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何其芳)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每个成语背后,其实都有它的由来。很多时候它的背后都是一段历史故事。虽然我们可能经历不到每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但是当我们品读它们的时候,都仿佛那段历史浮现眼前,让我们置身其中。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人中之龙》
这则成语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成语小故事
晋代时,有一位品学兼优的文人墨士,他的名字叫宋纤。他年轻的时候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但是在看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以后,他开始厌恶官场的生活,立志此生绝不参与任何正事!在乡下过着隐居的生活,准备安静的终老此生。
当地的太守马岌仰慕他的人品,特此寻访到他隐居的地方,想要请他出山到自己的身边做官。在马岌到来之前,宋纤维早就猜到了他的来意,早早吩咐自己的门童,紧闭门户,根本不打算与他相见。
马岌没想到自己会吃闭门羹,心中有点不高兴,但他转而一想,一个人能够不为高官厚禄所打动,如此的洁身自好,清贫自守,又不禁对他生出了敬佩之心。他非常感慨的对自己的随从说:“宋纤的大名时常都能够听到,也有好多人想效仿他的德行,但是他的身形却不是随处可见的,特别是在大多数人都想跻身其间的官场,是绝对见不着他的身影的,宋先生可真是称得上人中之龙啊!”
成语解释
这则成语形容杰出、非凡的人才。
《呆若木鸡》
成语来源
这则成语出自《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成语小故事
战国时期,周宣王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看斗鸡。他让太监们养了不少精壮娇健的公鸡,退朝以后经常到后宫的平台上看斗鸡取乐,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只凶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因而心里总是感到不满足。
后来宣王听说齐国有个叫纪渻子的人,是位训鸡能手,就派人把他请到了镐京,要他尽快训练出一支常胜不败的斗鸡。纪渻子从鸡群中挑了一只金爪彩羽的高冠鸡进行训练,要求宣王不要随便派人打扰他。十天以后,性急的宣王等不及了,叫人去问纪渻子:“鸡可以斗了吗?”纪渻子说:“不行啊,它还非常骄傲恃气。”又过了十天,学完再叫人去问,纪渻子说:“不行,它听到声音,看到什么影像,它还会敏捷的作出反应。”
又过了十天,宣王实在等的不耐烦了,把纪渻子诏来问他。纪渻子说:“不行这鸡还怒视而盛气。”宣王笑了说:“怒视而盛气,不正是凶猛善斗的表现吗?”纪渻子笑着说:“陛下以来养的那些凶猛善斗的鸡,有哪一只是常胜不败的呢?”又过了十天,纪渻子主动跑过来对齐宣王说:“差不多了!现在这只鸡听到其他鸡的叫声已经毫无反应,精神处于高度凝寂状态,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别的鸡见了没有一只敢和它交锋,回头就跑了”果然,这只鸡常胜不败。
成语解释
这则成语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沆瀣一气》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解释】: 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沆瀣,是夜间的水气,有人说是露气,也有人说是夏天半夜里上升的地气。
例如《楚辞·远游》有“餐六气而饮沆瀣”,王逸注:“沆瀣,夜半气也。”《汉书·司马相如传》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应劭注:
“沆瀣,北方夜半之气也。”《列仙列》描写仙人陵阳子的神话故事也说:“春食朝霞,夏食沆瀣。”
可见“沆瀣”一词,原来并不是什么贬词,但是后来作为成语“沆瀣一气”,就不是一句赞美的话了。这是从唐朝的一个故事开始的。
据说,唐僖宗时,有一官员,名叫崔沆,曾任“中书侍郎”等职。乾符二年,他被派当主考官,主持朝廷考试事宜。这次应试的人中间,有一个名叫崔瀣的,一经录取,马上就当官上任了。
别人见他不但任官特快,而且所任官职也特好,待遇显然与众不同,因此不免怀疑:“崔沆和崔瀣,是有特殊关系的吧?”有人更进一步断定:“那还用说,瞧他们两个的名字就明白了!”俏皮的还加以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个故事,载宋人钱易编撰的《南部新书》。
所谓“座主”,即主考官。科举时代,应试者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由于上述故事,后来“沆瀣一气”就流传而为成语,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一起。
《韦编三绝(孔子)》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成语故事]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墨守成规(墨子)》
[释义]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语出]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辨形]墨;不能写作“默”。
[近义]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反义]标新立异
历史故事的成语
1、背城一战: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2、决一死战: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3、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4、明耻教战: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5、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6、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7、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8、骁勇善战:勇猛,善于战斗。
9、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10、能征惯战: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11、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
成任务。
12、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13、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14、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15、屡战屡败: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16、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17、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18、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9、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20、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21、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22、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1653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本文发布于:2024-01-12 15:1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888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