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干热风变化特征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16 19:36:30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闵惠芬)

@ 乞候研究《≥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干热风变化特征研究 胡玲 汪青春2 李凤霞1 刘宝康1 苏文将 (1.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810001;2.青海省气候中心,西宁810001) 摘要:基于青海省56个气象站1961 2010年50年气象资料对干热风的发生日数、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 征分析表明:青海高原干热风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且以小灶火为高发地。其次为东部农业区且以循化为 高发地;近50年来干热风日数、强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2010年年平均达到29站次,分别较2O世纪 60、70年代偏多17站次和l1站次:近年来平均最高气温的明显升高与相对湿度逐年减小是干热风日数增 多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青海;干热风:气候变化:响应 引 言 定风力影响而减产称为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另一种 是由于雨后高温.使小麦青枯称为雨后热枯型干热 气候变化既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 问题.也是关系到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大现实问题 青海省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是我 国乃至东亚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 风 干热风等气象灾害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表现更为 突出和敏感.已成为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 问题之一(邓振镛等,2009)。干热风危害的实质是高 温、低湿引起农作物生理干旱,风加重了危害的程 带”.气候条件及其变化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农牧业 生产、交通、能源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敏感行业具有十 分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1961—2010年青海省年平 度。青海高原农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柴达木地区 及东部地区.是青海高原作物受干热风灾害最严重 的地区 随着气候变暖干热风气象灾害逐步增加.其 主要发生在7、8月,此时正是小麦抽穗、灌浆和乳熟 的关键时期 干热风的发生可强烈破坏小麦的水分 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 年平均气温的阶段性变化 极其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为冷期。8O 年代后期至21世纪1O年代为暖期.尤其是20世纪 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l0年代增温尤为明显 近50 年来,全省年平均气温升温率为O.37℃/10年。明显 高于近50年全球、全国每1O年0.13℃、0.22℃的水 平。其中,东部农业区、三江源区、柴达木盆地、环青 海湖区气温变化率分别为0.27 /10年、0.36cC/10 年、0.42℃/l0年、0.36 ̄/10年,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 平衡和光合作用,使小麦灌浆过程受阻,青枯逼熟. 影响小麦灌浆成熟.千粒重明显下降.导致小麦严重 减产 本文利用青海省现有的56个气象站1961— 2010年50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干热风气象灾害 发生发展的日、月、季动态和空间分布以及频次和强 度变化特征.探讨了近年来干热风发生频次和强度 变化的主导因子.对趋利避害和防灾减灾具有十分 重要意义 1 资料与统计方法 年平均气温升温率最大的地区(《青海省气候变化评 估报告》编写委员会.2012.)。 干热风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可分两种类型,一 种是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间.因同时受高温、低湿和一 1.1 资料及处理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西北地区旱作农业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及其预警和应对技术研究(GYHY2008060)“子专 题”气候变暖对西北旱作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其应对技术对策研究(GYHY200806021—04) 一32— 

