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校本研修活动纪实

更新时间:2024-01-14 20:53:16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4日发(作者:江一燕)

中学语文学科校本研修活动纪实

一、主题:从《竹影》一课看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

二、主持人:刘红

三、主讲人:刘红、于淑萍

四、记录员:于天成

五、活动方式:参与式、互动式研讨

六、参加人员:35中语文教师:于淑萍 姚斌 司海燕 赫兰飞 刘娜于天成 贾明明 郭媛媛 宋珊;19中语文教师:刘红 杨连广 张会园 南贞 ,共13人

七、时间安排:2012年4月11日 13:40——14:50

八、研修主要内容及过程:

(一)、主持人刘红组织教师就座,提出本次研修的主题、内容及研修的目的,并提出活动要求。

1、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在阳光明媚、春风送暖的四月,在万物复苏、朝气蓬勃的季节,为了共同的目标——让中学语文教学更好发展,让我们自己幸福成长,我们相聚在整洁漂亮而又充满活力的老虎屯中心校,开始了今天的研修活动。我们将在理论的指引下,挖掘出教材的深度,理解着学生的心声,传递着智慧的足音。

2、主题:从《竹影》一课看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

3、活动目的:以《竹影》一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为载体,弄清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举一反三,学会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活动要求:我们将采取互动式研讨,这次研讨将是智慧的花开,思想的碰撞,经验的交流,希望大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齐心协力,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主持人带领大家回顾教学目标的设计的理论。

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相关的理论。我想大

家一定还记得邹老师给我们做的讲座《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吧?

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教学目标的内涵吧!(大屏幕展示教学目标

的内涵)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是对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而发生的各种变化的具体描述。】

1、主持人读内涵,并强调“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

2、这个内涵告诉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绝不是心血来潮,天马行空,那么,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有哪些?(于天成做记录)

张会园: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它是我们上课的总纲领啊!

姚 斌:还应该依据大连市下发的两个标准:《大连市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它们也给我们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啊!

于淑萍:我们再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啊!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司海燕:现在的课程设计都是以单元主题教学为模式,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研究单元提示的内容。

宋 珊:再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还应该深入研读课文,尤其是课后习题,它能清晰地把文章的主要训练点点出来,所以,课文的特点也是我们备课的必备因素啊!

3、教师回答后,主持人做小结:

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可以确立设计教学目标的六大依据:《课程标准》、《大连市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单元提示、课文特点 、学情。在这中间,最重要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因为它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纲领,犹如指路明灯;其次便是大连市下发的两个《标准》,也具有导向作用;另外单元提示、课文特点也是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的文本依据吧,学生的实际情况又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人为因素,因为我们的教学时为了学生服务的啊!那么下面我们一起去深入学习这六大依据吧!请老师从中找出与本课相关的理论,并结合《竹影》一文进行分析。

张会园:我先来说吧!《竹影》是一篇现代文,《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现代文阅读有这样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经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字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依据课程标准,从《竹影》这一课的具体情况来看,本课应该是训练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法,鉴赏文章的良好载体,像精

读、略读、品读、跳读等在这一课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我们还应该抓住另外一个突破口,就是让学生在品读、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贾明明:《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于现代文是这样要求的: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朗读的基础上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读文章,理清行文思路,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准确概括课文内容、提炼有用信息,提出有价值问题;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能联系文中的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领悟文章内涵,得到有益启示,初步欣赏文中优美语言。因为《竹影》一课是自读课文,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认为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炼主旨。

2、联系生活、根据课文中的游戏体验能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乐趣。

3、欣赏文中优美句子,说出其妙处。

司海燕:《大连市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有如下要求,目标内容要符合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目标的阐述要求准确、具体、可检测性、具有可操作性。基于上述要求,我认为在《竹影》一课俭学目标的设计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充分体现自读课的特点,目标的设计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确本科的学习任务。二是从本课内容出发,课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做游戏,

由于有了爸爸的指导,从而获得了艺术上的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游戏经历,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考虑联系学生生活,回忆做过的游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不同的认知发现,从而让学生们明白: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姚斌:我说说单元提示的相关内容。《竹影》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片自读课文,第四单元的导读提示中提示了我们这样的两条信息:

