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的观后感(精彩7篇)

更新时间:2024-01-10 13:27:50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查列)

《美丽心灵》的观后感(精彩7篇)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一

在上形势与政策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了一电影——《美丽心灵》。那是第一次看,并没有思考这电影为什么叫《美丽心灵》;也没有仔细思考电影中的人物如何。只觉得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对学术的态度近似疯狂,但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仅此而已。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纯粹也是娱乐性质的。

回到家后,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又看了一遍。而后发现,这次再看却有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感受。我从这部片子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它激励着我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目标;思考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要怎样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自己。

电影的主人公纳什在学术上的近似疯狂真的让我佩服。电影一开始,并没有说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那时我看到他在窗户上写的一条条我看都看不明的算数式子,连鸽子的活动的路径他都想研究出点什么来,我心中真的生出由衷的敬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我们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物,科学家们都想研究出点什么来,或许这就是严谨的科学精神,也正是很多人都缺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却正是我们现在学习可贵而必需的。扪心自问,我自己却是缺少这一精神。从小学到高中,或许多是活在升学的压力下而学习的,并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获取高分而学习。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真的觉得自己从小学到高中获取的东西真的少得可怜,除了课本还 是课本。上到大学来回顾这些东西,发现自己的知识面真的是窄之又窄。我们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去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其他。要想更好的活在这世上,就要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去考察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如果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再去学习,我相信,我们会学得更好。

等电影说到纳什原来是个精神分裂病患者时,我顿时惊讶了。一个病患者竟然都能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做出如此大的贡献,真的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在他背后支持他的,除了他的妻子,还 有他自己顽强不屈的性格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在病魔面前,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又有多少人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而谦卑的纳什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弈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纳什顽强的意志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正是他感动我们的魅力所在,正是他美好心灵的体现。其实,无论是在学术还 是在生活上,我们都应该像纳什一样拥有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拥有一颗美好纯洁的心灵。即使不能再学术科研方面做出什么成绩,不能对我们的社会有大的贡献,但至少我们凭借这股顽强的劲而认真努力地为自己的人生奋斗过,至此,我们无悔,我们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另外,纳什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的人,拥有了目标,我们的奋斗才有意义。

另一个感动我的是纳什实事求是的性格。当被告知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并询问他的病况的时候,纳什并没有为了上台领奖而隐瞒自己的病情,他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实况,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这一点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凡是不要逞强,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也是我从纳什身上学到的。

而在人际交往方面,我觉得纳什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有时候,他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会招来别人的不理解与不满。这也告诫我们,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有时候,有些事情不是你怎么想就可以怎么说,在不违背自己原则下,有些事情是可以委婉的表达出来的,有些事情,不要以为自己能够接受别人就一定能接受。有时候,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其实,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我也在努力地学习与人交往,我是一个内向,不善言辞的人,我希望自己在大学里面交际能力能够得到改善,我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生活中处处充满感动,关键是我们是否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部电影,亦能让我们

思考很多、学会很多。愿世上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去找寻自己生命的轨迹,并为之奋斗!

美丽心灵观后感900字 篇二

一位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1947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开始进修数学,他一直坚持找到自己的原创理论,所以从来不听课,在他的同室好友查尔斯的鼓励下,终于,他找到了平衡理论,提供了博弈论的数学支持,并因此进入了惠勒研究室。

几次被请入五角大楼做了密码破译工作后,他碰到一个名为威廉帕彻的特工,邀请他作一名俄罗斯间谍,专门负责在各类报纸、杂志上破译各种可能的密码,并把他们投入一个固定信箱。

由于从事间谍工作的心理压力及生命威胁,他变的精神恍惚,被带入麦克阿瑟精神病院。至此,我们得知,他在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住,换言之,他根本没有名叫查尔斯的室友,而威廉帕彻也是他彻头彻尾虚构出来的人物,他患了精神分裂症。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出院了,幻觉渐渐减轻了,但是他需要不停的服药,而服药的结果是,他不能正常的工作,无法研究数学理论,也无法满足自己妻子的需要。