乞使研宠 @ 青海省地方气象灾害标准(BD63)规定(青海省 理时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青海省气象灾害标准》 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作物受害的干热风分轻、 BD63规定的干热风日气象指标.即满足日最高气 中、重三级指标(表1、表2)。本文统计了青海省现有 温≥30 ̄C.14时相对湿度≤30%以及14时风速≥ 的5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日极端最高气温、 3m/s为一个干热风气象日数。(2)干热风的统计以一 14时相对湿度和14时风速等资料.在资料统计处 次满足干热风气象条件的日数为一次进行计算。 表1 青海省地方气象灾害标准(BD63)作物受害的干热风分级指标 分级指标 轻 由 作物受害症状 叶子轻度调萎、变色、灌浆轻度受阻。 叶片及茎黄或青枯,颖壳变白、灌浆受阻,千粒重下降。 茎秆和叶片青枯,种子不能正常灌浆、秕粒,千粒重很低。 重 1.2统计分析方法 ZS=(T一3O)+(30一H)+F (3) 1.2.1气候趋势系数和倾向率 式中.ZS为干热风指数,T为日最高气温、H为14时  引入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来研究干热风 相对湿度、F为14时风速。Et的线性倾向趋势和变化幅度『91。气候趋势系数表 示为: E(x 一 )一 (i一 ).  文中的描述性统计、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 率、统计检验分析利用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 1 ( ) 而芝(f~ )  ) 工具完成 2结果与分析 式中:R为n个时间f年1的气候要素序列与自然数列 候要素值, 为其平均值;R值的符号反映干热风日 1,2,3,…,n的相关系数;i1为年数;xi为第i年的气 2.1 干热风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3是满足日最高气温≥30cI=.14时相对湿 增多或减少的变化趋势.R<0表示干热风日在计算 度≤30%以及l4时风速≥3m/s的干热风气象条件 时段内呈减少趋势.R>0表示呈增加趋势。其变化趋 的各站出现日数 通过对全省56个台站观测资料的 势的显著程度用相关系数检验法.确定趋势是显著 统计分析.1961—2010年50年问全省出现干热风的 的.还是随机振动。将气候要素的趋势变化用一元线 台站只有25个.共出现干热风1000站次。 性方程表示为: (1)i=Ot0WOL1ti 图1是青海高原1961—2010年干热风日空间分 (2) 布图。全省干热风气象灾害日数呈现明显的区域性, 其中,Wi为干热风要素,ti为时间(本文为1961—2010 主要集中在青海高原西北部(含盖整个柴达木盆地) 年),a 为线性趋势项,alxl0表示干热风要素的气候 和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西部及东部地 倾向率.反映气候要素每10年的变化率。 1.2.2干热风强度指数 区的东南部是干热风灾害的易发区.属于重灾区:尤 其以海东地区的循化、海西地区的小灶火最为严重, 引入干热风强度指数来研究干热风Et气象指标 50年来循化出现了150次.占所有干热风日的 的强度变化。干热风指数越大表示干热风强度越重: 15%,为干热风灾害最多的地区:其次是海西的小灶 反之,越轻。干热风指数表达式为: 火、冷湖分别为127次、l13次,分别占全省所有统 一33— 

@ 青海气象> 艺便研宽《》 计干热风灾害日数的12.7%、11.3%:尖扎、民和、乐 2.2干热风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都、格尔木、诺木洪、贵德6站出现次数在72~84次 青海高原干热风具有十分明显年代际差异。总 之间.占全省所有统计干热风灾害日数的7.2~8.4% 的变化趋势是干热风气象灾害随年代际变化有所增 之间 盆地东部及海东地区的西北部干热风气象灾 加 表4为各站干热风日数年代际分布。全省50年 害发生的几率最小.在33次以下.占全省所有统计 来年均出现干热风灾害的次数为20站次。60年代 干热风灾害日数的3.3%以下.干热风不易发生:其 比70年代少5.4站次、70年代比80年代多1.1站 它地区50年来没有出现过干热风。其中,出现重度 次、80年代比90年代少7站次、90年代比21世纪 干热风的只有小灶火、冷湖、格尔木、诺木洪、循化、 10年代少6.2站次 除8O年代比70年代减少外.干 乐都、贵德7个台站,共出现29站次,出现次数分别 热风年际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湟源最为明 为8次、7次、2次、1次、5次、1次、5次,可见小灶 显:历史上从没出现过干热风日,而2010年就出现 火、冷湖、循化、贵德也是重度干热风的高发地。 了2次 2001年一2010年干热风灾害发生日数超出 图2是青海高原1971—2000年30年平均气温 空间分布图。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干热风出现 的分界与年平均气温≥2℃的区域基本吻合。 历年平均值9.8站次 图3是青海省1961—2010年干热风日的年际变 化趋势图 年干热风日数总的趋势逐年上升,柴达木 盆地1999年达到最高值、其次是2010、2000、1986 一 年;东部农业区2006年达到最高值,其次是2000、 2001年。全省而言(图略)。2000年达到最高值,2001 年次之,随后是2006、2010年。统计分析表明,1961— 2010年年平均干热风发生次数为20站次.二十世 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次数明显增加.1961—1970 图1 青海省1961—2010年干热风出现站次分布图 平均每年为l2站次,1971—1980平均为18站次. 1981—1990平均为17站次.1991—2000平均为24站 刍一 图2 青海省1971—2010年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34—— 次.2001—2010平均达到29站次,增加幅度较大,比 年平均值高出9站次。气候倾斜率为:3.9d/lOa。既青 海高原干热风平均每10年增加约4站次:东部农业 区比柴达木盆地干热风日增加速度快.气候倾斜率 分别为:2.4d/lOa、1.5d/lOa;柴达木盆地干热风日数 的气候趋势系数R通过0.10显著性检验.东部农业 