第一方面是关于本单元的选文内容是文化艺术方面,即要求我们通过阅读看书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第二方面是关于学法和教法的。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鉴于此,我们在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着力做好两方面内容。一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备学生生活中的游戏,要了解学生生活中常做的游戏,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艺术美。二是要通读课文,在学生赏析之前筛选出文中描写优美的语句,以便在学生的鉴赏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补充。

赫兰飞:我来说说《竹影》这篇课文的特点。《竹影》作为本单元一篇自读课文,应通过本文对单元提示中体会文章思想内容、品味积累精彩语句进一步落实。根据单元提示、本文可依据课后题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后练习一:概括课文内容,可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记叙要素,

力求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范围是初第二自然段之外)。

课后题二: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可把本文第二段作为重点段落进行多角度赏析。引导学生品读从整体感受从日暮到月生的画面的动态美,体会句子中词语的准确性。可从“乏了油的灯”“一跳一跳地”等词语入手,以比喻修辞作为第三个角度,以“长音阶变成短音阶”等句子体会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的特点,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有所收获。课后习题三:是在课后习题一二整体感知到局部赏析再到拓展延伸训练。本文通过画竹影游戏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的艺术方面知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自己童年游戏中感受艺术创造。应找准切入点,真正产生阅读共鸣。从而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游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过程。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对写作素材得到进一步挖掘。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特点的分析。

杨连广:我来分析一下我们19中的学生情况。经过一个学期多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存在以下优点:1、学生能利用有指导性的学案,预习文学常识、词语、概括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解决双基部分的学习;2、学生知道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结合记叙的六要素概括;3、学生具备一定的赏析能力,知道赏析的角度与方法;4、学生形成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内互相帮助,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好。但也存在很多不足:1、虽然学生养成查资料的习惯,但是,不会提炼主要信息,所查资料往往不经筛选,啰嗦,需要教师帮助把握重点;2、在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往往语言啰嗦,变概括为复述;3、虽说学生知道如何赏析,可是在组织语言时往往凌乱,有时不能不要点答全。

4、虽有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做到细致预习,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预习比较简单,停留在眼睛看这一阶段,不爱动笔,更不爱动脑啊!教师在这方面也是想了不少办法,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刘娜:我分析一下我们35中的学生情况。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虽经过初一上学期的训练之后,有一部分孩子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很快,但仍有很多孩子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1、如今,市面上出售的各种教辅材料不断增多,虽给学生带来了不少便利,弥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如:字词、文学常识这部分,可以说学生比老师找的资料都全面,具体。但任何事务又都有利有弊,这样一来学生缺少了主动性,随之思维也受到束缚,去玩少了动脑思考的过程,且对资源不会取舍,那么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指导取舍资源信息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现代文阅读。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训练之后,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现代文阅读方法,但仍有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一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圈点勾画、标注的意识较差,阅读语段上,无任何勾画痕迹,由于这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阅读中很难完整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时层次不清,词句不当,回答很难达到点子上。我觉得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是终身受用的事,为了让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能够更好地阅读,我们应该抱着对他们负责任的态度,不离不弃地对他们进行指导、训练,让他们的成绩也能更上一层楼。3、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小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热

情不高。针对这部分学生,我觉得应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自身状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备课过程中,应把语文课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想办法让这部分学生爱上语文,从而提高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竹影》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经过我们刚才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分析,想必大家已经完全清楚了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我们具体设计之前,先看看我从网上下载的两个《竹影》一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评价它是否合理。

1、请看案例一例一: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②? ?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大家看后思考,研讨)

姚斌:我认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有问题,“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怎么看上去很像是美术课的学习要求,本文是回忆小时候与小伙伴做游戏的往事,没必要把它作为语文学习内容的目标,而且画的特点不应该是语文知识性目标,所以,我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合理的。

司海燕:我来说一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存在的问题:刚才姚老师说这不

是语文知识目标,那么什么是语文知识目标呢?它应包括认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和欣赏评价,所以认知目标的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点。第二:语文知识目标的设计还应体现层次性,从基础的字词到内容的概括到语句的欣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所以,这个目标是不合理的。

南贞:尤其是“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中的“体会”一词,不具备可检测性,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叫做体会了呢?我们无从知晓啊,又怎么去检测呢?所以我觉得“体会”一词使用不对,太模糊了。

宋珊:如果把“体会”一词改为能说出文中哪些语句蕴含了童真童趣,就会更好,可检测了。

南贞:我还发现,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没有技能目标,目标不全面,应该有概括、欣赏等能力的体现才对啊!