所以他自己偷偷停止服药,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他的幻觉又重新出现,这些幻觉人物逼迫他伤害他的妻子,就在最后一刻,他突然顿悟,他幻觉中的一个小女孩从来没有长大过,由此明白了这些人物都是自己的幻觉。

之后,他经过学校的批准,待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图书馆,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直至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期间,那几个幻觉人物一直待在他身边,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压制自己对图案的敏感以及梦想和想象的空间,就像一个贪食的人压制自己的食欲一样。”

看完整部片子,我开始明白,为甚么罗素克洛在出演《角斗士》的时候没有拿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而凭借这部片子却一举夺魁。《角斗士》可能任何一个长相威严、身体壮阔的男人都可以出演,效果不会相差很多,但是,这部片子,他对人物内心的把握,确实让人震撼,特别是他妻子发现收垃圾的人不是他的幻觉时,他腼腆的一笑,动人。

空有一腔感触但是理不清头绪的我,和同学讨论起这部片子,一位看了7—8遍的同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说,美丽心灵极有可能是指他的妻子。因为他的一生如果没有他妻子的不离不弃,那将会是另外一个轨迹,也像他自己的获奖感言中说到的:“你(他的妻子)是我成功的全部因素,也是唯一因素。”然后亲吻了第一次约会时他妻子放进他口袋的那块手帕。

更有高深的影评人道出,美丽心灵应该是指的普林斯顿大学,因为正是这座大学轻松和包容的学习研究气氛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天才。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三

美丽心灵多么美好的词,什么样的心灵才是美丽的,我想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这部电影其实很久以前已经看过,现在再看一遍发现感觉不一样了,很多新的东西加了进来,心境变了对电影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大学两年的历练,接触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成长了!

精神分裂症是在三院心理科预见习的时候开始接触到的,当时科室的病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为思维障碍大致有思维速度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等。病人还可出现幻觉,主要有幻听、幻视、幻触。对这些病人的治疗,医院以药物为主,精神性的药物副作用很大,科室里大部分病人精神萎靡,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由于精神分裂症目前临床上还查不出具体原因,医生的药大多是对症治疗,具体什么才是恢复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病人在医院这段时间没有再出现一些病状,医生就会考虑病人出院,大多数精神

分裂症患者需终生服药。

电影中主角约翰·纳什正是这种情况,在大学时开始出现幻觉,幻觉便伴随其一生。约翰·纳什是一个简单的人,除了爱情这种生物本能,世界的物欲于他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他要的是数学,坚定的相信数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正如他在电影中的一句话我是解决问题的高手,我想一个简单并且一生执着于一件事的人,一个敢于舍弃其它坚持自我的人,一个坦然自若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是幸福的,每天都充实的去追求,每天都活在对问题的解决中何乐而不为呢!可我们世界是怎么了,如果我们身边真的出现类似这样的人,带来的肯定不是我们的尊敬,更多的是一种排斥、嘲笑,影片中尼尔森、班德、韩森,开始时对约翰的半开玩笑式的调戏,多少都有一点故意的性质在里面,不过约翰是简单的,简单到可以对这些嘲笑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所以他是幸福的,并最终用自己的实力说话,告诉了全世界我的存在不是一种另类,人必须活得真实。

影片中,约翰的妻子从在州长家为约翰西装袋子装上手绢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令我感动。她是坚强的,在约翰精神分裂症被被医生告知后,她没有像大多数女人一样崩溃,而是忍着疼痛去调查丈夫的病况,在约翰的两个助手阻止她进入惠乐实验室时,她给了其中一个助手一个耳光,快而狠,我想没有人会去指责她的耳光,我们更多的是被这个女人坚强所感动;她是善良的,深爱着约翰,自始至终她都没有离开约翰,在约翰服药的那段时间里她忍着所有的痛悉心照顾约翰和孩子,在约翰停止服药后,她送走了孩子,面对着约翰随时都可能对自己造成危害的情况,她还是毅然而然的选择了留下。

