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更新时间:2024-01-10 00:04:32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裘振)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前言

我院是贵州省到目前为止为数不多开设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的高职院校,本专业开设于2010年(2010年-2013年为中专,2014年-2016为三年制高职),为贵州省培养了300多人建筑设备工程安装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趋于准确,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趋于成熟,学生规模和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的精神,全面落实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6-2018年),坚持就业为导向,为把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打造成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骨干专业,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建设背景

贵州城市化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贵州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6〕14号)》,贵州城市工作大会2016年6月3日在贵阳召开,对未来五年贵州城镇发展的蓝图作了规划,明确到2020年贵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左右,基本形成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多彩贵州格局。

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了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复合化人才队伍,基本适应住建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一是规模不断壮大。住建人才资源总量超过40万人,年均增长16.15%,其中,专业技术人才9.82万人,技能人才19.0万人,村镇建筑工匠3.0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83万人,党政人才0.61万人。二是素质明显提升。住建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57.69%。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数量明显增加,熟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一线操作人才技能水平显著提高。三是结构逐步优化。住建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结

构比例达到5.69:32.06:62.25。专业技术人才在城乡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从业人员中的比例明显提高。人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建筑设备工程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进步相对建筑业全行业速度更快,建筑设备工程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占总投资20~40%,并且设备工程迅速向多功能、高科技、高技术方向发展。由于现代建筑设备工程高技术、多功能的特点,也使其技术进步速度比建筑业其他行业更快,因此,这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我省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急需大批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人才。

(二建设基础

1.形成了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机制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前身是中职时期建筑设备安装专业,2014年学校成立高职学院后,开办三年制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多年专业建设与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专业建设实行校企合作,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和教学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每年组织企业调研,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数量、质量以及人才结构的的变化,建立与行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我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经济发展"转结构、调方式"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定位。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为主线,按照学院"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定位职业、服务社会"的专业建

设思路,与企业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自2010年至今已成功地培养了建设企业急需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300多人,深得企业好评,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2.形成了"双师型"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行了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学专家组成的"双带头人制",本专业现有学校19名专业教师(兼职教师2名),其中专职教师中省市级行业专家1人,具有国家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书3人。正高、副高、高级工程师以上7人,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工程师、讲师5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7%。专任教师68%具有"双师"素质。聘请兼职教师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梯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工程师+执业注册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

在教研方面,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共计发表论文13篇;公开出版专著2本;主编、参编、主审公开出版发行国家规划教材5本,其中有1本由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三本确定为建设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开发校本教材1本。

指导学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楼宇智能化安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教师参赛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获三等奖。

3.形成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适应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针对建筑设备工程技术职业岗位对建设行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的"1244"人才培养目标。"1"个基本目标: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2"个就业岗位群:安装类工程施工岗位群和设备运行维护岗位群;"4"个职业岗位方向:消防系统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建筑电气工程;"4"层职业能力:职业技术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工程综合能力、非专业能力。

构建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工学结合的"因岗定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4.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建筑设备安装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水暖工程施工员、电气工程施工员、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学生实际,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前沿的技术为主线,遴选课程内容,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课程体系,按照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职业拓展学习领域三个模块进行模块化建构,从而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5.形成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专业教学方法

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学习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模型化展示、信息化导学、项目化实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6.形成了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院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向重点专业建设倾斜,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了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电气安装、建筑供配电、建筑设备与安装(给排水)、建筑楼宇与智能化、电梯、建筑智能五金系统、可编程控制、焊工、钳工、管工实训室等11个实习实训室,并配备了内容广泛的各种应用软件和设备,现已能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校4个学期中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的模拟性训练,校企合作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校内的综合技能达到顶岗实习所必备的基础职业能力目标,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实现校外实训可顶岗,通过"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达到毕业后能上岗的目的。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同15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可为300名左右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具有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工作的综合实训场地。同2家单位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可为100名左右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岗位多于当年毕业生人数,学生和企业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校外实训基地完全满足教学中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也完全能满足专业教师下企实践的需要。

7.产学结合,专业已初具品牌优势

长期以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师生,利用自己的技术与智力资源,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团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和技术指导、施工图审查、建设工程招投标评审,为地方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每年举办注册建造师、"八大员"考前培训、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组织教师为建筑农民工开展培训,为提高我省建筑行业农民工的技术素质水平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得到了省建设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借助于行业(企业)优势以及本专业就业范围广的特点,学院中职每届毕业生当年平均就业率均达96%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超过90%,远高于全省同期同类院校的平均就业率水平。学院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2016年招生报到率达82.2%。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优质教学资源不充分

虽然我院在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也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院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尚不能完全适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鲁班精神、做大国工匠品质"育人理念为指导,突出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和满足人才多样性需求的人才培养新形势,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能动态反映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也待提升。

2、质量保证机制不完善

学院成立以来,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不断规范日常教学运行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但是,面对学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校的教学工作,尤其是教学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二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为我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建设思路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3、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4、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5、完善质量监控机制建设