张会园:嗯,我还觉得“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语言表述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大家注意到了么?“培养”一词是从老师的角度来表述的,这不是学生为主体的体现,而我们通过理论学习知道: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结果。很明显,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我试着将这一点改为: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刘娜:是的,这个目标也只是说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说在什么方式中学生学会了什么,这样,这个目标还是很抽象。

杨连广:对啊!我不由地想起其实我们大家平时再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也常常忽略对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表述。我们大家一定还记得邹老

师给我们做的讲座吧,邹老师告诉我们:“过程与方法”,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指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科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过程。

也就是说,“过程”在这里实际上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指概括的外在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如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另一个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与方法,欣赏优美语句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欣赏评价的过程与方法,筛选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比较不同写法的过程与方法,不同文体写作的过程与方法等。那么,这个案例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并能没有体现出学生用什么学法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因此这个目标的设计是不合理的。

赫兰飞: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他的表述是: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那么“领会”美,我们又怎么去检测呢?而且又要学生“学会发现、创造艺术的美”,学生怎么做才叫学会呢?也不具备可检测性,学生一定会感到茫然的,不如改成:进入作品的情境,感受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游戏中的美。

刘红:我其实有个疑问: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不可以设计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特点么?原因有:在我们的教学参考书中,也提到了让学生了解这一内容,而且文中有大量的语言描写父亲在游戏中给孩子们讲两种画的特点,不可以把这作为一个目标么?

于淑萍:知识领域内的目标包括认知、理解、分析综合、欣赏评价等,这篇文章有更多的这些领域里的知识等着我们引领学生学习。其实,我们不必当作主要内容去研究,在内容的概括时,把这一内容带过,既可以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又不会使重点跑偏的。

郭媛媛: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就能形象的概括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特点,只要让学生在概括内容时找出来就行了,不用作为目标来看啊。

南贞: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多了解些,也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啊。

刘红:嗯,这样更好,课堂上重点突出,课后,学生可以查找,拓宽知识面,也不错啊!

2、主持人在经大家讨论后,请记录人于天成老师,把记录下来的案例一存在以下问题向大家汇报: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非语文知识目标,不全面,没有层次性,不可检测;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陈述的主体错误了,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不具备可操作性;这个案例中的教学目标设计是不合理的,没有实效性。

3、那么我们大家再一起看看案例二

①、知识目标:积累词语,了解作家作品。

②、技能目标:体会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的童趣童真,体会文章中优美的描写。

③、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注重在游戏中获得真知,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

(大家看后思考,研讨)

宋姗:我觉得在第一点知识目标中,积累词语,了解作者有关文学常识不够具体。若改成积累“禅”“参”“差”等多音字,能正确书写“撇”“蘸”等字词,了解丰子恺有关的文学常识会更好一些。这个知识目标虽然是语文知识目标,却缺少层次性。另外案例二缺少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是引导学习者的思考过程,是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中常常忽略的一点。

张会园:对对,这个案例中还缺少过程与方法目标,不符合《课程标准》里对教学目标的规定啊!少了一个维度啊!不科学啊!

贾明明: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识记宋老师刚才说的那些词语,还要能结合语境

理解“惬意、参差不齐”等词语,还要会用它们造句子等。

郭媛媛:我发现案例二的对目标名称的陈述有问题,知识与技能目标应该还是合在一起表述的,这里分开了,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啊!

杨连广:德育目标的表述也不对,在旧的大纲中曾经这样叫过,但是,现在我们就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表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啊。

于淑萍:对,的确这样。我来说说技能目标吧,“体会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的童趣童真,体会文章中优美的描写。”这里的“体会”依然是模糊的,优美的描写只要体会即可么?我们怎么去检测呢?

