这个无形的书就是生活、就是社会,我们要读生活,读社会这本大书。如果只能读有字的书,那就不是一个好读书人。只有把书本与社会结合起来读的人才会是一个好的读书人。……”
——章开沅《读书人的三重境界》
“欲从世间万物而学之,正当汗漫九垓,历游四宇,读无字之大书,方得真谛。”
——顾炎武《日知录》
班上召开“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班会,你们组收集了以上材料。
(1)请认真观察图二,写出你的发现。
(2)结合上面的材料,谈一谈你对“书”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答案】 (1)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2)表达有序,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书,既指有形的页码书,也指无形、无字的书。有形的书是前人的经验积累,只是间接的;而无形的书是动态的,是实践生活积累堆就的,是直接的。我们要成为学识丰富的人,除了读有形的书,更得读无形无字的大书。 比如,到博物馆参观展览、去影剧院看演出、走出家门游历山川,都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甚至刷剧、看网综也能让我们体察到世间百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解析】【分析】(1)分析图二的内容,比较2016年至2018年全国国民阅读量的数据,可知有声阅读量逐年增加,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2)示例:书,既指有形的页码书,也指无形、无字的书。有形的书是前人的经验积累,只是间接的;而无形的书是动态的,是实践生活积累堆就的,是直接的。我们要成为学识丰富的人,除了读有形的书,更得读无形无字的大书。就如同杜甫在书斋里“读书破万卷”;高尔基在苦难的人间底层读;徐霞客、李时珍则在大自然博大的怀抱中读;比尔•盖茨在无情的商海竞争间读……他们的读书虽异曲同工,但他们终成大家。
故答案为:⑴ 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⑵ 表达有序,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书,既指有形的页码书,也指无形、无字的书。有形的书是前人的经验积累,只是间接的;而无形的书是动态的,是实践生活积累堆就的,是直接的。我们要成为学识丰富的人,除了读有形的书,更得读无形无字的大书。
比如,到博物馆参观展览、去影剧院看演出、走出家门游历山川,都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甚至刷剧、看网综也能让我们体察到世间百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点评】⑴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图例中出现的文字和数据,结合图例的主题,即可作答。
⑵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材料内容来谈对“书”的理解即可。做到语言通顺,言之有理。要从“有形、有字”的书和“无字、无形”的书两方面举例去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练习
本文发布于:2024-01-19 07:23: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62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