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发(作者:熊几)
阳关雪
余秋雨
一、写作背景──远祖废墟,当代愁虑;一己笔触,世间话语
公元一九九二年,余秋雨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之职,到甘肃 联合大学授课,他经常到甘肃的其他地方考察,感到实地考察有着超越阅读文本的震撼力。他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深思之后,先写下“文化苦旅”四字,再勾划出:“远祖废墟,当代愁虑;一己笔触,世间话语”,这十六个字,一直影响着整本书的写作。
余秋雨跋涉前往的山水古迹是引出文化思考的现场,余秋雨透过想象历史事迹、知名文人,还原文化现场,表达他对历史文化别具慧眼的省思。阳关雪一文,以凭吊冰天冻地中的阳关古战场为背景,既流露浓郁的人文关怀,更缅怀唐代壮美自信的文化精神,并感慨这种精神的逐渐萎弱。
二、 作者简介
诗意名字
余秋雨出生时正下雨,祖母想等天晴再请人命名,姑且先叫个小名吧,秋天,下雨,顺口就叫“秋雨”。以后常有人问他为何会有如此诗意的名字,他回答:“这是我不识字祖母取的。”
文化散文,既具有文学性,又于字里行间展现对历史文化的深沉省思。余秋雨的文余秋雨的
化散文即凭借自身渊博的知识,面对山水古迹,挖掘积淀其中的文化底蕴。余秋雨文化散文
的文化散文写得大气磅礴,深具独特的感悟力与艺术表现力。
后来,余秋雨被选为全国艺术理论研究会的祕书长。但他决定离开热闹、功利、泛政治化,走寂寞而深幽的学术道路。他展开一场从零开始的自学大行动:苦读欧洲经典,及其他古典文明。他读一段,就写一段笔记,做一段评论。不明白之处读得很慢,有时遇到艰深概念,三两天才疏通一句。他读完出现过重要思想文化的十四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写下的笔记一大堆,抽出与戏剧有关的八十万字,删削至六十八万字,在一九八三年出版戏剧理论史稿。余秋雨被誉为“杰出的戏剧理论家”。
学术道路
寂寞幽森
三、 文学常识
(一)游记简介(定义:作者在游览中将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思想情感,以书文记载)
时代 特色
南朝
代 表 作 家 及 作 品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吴均 与宋元思书,为骈文书信,都是精美的山水小品。
郦道元 水经注,记南北朝时大小河流1252条,囊括人文、自然地理和历史资料、北魏
发展
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文笔清丽优美。唐代 柳宗元山水游记受其影响很深。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书中历数北魏 洛阳城的佛寺,文笔优美,内涵丰富。与郦道元 水经注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诗人柳宗元【 永州八记 】,藉山水景物抒发个人贬谪永州的愤懑。将游记此一文游记 体定型、独立。
哲人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苏轼 石钟山记等,藉游记发表议论。
游记
才人晚明游记小品漠视现实社会的俗规,以个人内心的性灵、美感来面对外物,发展游记 出言简、意深、形美的小品游记。如:袁宏道 晚游六桥待月记。
1
高中语文(六)L5
东汉 先声 马第伯 封禅仪记,文中描摹山水景物,可视为游记先声。
唐
宋
明
1. 宋 陆游 入蜀记、明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为日记体游记。
2. 晚明散文家张岱称誉:“古人记山水手,太上【 郦道元 】,其次【 柳子补充 厚 】,近时则【 袁中郎 】。”
3. 清 郁永河 裨海纪游,为中国台湾地区文学史上第一部游记专著,作者以日记体记录其在台湾九个多月采硫过程的见闻。
(二)中国文化散文作家举隅
作 家 经 历 风 格 着 作
新文化苦旅、
作品关怀层面广阔,但以实地考察的文化随山居笔记、
当代戏剧、美学专笔最为著称。其散文多以景物为主题,不仅霜冷长河、
余秋雨 家,也是著名的文描写自然山水,往往又融入历史的沧桑与文千年一叹、
化史学者、散文家 化的省思。手法则融叙事、写景、抒情和议借我一生
论为一体,兼具知性与感性,风格厚实醇美
篇章:阳关雪
社会、时代之间的关系。以敏锐的感悟揭示夏坚勇 曾获鲁迅文学奖和湮没的辉煌
中语文化的巨大内涵,希望有助于人文精神曹禺戏剧文学奖
的反省与批判,民族文化的重建
大学教授,当代散以优雅从容的文笔,诠释山水之间的历史意面对历史的苍茫、
王充闾 文大家,获首届鲁蕴;在敏锐的思辨之中,将历史引向现代,沧桑无语
迅文学奖 引向人性深处,显现哲理意趣,审美情境
季羡林
古文字学家、历史著作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学家、文学家 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反映
天竺心影
小说家、剧作家。以感性的笔触探讨中语文化与历史,文化与四、 课文深究
1. 文章线索:全文顺着寻访阳关的时间线索,推展对文化精神的深刻省思,因渭城曲而追寻阳关→描写阳关古战场、反思战争伤害→深思阳关、唐人风范成为荒原的原因。挖掘地理空间后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成为“人文山水”。