司海燕:是的,这里不如改成阅读文章,勾画出精彩的描写句,并能

说出其妙处啊。其实,案例中缺少过程与方法目标,应该把这个在此目标中表述出方法来,比如:通读、默读、跳读、圈点勾画、批注等。

刘红:还有多角度赏析精彩语句,如:修辞,多种感官,用词,写法等,表述时要具体可感更可以检测啊!

姚斌:这里的“体会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的童趣童真”有问题,且不说“体会”一词不具备检测性,对童真童趣的感知应该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啊。

刘娜:大家都知道: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案例二的第三个目标中的语言陈述又出现了问题:“培养”一词,又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陈述啊,没有考虑中学生为主体。

赫兰飞:目标三中的这句话: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大家想想,这个目标定得是否太宽泛了?我认为应该直接点到阅读中能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之中,并结合生活,说出自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表达对中国画的喜爱之情即可啊!

刘红:是的,我们祖国的文化浩如烟海,对几个小孩子来说,这只是一场游戏而已,对读者而言,这更是一场童真童趣的回味,心灵的陶冶,只要学生能进入情境,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所在,就可以了,不必那么宽泛的。

南贞:我还觉得“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注重在游戏中获得真知。”不具备可检测性,不如改成:学生能在阅读中感受到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并能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童真、童趣。

4、主持人在经大家讨论后,请记录人于天成老师,把记录下来的案例二存在以下问题向大家汇报:①缺少过程与方法目标;②知识目标不具体,不全面;③能力目标陈述不具体,是不可检测的;④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德育目标已经改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里陈述的语言不对,而且陈述的行为主体依然是老师。因而,这个案例中的教学目标设计是不合理的,没有实效性。

5、主讲人小结

经过了两个案例的讨论,我们是否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呢?请于老师对此加以总结。 (于天成做记录)

于淑萍:通过对教学依据的回顾和两个案例的分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明确如下两个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构成: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构成,它是让学生养成“学会——会学——乐学”这一良好习惯的过程。

二 、教学目标的陈述过程应明确如下几点:1、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知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2、目标设计应是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不但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也应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上。

(四)设计《竹影》一课的有效的教学目标

主持人: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的理论,也分析了相关的案例,下面该是我们开动脑筋,亲自实践的时候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设计设计《竹影》一课有效教学目标吧!我们分组进行吧,35中一组,19中一组,讨论设计后,我们再展示再研讨吧!

1、分组讨论,设计教学目标;

2、展示教学目标,并说明制定的理由;

第一项:知识与技能目标

19中:

①、查找相关资料,能说出丰子恺的相关文学常识;

②、查找字典,辨认“汀、撇、蘸、惬、禅”等字的读音及“参差不齐、幽暗、惬意”等词的意思,并准确识记与运用;

③、通读全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自己对主旨的理解;

④、能找出文章精彩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35中:

①?、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能准确识记“撇、蘸、禅、参差、惬意、幽暗”等字、词的音、形,并结合语境理解“参差不齐”等于的意思;

②、通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况文章内容;

③、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说出妙处;

大家评议

姚斌:我觉得两所学校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弥补了案例1、2的不足,不仅丰富全面,而且富有层次性,设计的比较合理。

司海燕:我觉得十九中的目标中的“查找相关资料”应该属于方法范畴,在这里不要表述出来,可以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阐述。

南贞:是有一些,我们可以不提这个词语,大家应该想到用这样的方法,表述又可以简洁些。

刘娜:我觉得十九中的第二项中如果能加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会更好些,因为无论是从考试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自身看,都该拥有这种能力啊!

南贞:我觉得我们19中的词语积累中还加入了“运用”这一目标,学词语,是为了会用啊!这一方面,我们还是更仔细些。

贾明明:我也觉得“运用”一词更具有可检测性,比如,用这几个词语造句子等。

于淑萍:在《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丰子恺这位作家并未要求掌握,我觉得19中是否不必设这个目标呢?

刘红:是的,虽然《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并未要求学生掌握丰子恺,但是,他作为我国一位着名的画家、作家、音乐家,我们让学生在课前查查资料,了解他的一些情况,拓展视野,也无大碍啊!

