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常鲤)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15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15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小露珠的美丽得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几个关于自然现象的谜语想考考小朋友们。
[课件出示] ⑴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雨〕
⑵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见光,声音震山谷。〔雷〕
⑶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太阳出来就不见。〔板书:露珠〕
第 1 页 共 76 页
2、小朋友们见过露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美丽得意的小露珠〔板书:小〕。
3、想不想见见这样的小露珠,听说你们说想,“小露珠”就来了。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生字全部读准的小朋友,同桌可以在他的生字表旁画上小红旗或小笑脸。
3、如今我们“开火车”认读生字,先读一遍生字,再组一个词。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假如读对了,请大家跟他读一遍。
[课件依次出示]〔学会的字:红色——临粒珍披植俊戴股袭奏,认读的字:绿色——露哇钻*秆喇叭蒸盈〕重点强调“临”“珍”是前鼻音,“蒸”“盈”是后鼻音,“俊”是撮口音,“钻”是多音字。
4、认读新词
黄豆粒珍珠植物
露珠早哇草秆喇叭水蒸气水晶透明圆润喇叭花
第 2 页 共 76 页
5、课文中有几个句子,小朋友们能读准吗?要求: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带点的词语。〔指名读、齐读。在读准字音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辨析、读准课文中的多音字、易错字〕
“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理解“夜幕降临”周围是黑....咕隆咚的,大地好象被一块宏大的黑色的幕布覆盖着,渐渐地,天气越来越凉了,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就凝结成了小露珠。]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强调“钻”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分别读什么,组个..词。]
“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霞光中,小露珠光荣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理解“光荣熠熠”]......“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活力勃勃。”......
“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
“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强调“乐”是多音字]....
“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辞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理解“笑盈盈”微笑的样......子]
第 3 页 共 76 页
6、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呢?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假如发现错误请帮他及时纠正。
7、指名分自然段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相机纠正。
8、默读课文,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围绕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出现的地方,形成的过程进展交流〕
2、出示“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指名读。问:小露珠是一下子就变得有黄豆粒那么大了吗?引出“越来越〔〕”这种构造的词,让学生说说这种构造的词。
3、创设情境用“越来越〔〕”说话。
⑴早晨,天越来越〔〕了,校园里的学生越来越〔〕了。
⑵夏天到了,天气〔〕了,蚊子〔〕了。
⑶下雨了,雨〔〕,地上的水〔〕。
4、指导朗读。“越来越”稍慢,渐响读出“大”“亮”的样子,表达喜欢之情。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重点指导:
临:左右构造,第____是竖,右下部分是横日。
第 4 页 共 76 页
戴:可与“载、栽、裁”等字比拟。
植:右面直,有三横。
3、用钢笔描红
课本第84页第二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露珠》一课中的生字,小朋友们正确、流利地初读了课文,认识了得意的小露珠,大家喜欢小露珠吗?〔喜欢〕小动物们,植物们会喜欢得意的小露珠吗?她们相处的怎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5小露珠
乐:lè快乐yuè音乐乐曲
钻:zuān钻山洞zuàn钻石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2 教学目的:
1.能专心听老师讲故事。听懂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事情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2.在分步回述的根底上,能连接地、有条理地回讲整个故事。
第 5 页 共 76 页
3.懂得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
教学过程:
一.贴图入课。
谈话:这些是什么动物?他们的老家在哪里?
为了让大家认识企鹅,理解企鹅,人们从南极请来几只企鹅,让他们住进了一个新家。这个新家是什么地方?一天,在他们的新家门口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题目是《看企鹅》,然后还要大家学会讲这个故事。
二.看书阅读图后的3
个提示,明确训练的目的与要求。
1.自读课文中3个题目,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根据1、2、两题,说说听故事要做到什么;
2.讨论:第3题的要求是什么?目的呢?
三.听故事,回述。
1.按课后题目1的两个提示,听老师讲故事。听后反应: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其中有哪些人,谁是主要的人物?