影片中,有一个前后照应的地方。学生时的约翰由于没有发表论文,而不得不去央求老师给他一个进入惠乐实验室的机会,可老师拒接了他,他和老师的纠缠的一段最后以他们两个一起看茶厅里一个年迈的教授正在接受周围人赠送钢笔而结束,当时的约翰是不得志的,是抑郁寡欢的,而几十年后的一天茶厅的主角换成了约翰,他在接受周围人赠送钢笔。几十年对数学执着追求,对生命的温存,使约翰的生命得以升华!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四

人生中,有一种东西总会打动着我们,在饥寒交迫的岁月里带给我们火炉般的温暖,那就是爱。它如源源不断的活水,荡涤着人们的心灵,从此,心灵不再枯竭,浑浊了。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美丽心灵》,我的心就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影片以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着名数学家约翰纳什为原型,记叙了纳什从研究生到获诺贝尔奖这一感人过程:纳什是个孤儿,不合群,没朋友,所以他很孤独。但他是个数学天才,他21岁便得出了博弈论,推翻了150年来老不刻薄的经济理论。人算不如天算,正当他事业与爱情双收之时,他竟被查出早在他读研究生时便患有精神病分裂症分裂症会使无论再聪明的人一辈子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往往幻想出根本不存在的人和事,分别出真假。治疗服药会让人无法正常思维,这无不相当于给数学家判了死刑。纳什每次都偷偷背着妻子把药扔掉,他的病更重了,他幻想出的人逼他杀了妻子艾丽西亚,说艾丽西亚知道了最高机密,他也险些伤了她。艾丽西亚没有弃他于不顾,他的同学也纷纷帮助他,他们告诉纳什:你有朋友,你有栖息之地。爱逐渐唤醒了纳什,他也在此期间得出了许多理论,对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1994年,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鲜花虽美,但离不开园丁的悉心照料;瓜果虽香,但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幕后的工作者。人,更是如此,因为没有一个人能独自成功。最让我感动的是影片中的一位伟大的女性,艾丽西亚。当我看到患病的纳什行举反常,自言自语,呆若木鸡是,艾丽西亚还没急我就先急得知跺脚。想想整天面对这样一个人,谁能不着急?谁能受得了?她做到了她一个人把所有的苦都自己扛着,她把孩子交给父母,为了每天能多工作3小时。她支持着随时都可能伤害自已的纳什,在那黑暗且漫长的岁月对纳什不离不弃,她

也已从年轻变老了。要是没了她,纳什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是她用爱为纳什撑起了一片天,用爱给他带去心灵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