杨连广:我们会指导学生提炼丰子恺重要的信息,其余的情况,感兴趣了,课余时间利用电脑等自行查阅,并不影响主目标的,而且,我们在表述时只用了“了解”一词啊。

于天成:我还觉得十九中在概括内容后加了“并能说出自己对主旨的理解”这一目标,更为具体一些。

第二项:过程与方法目标

19中:

①、通过学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与技能目标1的情况;

②、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结合记叙的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出主旨;

③、品读课文,勾画出出精彩的语句,作批注,能从多角度赏析,进而学会赏析方法;

35中:

①、通过屏幕展示和交流,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②、?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描写生动的语句,说出妙处。

大家评议

于淑萍:看到了么?我们在这个目标中就体现了差异性,学情不同,我们对词语的检测方法不同:19中用学案,我们用大屏幕,不过,殊途同归啊!

赫兰飞:是的,19中的“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出主旨”,体现了19中的学习模式,方法明确啊!

刘红:发现了么?35中的这一目标的表述很简洁,可是,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出现的“概括内容提炼主旨”这一目标,是否该在方法中体现呢?

贾明明:我们忽略了对概括内容提炼主旨的方法,其实我们觉得在

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故这里没有单独强调。

张会园:两所学校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都是合理的,在语言的表述上都很明确,方法应该是有效的。最起码学生知道如何去做,如:找出,说出等。

宋珊:我们35中在表述时相对来说语言更简洁些我们在赏析句子时用了“圈点勾画出”法,更细致些,19中的“多角度”赏析更多样。会使学生思维更开阔。

第三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9中:

①、学生能感受文中的童真童趣,能结合生活中自己的游戏经历进行交流;

②、学生能进入文章的情境,说出文章的意境美与艺术美。

35中:学生对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有认同感,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童真、童趣。

大家评议

姚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乍一看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仔细一比较,发现我校的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说出你从游戏中发现的美”,“艺术美”一词会让学生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什么样的才叫艺术美,学生无从把握,不若19中的“说说你做过的游戏,在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

刘红:我觉得35中在表述时使用“分享交流”这个词语更具体,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

司海燕:我觉得19中的“结合自己的游戏经历”用得非常好,这样学生在回答时就不会摸不着头绪了,有的放矢了。

赫兰飞:我也有同感,孩子们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玩游戏,在自己的游戏中体验艺术美,恐怕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会更活跃的,情感教育就实现了。

杨连广:其实我们大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上是异曲同工的,都是可操作的,可检测的。

于淑萍:是的,在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大家的表述语言都是得体的,

我们设计的目标都是体现了全面性、层次性,又各有差异,也体现了学情的不同啊!

(五)主持人小结(于天成做记录)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起始和归宿。

清晰的教学目标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做到:1、依据课标,两个标准;2、深挖教材,考虑学情;

3、科学合理,目标有效;4、加强集备,课堂高效。

5、注重反馈,及时反思;这样,我们再设计教学目标时就不会主次不清啊。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可以帮我们在教学事业中成长得更快,更强!

好了,本次语文校本研修活动我们的讨论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有请我们的研训老师邹老师为本次活动做点评。

(六)、研训教师总结

本次研修活动体现以下特点:

1、 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选择的主题来自于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学中感到困惑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展开研讨,并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整个研讨过程真实,有效。

2、 注重全体性和差异性。主持人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讨论价值,所有参加研讨的教师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参与面100%。这种参与式、互动式的研修方式,及面向全体教师,有注意到个体的差异,使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人,从而提升了所有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3、 注重科学性和导向性。研讨的结果比较科学。通过研讨,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这将对教师以后的备课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4、 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在教学目标理论的指导下得出的结论。

5、 注重整体性和局部性。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能用联系的思维方式,站在单元的高度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6、注重层次性和操作性。所设计的三个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有主有次,便于操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存在的问题:

建议和希望:

1、 希望教师养成校本研修的好习惯。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希望教师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自觉学习教学理论,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

3、希望教师按时完成规定的校本研修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校本研修方式,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

2012

年4月11日

本文发布于:2024-01-14 20:53: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1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目标   学生   教学   设计   方法   内容   过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