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更新时间:2024-01-18 16:59:11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8日发(作者:山胤)

一花一叶

鹊桥仙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而今人们更习惯于庆祝公历2月14日的情人节,而对于“七夕节”,只不过是一个遥远的记忆。

我对“七夕节”的认识除了牛郎织女千古爱情的神话传说外,更多的是从一些古诗词开始,其中最让我动心的是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中以词见长的重要人物,却不像苏词关西大汉,豪放旷达,恣意说理的气概,也少柳词红楼小姐,缠绵哀怨、婉约回环的脂粉气。他的词“情辞兼胜”,于婉约清丽之中,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炉。纵观秦少游之词,有意新、语工、音和等特色。下面让我们共同赏析这首千古名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是牛郎与织女的化身,千百年的望眼欲穿,期盼七夕短暂的相逢。词中内容正是咏此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轻薄的缕缕云丝,在织女的巧手中织出各种巧妙的花样。绵绵的离愁,只有通过牛郎织女二星光芒的闪烁来传递。漫漫的远行,迢迢不尽有如天河之水。然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声情突转,由“悲”(传恨)转“喜”(一相逢),恨海中涌起一朵欢乐的浪花,令人心醉。“金风”句典自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叫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雨露时。”

下阕首三句波澜又起,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情意绵绵,互倾别后相思之苦,正当他们沉浸在相逢的喜悦之中时,却又不得不“忍顾鹊桥归路”。欢娱苦短,归期又至。“忍”字道尽无限的惆怅。喜鹊即将远飞,归去就此断绝,万般无奈之下不忍心回头看那自己踽踽独行的身影。按事态发展,接下去2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自然就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心态自然就是“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词人却独创新意,于山重水复之中突现柳暗花明的境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乃大家神来之笔。

跳出俗套,立意高远,幸福之感由然而生。已无银河隔断双星的遗憾,而代之地老天荒,真情永驻。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却“胜却人间无数”的“朝朝暮暮”。无限的悲恨之中孕育着无比的欢乐。这种欢乐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是那种朝朝暮暮的欢娱、永不分离的相守永远也无法达到的爱情意境。

3一叶一世界

本文发布于:2024-01-18 16:5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5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佳期   银河   人们   无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