6、探索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

(三)建设目标

发挥贵州建设职教集团作用,深化与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形成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把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成省级骨干专业,建成贵州省建筑设备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三、建设内容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优化工学结合的"因岗定学"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任务驱动、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人才规格相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工作过程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实训条件和环境与行业实际条件和环境相对接,通过加强与建筑设备安装与维护企业的调研和合作,对"因岗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逐步构建"一主线、两强化、三结合、四对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管理

专业建设团队通过对省内建筑设备工程行业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依据建筑设备工程行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更新、产业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构建、调整和完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每年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施过程的管理,加强工学结合过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管理模式。

3.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推行现代学徒制

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通过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订单"来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保证合格人才被录用到企业工作。近年来,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合建筑设备制造、安装、维护行业的"分散订单、集中培养"的"订单培养"方式,实施"工学结合",签署了长期校企合作协议,学院挂牌为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校

外永久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完成了电梯订单班的招生宣传、专业课程计划、实训实习计划及学校的师资培养等工作。推行现代学徒制,不断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4.推行综合素质学分制

学院于2015年试行综合素质学分制,将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评价过程都纳入到综合素质学分制的评价,科学、客观的对学生的培养实施全方位的评价。

将学生三年的学习学分设置为总学分250分,由课程学习学分、素质教育学分、顶岗实习学分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学分的50%、30%、20%。学生必须取得210学分的毕业总学分,且取得各类学分的80%方可毕业;其中毕业总学分高于各类学分80%总和的学分(10分),可以从课程学习学分、素质教育学分、顶岗实习学分三类学分中任意获取。

通过综合素质学分制,激发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课外素质或课外学习兴趣小组的动力,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个人素质。

充分尊重学生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兴趣爱好不同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在公共基础文化课中实行分层教学,即照顾了部分在某些学科上的学习困难,又能满足学有余力的、爱好某些学科的学生选修更高层次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通过顶岗实习学分的管理,加强学生对劳动纪律的认识和遵守,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时,加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毕业实习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引导学生把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和实习岗位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推进"双师"素质专兼职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队伍是学院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核心能力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建设遵循"多渠道、分层次、双向提高"的原则,扎实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机制和教师团队合作机制,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学团队,切实满足专业实际教学需要。

目前承担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率已达85%。在未来三年内,一方面要求"双师型"教师密切与企业联系,更多参与工程实践,紧跟技术发展前沿,不断完善和提升;另一方面推行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制度,鼓励未获得专业技术资

格证的专任教师考取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使教师团队不仅具备"双证书",更具备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施工管理能力,保证95%的专任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

1."双带头人"培养

在已有一名学校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再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一是按照学院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在现有教师中再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能够主持专业建设规划、方案设计、专业建设工作;二是在企业中聘请1名在建筑设备行业技术过硬、有五年以上丰富的一线工程经历的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带头人;通过校内教师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带头人的密切合作开展专业建设。

2.骨干教师的培养

在已有4名专业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在建设期内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3名。建设期内,安排培养对象进行现场挂职锻炼4个月、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和提供进修学习培训机会;参与和完成横向课题,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实践等方式进行培养;要求每人发表教研论文不少于2篇、主持或参与1门职业岗位课程开发,参与省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专业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聘。对有两年工作经验、教员、初级职称的年轻教师,采取外出培训、下企业实践、传帮带等途径进行培养,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3.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加强和行业协会的联系,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在建设期内,聘请5名以上企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或是具有一定技能特长的技师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制订、职业岗位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教学指导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等。

(三)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1.校企共同确定就业岗位群

构建"课证一体"、模块化的工学结合项目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依据建筑企业基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设置,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确定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如下图

2.构建"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根据建筑设备安装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水暖工程施工员、电气工程施工员、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突出能力培养,适应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型课程结构,按照实际施工过程,建立符合行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主要的专业课程同省建筑企业基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安装施工员)资格考试标准相一致,使在正常的课程教学过程实现"考试标准"中的能力要求。

课程体系以模块式为基本结构,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前沿的技术为主线,遴选课程内容,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融合,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3.构建校内真实模拟,校外实景操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1、与企业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确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案

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就业岗位,参照职业岗位能力和学生实际,与企业共同设计开发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实践体系教学方案。学生技能成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真实工作过程和模拟工作环境的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阶段通过"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达到毕业后能上岗的目的。

(2)制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相关文件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制定实习、实训教学文件,合理安排实践课课时,有效保证专业实践课授课时数占总课时50%以上。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独立实践项目任务书,制定相应教学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对实训教师与学生的管理。整合教学资源,共享实训条件,制定实训设备与实训室管理制度。

根据毕业综合实践的要求制定顶岗实习教学文件,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考核评价与毕业教育。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分阶段要求,按照"理实一体"的原则,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改造、扩建、新建实训基地,新建设的校内实训设施设备见表1。

