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发(作者:许文益)
《古代汉语》期末试卷A卷
学习中心 奥鹏远程教育广州学习中心(直属)2[32]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号 231 姓名 梁裕琳 成绩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各字,属于象形字的一组是( D )
A.名 B.亦
C.老 D.目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范围窄的是( A )
A.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B.苹蘩蕴藻之菜
...C.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D.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于反义构词的是( B )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 B.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C.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
..D.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副词属于自谦的副词是( C )
A.寡人闻之,敬以国从 B.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5、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A )
A.操吴戈兮被吴甲 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二、填空题目(12分)
1、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 》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
2、许慎关于指事字的定义是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
3、古代动量表示法相对简单,一般不用动量 词,直接把 数 词放在
1
动词谓语前作状语。或将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与现代汉语相同。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 持其踵為之泣 ,念悲其遠也 ,亦哀之矣。
6、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7、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三、释词题(11分)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实词的意义,说明下列加着重号虚词的词性和作用。
1、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
.答:听:动词,顺,指随意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答:之:代词,复制前提的宾语"何古"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答:笃: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
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答:虞:料想。
5、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答:抢:突过,撞上
6、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2
答:伏:因素、原因
7、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答:咻:喧哗,这里指打扰
8、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答:尤:明知道
9、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
.答:桡:亦作“ 不挠 ”。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
..
10、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答:吓:发怒的叫声
四、翻译题(22分)
1、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
译:小人无不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而羡慕地说:"这些人的智慧、思虑、资质、本性,肯定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啊。"
2、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译:如果把他带到齐国去,住在齐国的某个街市比方说名叫庄、岳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几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3、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
译:国内安定,与别的国家交恶,能得到多少?
3
4、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译:两国为自己的国家着想,谋求宽缓自己的百姓,各自克制自己的忿怒,求得相互谅解。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译:天下都明白美的事就是美的时候,美也就不美了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7、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译:大学开学的时候,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谨慎进行学习教育,反复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斑白的人就不至于在道路上背物负重了。
9、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译:子太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用宽和方法施政。
10、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译: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
1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译: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
五、简答题(25分)
1、古代汉语介词的特点。
答:一、 语序上的特点——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通常同现代汉语一样放在介
4
词的后面,但少数介词(主要是“以”)的宾语因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面。
二、 省略问题——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不能省略,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三、 语法功能——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做状语,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于”字组成的介宾结构除表“对于”、“关于”外,其余多作补语;“以”字介宾结构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这些,现代汉语一般都用状语来表述。
2、分析下列被动句式的格式。
(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2)楚遂消弱,为秦所轻。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志乎古,必遣乎今。
(6)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
答:(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
(2)"为„„所„„"的格式。
(3)谓语动词+"于"+行为主动者。
(4)"为"直接位于动词前,称谓表示被动的标志。
(5)用"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6)"被"位于动词前表示被动。
3、分析下列此类活用现象。
(1)庄公寤生,惊姜氏。
(2)素善留侯张良。
(3)范增数目项王。
(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答:(1)惊:使„„受惊,使动用法。
(2)善:对„„友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5
(3)目:看,名词活用作动词。
(4)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4、分析下列句中介词“于”的用法。
(1)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3)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4)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5)敏于事而慎于言。
答:(1)用于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2)引动动作的时间。
(3)引进比较的对象。
(4)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5)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
5、举例说明反切的注音原理
答:反切是两个汉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是双声的关系,反切下字与被切字是叠韵的关系,且声调与被切字相同。反切的原理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即可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六、综合题(20分)
阅读下面一面古文,解答下面的问题。
凡 闻 言 必 熟 论 其 于 人 必 验 之 以 理 鲁 哀 公 问 于 于
孔子 曰 乐 正 夔 一 足 信 乎 孔 子 曰 昔 者 舜 欲 以 乐 传 教 于
天 下乃 令 重 黎 举 夔 于 草 莽 之 中 而 进 之 舜 以 为 乐 正 夔
于 是 正 六 律 和 五 声 以 通 八 风 而 天 下 大 服 重 黎 又 欲 益
求 人 舜 曰 夫 乐 天 地 之 精 也 得 失 之 节 也 故 唯 圣 人 为 能
和 乐 之 本 也 夔 能 和 之 以 平 天 下 若 夔 者 一 而 足 矣 故 曰
6
夔 一 足 非 一 足 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分析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虚词说明其词性及用法。(5分)
1)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乃:乃,于是,就。
2)得失之节也
.节:节,关键。
3)及其家穿井
.及:及,等到。
4)吾穿井得一人
.穿:穿,挖井、打井、钻井、凿井。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于:于,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2、给文章前半部分加标点。(5分)
答:凡闻言必熟论,其於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3、翻译划线部分。(10分)
答: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7
呀!
8
本文发布于:2024-01-13 19:0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0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