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七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

更新时间:2024-01-16 19:26:49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褚亮)

第三节 防灾减灾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结合重大灾害事件,说明我国在防灾减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运用视频、图文资料,学会不同的自然灾害在发生前后人们采取的自救和互救手段。

人地协调观:运用视频、图文资料,说明防灾、减灾的工程措施,是如何趋利避害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目的的。

考点1 防灾减灾

一、防灾减灾手段

1.灾害监测:

(1)建成了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和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

(1)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

(2)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启动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灾后恢复:

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二、自救与互救

项目 具体内容

灾前准①洪涝、台风多发区: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 1 -

备 ②地震多发区: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参加地震演习,树立防震意识等

①洪水来袭,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②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

灾中救③遇到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助 ④不能逃脱或被掩埋时,要尽可能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⑤对别人进行救助,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

①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喝煮沸后的水、对房屋进行消毒后入住、电器灾后自干燥后使用。

我保护 ②地震后:不能立刻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余震过后再作打算

(2021•全国乙卷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结合所学知识和区域认知,推断圩田易发的自然灾害类型,并分析其原因。

(2)为防御灾害,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说明其合理性。

【思维路径】

①依据材料信息:低洼地→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

②区域定位和环境特征:巢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③依据材料信息,圩田海拔6~7米,巢湖水位8.03米→湖水外泄易倒灌圩田。

④依据材料信息:田地、脱贫致富→该区域经济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泄洪能力差。

⑤依据材料信息:扩张农业用地→围湖造田、植被破坏→湖泊调蓄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加重→入湖河流含沙量大,导致巢湖淤积,水位抬高,倒灌圩田,圩田排水不畅。

⑥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水域面积增加,调蓄径流能力增强

- 2 -

综 ①区域定位分析影响灾情的自然原因

合 ②材料解读分析产生灾情的人为原因

分 ③结合区域定位和信息判读灾害类型

析 ④结合灾情成因分析治理措施的合理性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圩田海拔低于巢湖平均水位,湖水外泄易倒灌圩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频繁;该区域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巢湖地区经济较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泄洪能力差;过去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入湖河流含沙量大,导致巢湖淤积,水位抬高,倒灌圩田,圩田排水不畅。所以影响圩田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第(2)题,对比种植庄稼和湿地发展水产业,从灾情损害少、湿地调蓄洪水等角度分析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答案:(1)洪涝灾害。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丰水期河流水量大;圩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水位,水量大时易溃堤。

(2)水域面积增加,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增强,减少洪涝灾害; 巢湖水对圩田的洪水威胁消失;河流不再从人工河道入湖,发生溃堤产生洪灾的概率减小。

突破1 从时空综合的角度突破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的分析思路

1.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1)气象灾害侧重分析气候、河流等方面;

(2)地震、火山喷发侧重分析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

(3)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2. 自然灾害防御措施的分析思路:

(1)非工程性防御。

(2)工程性防御措施。

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

例1 通过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3 -

例2 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治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②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直接相遇。

例1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例2 建立护坡、挡墙等遮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③改变财物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损失。

例1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

例2 修建抗震性能好的木屋和抬高房屋的地基,减轻地震和洪涝的危害程度。

突破2 从时空综合的角度突破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他救

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 4 -

(2)洪水应急。

(3)洪水中的救助。

3.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1)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2)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3)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4.台风灾害的防避措施:

时间 防避措施

台风

收听天气预报,还应当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

来临 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

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

- 5 -

穿

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适当改变航线,绕道而行

滞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

抢在台风到来之前迅速通过

台风

外出的人应该尽快回家,不要藏于树下、危墙等危险区域

袭击

待在室内的人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靠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窗户碎片时

伤害

强风 台风眼过境控制的地区上空,天空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过后 而放松警惕,因为台风有可能很快会再度来临

5.龙卷风中的自救:

(1)在接到龙卷风预报时,要立即躲进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隐藏起来。

(2)如果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平衡建筑物内外压力。

(3)如果在野外开阔地,可就近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2021·湖南选择考)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冬季,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完成1、2题。

1. 出现在冬季小海坨山半山腰的气象状况是

A.狂风 B.云雾

C.沙尘 D.雾霾

2.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 6 -

( )

