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11 00:00:50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尚志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内容】

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默读文章,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精读“百草园”部分,体会写景的妙处,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

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学习难点】

精读“百草园”部分,体会写景的妙处,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过程】

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读生字

确凿 菜畦 攒 桑椹

蟋蟀 脑髓 博学

1

蝉蜕 缠络 竹筛

写字义

【轻捷】

【鉴赏】

【无从】

【和蔼】

【质朴】

【渊博】

【宿儒】

【倜傥】

【淋漓】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

童年如诗如画,诗中的字句蕴含着童年的纯真,画中的色彩展示着童年的快乐,每个人的童年生活各不相同,但是都令人难忘和怀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共同学习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学方法——默读知文意

1.学习默读方法,逐步提高默读速度。

2

(1)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默读要做到心到和眼到,有利于聚精会神地品味、揣摩,领略文章的内容。

(2)我们要做到不发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还要注意逐渐提高默读速度。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标题和过渡段,概括文章大意。

(1)同学们默读标题,谈一谈你从标题获得了哪些信息。

答案示例:

从标题可知文章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经历。“从……到……”的句式,可知作者描写了两个空间。

(2)默读关键语段第9段,说说它的作用以及表现的作者的心理。

答案示例:

第9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连接起来。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依依不舍和被迫离开百草园的无奈心理。

3.文中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默读课文,寻找“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示例:

(1)乐趣——欣赏百草园的美景、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3

(2)乐闻——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神秘感。

(3)乐事——冬天在百草园雪地里捕鸟,享受乐园趣味。

三、赏园色——析写景妙处

1.朗读第2 段写景部分,分析写景的妙处。

答案示例:

(1)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静到动、由植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植物的顺序。

(2)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多感官进行描写,生动形象。

(3)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趣味盎然。

(4)写景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

答案示例: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单是”后面的内容,还表现了作者儿时的生活充满趣味,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仿写:不必说波涛澎湃的江水,巍峨高耸的山峰,魅力无限的翠树,五彩缤纷的花朵;也不必说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摄人心魄的亭台楼阁。单是满眼的书香字画,就值得您到杭州来游览一番了。

3.默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部分,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

4

历,结合课文说一说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评价。

参考句式:

三味书屋的生活 ,从文中 (事件或者语句)可以得知。

答案示例:

(1)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乏味,从文中先生非常严肃、规矩繁多、拜师行礼、不准学生提问可以得知。

(2)三味书屋的生活没有自由,从文中“我们”的学习生活只是读书、习字、对课读书,读书也非常难读懂可以得知。

(3)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乐趣,从文中“我们”在课间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可以得知。

(4)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快乐,从文中“我们”在课上偷描小说绣像、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可以得知。

4.勾画文中描写寿镜吾先生的语句,分析语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答案示例:

(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外貌描写)

(2)“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语言、神态描写)

(3)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

5

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动作描写)

5.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答案示例:

方正、质朴、博学、教学循序渐进、有些迂腐等。

四、思问题——悟句段作用

1.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

不同意。美女蛇的故事符合儿童的心理,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2.默读课文第7 段,勾画雪天捕鸟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

捕鸟的一连串动词有“扫、支、撒、系、牵、看、拉”,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表现了“我”捕鸟时的喜悦心情,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你童年发生过哪些趣事?连续运用几个动词,叙述一下趣事的过程。

2.继续阅读图书“童真之趣”单元的文章。

【板书设计】

绘乐园,忆乐事

6

学方法——默读知文意

赏园色——析写景妙处

思问题——悟句段作用

7

本文发布于:2024-01-11 00:0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86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默读   百草园   描写   作者   文章   生活   部分   故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