板书:
星期天
动物园
第 6 页 共 76 页
丁丁
用上以上地词语练说故事的开头。
2.按课后题目2的3个提示再听老师讲故事。听后反应:
板书:
挤
看见
让步
有趣
排队
参照板书,说说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把3个内容连起来,各自独立练说。
3.按课后题目3
的要求,学讲故事。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讲故事表演,同学们品评,欣赏。
再听老师讲全故事,学生自由再练,努力讲得比老师好。
四.尾声。
1.评价丁丁
归纳:在公共场所要守秩序。
水打翻以后
〔习作训练〕
第 7 页 共 76 页
教学目的:
1.能按课后提示,积极考虑,合理想象,看懂图的意思及图与图之间的联络。
2.能把图上的内容,按事情开展的顺序写一段话,做到句自通顺。
3.从故事内容领悟出:凡遇到问题或费事,要积极想方法去解决,这样才能使自己越来越能干,成为有用的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理解图中的意思,能合理想象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
2.能按课后提示有顺序地说出图意,并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交谈:
1回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以及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
板书:
危险、困难
自己想方法解决
第 8 页 共 76 页
2.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事情发生。今天请大家看四幅图画,见书,图上有些小朋友,也发生了意外的事。是什么事呢?
请大家看图说说。
3.学生说图上小朋友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
二.揭题启示。小朋友各是怎样做的呢?要求学生看图24,边看边说说:谁怎么做?
三.按以上要求反应,交流:
四.这三个小朋友详细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按课后第1题的3个问题,一步一步仔细看图,深化考虑,合理想象,并写下来。
五.反应:写了什么?是怎样想到的?
六.按事情开展的顺序把每幅图上的意思连起来自由说说。然后,反应学困生的学况,让学优生给他们提供好的建议。
七.作文起草,学生可随时提出质疑。老师巡回指导。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在评析草稿的根底上,修改好自己写的一段话。能清楚地表达事情开展的顺序,并到达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第 9 页 共 76 页
2.实现自我教育,进一步明确遇到意外,要积极想方法自己去解决,要做能干的人。
教学过程:
一.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完成作文起草。
二.抽样作评
1.指名学困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评议:
哪些地方写的最好,说明理由。
哪些地方写的较好,说明理由。
提出修改意见点滴,说清怎样改。
老师对评议做出评议;对作者加以鼓励,提出改好作文的适当要求。
2.指名中等生朗读作文。
评议:哪些地方写的比拟理想,说明理由;
3.指名学优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评议:自己评自己:认为自己哪些地方写的还不错,为什么;认为哪些地方还有问题,找出出问题的原因。
三.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可以汲取一些别人的好经历,充实自己。
四.反应:你汲取了别人的一点什么?有什么好转?
五.誊写作文:要求字迹清楚,书面整洁,不添字,不漏字。
第 10 页 共 76 页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转”“背”,积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月食发生、完毕时景象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并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口头介绍月食现象。
4、能理解产生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月食发生时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三球仪。
2、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2〕形近字比拟。
钩( ) 镰( ) 蓝( )
钓( ) 廉( ) 篮( )
〔3〕课后练习1,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第 11 页 共 76 页
〔4〕课后练习2。
〔5〕自由查找一些关于月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师:有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突然渐渐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渐渐地复原,这种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看月食》这课。〔板书:看月食〕
l 检查预习效果。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眨”、“转”字是翘舌音,读准多音字“没”“转”“背”。
2 关于月食现象有两种不同解释,奶奶说月食是什么?爸爸说月食是什么?用“——”圈划出来。
3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4 分角色朗读奶奶和爸爸的话。
5 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板书:半信半疑、坚信不疑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最后一句和最后一节。
第 12 页 共 76 页
7 奶奶和爸爸,谁说得对呢?我们来研究一种科学的说法。
说明:“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通过师生谈话,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本课多音字较多,因此在检查预习时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整体感知全文后,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文中的两种观点,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以感情朗读的形式来理解“半信半疑”,在此根底上再找它的反义词,这一设计既防止了机械地理解词语,又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做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1 指名读第2 小节,考虑,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一”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2 月食之前的风光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场、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在看之前,提三个要求,指名读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2〕月食开场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3 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媒体〕
第 13 页 共 76 页
4 找到课文描写月食过程中月亮变化的语句,边读边思,完成课后练习
渐渐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着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 ,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______。
5 交流中注意:正音:没
找出这句中部首一样的字:镰、钩、锣
重点指导“镰”,指导右半部笔顺
6 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媒体〕边看边师生引读。
说明:月食之前月亮的样子很美,这也是学生积累语言极好的例子,此处应引导学生学习比喻句的写法并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课文中有关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时,老师应注意给学生一定的默读考虑、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将课文的文字在头脑中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依托语言唤醒获的形象的才能,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三年级仍不能忘记字词教学,在交流时相机指导“没”的字音和“镰”的字形。
7 再齐读第3 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场的情景。
第 14 页 共 76 页
8 读第5 节,比拟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过程完全相反〕
9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月亮的复原过程说说。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______挂在天空中。
10 放月食全过程的媒体,生看板书并用最简洁的语言为媒体配上讲解。
说明:比拟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写月亮形状变化的不同,老师反复操作并引导进展观察,让学生配上讲解,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进步了学生的思维才能,这是一个无痕的整合。
