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穆瑞五)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阶段检测二:考点7-1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2019·江西南昌调研)下图所示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760)反映我国某地区一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据此回答1~2题。1.[考向地质作用]现在该地貌的外部形态最接近于(A.圆锥B.洼地C.蘑菇状D.柱状))2.[考向地质作用]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2018·江苏扬州模拟)下图为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箭头表示航行方向。读图完成3~4题。3.[考向洋流的分布]航行至③海域时,帆船()A.顺风顺流B.顺风逆流C.逆风顺流D.逆风逆流4.[考向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关图中各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海域洋流使沿岸降温减湿B.②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C.③海域洋流有利于渔场形成D.④海域洋流为上升补偿流(2018·浙江杭州高三模拟)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读图回答5~7题。)1
5.[考向河流堆积地貌]从6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A.陆进海退河流泥沙堆积B.陆进海退海潮、海浪堆积C.陆退海进河流冲刷D.陆退海进海潮、海浪冲刷6.[考向外力作用]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冲刷B.海浪侵蚀C.海浪堆积D.流水堆积7.[考向地质作用]从2500年前至今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示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A.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B.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C.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少D.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速度相当(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8~10题。)8.[考向地质作用]贝加尔湖形成于()D.滑坡阻断河流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2
9.[考向地质作用]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10.[考向湖泊内水循环]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2018·河南开封模拟)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11~12题。11.[考向聚落分布特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是A.北多南少()B.东多西少C.西南地区最多D.西北地区最少()12.[考向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离海远近B.地形地貌C.文化习俗D.农耕文明(2019·广东惠州上学期二调)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考向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来源是(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盛行西风D.东北信风14.[考向气候与自然带分布的关系]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C.地质灾害多D.风力强劲))3
(2018·山东德州二模)牛轭湖是河流曲流处发生自然裁弯后遗留的河道。读黄河干流唐克牧场(33°24′N,102°23′E)牛轭湖示意图,完成15~17题。15.[考向外力作用]牛轭湖一般形成在()①河流的凹岸②河流的凸岸③地势平坦的地区④地形起伏的山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6.[考向外力作用]唐克牧场牛轭湖进口段与出口段相比(A.海拔低B.水流平缓C.阻塞晚D.淤积量大17.[考向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关于唐克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牧草多汁,乳畜业发达B.交通不便,人口稀少C.地势低平,植被稀疏D.冬季温和少雨))(2018·山西太原二模)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140~222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图一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二示意不同土壤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8~20题。18.[考向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苔藓、地衣)419.[考向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草本植物入侵面积较大的区域位于(
A.较低海拔处的陡坡B.较高海拔处的陡坡C.较低海拔处的缓坡D.较高海拔处的缓坡20.[考向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A.孔隙增大,水分增加B.孔隙减小,水分减少C.孔隙减小,水分增加D.孔隙增大,水分减少(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21~22题。)21.[考向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2.[考向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二、综合题(共56分)23.(2019·河北衡水中学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H河流域地处我囯农牧交错带,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350~450mm之间,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下图为H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和1981~2005年H河断流天数曲线。)(1)简述H河近20年来断流的原因。(4分)5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H河断流对下游自然环境各因素的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缓解H河断流的对策。(6分)24.(2019·百校联盟TOP20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通常,河流受地转偏向力、水流惯性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沉积。图一为世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二为沿图一中A—B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1)分析河流A—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4分)(2)说明C、D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2分)(3)分析图二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4分)(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3分)25.(2018·安徽六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6
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3分)(2)说明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4分)(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26.(2019·湖南四大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干热风是冬小麦生长到5月左右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小麦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进而造成减产。干热风可分为三种:雨后青枯型,一般发生在小麦成熟前10天内,多发生在华北和西北的甘肃、宁夏等区;高温低湿型干热风从小麦开花到成熟均可发生;旱风型主要发生在部分多风地区。材料二下图为干热风的主要区域分布图。(1)从气候角度简要推测高温低湿型、旱风型干热风发生的区域。(2分)(2)华北地区干热风的形成与当地的热低压有关,分析其形成过程。(4分)(3)试分析干热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6分)(4)有人认为“焚风”与“干热风”的成因相同,试反驳其观点。(4分)7
解析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阶段检测二:考点7-1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2019·江西南昌调研)下图所示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760)反映我国某地区一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据此回答1~2题。1.[考向地质作用]现在该地貌的外部形态最接近于(A.圆锥答案CB.洼地C.蘑菇状D.柱状)解析读图可知,10000年前,该地貌随着海拔的升高,等高线圈变小,说明其形态类似馒头状;现在该地貌1002米等高线圈明显变小,1004米、1006米等高线圈也略有缩小,说明该地貌中部明显变细,类似于“蘑菇状”,故C项正确。2.[考向地质作用]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答案D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貌为“风蚀蘑菇”,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故D项正确。(2018·江苏扬州模拟)下图为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箭头表示航行方向。读图完成3~4题。3.[考向洋流的分布]航行至③海域时,帆船()8
