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区及小集镇气象资料

更新时间:2024-01-16 19:29:52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雍中本)

气象资料(日期格式为:日/月)

2.气候特点〔1〕常规气候概述:丰南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时间干旱少雨。四季清楚,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

℃℃℃。春季〔3~5月〕气温上升快,秋季〔9~11月〕气温下降迅速,这正是本区春、秋季节非常短促的原因。同时也说明春、秋季节必须抓紧农时。

丰南区自然降水资源比较丰富,年雨量平均为580.7毫米。丰沛的自然降水为农业消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7~8月降水量较多并高度集中的特点,降低了它的利用价值或有效性,往往出现需水时无雨或缺乏,多雨时又用不了的现象。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降水量越多的月份,其差值也越大。不同年份同期降水量的这种波动,是形成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光照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丰南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52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

〔2〕农业灾害性气候特点

区域主要灾害有:旱、暴雨、沙尘暴、大雾、冰雹、干热风、连阴雨、霜冻、涝等。灾害天气发生的主要规律和特点为:

〔一〕干旱

干旱是我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我区的干旱分为春旱、卡脖旱、秋旱。以春旱机率最高,秋旱次之。

1.春旱:3-5月份的降水量在140毫米以下,发生几率90%。

4月下旬-5月中旬未出现两场大于10毫米或一场大于20毫米

降水,发生几率48%。

:7月中旬-7月下旬的降水量在110毫米以下,发生几率30%。

:8月下旬-9月下旬小于70毫米,发生几率50%。

〔二〕暴雨

暴雨虽然可以解除旱象,有提供水资源的有益一面,但由于暴雨历时短,又往往是造成洪水灾害的根源,是我区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

气象上规定: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小于100毫米为一般性暴雨,大于等于100毫米小于20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等于200毫米为特大暴雨。

丰南暴雨一般发生在4-10月之间,但出如今5月以前和9月下旬以后的很少。暴雨日出现最早的是4月23日〔1998年〕、最晚是10月11日〔2003年〕。

丰南区暴雨日年平均2.1天,其中79.4%集中在7-8月份。

·每年各类暴雨最多出现 5 次,最少出现 0 次。

·每年一般暴雨最多出现 5 次,最少出现 0 次。

·每年大暴雨最多出现 1 次,最少出现 0 次。

〔三〕沙尘

日期

工程

各月沙尘爆发生频率

各月扬沙发生频率

各月浮尘发生频率

〔四〕雾

1.每月平均轻雾出现天数

0

1

0

0

1

0

0

5

1

0

6

2

0

4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0

0

11

0

1

0

12

0

0

0

月 份

平均出现天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均

月 份

平均出现天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均

〔五〕、冰雹

冰雹在丰南区历年来时有发生。它是伴随飑线、局地强风暴等强对流系统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破坏性很大,对工农业危害严重。

1、 降雹的年季变化:

丰南区降雹累年平均次数为0.5次,累年最屡次数为3次,出如今1987年。最早出现日期5 月 1日〔2021年〕;最晚出现日期 10 月11 日〔1989 年〕。

从降雹的时间分布分析,我区降雹多发生在雨季开始前和完毕时或者雨季的少雨阶段,76%的冰雹出如今5、6月份。

2、 降雹的日变化:

我区降雹属中纬度午后多雹型。即白天多于夜间,下午多于上午。其中约 58.8% 的冰雹发生在12-20时之间。

3、降雹的持续时间及雹块的大小:

降雹的持续时间一般都不长,不考虑夜间无起止时间记录的降雹情况,在白天出现的冰雹,小于5分钟的占72.7 %,超过15分钟的仅占9.1 %,5-15分钟的占 18.2 %。

