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林子聪)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
趣味一
1、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字仲深,琼山(今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
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
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
2、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趣味对联故事二
杨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进士,授编修(1)。为明代有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和杨士奇、杨荣、历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称内阁(三杨)。
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年纪虽小,文才却不凡。
1、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当时,他的父亲有病
在身,杨溥到县衙里,再三恳求,请求免除劳役,县官看他是个小孩子,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可以释放你的父亲。”
接着,出了上联: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字的结构,折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拆开“伞”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又恭维了县官,而且对仗工整,表达适切,因此,县官不得不点头称赞,终于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
趣味对联故事三
许将(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状元。他小时候聪明灵悟,勤奋好学才气横溢,是闻名遐迩的“小神童”。
1、许将九岁那年夏天,跟随族亲游览白岩山后,返回途中,因食干粮,口渴难当,于是向正在菜园围篱笆的老伯讨茶喝。篱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小孩,是当地有名的“小神童”,并没有马上给茶,却提出条件对他说:“小哥,要喝茶当然可以,但要请你对对,我有一个藏在心里多年,对不出来的上联,你把下联对出来,我才给茶。”
小许将虽然口渴得很,但却懂得尊重长者,就很有礼貌谦逊地说:“请老伯赐教,让小童见识见识。”
这位老伯,就以自己围篱笆的事,念出上联:
一篱二纬三桩囿菜园,园种春夏秋冬菜;
与许将交游的族亲中,不乏文人雅土,他们听了上联,一时应对无句,帮不了小许将的忙,干着急,担心他对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许将,眨眨眼,拍拍小脑袋瓜,不慌不忙地对了下联:
百架千层万卷叠书馆,馆藏古今中外书。
2、许将话刚说完,众人拍手称妙。围篱笆的老伯听了,也暗暗佩
服。“对得不错,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还是实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对试试。于是,老伯开口说:“小哥,让我再赐教一对如何?”小许将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还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请老伯教诲”。老伯就以他们今天游览胜地白岩山为题,侃侃念道:
白岩白雾白玫瑰,如观玉皿;
同游者听了上联,知道老伯用的是复字的修辞手法,绞尽脑汁,想助小许将一臂之力。然而,小许将可是心中有数,他回顾今日登山游览的情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又重现在眼前:莲花岩上的托红寺,红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开的红杜鹃,他想到这里,立刻得了下联,就慢条斯里对道:
红寺红霞红杜鹃,若赏金屏。
3、老伯听了,高兴得翘起大拇指,连声称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岩茶,小许将接过茶,正想喝,那老伯边叫:“慢!”边在茶杯里,加上香喷喷的茉莉花。就在这时,老伯发现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见景生情,又叫一声:“慢!再对一联。”随着念了出来:
茶饮客吞杯中月;
这上联,不但难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确实难住了小许将。这时,小许将手捧香气诱人的茗茶,不敢往嘴里送,他低头苦苦思索,难得佳句,只好抬头,向四处寻找答对的素材,当他发现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时开窍!高兴地大叫:“有对了!”接着朗声念道:
水抽人吊井中星。
众人齐声叫好,听得老伯也高兴得连胡须都翘起来,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为他又要出难题了。原来他爱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许将茶杯里,添上桂圆肉,然后说:“小神童名不虚传,来日一定中状元啊!”
趣味对联故事四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句的故事。
1、写
有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了一副春联:
日望赣江千里帆; 夜观庐陵万盏灯。
这副春联,引来了四邻观看,众人称赞不已。解缙家的对面,是曹尚书的府第。这位尚书大人,久闻“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见了这副春联,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于是,决定想个主意,来考考解缙。曹尚书下令,在解家大门正对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挡住解家的“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景色。
2、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3、曹尚书见了,不由得为之惊叹。为了再次考考解缙,马上令人将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联时,只见联尾各加一个字,成了:
门对干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4、曹尚书发了狠,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这时,解缙又挥笔在联尾,再各添一个字,联文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派人给解缙送去大红请帖,一定要当面见见这位“神童”的真本事。
5、智斗曹尚书
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
小子无才嫌地仄;
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6、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绿衣;
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锅里虾公着红袍。
7、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8、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幅墨迹,脱口就说:
醉爱羲之迹;
解缙随口吟就:
狂吟“白也”诗。
10、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11、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12、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13、一石三鸟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
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技。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14、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15、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
16、解缙巧对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春天,解缙从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参加会试。当时的科举制度规定:会试通过后,要再经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或称“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
主考。
解缙在会试中,所作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言词质朴,博得主考官刘三吾的好评,要点他为一甲状元。由于有人反对,理由是说他,对策言论过高。殿试就被点为第七名进士。解缙的大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时高中三甲进土。
解家“一门三进士”,不仅轰动了江西吉水城,也轰动了京师。万岁爷朱元璋,得知这位江西矮子进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对对,便召进宫来,亲自出题面试。
朱元璋说;“皇宫中,有一大戏台,朕出上联,卿对下联。”解缙叩头道:“万岁,臣遵旨。”
17、朱元璋念道。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
解缙接口便应对:
日月灯,云霞彩, 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18、“好!”朱元璋满心欢喜。并再出上联:
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缙立即续成下联: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声赞赏。
趣味对联故事五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
1、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
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吴;
谋臣刘基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吴”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下联,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2、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
天作棋盘星作于,日月争光;
刘基脱口答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3、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情,乃一上联: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知其意,随即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4、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访,遇到一个农民在卖藕,立即出一上联:
一弯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农民是否能对。那农民望他一眼,笑着答首:
七窍比干心。
农民以藕中多孔,来比喻商代忠臣比干的心。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命农民随行,大加赞赏。传说,以后还任命那农民,到朝廷做官。
本文发布于:2024-01-16 16:3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38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