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更新时间:2024-01-17 02:11:21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高文进)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

适用年八年级

所需时 5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述性作品。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追忆保姆,是对普通善良劳动者的关注。朱自清的《背影》着力用简单的动作描写体现父爱的真挚。李祥森的《台阶》表现了像父亲一样的普通人在艰苦的生存状态下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故事。杨绛的《老王》提出了对不幸者给予人道主义关怀的社会性问题。余秋雨的《信客》说明了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这一类问题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文学作品在表现人物是用到抑笔,也即欲扬先抑。从叙事的详略上也可以判断,作者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则就是一些议论抒情句,能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如末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不已。

我们应该认真熟读、体味,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至情。读读想想,看文中的哪一点,打动了我们的心。其次可以从背影入手,理清全文脉络,以便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内容。还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

4. 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3.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4. 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5.学习阅读写人叙事的散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2. 学习<背影>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3.领悟体会父亲的情感与性格。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文章中领悟父亲的感情。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4.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对应课标

本单元以关爱主题,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周围人的爱。本单元要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写人类作品的特点。

1、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主题单 1、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元问题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

设计 情。

2 、《台阶》是一篇小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

3、怎样理解《老王》中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

4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篇篇都感人至深,仅仅是因为感情真挚吗?有时候,我们对父母也有深情,可为什么拿起笔来就写不好呢?

5、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详略怎样安排?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人?

6、朱自清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7、 小说《台阶》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8、《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接近口语,《信客》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专题划专题一: 阅读课文,感受内容 ( 1课时)

专题一

所需课 (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阅读课文,感受内容

专题二:品味句子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 4课时)

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

4. 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1、人物及主人公:⑴课文写了哪些人?⑵主人公是谁?⑶专题问课文通过哪些事写人?

题设计 2、人物形象分析:⑴事件分析;(2)背景(环境)分析;(3)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4)侧面描写。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长妈妈,作者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请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件或细节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

1.同学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②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2、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写到“我”的几次流(四 次)

进一步思考: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

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

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三.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1.学生课堂学习积极踊跃。

评价要2.小组协作互助作用明显。

3.知识掌握牢固

专题二

所需课4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3.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4. 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5.学习阅读写人叙事的散文。

品味句子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1、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2 、《台阶》是一篇小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

3、怎样理解《老王》中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

4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篇篇都感人至深,仅仅是因为感情真挚吗?有时候,我们对父母也有深情,可为什么拿起专题问笔来就写不好呢?

题设计

5、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详略怎样安排?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人?

6、朱自清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7、 小说《台阶》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8、《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接近口语,《信客》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范例1作者对阿长怀有怎样的感情?

解答:

鲁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对长妈妈深切的同情和真挚的怀念。

解题方法链接

这一类问题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文学作品在表现人物是用到抑笔,也即欲扬先抑。从叙事的详略上也可以判断,作者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则就是一些议论抒情句,能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如末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不已。

范例2 《背影》中父亲对“我”是什么的感情?“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又是怎样的?

解答: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解题方法链接

我们应该认真熟读、体味,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至情。读读想想,看文中的哪一点,打动了我们的心。其次可以从背影入手,理清全文脉络,以便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内容。还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范例3 《台阶》是一篇小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

解答: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解题方法链接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才是性格的核心。还要考虑环境,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考察他的性格特点。

范例4 怎样理解《老王》中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

解答: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个动荡年代,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是因为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他虽然出身低微,大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善良。

解题方法链接

“善良”是这篇文章表达的主旨,身份、知识层次的不同,对善良的理解和表达就不一样,要扣住这一点到文中记叙的几个片断中去总结。

范例5 信客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中能打动人心?

解答:

信客身上有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等优秀品质。

解题方法链接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信客的一生中截取了几个片段来表现他的可贵品质,要从这些事例中抽象出信客的品质来,就要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达和遣词造句。

范例6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篇篇都感人至深,仅仅是因为感情真挚吗?有时候,我们对父母也有深情,可为什么拿起笔来就写不好呢?

解答:对人物的描写通常是从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入手,表现人物

1.学生课堂学习积极踊跃。

评价要2.小组协作互助作用明显。

3.知识掌握牢固

专题三

所需课课外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领悟体会父亲的情感与性格。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文章中领悟父亲的感情。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2.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拓展研究

专题问 请同学们自己写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

题设计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书籍,电视,媒体

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自己写文章,后交流。

评价要加深同学们对亲情的认识感受。

本文发布于:2024-01-17 02:1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4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父亲   人物   作者   描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