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项炯)
【篇一: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篇二: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篇三: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 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篇四: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
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篇五:李嘉诚】 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港币,递给保安作为酬谢。为了一元钱却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在革命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需要坚持,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奋斗。即使在我国实现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也不允许坐享其成,奢侈浪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就没有希望。 【篇六:勤俭节约月里的小故事】 4月份,对于杨金路街道办事处是个特殊的月份除了正常工作安排,该办还将这个月定性为勤俭节约月。 到底坚持的咋样,记者突袭采访了一下。 马林村的张天庆今年60多岁,是村党支部的一名委员,家中共有7口人,张天庆带头,全家是出了名的勤俭之家。记者发现,他们快成了废品开发专业户了废旧的泡沫、包装纸、牙签、纽扣等,被制作成精美的多功能储物架;保暖内衣盒、酒盒、头饰,被创作成漂亮适用的化妆品盒,用旧毛线钩成托鞋、织成椅垫,用废旧的衣物制作成地凳或者布袋、围裙、椅垫、拖鞋。 仅仅一家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大家的力量是无限的。 以张天庆为标杆,整个杨金路街道节俭之风伴着和煦春风而舞动,办事处还专门成立了督导队,从纪检、宣传等部门抽调人员,对办事处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情况各项规定进行突袭式检查。 而反对铺张浪费还促成了杨金路的体内微循环,公共设施及耗材开始循环或重复利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办公用纸提倡双面用、废纸循环利用,同时鼓励机关干部使用电脑进行材料起草、修改,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文件传送、传阅,合理印发纸质文件和文稿数量,减少纸张和打印设备的损耗。 记者在办事处还看到这样的细节,节水型器具已经上岗,走廊、大厅等公共区域全部采用节能灯具,彻底杜绝了长流水和长明灯现象。 【篇七:节约的小故事】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拥有的家。现在我们国家正大力提倡节约资源,我们小学生也要懂得节约,而且还应该从小事做起呢。 我们在学校里吃完饭后用纸巾擦嘴,这是浪费的一种行为。我们应该自己带好手帕,用手帕擦嘴、擦汗。手帕脏了也可以用水冲洗,然后再继续反复使用。要知道,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呢。 夏天,频繁地开关冰箱门也是一种浪费的行为。因为经常打开门,冰箱里面的灯就会自动亮起,冷气也会跑出来,耗电量非常大。减少开冰箱门的次数就也是一种节约用电的好方法。 妈妈用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把水位定得和衣服差不多高。这样,衣服与衣服之间的摩擦力大,洗得干净,又节约水。这真是两全其美啊! 家里用空调时,空调常常会漏水,妈妈就把盆子放空调下,一个晚上过后,盆子里满满的水可以浇花、洗抹布、洗拖把&&家里用电风扇时,经常使用中档或慢档,因为慢档比快档省电三分之一。刷牙也是,许多人习惯边放自来水边刷牙,这样不断地放水30秒,用水量约6升。而用杯子接水,3杯水足以刷一次牙,用水量仅0.6升,多省水啊! 我在洗澡时,用了很多的水。妈妈见了,就让我把水放到盆子里,用完一盆水,再放一盆水。我又在网上查了一些节约用水、电的小窍门。比如说:1、在一个房间内,把窗户关严,在风扇前放一盘冰块,绝
对像在空调房间里面一样凉爽。2淘米水和煮过面条的水可以用来洗碗、洗筷子,去油又节省水。 其实,节约并不等于小气。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总觉得不如节约别的东西重要一些。但是,如果没有水,我们就活不了几天。然而水却是不可再生的,整个地球现在只有一点点可以让人类饮用。所以,我们现在要行动起来,珍惜水资源和其他一些资源。 也许,几百年后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篇八:董必武节俭的小故事】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他从来没有摆过老资格。相反,每时每刻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如吃喝穿等小事上,显示了一位革命长者儒雅而自我要求极严的道德约束力。吃饭穿衣见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幸福。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后,董必武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做党的统战工作。当然,此时的他再不能一身粗布衣的延安打扮了。到了武汉,要换换装,要打扮成国民党统治区的绅士模样。董必武是党的领导人,要同社会各界打交道,要找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谈话、做工作,有时还要与外国使者、记者谈话,按理应该穿戴得像样些。当时,比较好的礼帽要10元一顶,但董必武特意吩咐工作人员,只能买一顶3元钱的礼帽,一双最普通的皮鞋。当然,这也只是装装样子,迎送客人时穿戴一下而已。 工作人员不理解,对董必武说,社会上有名望的绅士穿的是丝绸马褂,一般的中等知识分子也要戴好一点的礼帽,共产党人又不比国民党人低贱,为什么不能买好一点的呢?董必武严肃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要革命的,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没有理由为自己讲阔气讲排场,更没有必要去同国民党比这比那。要比就要比革命,比谁真正为亿万中国人民谋利益,比谁能得到中国劳苦大众的拥护。吃饭穿衣戴帽非小事,我们出来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党中央、毛主席和根据地人民的艰苦生活,想到敌占区人民逃荒要饭的情景。因为工作需要,我们只要扮演一个舞台绅士就行了,应付应付就行了,下台后谁还穿它呀!买好的长袍马褂、礼帽、皮鞋,不是太浪费了吗? 1937年9月下旬,董必武坐船从武汉到南京与国民党谈判。那时,从汉口坐客轮去南京,旅途漫漫,耗时甚长。在船上,董必武只肯坐普通舱,吃饭时从不要炒菜,只吃一人一份的普通饭菜。董必武对随行工作人员说,这已经很好了,很奢侈了。目前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太艰苦了,党中央领导人、毛主席还每天吃着黑豆、小米饭。这种黑豆硬得很,要先用小铁锤打碎后才能煮着吃。我们每花一分钱,都要想着节约,想着党中央,想着毛主席。 董必武克己奉公,却宽以待人。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炊事员小陈一天因着凉而感冒发烧,董必武知道后,放下手中的工作,专门到他的宿舍去看望,并关切地问工作人员,给小陈看病了吗?吃药了吗?要做点挂面辣椒汤发汗。 董必武平时不沾酒,但对家乡的茶却情有独钟。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第一次回故乡红安。在招待所休息时,服务员为他泡上了一杯红安雨前浓茶。董必武的保健医生怕茶太浓影响他的休息而欲劝阻,董必武朗声一笑说,不碍事的。这是家乡红安的家园茶,好多年没有喝到了。甜不甜,家乡水嘛。大家喜欢喝,我也想喝一杯。进餐时,厨房的周师傅特地给董必武端来了油炸糯米绿豆粑,董必武吃得心满意足。他让们多吃一点,自己也打算吃第二个。医生连忙示意他不能再吃了。董必武笑笑说:好,不多吃,不多吃,我再吃半个!说着,他便将绿豆粑掰成两半,留下一半放进了盘里,并对招待所的说:麻烦你给我把这半块留着,下顿热热再拿出来,可莫要糟蹋了。 董必武第二次回红安是在1958年3月。一天,他在视察完水库工地后,当地的领导请他用午餐。他看到桌上摆了8个菜,很不高兴地说,当干部的就是不能脱离群众,不能搞特殊化,要在勤俭节约上带个好头。吃饭绝不能铺张,一定要从简,菜不能搞得很多,否则,我是吃不下去的。结果,按照董必武的意思,这顿饭换成了简单的四菜一汤。
本文发布于:2024-01-12 07:4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884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