三、初步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指名读爸爸说的话。
2 师演示三球仪,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生讨论。师补充相关资料。
3 请学生边小组演示边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发生的原因。你觉得爸爸说的话正确吗?从哪儿知道的?〔读第5 自然段〕
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
第 15 页 共 76 页
4 指导读第3 、4 、5 节。要读好爸爸、表弟的话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5 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才能,而培养这种才能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理论。说到底,语文理论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课设计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师适当拓展相关的科学常识,让学生边演示边交流,并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为学生搭建了可供展示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
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老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擅长创设情境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总结拓展
1 有人说:吃鱼子脑子会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意味着祸事到……对这些说法你有什么看法?选一个话题,和小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你的看法。〔小组讨论交流〕
第 16 页 共 76 页
2 师小结:对,面对一些迷信说法,我们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3 说话训练
表弟回家后,她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她是怎样打通奶奶思想的?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做表弟,老师做奶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又根据课文内容再提出假设干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说明: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创设情境说话,既训练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想像力。同时,老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民间传说,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缘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的热情,学习从小用科学的目光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
看月食
奶奶 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 〔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半信半疑 坚信不疑
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书声朗朗
第 17 页 共 76 页
语文课堂里的书声朗朗是语文课的一个特质。读书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新课程标准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阅读理论”,提倡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本堂课中对文中学生能读懂的部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如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两种观点的梳理,还有第四节爸爸的话,可以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感情读、试读、比照读、评读等,来反复品味,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体验。好文章不厌百回读,每读一遍让学生所说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把课文内容和词句训练结合起来,进步学生语言才能。
二、触摸语言,感受母语
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的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语言。
对词句的理解、记忆应该伴随着形象。在教“半信半疑”一词时,我先问学生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然后结合最后一节板书“半信半疑”和“坚信不疑”,再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第 18 页 共 76 页
词。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非常鲜活的。
我们教学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和领悟词句的内涵,培养语感。如“果然”和“仍旧”两个词的理解,分别与第三节和第二节的描写进展比拟阅读,学生自然而然悟到他们在详细语境中的意思。
三、动手操作,深化体验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头上”。儿童看别人操作和自己动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只有亲身理论,才能有感受,有体验,进而深化理解。培养小学生语文理论才能强调在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操作理论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进展理论活动。如如何让学生理解月食产生的原因?老师自己在前面用实物演示学生观看,或花费人力、物力设计三维动画制作成多媒体,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效果有明显的区别。笔者在教学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提供一只三球仪。让学生自己一边动手演示,一边练习说话:“月食开场了,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一会儿只留下个红彤彤的圆影子。为什么会出现月食呢?原来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就产生了月食。”课文第 19 页 共 76 页
中抽象的天象成因,不用老师的讲解,在学生自己的操作演示中全明白了,且在潜移默化中进步了语言表达才能。
四、语言理论,提升才能
关于月食成因这一科学知识,有些学生一时搞不明白,老师不必在这上作太多的纠缠,学生对此只要有所理解,知道月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不是传说中的“天狗吃月亮”即可。因为,对这一科学常识的掌握不是语文学科本身的任务,我们应把引导学生把这一原因说清楚,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通过创设语言活动的气氛,让学生扮演角色文中的父亲,把自己读懂的关于月食的成因告诉大家,在这样的活动中,记住月食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才能。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的生命历程。
上好课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纷纷告诉我课文里讲的是日全食,我还知道有日环食,月全食……看到学生这么兴趣足,感觉课成功了一半,但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当学到月亮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这样亲身体验才能记得牢,而不应该老师全权代劳。此外,在第 20 页 共 76 页
把握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理解科学道理这两者间的关系上,还不是最正确状态。
将二期课改的精神落实到平时的每一堂课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想,只要方向对了,路再远,也总会有抵达的一天。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4 一、教学内容:
根据“ ”“ ”“O”“ ”四个图形组成一幅或几幅画,展开想象写作文。
二、学习目的:
1、会用“ ”“ ”“O”“ ”四个图形组合成一幅画或几幅画。
2、能根据组成的图画展开想象,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如童话、小评论、诗歌、广告词等。
三、学习重点:
能根据组合的图形大胆展开想象,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形,激趣导入
1、老师出示用蜡光纸剪成的“ ”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这是一个三角形,但如今它在老师眼里不是三角形,请同学们展示想象的翅膀,说说它还会是什么?