2. 起笔──统摄全篇(第一大段):文章以文官“文化身分”与“官场身分”的对比开头。当文人离开官场、去世,却可能因他留下的诗文,而创造永恒不朽的生命。这是作者在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旨之一,也扣紧此论点推展文章。
3. 写景──抒发感受(第二、三、四大段):余秋雨细腻又磅礴地写活了前往阳关内容结构 途中的雪中沙漠、天、地,引导读者思考在宇宙间的存在意义。接着从“奇怪的凹凸”、“令人惊骇的铺陈”,触发对阳关古战场的省思。余秋雨借艾略特的荒原为喻,思索战争带给人民的伤痛、灾难、希望幻灭,将古迹、历史、人文关怀融合为一。然后渲染阳关的荒寒孤寂颓圮,加深历史沧桑感。
4. 阳关三叠──文化深思(第五、六大段):文章最后呼应第二大段“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拈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联想到唐人所焕发壮美自信的文化风范。但由于帝王只允许艺术家以“文化侍从的身分躬身而入”,这种豪迈放达的文化精神与阳关一起坍弛。慨叹之余,启人深省。
2
高中语文(六)L5
1. 文章开始以“文化、官场”身分对比,隐含唯有文艺才能超越时空的题旨。
2.“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辽阔天地、渺小个人对比,生动呈现荒原中的孤寂,并叩对比笔法 问生命存在意义。
3. 阳关古战场战士保卫国家与中原政治斗争、“坦诚”与“掩荫”对比。
4. 唐人豪迈自信“越见凄迷”与欧洲艺术家将蒙娜丽莎的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对比:文化精神昔与今、昂扬与萎缩的对比。
五、难句精解
1.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
─点明此次寻访乃是受到王维 渭城曲之召唤,藉此呼应前一部分所提到的“文人的魔力”
2.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1)从心理层面而言,在宽阔的天地间独行,而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变得开阔巨大
(2)从空间层面而言,在宽阔的天地间独行,因举目苍茫而使人显得渺小
3.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
─藉由荒原表现心中对于阳关无数战争历史的感受
4. 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 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
─以排比的方式呈现,表达出战争是中华历史中最残酷无情的一页
5. 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显现唐人目光远大、心胸开阔
6. 而更早就具有了这种微笑的唐代,却没有把它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对于唐代辉煌文化的没落感到怅惘,正如同眼前阳关的景色
7. 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只允许他们以文化侍从的身分躬身而入
─文化艺术沦为政治的附庸,因此不受到重视
8. 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藉由阳关显现华夏文化没落的命运
9. 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
─阳关曾是华夏民族奋战的场域,更是辉煌文化的印证,而如今这样的壮美与宏广早已消失殆尽
六、形音义比较
字形 字 义
名位【 ㄈㄣˋ 】
本分、职责
【 ㄈㄣˋ 】
词 例
文化身“分”和官场身“分”(阳关雪)
男有“分”,女有归(礼记 大同与小康)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分”属叔姪,情同兄弟(祭十二郎文)
终论平生交“分”(与元微之书)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正气歌并序)
3
高中语文(六)L5
分
关系、情谊、情分
【 ㄈㄣˋ 】
预料【 ㄈㄣˋ 】
找、探求
随着、循着
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阳关雪)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钴鉧潭西小丘记)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正气歌并序)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旧时王 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战乱相“寻”
以文化侍“从”的身分躬身而入(阳关雪)
余与“从”者后(北投硫穴记)
“从”犯
寻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
不久
经常
平常
继、接续
随从的人【 ㄗㄨㄥˋ 】
附和的、次要的
从
【 ㄗㄨㄥˋ 】
堂房亲属【 ㄗㄨㄥˋ 】 “从”兄弟
使……跟随,引申为带领【 ㄗㄨㄥˋ 】