A.顺风顺流B.顺风逆流C.逆风顺流D.逆风逆流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③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该海域位于东北信风带控制区,帆船航行至此时顺风顺流。4.[考向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关图中各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海域洋流使沿岸降温减湿B.②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C.③海域洋流有利于渔场形成D.④海域洋流为上升补偿流答案B解析①海域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②海域洋流为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③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对渔场形成影响不大;④海域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在东南信风的推动下,海水随风漂流。(2018·浙江杭州高三模拟)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读图回答5~7题。)5.[考向河流堆积地貌]从6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A.陆进海退河流泥沙堆积B.陆进海退海潮、海浪堆积C.陆退海进河流冲刷D.陆退海进海潮、海浪冲刷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从6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其成因主要是河流泥沙堆积。6.[考向外力作用]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冲刷B.海浪侵蚀C.海浪堆积D.流水堆积答案C)9
解析据题干信息“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可知,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浪的堆积作用。7.[考向地质作用]从2500年前至今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示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A.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B.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C.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少D.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速度相当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贝壳堤并没有与海岸线平行,A项错误;南北部海平面是一样高的,B项错误;图中距今2500~2000年和距今1000年的贝壳堤在南部合二为一,意味着距今2500年以来该位置的海岸线没有大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河流泥沙堆积会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而该地南部处于内力作用的地壳下沉位置,当二者速度相当时,海岸线基本没有变化,故D项正确,C项错误。(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8~10题。8.[考向地质作用]贝加尔湖形成于()D.滑坡阻断河流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这说明贝加尔湖位于地壳断裂下陷区,故A项正确。9.[考向地质作用]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C解析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湖盆不断下陷,即湖盆在加深,故C项正确。10.[考向湖泊内水循环]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10))
答案D解析湖水更新缓慢,说明水循环速度慢。据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蓄水量大,造成湖水更新速度慢,故D项正确。(2018·河南开封模拟)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11~12题。11.[考向聚落分布特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是A.北多南少答案C()B.东多西少C.西南地区最多D.西北地区最少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西南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12.[考向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离海远近B.地形地貌C.文化习俗D.农耕文明答案A解析中国传统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地形地貌、文化习俗、农耕文明,与距海远近关系不大。(2019·广东惠州上学期二调)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考向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来源是()11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盛行西风D.东北信风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海南岛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岛屿西南部,这说明西南部降水较多。结合山地分布可知,岛屿西南部为山地迎风坡,故该地盛行西南季风,B项正确。14.[考向气候与自然带分布的关系]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A.热量不足答案D解析该地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A项错误;土壤和地质灾害对树干形态影响很小,排除B、C两项;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风力强,强风不利于树木的生长,造成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故D项正确。B.土壤贫瘠C.地质灾害多D.风力强劲)(2018·山东德州二模)牛轭湖是河流曲流处发生自然裁弯后遗留的河道。读黄河干流唐克牧场(33°24′N,102°23′E)牛轭湖示意图,完成15~17题。15.[考向外力作用]牛轭湖一般形成在()①河流的凹岸②河流的凸岸③地势平坦的地区④地形起伏的山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牛轭湖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凹岸,凹岸被侵蚀,河床较低,水位较深,①正确,②错误;地势平坦的地区,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河道变得弯曲,河流自然裁弯后形成牛轭湖,③正确,④错误。16.[考向外力作用]唐克牧场牛轭湖进口段与出口段相比(A.海拔低B.水流平缓C.阻塞晚D.淤积量大答案D解析唐克牧场牛轭湖进口段与出口段相比,进口段位于上游,海拔较高,A项错误;两处都是水流平缓,B项错误;进口处河流泥沙含量大,淤积量大,阻塞时间早,C项错误,D项正确。17.[考向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关于唐克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牧草多汁,乳畜业发达B.交通不便,人口稀少C.地势低平,植被稀疏D.冬季温和少雨12))
答案B解析根据经纬度,唐克牧场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广人稀,没有乳畜业,A项错误;交通不便,人口稀少,B项正确;高原的地势高,属于高寒气候,C、D两项错误。(2018·山西太原二模)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140~222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图一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二示意不同土壤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8~20题。18.[考向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答案AD.苔藓、地衣)解析根据材料“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140~222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可知,该山地在2100米出现高山苔原带,故山麓地带不可能是苔原带,D项错误;结合山地海拔高、垂直分异规律可知,山麓地带不可能出现热带和亚热带植被,B、C两项错误;山麓的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A项正确。19.[考向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草本植物入侵面积较大的区域位于(A.较低海拔处的陡坡B.较高海拔处的陡坡C.较低海拔处的缓坡D.较高海拔处的缓坡13)
答案A解析图一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读图一可知,草本植物入侵面积较大的区域位于较低海拔处的陡坡。20.[考向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A.孔隙增大,水分增加B.孔隙减小,水分减少C.孔隙减小,水分增加D.孔隙增大,水分减少答案C解析从图二中可以看出,草本植物入侵面积较大的区域位于较低海拔的陡坡,入侵程度高的地带粘粒占比大,颗粒度较小,即土壤孔隙减小,水分增加。(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21~22题。)21.[考向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常绿灌木是后来栽种的,不是当地的原生树种;由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当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可判断当地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22.[考向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A解析自然状态下,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判断某地是否适合栽种常绿灌木,主要看当地的热量条件是否合适,所以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二、综合题(共56分))14
