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

更新时间:2024-01-14 18:18:43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4日发(作者:祝应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朝

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老朋友向我几回挥手,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缮。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抵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颇负盛名。李白对他很佩服,彼此情感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止境,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止境。

参考资料:

一、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21:136-137

二、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21:117-118

创作背景

佚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名酷爱自然、喜欢交友的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及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超级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搭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参考资料:

一、熊礼汇 .李白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21年5月 :16-17 .

二、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年2月版 :第400页 .

赏析

佚名

这首送别有它特殊的情感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期、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域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超级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合法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尽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以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域,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

也就随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当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令人神往,低徊联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可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常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各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神仙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其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期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期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括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止境,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但是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的地方。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此刻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当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滔滔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讲,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敞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一、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年2月版 :第400页 .

二、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00-302页 .

赏析二

佚名

李白是一名酷爱自然、喜欢交游的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从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穷依恋的情感,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址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神仙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景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令人联想处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适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心里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情感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但是生。从《李太白集》里,咱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很多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何等佩服,两人的情谊是何等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尽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数注意力和情感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一线的地方,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义拜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何等深挚的友情,但是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述当中,将情与景完全融合在一路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和诗人目送神驰、情义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令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期、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域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超级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合法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那时整个东南地域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尽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以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随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可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常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各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说神仙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其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期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期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括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

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止境,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但是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的地方。“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此刻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当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讲,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敞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本文发布于:2024-01-14 18:1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1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烟花   离别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