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左忠毅公逸事)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黄州快哉亭记)
七、字形辨析(相同偏旁)
ㄌㄡ
ㄌㄡˊ
ㄌㄡˇ
ㄌㄡˋ
ㄌㄩˇ
ㄐㄩˋ
ㄆㄤ
ㄆㄤˊ
ㄈㄤ
ㄈㄤˊ
ㄈㄤˇ
ㄈㄤˋ
ㄍㄞ
ㄎㄜˊ
ㄎㄜˋ
ㄎㄞˋ
ㄏㄜˊ
ㄏㄞ
ㄏㄞˊ
ㄏㄞˋ
ㄅㄠ
搂钱
黄鹤楼、佝偻、伛偻提携、黔娄、小喽囉、骷髅
搂抱、竹篓、培塿
雕镂人心
筚路蓝缕(褛)、几缕炊烟、屡劝不听、衣着褴褛
敝衣草屦、寠陋、窭困
汸汸
彷徨、雨雪其雱
街坊邻居
妨害、防御
踏访、放于利而行、摩顶放踵、彷彿、模仿、画舫、髣髴、李昉
放歌
言简意赅、草荄、垓下
咳嗽、欬唾成珠
刻薄寡恩、刻舟求剑
謦欬
弹劾、审核
咳声叹气
放浪形骸、红孩儿、承颏拄肘
惊骇的铺陈、亥时
同胞、孢子、花苞、炮炒
4
高中语文(六)L5
娄
方
亥
包
ㄅㄠˊ
ㄅㄠˇ
ㄅㄠˋ
ㄆㄠˊ
ㄆㄠˇ
ㄆㄠˋ
ㄈㄨˊ
ㄌㄧㄝˇ
ㄌㄧㄝˋ
ㄅㄧㄠ
ㄅㄧㄠˇ
ㄅㄧㄠˋ
冰雹
饱食
刨冰、怀抱、鲍鱼
咆哮、炮烙、匏樽、刨皮、庖丁、袍裘
跑步
面疱、水泡、火炮(砲)
援枹而鼓
大大咧咧、龇牙咧嘴
凛冽、泉香酒洌
雷动电熛、标榜、飞镖、膘肉
褾褙(裱背)
鱼鳔
嫖姚、漂流、飘扬
箪食瓢饮、嫖妓
漂白、缥缈、瞟一眼、摽梅
剽(慓、骠)悍、骠骑将军
戏剧、遽然、据理力争
发噱
璩先生
噱头
当啷落地
书声琅琅、狼奔豕突、稂莠、锒铛入狱
朗诵、亮烺
波浪
跳踉、良莠不齐
踉跄、怆悢
列
票
ㄆㄧㄠ
ㄆㄧㄠˊ
ㄆㄧㄠˇ
ㄆㄧㄠˋ
ㄐㄩˋ
ㄐㄩㄝˊ
ㄑㄩˊ
ㄒㄩㄝ
ㄌㄤ
ㄌㄤˊ
ㄌㄤˇ
ㄌㄤˋ
ㄌㄧㄤˊ
ㄌㄧㄤˋ
豦
良
八、修辞举隅
◆那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形象化
转化
◆这些艺术家以多年的奋斗,执意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形象化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见不到诗人的寂寞──拟人
◆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也都沦为草泽之后,那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映衬
也变成了侏儒──兼用“回文”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如壮汉啸吟,与自然浑和,却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不再欢跃,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
借代 ◆“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士大夫
5
高中语文(六)L5
◆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在浓冽的秋霜中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除夕的深夜摸到了寒山寺
排比
◆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 湘稚儿的夜哭
◆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
◆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笑容那么肯定,神采那么自信
九、成语集锦
成 语 释 义
比喻别离
旧时士大夫的服饰,借指士大夫
指毛笔
祝贺人书法比赛获胜得奖
指“写作文章”(觚,音ㄍㄨ)
譬喻一去无踪,毫无消息
形容人才众多
形容人到年老仍未获得功名
比喻流泪痛哭,非常悲伤
形容女子尚未结婚,等待婚嫁
指送客远行
比喻人体质衰弱
形容战败逃跑
反过来反省自己的过错(省,责、问)
壮丽的建筑变成废墟,譬喻人世间巨大的变化
譬喻亡国
义 近
一曲阳关
峨冠博带
兔毫竹管
翰苑之光
染翰操觚
杳如黄鹤
济济多士
白发青衫
司马青衫
待字闺中
霸陵折柳
蒲柳之姿
弃甲曳兵
反躬自省
华屋丘墟
宗庙丘墟
高冠博带
染翰操纸
十、延伸学习
1.都江堰(节录)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一ㄢˋ)。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6
高中语文(六)L5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ㄌㄠˋ)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2.三峡(节录) 余秋雨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十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了一团,把人震撼。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溼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埸,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7