冰雹的成灾率主要决定于雹块的大小,不考虑夜间无冰雹直径记录的情况,白天出现的冰雹,雹径小于5毫米的占降雹总数的9.1 %,

雹径在5至10毫米之间的占降雹总数的63.6 %,雹径最大的为 18 mm,出如今2021年6月13日。

〔六〕干热风

干热风,一些地方俗称“火风〞、“火霜〞、“火扑〞、“火龙抓〞等等,是北方春末夏初由于高温、低湿和一定风速的共同影响而造成大量蒸发,破坏植物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我区干热风一般出如今5--6月份,其中5月中下旬正是我国冬小麦进入灌浆乳熟时期,对冬小麦增产丰收威胁最大。

〔七〕.连阴雨

连阴雨是指连续三天以上阴雨天气现象。持续阴雨,少日照往往造成连续低温成为低温连阴雨灾害,按照季节可划分为春播期连阴雨和低温连阴雨;麦收期连阴雨;秋季连阴雨和低温连阴雨。

1、春播期连阴雨

四月下旬至五月底,春播期出现连阴雨≥3天、日照≤2小时、过程降水量≥5毫米,称为春播期连阴雨。当满足春播期连阴雨标准的条件下,日平均气温≤12℃时称为春播期低温连阴雨。

丰南年发生率为20%,相当于5年1遇。平均连阴雨天数为3-5天,最长5天,过程降水量最大为28.3毫米,过程平均降水量为19.2毫米。

春播期连阴雨主要发生在5月,占总次数的50%.

我区近30年未出现过低温连阴雨天气过程.

2、麦收期连阴雨

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麦收关键时期,连阴雨日≥4天,日照≤8小时〔日平均≤2小时〕,过程雨量≥20毫米;或连阴雨日≤4天但过程量≥50毫米。称为麦收期连阴雨。

丰南的近30年共发生过两次麦收期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率为6.7%,一次出如今1995年6月16日---18日,过程量为84.0毫米;一次出如今2001年6月13日---16日,过程量为72.1毫米。

3、秋季连阴雨和秋季低温连阴雨

八月中旬至九月底连阴雨日数≥5天,过程雨量≥20毫米,称为秋季连阴雨。此间,当有一天以上的低温日〔九月15日前日平均气温≤20℃,九月15日后日平均气温≤15℃〕那么称为秋季低温连阴雨。

丰南秋季连阴雨全部发生在八月中旬。

丰南秋季连阴雨平均年率为10.0%,相当于10年一遇。丰南秋季连阴雨最大过程量为128.0毫米,平均过程量为86.8毫米,最长阴雨天数7天,平均天数6天左右。

〔八〕.霜冻

霜冻是指在温暖时期内,温度降低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冻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的低温现象。它是我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出如今秋季的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出如今春季的霜冻称为晚霜冻,最后一次晚霜冻叫终霜冻。

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低温的忍受才能是不同的,一般喜温作物在地面温度降低到0℃附近时就要受害,这时气温也可

略高于0℃。对一般大田作物那么往往在气温降到0℃或0℃以下时才开始受冻,但对喜温作物那么已遭受严重霜冻危害,有时地面温度还在0℃以上,但草温或作物叶面温度已达0℃出现白霜。

〔九〕.涝

(资料来源:丰南水利志)

1962年受涝耕地49.7万亩,成灾面积43.8万亩。

1963年夏季受涝0.9万亩。

1964年7-8月不断降雨,全县汛期降雨700-800毫米,沙河屡次出现洪峰,耕地积水,至秋分尚未消防消除,全县受灾面积40.2万亩。

1966全县受涝农田面积8.1万亩,成灾面积4.3万亩。

1967全县受涝农田9.9万亩,成灾面积6.6万亩。

1969全县涝灾面积18.9万亩。

1971全县涝灾成灾面积3.6万亩。

1973年入汛后雨水连绵,农田涝灾面积6.5万亩,成灾3.5万亩。

1974年全县涝灾面积8.9万亩,成灾4.8万亩。

1975年全县夏季农田积水面积43万亩,成灾25.69万亩。

1976年受灾面积54.9万亩,成灾面积41.8万亩,占总耕地的54.1%。

1985年受灾面积37.9万亩,成灾21.1万亩。

1975年7月双龙河在曾家弯附近决口8处,吞没四农场及黄米廒农田12万亩,涝灾面积3万亩,成灾2.1万亩。

1995年7月下旬连续降雨215毫米,7月30日沙河又出现洪峰,由于雨量集中,强度又大,全市农作物过水面积达14.9万亩,成灾面积7.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100多万元。