生:它是一块三明治蛋糕。
第 21 页 共 76 页
生:它是古埃及的金字塔。
生:它是一条漂亮的游泳裤。
……
2、出示图形“O”,学生继续展开想象。
师:它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红富士苹果。
生:我想到了美丽的夜空中挂着的一轮明月。
生:我觉得它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岛。
……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太丰富了,这几个图形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引起大家这么多奇思妙想,仿佛把同学们带进了一个想像的王国。
引出课题:奇思妙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学生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详细,感情真实”。在这里,老师通过两个几何图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翻开一扇通往奇思妙想的大门,给后面的想像作文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二〕、想一想,组合图形。
让学生根据老师所给的几何图形,发挥想像组合成生活中的一种事物。
第 22 页 共 76 页
师:请大家把“ ”“ ”“ ”“O”这四个图形随意组合,看能不能把它们组合成一种事物,它可以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将来的,甚至是宇宙中的事物。大家想把它们组成什么呢?
生:我想可以组成一幅山水图。
生:我想可以组成一种将来亲型汽车。
生:我想把它们组成米老鼠“米奇”。
……
[没有限制的游戏形式,给了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让学生真正去“奇思妙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老师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考虑等多种途径”去搜集占有材料,在这里,老师向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作文素材,给了学生自由想象、写作的空间。]
〔三〕、画一画,初步感知。
1、让学生把自己的设想画下来,把四个图形组成一种生活中的事物。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比大海还宽广,让我们试着把刚刚想到的画下来,它一定非常有趣!为了方便我们作画,“ ”“ ”“ ”“O”四个图形可以适当变形。
2、学生小组讨论,合作画画。
第 23 页 共 76 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画画的形式正好切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新奇有趣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想象,乐于表达。]
〔四〕、说一说,确定主题。
1、老师范画,引导学生给自己创作的画确定主题。
师:大家画得非常认真,我也画了一幅作品,能给我一个时机展示吗?
师:这幅画很简单,但假如通过同学们的想象,补充一些画面上没有的内容,它就能表现很多不同的主题。例如:
主题一:晨练
师:它让你想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公园的清晨,许多人在晨练,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跳健身操……
师:很好,我们可以根据画面写一个场景。
主题二:觉悟吧!人类
生:我想到了环保,我仿佛看到了原始森林正在遭受破坏,希望人类不要再做破坏森林的事情了。
生:我想到了森林里的动物们,它们在无忧无虑地玩耍。
第 24 页 共 76 页
师:好极了,我们可以根据它写一个小评论,呼吁人们关注环保。
主题三:太阳公公与小青松的对话
生:我想到了小青松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长成参天大树。
生:我觉得可以根据这个主题编一个童话故事。
师:真棒!同学们,你们的画又能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呢?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2、学生小组交流,确定主题。
[老师的适时引导,把同学们的想象引向一个更广阔、更深远的空间,通过驰骋想像,给一个由四个图形组合成的简单画面赋予丰富的内涵,初步实现了由图形符号向文字符号的转变。老师的“主导”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说构思,编故事。
1、学生交流,确定主题:
①你画的是什么?
②你想给它确定什么样的主题?
