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教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13 20:55:51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3日发(作者:岑参)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教学教案

13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焦急、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接受等。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则寓言〔揠苗助长〕。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

zéjīn

寓言 则 喘气 枉然 一大截 筋疲力尽

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援助禾苗长高。

〔三〕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四〕讲读课文

1.默读第—自然段。

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援助禾苗长高?指名答复。

明确: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巴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期望、盼望的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期望〞呢?

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②他期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期望〞好呢?

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表达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急迫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急迫的心情呢?

明确:天天到田里去看,焦急地转来转去。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

明确:禾苗好似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明确: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似〞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

明确:因为禾苗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没长,于是就想方法帮它们长。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段的意思?

明确:因为他巴望禾苗快长,所以就想方法帮它长。

〔5〕指导朗读。商量: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

明确:应读出焦急、焦急的语气,突出人物的迫切心情。“巴望〞、“天天〞、“好似一点〞也没长、“焦急〞、“转来转去〞都应该读得重一些。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7〕指名朗读,大家评述。

2.默读二、三段。

〔1〕他想出了什么方法?

明确:往高里拔。

“总算〞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明确:“总算〞,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说明这个方法是很不简单想出来的,一旦想出来方法,马上就行动起来。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答复。

明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

明确:非常劳累,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

明确:他地里的禾苗很多,这么多采苗他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说明他干得很认真,从中午一直到忙到太阳落山,所以才筋疲力尽。

〔3〕他认为自己的方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明确:他认为自己的方法很好。从他回家说的话了解他对自己的方法很中意。

〔4〕“枉然〞是什么意思?“没枉然〞说明了什么?

明确:白白浪费;说明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很值得。

〔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认为的目的已经到达了。

〔6〕总结:二、三段写了什么?

明确:用拔高禾苗的方法援助禾苗长高。

〔7〕指导朗读。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方法很观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答复。

明确:他这样做的结果是禾苗都枯死了。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商量:〔1〕禾苗为什么会枯死?〔2〕他错在哪里?〔3〕他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商量,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商量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理解: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汲取水和养分了,必定会枯死;他错就错在不懂得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办事,结果事与愿违;要让禾苗长得快些,要靠采苗本身的力量,人工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锄草、灭虫等方法。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事物有它自身的开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开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总结、扩展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安排作业

1.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

3.预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喘、筋疲力尽、枯

2.〔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三〕整体感知全文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一位养羊人第—次丢了羊,邻居就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分段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自然段。思考: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明确: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先理解“窟窿〞、“羊圈〞等词语。

②看图理解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去做?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默读二、三自然段后答复。

明确: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3〕“还修羊圈干什么〞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把养羊人的想法说一说。

〔4〕同桌商量邻居和养羊人的对话读起来应各用什么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

〔6〕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练习,指名再读。

3.第四自然段。

他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和邻居的想法也不一样。结果怎么样呢?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课文中用了两

本文发布于:2024-01-13 20:5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0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禾苗   指名   学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