③气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选B,2选C。第1题,依据区域定位,小海坨山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较大,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而其东南侧临近渤海,大气湿度大,因此半山腰处因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易形成云雾,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从而影响赛事。第2题,半山腰云是水汽凝结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相对湿度;由上题分析可知,半山腰云形成时,上部气团较暖干,下部气团较冷湿,该地会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气温垂直分布;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最需要精准观测的数据。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如图为黄淮海地区干热风日数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黄淮海地区干热风多出现在 ( )

A.春末夏初 B.盛夏时节

C.深秋时节 D.暖冬时节

4.河北中南部成为干热风多发区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 B.植被 C.地形 D.降水

( ) 5.下列关于黄淮海地区的主要受灾农作物及防灾减灾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A.冬小麦——实施滴灌、喷灌

B.春小麦——大水漫灌

C.玉米——培育推广抗干热风品种

- 7 -

D.油菜——采用覆膜保墒

【解析】3选A,4选C,5选A。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干热风高温、低湿、一定风力才会形成,春末夏初华北地区气温上升,雨季还没到来,空气比较干燥、温差较大,容易有大风天气,所以干热风最有可能在这个季节出现。第4题,河北中南部处在太行山背风坡 ,容易产生下沉气流,气温更高、空气更干燥,干热风多发,地形是主要影响的因素。第5题,黄淮海地区种植冬小麦。黄淮海地区多在夏季种植玉米,在干热风多发的季节极少种植玉米。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小麦此时在生长期,实施喷灌滴灌,可以有效节水、防治盐碱化,并且起到抗旱、降温的效果。

考点2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

1.概念:

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优点:

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3.应用:

(1)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

(2)能够快速识别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组成:

(1)空间部分:卫星星座。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3)用户部分:信号接收系统。

2.作用: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3.特点: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精准定位、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

三、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 8 -

信息系统。

2.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1)对灾害进行动态监测、预报预警。

(2)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大)和地块编号。据此完成(1)、(2)题。

(1)完成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 )

A.④⑦

C.②③

B.⑤⑧

D.⑥⑨

(2)结合图层信息和预测结论,该信息图层所反映的地质灾害是 ( )

A.洪涝 B.寒潮

C.泥石流 D.地震

【思维路径】

信息

解读

①降水强度→④⑥⑦区域指示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大

②地形坡度→④⑦区域指示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大

③植被覆盖率→④⑦⑥区域指示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大

综合 ①结合各个图层,从地块图层中找出发生概率较大的区域。

分析 ②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与植被、降水和地形坡度相关→流水作用影响下的灾害

【解析】(1)选A,(2)选C。第(1)题,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大”,则在某地降水强度图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在地形坡度图层中,④⑦发生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在植被覆盖图层中④⑦⑥发生地质灾害的概- 9 -

率较大;综合三个指标看,④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第(2)题,该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与植被覆盖、降水和地形坡度相关,洪涝和寒潮是气象灾害,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突破1 运用时空综合的角度突破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灾害前

兆预测

灾害跟

踪监视

帮助

救灾

建立灾

害模型

遥感可及时观测到灾害时间前的异常和特殊现象,并发出警报

如台风发生后可随时跟踪,并向受灾地区发出警报

灾害发生后,陆地通信往往遭到破坏而影响救灾行动。遥感可帮助识别重灾区和能通往灾区的路线,从而决定救灾的轻重缓急

通过灾害模型,遥感技术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灾害现象

①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预报、预警

②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10 -

突破2 从时空综合的角度突破地理信息系统叠加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明确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是由哪些专题图层叠加而成的:

不同的专题图层反映不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上图中的叠加图层分别有水系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居民点分布图、地形图和土壤分布图。

2.分析不同的专题图层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如从水系图中可以找到河流的上游地带,而河流的上游往往是山地,在地形图中则常反映为等高线较为密集,有一定的坡度等特征。

3.判断不同图层叠加以后反映的地理要素特征:

不同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新地图,在这幅新地图中的某个位置上,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场所进行选择评价。

叠加图层

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

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

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口基数

- 11 -

新生(应用)主体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

泥石流易发区

耕地的分类和评价

深埋垃圾场选址

各行政区人口

增长状况

坡向分布、岩石倾斜

突破3 运用图示及时空综合的角度突破地理信息技术手段选取的方法

1.“点”与“面”判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滑坡易发区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对象——“面”。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果是“面”则选用遥感技术或地理信息系统。

2.“想”与“看”区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对于大范围、大面积、人不易观测的地物信息的获取,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遥感技术。

3.关键词判断地理信息技术:

(1)遥感技术:“获取”空间信息。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导航”“精确”“精密”“精准”等。

