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9日发(作者:关咏荷)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性形象
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的作品中所描述的女性形象普遍孤独寂寥,她们大多依附于男性,渴望获取真挚的爱情,普遍缺乏主观能动的自主意识与能力。《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下文简称《来信》)是作家在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静待战前世界各种主义浪潮的发展与离去,在追思战前世界的同时进一步反思自身的创作。《来信》正是作家思想转折阶段的代表作,是其身处变革动荡时代对精神危机的文学性表述。此外,茨威格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收了两封“陌生女人”的信件,此为茨威格的创作来源,因此也能将《来信》当做作家的“自传”。书中所描述的陌生女人孤单寂寞,在少女时期便离家在外独自生活,缺少亲人与朋友的照料呵护独自生活,后来又独立照顾孩子直至孩子死亡,长期对作家R保持着深沉热烈而又单纯的爱恋,同时常年面对着作家的无视,有着巨大的痛楚却始终无人理解、无人倾听。文中内容、情节的表述,同样是茨威格对在浪漫主义退潮时期对当代价值观念的自我反思与怀疑。
“怜悯是一个作家所能具有的最优秀的品质”①,这一句话通过茨威格的文学作品可见一斑。作家在塑造陌生女人这一形象的过程中,同时揉入了自身对女性群体的尊重以及抒发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怀。茨威格擅于描绘人的内心世界,将女性的种种遭遇与爱恋哀思呈现在读家面前,尤其表达了作家想要表达浪漫主义退潮时期大部分女性群体内心对浪漫爱情的渴望,以及身处男权社会的自我压抑。本文着力于深入描写女性生活、情感世界以及精神走向,同时通过作品中女主心理和情感的对比来形象,深入、系统地研究茨威格笔下的复杂而矛盾的女性形象。
《来信》通过书信方式描写了陌生女子在弥留之际,守着已经逝去的孩子留下了一份悲戚的长信,表达了只因作家R多情的一瞥,就使得当年还是少女的陌生女人沉沦其中,开始了长达多年的苦恋。《来信》中的故事主要是由陌生女人来叙述的,叙述一气呵成、畅快淋漓。《来信》属于单信类书信体小说体裁,故事中陌生女人为写信人,作家R为收信方。作家R在41岁生日收到一封无署名无地址的信件,信件内容是临死女人对男主人公(即作家R)表述了心迹与爱慕历程,但男主人公对此事毫无印象且一无所知。陌生女人自孩童时期便对主人公产生爱慕之情。尽管在成人后沦落风尘但依然保持着对作家R的单纯爱恋,直至临死之际才书信一封寄给了作家R。而作家R全程并未参与到这一感情故事中,属于缺席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所寄书信所讲述内容全程未被打断,连贯性强且独立存在。而男主人公同读家一样被归到旁观角色中,仅仅是这一书信的被动参与方。
陌生女人在信件中主要重复了两件事情,第一是作家R始终未认出自己,
第二是儿子死了。而在经历种种磨难下且认清自身命运后,陌生女人依然没有恼怒地质问或谩骂,表现出了婉转的牵挂与脉脉而不得的温存。陌生女人在信件中写到,只有自己死了以后,才会将所有的事物一一细数给作家R。只是一个无意的温柔,却激起了13岁少女的情感波澜,并在一系列无意识行为和偶然性的组合下少女委身于了作家R。
本文发布于:2024-01-19 05:0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61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