乞使研究..一 青海气象 @ 注: 、 分别表示趋势系数达到0.10、0.O1的显署性检验。 35 区及全省干热风日数的气候趋势系数R均通过0.01 显著性检验(表5),说明近5O年来干热风日数的增 加趋势是显著的 图4为青海省1961—2010年重度干热风日的年 3 至 年代 § 际变化趋势图 年重度干热风日数总的趋势逐年上 升。2000年达到最高值、其次是2010、1999、1986 年。统计分析表明.1961—2010年年平均重度干热风 发生次数为0.58站次.60年代没有出现过重度干热 风日.70年代平均每年为0.3站次,80年代平均为 0.4站次.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次数大幅增加. 篓 重i塞 茔 妻室璧耋至至 §i § 午代 图3青海省1961—2010年干热 风日的年际变化趋势图 a为柴达木盆地.b为东部农业区 一35— 

@ 约O_3站次。全省重度干热风日数的气候趋势系数R 通过0.O1显著性检验.说明近50年来重度干热风日 数的增加趋势是显著的。 6 一乞候研究 1991—2010平均每年出现1.1站次。气候倾斜率为: 峰期。具体为:5月份出现的频次仅占总次数的0.9%、6 3%、7月占50.1%、8月占38.1%、9月占1.6%。 0.3d/lOa.既青海高原重度干热风平均每10年增加 月占9-6O 5O 4O 芭 褂3O 2O lo 0 墨 寒; 蠢z 0 5jq 6月 7月8月 9jq 门份 g葛譬2是.。 0 0 0∞…器 ①0 0 0 0∞8鲁兽窨 0 0 0 0 ∞∞ ⑦图5 青海省1961—2010年各月 发生干热风日频率分布图 年代 图4青海省1961—2010年重度 干热风日的年际变化趋势图 表6为青海省1961—2010年出现干热风天数。 大多地区干热风出现在7、8月份.少数地区5、9月 份也可出现 最早出现在5月份的地区只有格尔木、 2-3 干热风日数的月变化特征 图5给出了青海省1961—2010年各月干热风出 循化、乐都、同仁、尖扎5站;最晚出现在9月份的也 现日数的频率分布图。青海省干热风灾害分布在每年 只有循化、民和、同仁、尖扎、贵德5站。可见发生时 5.9月份,主要集中在7—8月.7月份是干热风灾害高 段最长的地区是循化、同仁、尖扎5-9月均有出现。 表6青海各站干热风日数的年内分布(日数) 一36— 