2、小组交流,把构思说详细,说详细。
师:同学们的构思千奇百怪,各不一样,表现了你们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热爱。下面,老师很想听听你们把自己的构思第 25 页 共 76 页
说得更详细,请跟你的好朋友交流,互相补充,同学们一起完成,一定能说得更好。
3、全班交流,互动点评。
[采用老师评、同学评、自评等多种形式,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对话,使评价多元化,准确地表达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的要求。]
〔六〕、老师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非凡的想像力,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假如把你们所想像到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了。最后送大家一句名言: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愿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总评: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下的一堂生动的作文课,它改变了原有作文教学方式中沉闷无趣的授课气氛,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成效非常突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做了大胆的创新设计,为学生们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在这堂作文课上,唱主角的是学生,一改正去以老师为中心,整个过程都是围学生展开的。而老师提供应学生的不是命题与文字材料,而是几个最根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直第 26 页 共 76 页
线条。但要求却不简单,需要学生们自己动脑考虑、动手制作,把几个不相干的、没联络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并且要组成一幅画。然后再展开想象,把简单的画面所表达的内容用语言讲叙出来。它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是一篇小评论或者小广告,还可是一篇小童话。
我们很快就感受到这种创新作文设计所具备的优越性了。正因为它减少了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所以学生的习作热情与习作兴趣特别容易受到激发。而在没有束缚和压力的状态下,学生的想象力简直可以刮起一阵小小飓风。
在老师的要求下,学生们自由选择组合,开场了他们的创作。有的学生以日常生活为主题,有的学生环境保护为主题,有的学生以国防科技为主题……每一幅画面都不一样,每一个发言都不一样,学生作为个体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都把作文当成是考试,或者是任务,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例来抱有一种恐惧和厌烦的心理。然而在这一次作文教学中,我们看到习作不再是考试或者任务,而成了一种交流与表达的方式。所以老师特别容易调动起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除了自由选择体裁、自由发挥想象之外,还自由地参与评价。对自己或者对别人进展评价,可第 27 页 共 76 页
以很好地让学生得到自主的开展,在进步习作才能的同时,增强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5 课前透视
这篇文章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人物角色较多,老师要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另外第八自然段“鸭先生的话”有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但这种行为还欠缺一定的自觉性。老师要抓住“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对照感悟,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的: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第 28 页 共 76 页
生字卡片、课件或图片、小动物头饰。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讲故事。老师声情并茂的讲故事《美丽的小路》: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演示课件。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郊游。〔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说〕美丽的小路上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对话平台
自学〔初读感知,增强读书的目的性〕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交流读文,互相检查字音,交流读不好的句子,实在有困难请老师帮助。
识字〔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才能〕
1、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把会读和不会读的生字分类摆放。
2、再读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学生练读。
3、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
第 29 页 共 76 页
〔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平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所以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独立识字的才能。〕
朗读〔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2、老师范读“我会读”中的句子,学生比拟带问号、句号和感慨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练读。
3、分角色读文。
〔1〕个人体会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注意表达性语言和角色对话的语气。
〔2〕同桌交流读。读完后比一比谁哪个角色读得好,同一个角色谁读得好。
〔3〕带头饰小组合作读,全班评议。
〔在理解的根底上有感情的朗读,是对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一次升华。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培养学生的朗读才能,而且使学生物化自我,到达与作者心息相通。〕
讨论〔联络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化考虑,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第 30 页 共 76 页
读第八自然段鸭先生的话,讨论考虑;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觉得小路变脏还怪谁?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老师相机进展引导。
练习〔想象说话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才能。〕
想象说话。〔出示挂图〕内容是两个小朋友在美丽的小路上走,启发想象——这两个小朋友边走边说些什么?可以模拟文中的句子说话,更鼓励学生说出与文中和别人不同的句子。
写字〔延时评价给学生自主空间,更利于激发写字兴趣。〕
1、学生观察“先、干、赶、起”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赶和起都有走字旁,重点指导这个偏旁的写法〕
2、学生练习书写,自己找学习伙伴或老师评价。假如对第一次评价不满意可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导入〔检查读文复习旧知,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1、检查朗读1——8自然段,重点评议是否读出疑问和感慨的语气。
2、师: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吗?我们继续学习9——12自然段。
第 31 页 共 76 页
朗读〔抓重点词句感悟读文,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才能〕
1、指名读9——12自然段,复习出现的生字词。
2、学生轻声读文,结合插图考虑:美丽的小路怎样找回来的?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推、拿、清扫、提”等描写动作的词语。
3、体会美丽的小路找回后小动物们的心情,练习分角色朗读。
表演〔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中有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老师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个别地方学生还可以展开想象。
2、学生自愿组合选择角色进展表演。
评议〔有针对性的评价更易于进步学生的评价才能〕
1、评议重点:人物语气、情感是否恰当;想象是否合理,添加的动作、表情是否能表达小动物的心理。
2、组内先自评,然后各组间交换意见,最后老师总评,提出建立性意见。
理论〔注重拓宽学习渠道,开阔视野,进步学生综合理论才能〕
我做校园“美容师”〔表格无法上传〕
第一步:根据表一调查并记录。
第 32 页 共 76 页
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们校园里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
第二步:根据表二作方案,再按方案积极为校园美容。
我为校园做美容方案我为校园美容已经做的事
写字〔写字与评价结合,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1、学写“明、净”两个字,学生先观察描红,老师再重点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写字情况,评选出“巧手”奖。