23.(2019·河北衡水中学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H河流域地处我囯农牧交错带,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350~450mm之间,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下图为H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和1981~2005年H河断流天数曲线。(1)简述H河近20年来断流的原因。(4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H河断流对下游自然环境各因素的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缓解H河断流的对策。(6分)答案(1)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上游水库蓄水过多;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增加。(2)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草场退化、林木矮化,许多湿生植物被耐旱植物代替;加剧土地沙化、盐碱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3)合理调度水资源,强化全流域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源涵养,减少支流断流;开辟新水源,提高水资源的再生能力。解析第(1)题,据材料分析,近20年来,H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用水和气候变化。第(2)题,河流断流加剧气候干旱,不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第(3)题,缓解H河断流的措施主要是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24.(2019·百校联盟TOP20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通常,河流受地转偏向力、水流惯性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沉积。图一为世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二为沿图一中A—B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15
(1)分析河流A—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4分)(2)说明C、D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2分)(3)分析图二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4分)(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3分)答案(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河岸比较陡峭;北岸以堆积地貌为主,河岸比较平缓。成因: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北岸为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C处受流水惯性力影响,凸岸沉积;D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沉积。(3)地质时期北岸地区地势较低,利于河流发育;北岸地区曾经形成的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和搬运到下游地带。(4)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材料,该河流A—B处北岸平缓,沉积平原面积大、沙洲多,说明北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南岸陡峭,沉积平原面积小、沙洲少,说明南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2)题,图中C处河道曲折,该处河道沙洲的形成主要是在水流惯性力下沉积而成;而D处河道平直,说明该处河道沙洲的形成主要是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左侧沉积而成。第(3)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南岸的基岩上部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地质时期的北岸也曾有沉积岩存在。据材料信息“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可知,早期因南部山区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流水长期侵蚀、搬运造成原位于河底及北岸地带的沉积岩消失。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沉积木埋藏于河道中部的淤泥中,上部有沙层覆盖,说明淤泥沉积时间早。由此推测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16
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25.(2018·安徽六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3分)(2)说明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4分)(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答案(1)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以地下水补给为主。(2)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用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3)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看,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有积雪,春季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降水集中,祁连山夏季冰雪融化,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降水和冰雪融水都少,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第(2)题,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是湖面下降。湖面下降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用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故形成两片水域。第(3)题,主要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湖面变小,蒸发量减小,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的净化能力弱,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26.(2019·湖南四大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干热风是冬小麦生长到5月左右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小麦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进而造成减产。干热风可分为三种:17
雨后青枯型,一般发生在小麦成熟前10天内,多发生在华北和西北的甘肃、宁夏等区;高温低湿型干热风从小麦开花到成熟均可发生;旱风型主要发生在部分多风地区。材料二下图为干热风的主要区域分布图。(1)从气候角度简要推测高温低湿型、旱风型干热风发生的区域。(2分)(2)华北地区干热风的形成与当地的热低压有关,分析其形成过程。(4分)(3)试分析干热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6分)(4)有人认为“焚风”与“干热风”的成因相同,试反驳其观点。(4分)答案(1)北方地区都有可能发生(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亦可);西北地区(新疆和黄土高原地区亦可)。(2)春季,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密度越来越小,气压大大降低,形成高温干燥的大陆热低压。(3)影响:易产生旱灾;加剧水资源短缺;农业减产。措施:加强对干热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建设农田防护林;培育和栽种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灾害评估与灾害管理工作。(4)焚风是因为地形关系生成,干热风是因为气候关系。(开放性问答,有理即可。答“焚风与干热风成因不同”的不给分,只分析一个现象的不给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发生在小麦生长季节,结合我国小麦种植分布可知,该类型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旱风型主要发生在多风地区,且区域内降水少,故该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第(2)题,据题干可知,热低压是在气温快速回升的条件下形成的。气温回升时期在春季。第(3)题,干热风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剧旱灾与水资源短缺,造成农业减产。措施主要从监测预报、农田建设、改良品种、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考虑。第(4)题,焚风是在背风坡形成的,干热风主要与降水少、蒸发旺盛有关。18
本文发布于:2024-01-16 19:2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39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