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4-01-14 20:04:11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4日发(作者:石齐平)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大全

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的科目,化学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需要怎么学,一直是学生们想知道的。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2Mg +O2 2MgO 2Mg +O2注:MgO:白色固体 点燃

4Al +3O2 2Al2O3 4Al +3O22O3 注:Al2O3:白色固体 点燃

3Fe +2 O2 Fe3O4 2Cu + O2 △ 2CuO 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 + 酸 → 盐 + H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H2SO44 + H2↑2+ 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3H2SO42(SO4)3 + 3H2↑3+ 3H2↑

H2SO44 + H2↑2 + 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4 + H2↑2+ 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一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法: M(H2) =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 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

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 + 3CuSOAl2(SO4)3 + 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 + 2AgNO33)2 + 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 FeSO4 、FeCl2溶液: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初中化学知识点2

一、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高温 3CO + Fe2O3 2Fe + 3CO2 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书上图8-20需注意:

①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O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

③尾气的处理:因为CO有毒,所以尾气中的CO气体要经过处理,变成无毒的气体。可点燃使其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

4、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5、石灰石的作用: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

二、含杂质化学反应的计算

含杂质的物质质量与纯物质质量的转化:

纯物质的质量=含杂质的物质质量×纯物质的纯度

三、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

1、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2、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初中化学知识点3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初中化学知识点4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初中化学知识点5

一.使用仪器的使用和识别

主要包括试管、试管夹、烧杯、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滴瓶、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水槽、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棒

二.化学实验简单操作

固体和液体的取用、量筒的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物质的称量、酒精灯的特点和使用

三.气体的制备、收集和检验

(1)气体发生装置(固体混和加热型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型);

(2)气体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

(3)根据气体各自的性质进行检验;

(4)实验装置合理连接,实验合理操作。

四.物质的分离

物理方法

(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冷却结晶

化学方法

(1)沉淀法

(2)气体法

五.物质的鉴别

(1)盐酸、硫酸的鉴别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鉴别

(3)碳酸根的鉴别

(4)酸、碱的鉴别

六.溶液

该重要考点分值为(2-4)分,近两年考题中该考点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思维和分析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理解运用。但在该考点的计算上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计算。主要掌握溶液的概念、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的配制、氯气消毒和明矾净水。

七.元素及其和化合物

元素及其和化合物主要内容有空气、水、氧、氢、碳、常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是化学学科中考(微博)的重要考点,该考点知识点多,内容广泛,分值也比较多,每年必考。它无论是在填空题、选择题,还是在实验题、计算题都可涉及到。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学会分类归纳,做到系统掌握,合理、灵活、综合的运用。例如:单质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系统的记忆,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碳、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都是使黑色粉末变红;借助化学方程式,牢记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现象等,这样有助于在该考点上获取高分。

八.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合价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计算。近两年化学计算占总分的比率不高,计算难度降低,计算题都比较容易。同学们只要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通常情况下,决不会因为计算而难倒大家的。计算是容易得分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6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中的“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温度,

(2)是否搅拌

(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初中化学知识点7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因具有疏松多空结构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毒气或除味、脱色等;焦炭用于冶铁。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不同单质)。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向下倾斜的试

管做为发生装置。如: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另外还有用双氧水溶液制氧气、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如:o2、co2;难溶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如:o2、h2;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如:h2。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常用方法是:锌粒和稀硫酸

(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

zn+h2so4—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气体),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是一种助燃剂,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均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生成s+o2

③(红磷或白磷)p和o2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红磷

用于发令枪)p+o2—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mg+o2—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在集气瓶内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fe+o2—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酒精燃烧c2h5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o+o2—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h2+cuo—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试管壁有水珠出现

c+cuo—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

①与水反应:co2+h2o—(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

①除杂:co[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naoh—(或通入石灰水中。)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现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分别用燃烧的木条点燃,看燃烧产物。点燃前要检验纯度,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无水珠出现的是co,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的是h2和ch4;迅速把这两个有水珠出现的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的是ch4。

h2、o2、co2的鉴别:用燃着的木条。被点燃的气体是氢气,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h2、co2),(o2、co2),(co、co2)]用澄清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来源广,燃烧热值大。)

初中化学知识点8

一、八大沉淀物质

1、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3、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二、范围内常见产生气体的离子

阳离子:氢离子(H+)、铵离子(NH4+);

阴离子: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亚硫酸根离子(HSO3-)。

三、酸碱盐推断题中常见的一些离子的颜色归纳

无色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钡离子、铵离子、银离子、锌离子;

有色离子:二价亚铁为绿色,二价铜为蓝色,三价铁为黄色。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五、三种黑色金属

铁,锰,铬

初中化学知识点9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初中化学知识点10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是酸。

22、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P2O5、SiO2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

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Na++H++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

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 +Na2SO4。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4

34、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CaO等。

【初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大全】

本文发布于:2024-01-14 20:0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15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溶液   物质   反应   气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