教学建议:
评价这一环节,在过程设计中除了有对表演的评议外,还可以有对朗读写字练习题的评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上出现的情况,随时进展评价。但注意不要流于形式,要有评价方法的指导,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实现自主阅读的一种才能。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五颜六色:比喻色彩鲜艳。
堆积:〔事物〕聚集成堆。文中指小路上的垃圾成堆。
相关链接:
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略〕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6 教材简析:
第 33 页 共 76 页
《秋天的思念》是语文S版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思念母亲的散文。课文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抚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方设法想带“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心愿而死去。母亲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深切关心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这种母爱如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流淌在字里行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
学情分析^p :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朗读才能、表达才能、理解才能和感悟才能。阅读的重点开场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积极创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深切地感受母爱的伟大。
如今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以为父母为他们做事是理所当然的,对父母总是呼呼喝喝。通过《秋天的思念》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悟出母爱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第 34 页 共 76 页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才能,注重情感体验。”《秋天的思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来理解课文大意,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才能。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精彩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崇高的母爱。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和表达朴素而深沉的母爱。
难点: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
教具准备:
第 35 页 共 76 页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方法:品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引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知道什么礼物吗?〔茫然〕
师〔稍停〕: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作家,一位坐着轮椅的作家,一位深深爱着母亲的作家,
板书:史铁生。〔课件演示〕
师:今年,作者已经63岁了,可在他21岁时,突而其来的一场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是在这一年,深爱着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多年来,作者一直都深深地思念着母亲,于是他用那种浓浓的爱写下这篇秋天的思念。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作者的哀思,作者的深情读一下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视觉认知和老师动情的介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气氛。〕
二、 自由读文,整体认知。
第 36 页 共 76 页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自由地读读课文。请同学找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段或一句话读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正确——流利——有感情
〔设计意图:《课文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此过程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老师通过三种不同的读书阶段来满足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表现,并鼓励学生有敢于挑战的精神。〕
三、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文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的事?
2、找出作者暴怒无常的表现?
3、面对着这样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呢?
4、讨论:母亲“忍”的是什么?
师:母亲“忍”的是什么呢?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师:母亲“忍”的还有什么呢?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师:然而,母亲却走了,带着她的爱,带着她的苦,悄悄地走了,她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体会母爱的伟大。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才能、表达才能和考虑才能。〕
第 37 页 共 76 页
5、母亲临终时交代了什么?
6、探究好好活。
师:作者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了吗?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设计意图:从菊花盛开的各种颜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从而打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情景体验,真情告白。
师:从此,作者像秋风中盛开的菊花一样,活得泼泼洒洒、烂烂漫漫;从此,作者振作起来,成为了一位大作家。如今,正好是清明时节,作者面对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
〔以母亲的遗像为背景图,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背景音乐,创设清明扫墓的情景,让学生真情表白,从而感受和表达朴素而深沉的母爱。〕
五、浸透教学,升华思想。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此刻此景,作为儿子即使有千言万语,也无法挽留母亲了,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学,好好地爱着母亲,好好地善待母亲。
六、板书设计
“我” 爱 母亲
第 38 页 共 76 页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7 第一课时
●初读,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逐段读课文。
②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生字词,打乱齐读,指名读,正音,说说已理解的生词意思。
③自由读,说说课文要讲什么?在学生归纳的根底上提醒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抓住课文要点或者引用能概括大意的原话。
●研读,感悟重难点
①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及其结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③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收获,代表发言,小组成员或其他组代表补充发言。
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或过程中,老师课件演示〔如制作动画片、画图示〕三次试验的情景和蝙蝠探路、雷达探测的示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然后读一读课文,填写课后的填空题,明确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络。
●抄读,积累字词句
①出示所有生字,学生观察字形构造〔大多数是左右构造〕,老师范写难写的避、揭、碍等字,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所有生字。
第 39 页 共 76 页
②学生勾出新词语和重点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读课文,复习稳固
①听写字词。
②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等〕
③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讲读,学当讲解员
①创设情境:有一群低年级小朋友,非常想知道蝙蝠与雷达之间的科学机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讲解员。如今请大家根据提示读一读课文,准备准备吧!