我不由感慨:爱的力量真是无限的!爱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人在逆境中重拾信心,在生活的道路上更加积极奋斗。烈士的牺牲是对国家的爱,医生的看望是对病人的爱,老师的严厉是对我们的爱,父母的教会是对我们的爱^无数大大小小的爱便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每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件事,去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美丽,充实。在别人摔倒时一个主动的搀扶;在别人失落时,一句贴心的安慰‘在别人犯错时,一个原谅的微笑。让这个世界上多一份美好,多一份真情。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大家做爱的传播者,毫不吝啬自己心中的爱,共同建设一个人间天堂。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五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作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在整个影片中,纳什出现的几个幻觉形象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非常有代表性。一个是纳什为了缓解内在对失败的焦虑创造出的第一个幻想中的人物——葡萄牙室友查尔斯。查尔斯与纳什拘谨的个性完全相反,在纳什遭到打击,陷入焦虑和绝望之后出现,他不停地鼓励纳什,承认他是天才,自怜自苦的纳什无疑正需要这样的认可和鼓励。因此,幻觉的出现一方面预示着纳什的病症爆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也正是纳什无意识的自我治疗。查尔斯也无疑就是纳什本我意识的一种体现。纳什理性的控制下,一切发于自我的感情都通过查尔斯的举止来宣泄。纳什被捉弄时查尔斯骂人,纳什低落放弃时查尔斯不羁,纳什论文通过时查尔斯在门外欣喜若狂,等等一切,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个体构成了纳什的分裂性格,也是他精神分裂的原凶。 影片中纳什还出现了国防部官员帕彻的幻觉,这是由纳什的英雄情结产生,代表着罪恶的原型,他野蛮,粗暴,专横,破坏力十足。不能不说,纳什的这部分构想,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扯不开关系。普林斯顿大学里教授的关于苏联威胁论的讲解,两次出入五角大楼破译国家安全部拦截的苏联密码,英雄主义和精神分裂的双重作用构建出帕彻的原型。对于一个密码破译专家来说,发现并解决迷惑事件是他的职业病,纳什破译了密码,但却并未弄清这些不连贯词语代表的含义,人性中天生的好奇心,促使他构想一个神秘人物,他带纳什去探究,赋予纳什神奇的身份与权力。可以说,帕彻的出现,也是纳什本我的一种体现,是纳什英雄主义的原型。 至于那个小女孩玛休,她更可以被看作是纳什真实自我的投射:孤单,无助,楚楚可怜,需要别人的爱抚。卸下“天才”的人格面具后,纳什在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纯真又脆弱的大孩子。伟人们有越高的建树,就会越显得孤独无助。 于是,在这三个有纳什的真实自我构建出来的本我人物不停的纠缠中,纳什丧失了社会中的自我。理性和现实原则与精神分裂的纳什已相去甚远。这三个本我人物的鞭策,纳什近乎疯狂的研究符号学理论,纳什的成就,一方面也就是由这三个虚构人物的自我成就,但这种自我成就的背后,更加加深了纳什的精神分裂,矛盾激化到高潮。曾经一度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自己都分不清楚在这部影片中,哪些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要怎样去区分接受自己眼睛看见的事物。《达芬奇密码》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脑只接受眼睛所选择的事物。或许,当纳什从所谓的情报杂志中去发现苏联的所谓情报时,拼凑的段落文字构成所谓的情报,也可以这样来解释吧。 故事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当纳什沉浸在幻觉中已经分不清现实,分不清真假,被幻觉牢牢控制时,纳什一直拥有妻子艾丽莎的爱。当他在真与假中迷惘的时候,至少

他知道艾丽莎的爱是真实的。正是这一点真实的情感让理智重新进入纳什的意识,艾丽莎的爱在纳什的无意识与意识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并最终成为了纳什康复的契机。正如在获得诺贝尔奖时的获奖感言中纳什的话:爱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是没法用正常的逻辑去推断的。

电影总是把精神疾病逼到角落里去。把它表现得古怪、感人、可爱、滑稽、任性、悲惨或是不正当。在这里它就只是一种疾病,几乎要把生命耗尽,但对纳什和他的妻子来说,在他成为那些幸运者中的一员之前,他们仍然可能从崩溃的边缘挣扎出来。美丽心灵,正如纳什为国家的英雄主义,正如艾丽莎对纳什无限的爱,正是它们都拥有的美丽心灵,才能最终在精神分裂的悬崖上重归现实吧!当本我与自我在一生中战斗到激烈如此的时候,超我才得以实现;当本我与自我共同实现超我时,就是获得一生成就的时候了。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六

看完美丽心灵,感触良多。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约翰??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和研究数学,这个天才有点神秘,他不喜欢上课,也不去上课,他认为上课抹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热衷于探究前人的理论和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并把它记录和演绎在窗户玻璃上,很有钻研和探索精神。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同样是不去上课,我们的大学也有这样的人,不过他们是在上课时间上网,睡觉。现代许多大学生太浮躁了,太懒散了,太迷茫了,迷茫得连自己上大学搞什么都不清楚。