(3)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查询”“输入”等。

研究人员在调查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时,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上一千多个湖泊面积的年际变化数据。下图为青藏高原色林错地区1984年和2015年同期卫星影像图。据此完成1、2题。

- 12 -

1.下列四地中,地势较低平的两地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2.关于青藏高原环境调查应用遥感技术的优势,说法错误的是

A.遥感光学成像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B.能够获取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

C.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影像信息

D.可以取代研究人员的地面调查

【解析】1选A,2选D。第1题,对比1984年和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可知,2015年湖面变大,1984年的①②两地在2015年被淹没变成水域,说明两地地势低平,易被淹没;其他两地水域面积基本没变,说明湖面上升没有淹没两地,说明两地海拔高。第2题,遥感技术是一种应用探测仪器,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来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的技术。天气变化会影响遥感光学成像效果,天气多变导致遥感成像具有不确定性;遥感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能够获取地面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遥感能及时获取大范围的最新影像信息资料;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已经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映,还需要发展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尚不可缺少。

(金榜原创)植被虽有保持水土的功能,但强风暴雨会使树冠摆动,导致根部松动,雨水下渗增多,反而会加剧水土流失。有研究表明,2021年7月25日台风“烟花”在舟山普陀区登陆,形成的暴雨诱发浙江部分地区发生明显的山体滑坡。据此完成3~5题。

- 13 -

3.在此次滑坡形成过程中,坡体上部、下部因雨水下渗增重等差异而发生滑动,其滑动特点是 ( )

A.上部、下部同时缓慢滑动

B.上部、下部同时快速滑动

C.上部先滑动、下部后滑动

D.下部先滑动、上部后滑动

4.台风来临前,宜采取的措施是 ( )

A.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

B.尽量向地势低的地方转移

C.海上作业渔船停在原地避险

D.及时向户外空旷地带转移

5.若要分析评估台风“烟花”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适宜选择的技术手段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技术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解析】3选D,4选A,5选B。第3题,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使树冠摆动,导致根部松动,从而使水顺坡入渗,可知当水分沿着软弱面下渗到山坡的底部时,下部会因雨水下渗而增重,使得下部承重大于上部重力,下面的土层先向下面滑动,然后上部的土层受重力作用下滑。第4题,气象部门可以通过观测卫星云图获得台风的移动路径,所以关注天气预报,可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特大暴雨很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狂风可以掀翻船只,海上作业渔船应尽快靠岸停泊;狂风暴雨适宜在室内。第5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应用于科学调查、资源管理、财产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若要分析评估台风“烟火”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适宜选择的技术手段是地理信息系统。

渤海湾溢油污染研究

地理信息技术可用来模拟溢油事故情景,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地分析与评价海洋保护区遭受溢油事故的污染风险。在渤海湾溢油污染模拟中,研究人员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模拟了石油在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60小时和72小时的时间内油污到达的地点和扩散路线,并推测出油污的影响范围。

- 14 -

2021年暑期某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组织“渤海湾污染状况调查”的研学实践发现,近年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渤海饱受陆源污染之困,而渤海作为天津临近海域,其污染程度直接影响着天津人居环境和城市发展,因此治理渤海污染势在必行。据此完成1、2题。

1.渤海湾海洋污染严重的原因是渤海

①海域开阔 ②油气井多

③水循环周期短

A.①②

④地质结构复杂

C.①③ D.②④

( )

( )

B.③④

2.渤海湾海洋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①污染海洋环境

②影响海洋渔业生产

③破坏海洋生态

④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渤海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渤海海域封闭,水动力差,水体循环周期长;渤海油气井多,石油开发污染成为渤海生态环境的重大隐患。第2题,渤海湾海洋污染的危害主要有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影响海洋渔业生产;破坏海洋生态,引发生态危机,危及人类健康。

结合材料你还可这样命题:

命题视角1 溢油污染的综合影响分析(综合思维)

创新命题:要获取溢油污染影响的模拟结果,需要了解哪些地理信息。

提示:溢油点、溢油量、洋流、盛行风、河流等影响溢油扩散的信息;湿地分布、水资源利用、- 15 -

生产生活现状等会受油污影响的信息。

命题视角2 溢油污染的范围的时空监测手段(地理实践力)

创新命题:如何监测石油污染的扩散情况。

提示:应用遥感技术。

给材料 我命题——学以致用

我的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

本文发布于:2024-01-16 19:2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3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分析   发生   影响   灾害   地理   防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