讲解要点:
a.提出问题──飞机在夜里为什么能平安飞行?
b.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探路的机密。
C.科学家模拟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平安飞行的难题。
②同桌互讲,再自荐或推荐在全班讲。假如有条件,可带学生到学前班〔或低年级班〕当小小讲解员。
③小结评议上台同学的讲解情况,主要是表扬与鼓励。
●趣读,学做资料卡片
第 40 页 共 76 页
①指名读课后的资料袋,理解什么是仿生学,老师出示课件〔图文并茂〕,补充介绍 ,激发学生浓重的阅读与探究兴趣。
②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课外资料,老师下发资料卡片,指导学生阅读、精选、仿照课后资料袋制作自己的资料卡片,注意内容要精选自己读得懂的,不要长篇大论原文全抄。老师下发的资料卡片可设计为:
类别 仿生学小资料 搜集人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
③展示交流资料卡片:先在全班展示──宣读、实物投影展示,张贴在学习园地或展示台中等,再各自找小伙伴交流。
●回读,观察小练笔
①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回忆学习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②课堂小练笔:描绘配合的情景。
a.齐读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引出配合一词。
b.请两名学生表演一幕双簧〔可事先排练并保密〕,其他学生观看后写一、二段话,描绘两个小演员互相配合的情景。
c.宣读交流,点评两三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8 教材分析^p :
第 41 页 共 76 页
本文节选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文中记录了陈招娣在排球训练中,几次罢练,最终克制困难,理智训练的故事,歌颂了她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学情分析^p :
有的学生对陈招娣并不理解,课前需布置学生查一下有关她的资料。
教学目的: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4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才能: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陈招娣罢练及继续训练时的倔强性格。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从课文对陈招娣罢练及继续训练细节描写中,体会女排姑娘的永不服输的顽强拼搏精神。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
教具准备:
有陈招娣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背景资料激发阅读兴趣(多媒体出示)
第 42 页 共 76 页
同学们,中国女排在世界上的赛事获得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他们付出多少辛苦你知道吗?其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来理解女排其中的一名成员——陈招娣的故事,她是如何苦练的。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谈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读通课文后,可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三、研读重点,感受陈招娣的训练吃苦耐劳的顽强拼搏的品质
1.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女排训练辛苦的句子,围绕课文后的第一个考虑题来进展。
2.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动的场面,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先自己体会,再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课文最后九个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
(1)先让学生试着自己怎么读,再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
(2)反复朗读,读出人物的真情,最后让学生汇报朗读。
(3)老师范读。
四、整体回忆,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第 43 页 共 76 页
2.在笔记本上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理解的陈招娣。
五、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要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
2.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招娣迈动了脚步了。不过,她( )往前走,( )来个向后转,步子( )猛,动作( )冲。
3.小练笔:学习作者写典型事迹细节的写法。描写生活中的某个场面。
六、理论活动
1.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演一演。
2.课外阅读女排在赛场上拼搏的其他故事。
七、作业
抄写本文佳句。在练习册中自选两道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9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18页至12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老实的孩子。
第 44 页 共 76 页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络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答复“考虑,练习”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络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络上下文理解词义。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可惜。
欢蹦乱跳:形容安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老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第 45 页 共 76 页
4.朗读课文,正音。
四.默读课文,考虑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翻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欢。列宁非常喜欢它们。)
板:惹人喜欢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欢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欢。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欢。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欢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详细、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欢。〕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欢,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欢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第 46 页 共 76 页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欢,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欢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考虑: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决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决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第 47 页 共 76 页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可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表达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表达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考虑: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老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老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第 48 页 共 76 页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欢,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成认了,改正了,就是老实的孩子。
板书方案:
灰雀
惹人
喜欢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10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记”等七个生字。
2.正确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读写句子。
4.纯熟地读背短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5.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第 49 页 共 76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1-11 19:3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878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