纳什渴望功名成就,他向他的教授请求安排与爱因斯坦见面,但他的教授回绝了,教授指示给他看一个温馨的场景。当惠勒研究室的一个老会员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获得杰出成果时,其他的同行向他献出他们心爱的钢笔,以示对他终生成就的肯定和崇敬。这个场景让我非常感动,一个小小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的赞赏。

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个优雅的社交环境,而纳什却偏偏不善于社交,正如他所言,“自己是长了两个脑袋,却只有半颗心。”纳什聪明过人,但他拙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是他最大的弱点。也许,天才们有一个共病,就是他们专注于他们研究的领域,并取得杰出成就,但却在日常生活中“碰壁”。也许,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为你打开了这扇门,必然会给你关上另一扇门。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的结合体。

普林斯顿的老师和同学包容了这个性格行为古怪的神秘天才,他们对他都很友善,没有孤立和远离他。就是到后来纳什研究理论走火入魔,得了精神分裂症,老师和同学也没有抛弃和拒绝他,更没有对他指手画脚,老师还是接受他来上课。他任教时,学生们还是照常听他的课。但我想,纳什要是换一个环境,到中国的一所大学,他肯定会被老师和同学指责和嘲笑,许多人肯定会在他背后笑他是“我们学校的神经病,疯子”,纳什要是在在这种环境下呆下去,不疯也会被打击得自卑而一蹶不振。我想是爱与包容拯救了纳什,是社会的爱,尊重和宽容拯救了纳什,让他从幻想的世界回到了现实的生活。最后在纳什持之以恒的追求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我突然想到,一个社会的人们善良与否,不是表面上道德文章标榜出来的,而是实际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做事之中知做人,细微之处见精神。许多人都说自己善良,但骨子里多少有点伪善的成分。

后来,在一次酒会上,纳什与几个朋友在一起,谈论如何去追对面的几个漂亮女生时,一个最漂亮的金发美女激发了他的灵感,他认为他们几个男生只有去追那个最漂亮的女生的朋友时,他们才会在这场追求女生的博弈中获胜。由此,纳什得出“团体中的每个人,都作出对本身和团体都有利的事时,才会促进社会利益”,而不是亚当??斯密认为的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将会促进社会利益。他迅速抓住灵感,写成了博弈论的初稿。推翻了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这就是他著名的博弈论的来源。这份初稿也帮他进入了他梦寐以求的惠勒研究室。尽管他后来得了妄想症,他还是执着的研究他的理论,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他创立了他

著名的博弈论和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这些重要理论影响了近几十年来国际贸易谈判交易和个人及机构的重大决策,可谓影响重大而深远。这助他赢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给了他巨大的帮助,艾丽西亚美丽善良执着的女人,在他知道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的时候,她没有抛弃纳什,而是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极大的爱和宽容。就像她所说的,“离开他是一种内疚,当注视着他,把他想象成心中的白马王子时,渐渐的他变了,变成了我深爱的人,我也变成了他深爱的人。”多么崇高而伟大的爱呀!她积极的配合医生对纳什的治疗,并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是一个男人成功背后的伟大女人。正如纳什的获奖感言,“我在理论的探索中,得了妄想症,在我事业的艰难历程里,我找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是我事业成功的最大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

如果是信念和希望拯救了监狱中的安迪的话,那么爱与包容拯救了得了精神分裂症的纳什,是社会的爱与包容,是妻子艾丽西亚的爱与包容拯救了纳什,普林斯顿的老师和同学有一个美丽的心灵,纳什和妻子艾丽西亚也有一个美丽的心灵,美丽的心灵形成了这部影片的主旋律,营造了神秘天才纳什的和谐美好的家。让他在这个温馨的家里成长,成功。