乏候研究 2.4干热风强度指数的变化特征 @ 达到0.001的显著性检验。青海省1961—2010年6—8 图6是青海省1961—2010年干热风强度指数变 月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图略),升高也是明显的. 化图。干热风强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但盆地和东部 柴达木盆地气候倾向率为0.36Co/10a.气候趋势系数 农业区近50年变化的阶段性特征不仅相同 柴达木 R为0.667,达到0.001的显著性检验:东部农业区气 盆地1961—2010年年平均干热风强度指数为21.二 候倾向率为0.22 Co/10a.气候趋势系数R为0.415. 十世纪80年代最高为25.5。6O年代最小为12.5。干 达到0.0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近50年来柴达木 热风强度指数最大的3年,分别是1986(71.1)、1999 盆地和东部农业区气温的逐年升高是极显著的 (67.5)和2010年(80.8)。东部农业区1961—2010年 干热风出现日数与平均气温变化具有一致性 年平均干热风强度指数为15.5.二十一世纪前10年 最高为28.8.二十世纪80年代最小只有8.6 干热风 强度指数最大的3年。分别是2006年(71.1)、2001 年(67.5)和2000年(47.4)。近50年干热风强度指数 逐年增大的趋势东部农业区要大于柴达木盆地 柴 达木盆地干热风强度指数的气候趋势系数R=0.189. 未达到0.1的显著性检验.东部农业区干热风强度指 数的气候趋势系数R=0.288.达到0.05的显著性检 验.说明近5O年来柴达木盆地干热风强度的变化趋 势并不显著.而东部农业区干热风强度的增强是显 著的 m 图6青海省1961—2010年干热风强度指数变化图 2.5干热风出现日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图7为青海省1961—2010年6—8月平均最高气 温年际变化趋势图 两地均在二十世纪9O年代中期 以后气温明显升高.6—8月平均最高气温柴达木盆 地出现的极值,是在2001年,次高值出现在2006年; 而东部农业区极值出现在2006年.次高值出现在 2010年 柴达木盆地1961—2010年6—8月平均最高 气温变化气候倾向率为0.35Co/10a.气候趋势系数R 为0.592.达到0.001的显著性检验。东部农业区气 候倾向率为0.31 C ̄/10a.气候趋势系数R为0.497. 即随着平均气温的升高.干热风发生的几率增大 随 着气候变暖.日最高气温≥33qC的日数呈增加趋势. 重度干热风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且强度加重.整个 二十世纪6O年代没有发生重度干热风、70年代发生 3次、80年代发生4次、90年代和21世纪1O年代均 发生了11次重度干热风 互26 娲25 嘣 23 塞22 暑2l 譬 譬暑 =:: 嚣 :。oO=譬 詈苫罟苫暑詈 22宝宝竺222 22三三三22昌昌暑昌昌 年代 至萋鋈量璧堡璧鐾萋霎至萋蔓嚣鸯鸯謇 年代 图7 青海省1961—2010年6—8月 平均最高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图 a为柴达木盆地.b为东部农业区 图8为青海省1961—2010年6—8月降水量年际 变化趋势图。柴达木盆地近50年来6—8月降水量出 现稳定增加的趋势 柴达木盆地6—8月降水与于热 风出现日数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其中80年代为 降水偏多时期,也是干热风发生最为严重时期 统计 表明.6—8月降水量每增加10ram干热风日数增加 2 5d。这似乎与降水形成的空气湿度增加相矛盾.但 由于柴达木盆地四周高山,地形闭塞.越山后的气流 一37— 

@ 下沉作用明显,是青海省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其 中,中、西部大部在50mm以下,察尔汗至冷湖间平 均年降水量不到25mm.冷湖只有16.2mm.是本省降 水量最少的地区.东部地区.西来气流容易受这一带 地形的抬升作用,年降水量相对较多,德令哈、茶卡、 香日德等地150左右mm。统计分析表明.盆地夏季 7o 0 刚 乞使研究《 一重一划*邀露 a ∞ y=由GO53x+40.961 R'2 n0006 O O O O O A... ● ..) j【 】f◆ 襄爱容暴謇誊害容蒙璧吾荟容量善誊謇 一一 H H一一年专 V=-0 0326x+62.973 气温越高其降水过程强度越大.降水过程降水量增 加.但盆地蒸发量是降水量的约50多倍.降水结束 b【 :1.1f 蔓一∞.o ◆j【 后其过程降水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蒸发.地表湿度和 空气相对湿度常维持在10%~40%之间.使形成干热 风的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仍然容易满足 而青海省东 部农业区6—8月降水量变化不明显或略呈减少的趋 势,同时年际变化较大.干热风出现日数与6—8月降 水呈负相关关系 0葛譬2盈 ⑦∞∞0 0⑦ 葛器 0∞∞高g;8蓦兽害 ①0 0 0 0 0 H H _一 H H _一 H 年代 翁孽 妻5曩。 50 0 垂萋重量蔓垂淼重萋塞蠢蚕奏 图9青海省1961—2010年6—8月 平均相对湿度年际变化趋势图 a为柴达木盆地.b为东部农业区 式正好相反.即干热风日数明显增加而平均风速明 显减小 同时.两地6—8月平均风速绝大多数情况下 均在3m/s.说明风速的变化不是近年来干热风日数 增多的原因。但是,这种相反的变化说明.由于风速 的明显减小.造成统计的满足干热风的日数比实际 发生的干热风灾害的日数少.而由于气温的升高实 际发生干热灾害的几率可能更大.因为有时高温低 湿天气出现的时候。14时处于静风状态。小麦同样 也会受到伤害(孔德胤等.2002)。 4. 9 萄4・ 匿3. 3. ’ 2. ∞ 至萋萋墨至墨量星塑墅蚕茧室蚕蚕嚣奏 年代 3. \ 彦 涵2. 萎z. 妻 . CO 占I. 垂至萋萤墨受曼墼璧塑重萤童奏嚣薰奏 年代 图1O青海省1961—2010年6-8月 平均风速年际变化趋势图 a为柴达木盆地.b为东部农业区 