高中语文(六)L5
3.道士塔(节录) 余秋雨
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敦煌 莫高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王道士有点奇怪,急忙把洞穴打开,呵,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
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
现在,他正衔着旱烟管,趴在洞窟里随手捡翻。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趁下次到县城,捡了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顺便说说这桩奇事。
县长是个文官,稍稍掂出了事情的分量。不久甘肃学台叶炽昌也知道了,他是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建议藩台把这些文物运到省城保管。但是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又犹豫了。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送来送去。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著书写朝代了。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就在这时,欧 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餐风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变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做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一九○七年五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二十四大箱经卷、五箱织绢和绘画;一九○八年七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一九一一年十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一九一四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十一、历届试题精选
1.请阅读下文,选出适合做为标题的选项:
开兰举人黄缵绪的老家,那传统的三合院建筑,在经济挂帅的压力下,一瞬间,化为丑陋的建筑工地。被怪手铲除掉的,不只是传统的建筑文化,更是一段宜兰人骄傲的开垦历史。
宜兰旧城有条优美的护城河,曾经悠悠地流过宜兰人的心中,丰富了宜兰人的乡愁记忆。河中摇曳的水草、岸边的垂柳,曾经是宜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站在已掩盖的原址,过去护城河流经的地方,只见车来车往,一片匆忙。真难想象失去河流滋润的城市,就像干枯的苹果,怎会美丽得起来!
(A)除旧与布新 (B)被抹去的记忆 (C)消失的宜兰城 (D)宜兰旧城风物考 (E)优美的传统建筑文化。
答案:(B)(C)
解析:本段文字主旨主要是在惋惜宜兰的旧建筑文化已逐渐被现代文明取代,故(B)(C)作标题都很适当。
8
高中语文(六)L5
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走过庙后的墓地,萋萋的野草,零乱的碑石,在风吹雨打的岁月剥蚀下,呈现着更为荒凉残破的另一张面目。我们坐在那里远眺,环视着我们一路走过来的那些庙宇,大的、小的、新的、旧的,琼楼玉宇,断垣颓壁,都在暮色四合中,逐渐消失了它们的踪影。只有灯,一盏一盏的亮起,从山上的小庙一直亮到山脚的住宅再亮到远处的深澳海滨。一家一家,一户一户,映照着那小小的一窗窗灯影,很温柔,也很动人。恍然之间,似乎昔日号称“小香港”的九份,又张开了伊的眼睛,滴溜溜的流转着抛起媚眼来了。毕竟伊是老了,美人迟暮了。洗尽了铅华,卸下了彩衣,在一场美梦破碎后,依旧留恋着那残破的梦影。(古蒙仁《破碎了的淘金梦》)
(1)关于上文的叙写线索,正确的选项是 (A)先写九份的海滨,再写九份的山峦 (B)先写九份的黄昏,再写九份的夜色 (C)先写九份庙宇残破,再写九份居民苍老 (D)先写九份昔日的盛况,再写九份今日的没落。
答案:(B)
解析:全文由黄昏至灯亮,故知线索为时间之黄昏至夜色。
(2)关于上文写作技巧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以墓地、野草、碑石、暮色等景物,营造寥落的气氛 (B)以灯由山上亮到山脚的视野延展,营造欣欣向荣的气氛 (C)用“洗尽了铅华,卸下了彩衣”,比喻九份的纯朴美好 (D)用“滴溜溜的流转着抛起媚眼”的拟人手法,凸显淘金者的欲望。
答案:(A)。
解析:(B)全文取材残破景象(如野草、碑石、断垣颓壁……),氛围悲凉。(C)九份的繁华不再。(D)拟人手法写九份曾有的妩媚风姿。
3.阅读下文,推断□内最适合填入的词语依序是:
地坛的古园彷彿就是为了等我,而□□□□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脚。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史铁生《我与地坛》)