这部影片很有启示意义,看了让人回味无穷。爱与包容,美丽的心灵,我想这就是电影流露出的主题和思想吧。美丽心灵,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大的震感。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七

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对学生提及或者简单讲解过有关博弈论的内容,每一次我也告诉他们,电影《美丽心灵》中男主角的原型就是博弈论的创始人约翰·纳什。然而我自己也是最近才看《美丽心灵》。

由于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约翰·纳什与另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为学经济出身的我来说,这是我必须知道约翰·纳什这个名字的原因。

纳什在22岁时就取得了博士学位,而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虽然只有27页,却已经提出了后来被人称作“纳什均衡”的这个对经济学影响深远的理论。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很个人的评价人智商的标准:数学好不好。以这个标准来说,纳什是绝对的天才无疑。以这个标准来看,我的智商有一定的缺陷,因为读研时在《运筹学》这门课上听老师讲“纳什均衡”听得云遮雾绕挫败感爆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公认的数学天才,在学术生命最宝贵的年头里却不得不一直和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作斗争,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位伟大的女性一直陪伴他、照顾他,帮助他从困境中走出来。这也是《美丽心灵》能选择以纳什作为原型的原因所在吧。

电影看到一半时,我也一直以为纳什在被某个特殊的集团所控制、利用和陷害。看到纳什在满屏的数字中间寻找线索“破译密码”,我简直惊得下巴都要掉了,而且再一次为自己的智商感到羞愧。看到纳什不放过报纸和杂志上任何一点蛛丝马迹来“搜集信息”,我在想:冷战时期,有多少像纳什这样的天才都在为美国军方服务啊,同时也感叹,通过密码传递信息实在太神秘。我还想起了好多年前的一部讲述我们国家情报工作人员故事的电视剧《暗算》,陈数在里面演一个特别厉害的密码破译专家黄依依。黄依依和纳什在一块儿比,我觉得应该还是纳什更厉害。观影过程中也不是没有疑问:比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科技就有那么发达,可以往一个人身上植入芯片一类的东西了?再如,那一段飞车枪战如果真的发生了,美国的媒体会没有任何报道吗?何况还牵涉到一位知名的大学教授。在电影的后半段,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很多事情都是纳什幻想出来的!甚至那个我不会有任何怀疑的,那个真的能够理解纳什的大学室友,竟然从头到尾都是纳什的一个幻觉,纳什在大学期间住的是单人

间。可想而知,这个结果,给了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巨大的打击。如此严重的精神疾病,其治疗是漫长而又痛苦的。而我,每次看到纳什为了摆脱自己幻觉的影响用尽意志力时,真的心痛不已。他是个天才数学家,本来应该有无比灿烂的前程、受人尊敬,然而精神失常让他连起码的体面都没有。老天看起来公平,可老天何其不公平?

《美丽心灵》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出现在电影快结束时,在普林斯顿的校园餐厅里,教授们一个个地把自己的钢笔赠给纳什,以示认同他一生的学术与贡献。纳什百感交集,我也热泪盈眶。虽然我后来查的资料显示,所谓普林斯顿赠笔的传统,只是电影虚构出来的。但我宁愿这个场景真实地出现过,纳什的天才成就配得上大家的尊敬,他在与精神分裂症的博弈中取得了胜利,是更大的奇迹。

纳什能在精神失常多年后获得诺比尔经济学奖,离不开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悉心照顾和不懈努力。现实生活中,艾丽西亚在纳什患病后的几年里就和纳什离婚,不过她并没有放弃过纳什,直到后来纳什病情稳定,两人于2001年复婚。尽管现实不如电影中所呈现的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容易令人动容。

2015年5月,纳什夫妇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当场去世。虽然车祸的消息让人扼腕叹息,但两个人风雨几十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考验,最终一起离开,这应该也是老天给的最合适的安排吧。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13:2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862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没有   心灵   美丽   理论   幻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