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发(作者:解治国)
关于设备维修的术语
1.维修策略:针对设备劣化情况,从一定的技术、经济因素出发,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方式和维修保养模式的规定, 包括决策依据、维修保养措施及执行时机,它直接影响维修保养任务工作总量和维修保养费用的高低,制订维修保养策略重点需要考虑设备役龄和设备故障特征起因。
2.停机维修:是指对达到停机维修状态的设备进行全面解体,修复或更换全部不合格零配件,恢复或提升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效率。
3.设备维修: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恢复其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包括各类计划修理和计划外的故障修理及事故修理。
4.设备保养: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特点,通过制定规范的保养标准、保养周期和责任主体,对设备进行清扫、检查、紧固、润滑和调整,以及隐患处理等,实现维持设备功能、状态和精度或减缓劣化,满足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要求。
5.日常维修:是指按照设备日常点检或巡检中发现的问题,维修工短期内计划实施进行检查、调整、修复或更换失效的零件,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等。
6.定期维修:是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维修方式。它具有对设备进行周期性修理的特点,是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预先确定修理类别、修理间隔期及修理工作量。
7.计划维修:出于安全要求,或国家特种设备管理要求,需要进行定期预防性维修的设备。列为计划维修的设备,需要明确维修周期、维修类别、维修标准、实施单位等信息。
8.事后维修: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再对其进行检查修理的活动。符合以下故障特征的设备,应列为事后维修。列为事后维修的设备,责任单位无须进行周期性检查,只要按照日常设备检修的内容执行即可。a)故障后果不严重,不会造成较大生产和质量损失的;b)不会造成设备连锁损坏的;c)不会危害安全与环境。
9.状态维修:对设备进行各种参数测量,随时反映设备实际状态,测量的参数可以在足够的提前期间发出警报,以便采取适当的维修措施。符合以下故障特征的设备,应列为状态维修, 列为状态维修的设备,需要明确需要进行状态监测的部位或部件名称、参数类型、所需工具或设备、正常参数范围、实施人员或单位、异常报告对象等信息。a)故障停机损失巨大;b)故障隐蔽,依靠人的五感很难判断;c)投入的状态维修的手段具有成本经济型;d)有成熟的状态监测手段;
10.维修技术标准:是指满足设备固有的功能、状态和精度所涉及到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是指导设备使用、维护、修理的基础技术性文件。设备维修技术标准涵盖: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点
检和润滑的基准要求;维修特性和维修性能指标;设备装置的构造特性指标;设备的使用劣化允许指标等。
11.维修作业标准:是根据设备维修技术标准要求编制的针对维修作业的工艺、流程性文件,它用于指导设备维修,确保维修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规范。规范内容涵盖:对象名称、作业名称、作业方法、作业顺序、作业条件、技术要点、试车和验收、作业环境危险源辨识、安全措施、资材、使用工器具等内容,还有拆卸、安装顺序图等。
12.维修质量验收标准:是根据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特定要求编制的对设备维修质量进行规范性验证的技术文件,通过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确保维修结果在设备的功能、状态和精度上满足和超出维修期望。维修质量验收标准内容涵盖:验收的前提和条件、验收的内容和手段、验收的标准和流程、验收的记录和资料、验收的人员和单位等。
13.设备维修分类:(1)根据设备维修的内容和规模将维修分为:日常维修和停机维修,其中停机检修可分为临时统计检修和年度停机检修。(2)根据维修项目承修单位分为:自主维修、外委维修。(3)按维修策略分为定期维修、计划维修、事后维修、状态维修和纠正性维修等。
14.维修作业标准包括:设备拆卸顺序、搬运摆放方式、作业步骤、检查要点、安装顺序、精度调试要点、空载单体试车、空载联动试车、单体负荷试车、联动负荷试车、现场清理等。
本文发布于:2024-01-18 18:5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55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