〔3〕近年气候主要变化趋势:

近五十年气候变化

➢ 降水减少:50年代到90年代减少80毫米。

➢ 气温升高:年平均气温平均上升了℃

➢ 沙尘减少: 60年代至90年代逐年减少,进入21世纪有所增加

➢ 大雾增多:有逐年增多趋势

〔4〕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极端异常气候对区域的影响特点:尚不明确。

〔5〕日照

项 目

日平均日照

平均最高日照

平均最低日照

极端最高日照

极端最低日照

日年值较差

1月

0

2月

0

3月

0

4月

0

5月

0

6月

0

7月

0

8月

0

9月

0

10月

0

11月

0

12月

0

年均

〔6〕气温:常年最高气温为℃和最低气温为℃。

项 目

日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日年值较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日期及积温表

项 目 ≥10℃ ≥13℃ ≥15℃ ≥20℃ ≥25℃ ≥30℃

初 日

终 日

间隔日数

积 温

8/4

23/10

200

4/5

4/10

154

3/6

10/9

101

区域≥10℃积温统计为 ℃。〔暖温带3400-4500℃〕;≥10℃至≥30℃的各农业界限温度,区域主要种植 作物,一年〔几〕熟。

气温曲线图: 〔请提供电子文档,或提供数据表由我所绘制〕

〔7〕地温

地面温度

项 目

平均地面温度

平均地面最高

平均地面最低

地面极端最高

地面极端最低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8.0

年均

平均浅层地温

项 目

5厘米地面温度

10厘米地面温度

15厘米地面温度

20厘米地面温度

1月

-

2月

-1.7

3月

4月

1

5月

2

6月

2

7月

2

8月

26.3

9月

2

10月

13.0

11月

12月

-

年均

12.2

〔8〕降水概况

有历史统计数据始直至2021年间历年各月平均降水表

月 份

降水〔mm〕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均

降水柱状图

〔请提供电子文档,或提供数据表由我所绘制〕

〔9〕风力特点

3、4、5月份风速较大〔2.8-3.2〕,8、9、10月份风速较小〔1.7-1.9〕。

夏季盛行偏东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年平均大风日数在8天左右。年度出现大风最多的是1983年,共有16次;最少的年份那么没有大风。随着城市建筑以及林木的增多,近几年大风日数相对减少。

春季〔3月—5月〕是大风的多发季节,占49℅;其次是夏季〔6月—℅;冬季〔12月—℅;秋季〔9月—℅。

〔10〕空气湿度

项 目

日平均相对湿度

最小相对湿度

1月

57

2

2月

55

0

3月

56

0

4月

56

0

5月

63

2

6月

71

8

7月

80

19

8月

82

26

9月

74

0

10月

68

9

11月

65

0

12月

62

3

66

〔11〕霜期

1、 初霜冻的时间分布

本区初霜冻最早出如今4/10〔1997年〕,最晚为29/10〔1975年和2001年〕。出现几率最大的是10月第四候,约占26.7%。出如今10月中旬的约占43.3%。

2、 终霜冻的时间分布

全区终霜冻完毕日期最早是7/3〔2003年〕,最晚为2/5〔1990年〕。出现几率最大的季节是3月下旬,占26.7%。

近50%的终霜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完毕。丰南区无霜期最长220天,最短158天,平均为193天。

本文发布于:2024-01-16 19:2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3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出现   发生   低温   降雹   霜冻   气温   丰南区   面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