(A)历尽沧桑/粉饰/纸醉金迷 (B)披星戴月/粉饰/玉砌雕栏 (C)历尽沧桑/淡褪/玉砌雕栏 (D)披星戴月/淡褪/纸醉金迷。
答案:(C)
解析:1.第一个缺空处,既然是“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应填“历尽沧桑”,历尽沧桑比喻经历无数事故与变化。“披星戴月”则形容早出晚归,旅途劳累,与“等待”不相应。
2.第二个缺空处,呼应前后文的“剥蚀”、“坍圮”、“散落”来形容古园,应作“淡褪”。
3.第三个缺空处,是指古园的建筑,应作“玉砌雕栏”,华美的栏杆、用玉石砌的台阶。“纸醉金迷”是比喻奢侈浮华的享乐生活,不宜形容古园。
补充: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双腿瘫痪,后来又罹患肾疾而导致尿毒症,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着有《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是一个师父以自己生命历程使徒弟自行体悟到生存启示的故事,凸显有希望,才能熬过重重苦难;生命虽苦,但恰是这苦楚见证了生命价值的旨意,后导演陈凯歌改编为电影《边走边唱》。
4.阅读下文,依照前后文意的连贯关系,选出适合填入的文字,正确的选项是:
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
(甲) 。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
(乙) 。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
(丙) 。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
(丁) 的磁力。
(余秋雨《文化苦旅‧废墟》)
9
高中语文(六)L5
(A) (甲)可填入“流连盘桓”
(B) (乙)可填入“挑剔和筛选”
(C) (丙)可填入“强劲的韧带”
(D) (丁)可填入“团结和凝聚”。
答案:(C)
解析:(C)从“碎成齑粉”来看,“最强劲的韧带”富对称性,能连贯上句“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
原文: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甲)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乙)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丙)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丁)流连盘桓”的磁力。
10
高中语文(六)L5
十二、活化教学问题引导
1.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文官兼具有文化身分、官场身分?(延伸思考)
隋、唐之后,文官都须经过科考中举后,才能进入官场担任官职,因此大多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
2. 中语文人关注“官场身分”的原因何在?(文意推论)
古代中国“学而优则仕”,仕途乃文人实现自我、建立人生价值的重要场域,因此看重的是官场身分。
3. 试推想“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也都沦为草泽之后,那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这段话有哪些涵义?(文意推论)
此段话强调文人因为文学创作得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而拥有永恒的价值:
(1)古代文官身后,多以诗文成就流芳后世。
(2)相较于世俗功名,立言不朽,更能底定文人价值。
(3)文人的文化身分较官场身分影响后世更深远。
4. 文中举作者自己亲临人头济济的白帝城、黄鹤楼、寒山寺等地景,其作用何在?(文意推论、作法探讨)
印证文学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归结“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5. “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意谓着什么?(文意推论)
因为文人的诗文,使人们心中对这些城、楼、寺等产生了文化想象。
6. 请简要分析第一段文章的写作层次。(作法探讨)
总说:文人创造诗文、建构文化,深植人心,影响深远。
引证:亲至白帝城、登临黄鹤楼、夜探寒山寺,说明文化深入人心。
小结:人们寻诗、寻景也是寻归属,可见“文化”是人人心中的故乡。
7.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这句话意谓着什么?(文意推论)
(1)从心理层面而言,在宽阔的天地间独行,而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变得开阔巨大。
(2)从空间层面而言,在宽阔的天地间独行,因举目苍茫而使人显得渺小。
11
高中语文(六)L5
8. 文中作者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却浮现艾略特的荒原。请问作者的表达有何意涵?请说说你的看法。【问题讨论一】(文意推论、延伸思考)