候研究 3结论 ..一 青海气象 @ 网孔德胤,张喜林,李金田等.2002.利用海温与 ①青海高原干热风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 地域性。西部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且以小灶火为 灾害高发区;东部主要分布在海东地区.且以循化为 灾害高发区 环流因子制作干热风危害指数预报.内蒙古气象. (1):11-13. 刘大锋,李海华,吴海镇.2006.阿勒泰地区干 热风的时空特征及防御对策.新疆气象。f31:1 1—13. ②近50年青海干热风日数总的趋势逐年上升。 特别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次数明显增 [8]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青海省地方标 准(DB63).气象灾害标准.12. 加。2001~2010年年平均达到29站次.较二十世纪 6O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偏多了17 站次,11站次.12站次和5站次。全省平均而言。干 热风平均每10年增加约4站次 东部农业区比柴达 木盆地干热风日数增加速度更快 ③干热风日数与6—8月平均气温变化具有一致 性.近年来平均最高气温的明显升高是干热风日数 增加的主要原因.但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部 农业区干热风日数增加也与相对湿度逐年减小有一 定的关系 ④柴达木盆地和海东青海的主要农业区.6—8 月干热风高发的时段平均风速多在3m/s以下.且呈 明显的逐年减小趋势.说明风速的变化不是近年来 干热风Et数增多的原因 本文是根据气象资料统计 的满足干热风标准的干热风出现日数.结果可能比 实际发生的干热风灾害的日数少.而由于气温的升 高实际发生干热灾害的几率可能更大 参考文献 [1]曹玲,窦永祥.1997.河西走廊中部干热风气候 特征分析及其预报方法.干旱地区农业研究,f31:96— 102. 『21陈云峰,高歌.2010.近20年我国气象灾害损 失的初步分析.气象。f2):76—80. [31邓振镛,张强,倾继祖等,2009.气候暖干化对 中国北方干热风的影响.冰川冻土.31 f4):664—671. [4]邓振镛,张强,徐金芳等.2009.高温热浪与干 热风的危害特征比较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4f81:866— 873. 【5】胡玲,郭卫东,王振宇.2009.青海高原雷暴气 候特征及其变化分析。气象,35(11):64—70. [9]《青海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 2012.青海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北京:气象出版社.4. 『10祁贵明。汪青春.2007.柴达木盆地于热风气 象灾害分布规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青海气象,f2): 20-24. f1 11时兴合,李生辰,李栋梁等.2008.青海湖周边 年代际气候振动及其对青海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中 国沙漠.28(5):931—939. [1 2]汪青春,张国胜,李林等.2004.柴达木盆地近 40a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干旱气象.22 (4):29-33. fl31杨菁,樊萍.1997.干热风危害及其防御对策. 青海科技.f1):23—26. f1 41周泽民.1996,随州市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 对策初探.气象,f4):5 1—54. 一39— 

本文发布于:2024-01-16 19:3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39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干热风   日数   气候   气象   灾害   变化   趋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