表面上作者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前行,而视眼前为一片荒原,因此以荒原比拟眼前的景色。但作者刻意提到艾略特 荒原的深层意涵,或许是想藉由荒原意象来寄寓心中的失落之感。荒原的主题乃是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而作者于阳关故址途中所见,似乎也意味着那群曾经在阳关出生入死士兵们的幻灭和绝望,有相互呼应之意。
9. 作者描写“中华历史的荒原”,有哪些层次?分别给人怎样的联想?(撷取讯息)
(1)“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热血。”引人联想古战场征战厮杀之惨烈。
(2)“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 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引人联想战争造成人伦的悲剧。
(3)“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引人联想战争现场的画面。
10.“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几行墨迹?”你认为有没有?为什么?(延伸思考)
(1)没有。
(2)“一将功成万骨枯”,史官记录的是为将者的胜败、功过,至于“繁星般”的枯骨,只是用来统计的“数目字”──标记死亡的人数。
11.为何作者说“出现在这里(阳关)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延伸思考)
阳关是历来争战之处,将士一心保疆卫国,相较于中原内地官场上的权力斗争,比较单纯。
12.为何说“相比之下,这片荒原还算荣幸”?(文意推论)
(1)唐代是强盛的朝代,阳关是争战的起点。
(2)战场上死因单纯。
(3)因为有王维的渭城曲这首诗,大家才注意到阳关。
13.请条列“阳关古址”的景观风貌。(撷取讯息、文意推论)
(1)地形:沙坡、西北的群山。
(2)建筑:房舍、土墩、石碑、烽火台。
(3)位置:俯瞰四野的制高点。
14.作者所谓的“唐人风范”是什么?(撷取讯息)
12
高中语文(六)L5
形体健美,目光平静,笑容肯定,神采自信。
15.作者说:“这些艺术家以多年的奋斗,执意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而更早就具有了这种微笑的唐代,却没有把它的自信延续久远。”你认同这段话吗?为什么?请加以说明。(延伸思考)
(请同学自行发挥。)
16.余秋雨散文擅长“将历史议论隐藏在历史叙述的反讽、揶揄或嘲弄之中”,请从本文中举例佐证之。(撷取讯息、文意推论)
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只允许他们以文化侍从的身分躬身而入。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人文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人性寄托。
17.文中作者描述胡笳和羌笛:“如壮汉啸吟,与自然浑和,却夺人心魄。”为何后来又说:“可惜它们后来都不再欢跃,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请说说你的看法。(文意推论)
阳关所响起的胡笳和羌笛代表阳关在历史洪流中创造的价值,然而当它们“都不再欢跃,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其实表示历史文化早已没落。
18.“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作者如此结尾,作用何在?(作法探讨、文意推论)
(1)呼应题目。
(2)暗示寻访的苦涩感受。
19.文中作者因造访阳关而对历史文化有所感触。你是否也曾对某个历史景点有所感触?请分享你的想法。【问题讨论三】(延伸思考)
(请同学自行发挥。)
20.请说出本课哪些书写呈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问题讨论二】(撷取讯息、文意推论)
(1)文中因文学记忆而追寻白帝城、黄鹤楼、寒山寺、阳关历史遗迹,藉此凸显其背后永恒的文化价值。
(2)作者于阳关战场吊古,深刻反省战争的意义。
(3)作者以自己寻访阳关的历程,表达出对华夏文明衰颓的失落感。
总之,余秋雨文化散文作品所关注的是文化究竟该往哪一个方向前行,要将筛选过后的“人文智慧”传衍下去。
13
高中语文(六)L5
十三、佳句辑要
1.胆大包天的现代人,在历史和自然面前要懂得谨慎。(余秋雨 金字塔下的歌剧)
2.中国从很早开始就太注重表层礼仪,好好的一件事情被极度夸张的方式一铺陈,也就变了味。(余秋雨 十万进士)
3.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余秋雨 何谓文化)
4.什么是流浪的本性,哥伦布表明了:不在乎脚下,只在乎前方。(余秋雨 流浪的本义)
5.人生最大享受不是华宅美食,而是与高人相晤。(余秋雨 何谓文化)
14
高中语文(六)L5
本文发布于:2024-01-14 06:2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08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