实训室名称

实践教学项目 主要设备、设施名称与数量

实训室(场地)面积

导线连接

照明线路安装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实训室

灯具安装

电表箱安装

配电箱安装

开关、插座开装

桥架安装

接地电阻测量

动力配电箱安装

消防管道工程实训室

操作工位16个、动力与照明配电箱各16台、各种管材、接地电阻测量仪16台、钳形电流表16台、兆欧表16台、万用表240㎡

26台、电锤16把、手电钻16把,套筒扳手5套、液压钳5把、电工工具10套

管道安装、阀门安装、系统调试与验收

自动喷淋系统安装调试实训装置8套

200㎡

消防报警系统线路安装、器件消防系安装、报警器件编码、调试、统控制验收。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装实训室 调试、验收。消防广播系统的安装调试。消防电话系统安装消防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一套,自动喷淋系统一套。

150㎡

调试。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装与调试。门禁与可视对讲系统安装与调试。周边防范与室内安防系统安装与调试。电子巡更系统安装与调试。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实训室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4套,门禁对讲与室内安防系统4套,周边防范与室内安防系统4套,电子巡更系统4套。

120㎡

3、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积极探索基于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基础上,与有实力、有行业特色的知名企业合作,扩大了实训基地的规模,提升了校企合作的深度,为专业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4、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引进先进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引导企业参与专业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共同制定完善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编写技能训练指导书,开发技能培训项目,完善考核标准,与企业合作,编写和完善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指导书;完善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标准。

(1)引入实训室企业文化

每一个现有的实训室营造校内实训室企业文化,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与职业素养的需求,在技能培训中不断提高自己。

(2)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实训室尽可能贴近用人单位第一线实际情况,创造职业真实氛围,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适当引进实体公司进驻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兼有实训与生产双重功能,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企业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进行实训实习。

(3)扩大社会开放性

实训室要集实践教学、科研、生产、社会服务和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职业技能的实训场所,而且还能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承担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任务。

(四)强化社会服务能力

在原有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依托学院技能培训机构和校企合作优势,不断加强建筑设备工程类的初、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为施工、监理及咨询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层次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

依靠团队力量,利用专业技术特长,提供技术服务、与企业一线人员一起共同研究、解决工程问题。在今后三年内,计划继续利用师资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的实际问题,设立研究课题,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利用专业优势,辐射带动学院相关专业发展、辐射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学发展和弱校的发展,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扩大学校及其专业的声誉。在今后的三年内,该专业将在教学经验的交流推广、教学资源的共享、师资培训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五)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建设

1.完善管理机制建设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对现有制度要进行梳理做好查漏补缺和制订修订工作,明确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则,为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提供较为完备的判定标准和衡量尺度,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在教师中加强责任心教育和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制度的完善和形式的创新。一方面实施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另一方面举办教师的教学培训班,对新上岗或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教师进行业务提升。三是把好任课老师的聘任关,将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同教师所在分院的考核结合起来,调动学院、教师多方面的积极性,建立"质量共同体"。

2.完善监控机制建设

1、建设一支监控队伍

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质量监控队伍,逐步完善校、院两级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使其充分发挥监督、导向、诊断和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保证评价过程及其结论的质量和可信度。

2、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一是建立对教学工作的定期评估制度;二是对影响教学工作水平与质量的关键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抽查、评审;三是实行课程教学质量专业主任责任制。

3、科学完善的评价工作

把"教"、"管"、"学"看成一个整体,全面评价,全程监控,既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又开展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评价。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组建学生评价委员会,从学生角度对学校的全面工作进行评价,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3.完善预警机制建设

一是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定期对监控对象进行评估;二是对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过程等方面设置预警线,对教风学风、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重大问题分别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通过预警机制及其运行,能够较准确地了解学校教学现状和及早防范出现的问题。

4.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各种先进、优秀的评定与表彰,以及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肯定与奖励等措施,创建一个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性的运行机制,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六)探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兄弟院校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方面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为探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做基础准备。

四、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

完成时间及资金(万元)

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2017

专业指导委员会

优化人才养模式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带头人培养

教学团队建设

骨干教师培养

年轻教师培养

2018

2019

合计

兼职教师人才库建设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企业岗位群调研

404

结合职业岗位标准,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体系建设

电气工程岗位群课程包

给排水岗位群课程包

消防岗位群课程包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实训室

消防管道工程实训室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消防系统控制实训室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实训室

实训室企业文化建设

教学目标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质量监控机制建设

合计

五、专业建设预期成效

项目建设完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办学实力,明显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教育资源优良、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主要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我省建设行业快速发展需求,为建筑设备施工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满足施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为贵州省城镇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3)为贵州建筑设备施工企业提供高效的技术培训服务,为同类职业院校提供先进的师资培训服务。

(4)通过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辐射相关院校的建筑设备工程类专业建设,专业改革与建设在贵州高职院校中起到带头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学院成立"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全面领导"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学院成立"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质量提升/内涵发展"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项目建设的相关工作

(2)制定和发布"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目标与要求

(3)组织项目的申报及评审工作

(4)组织对项目的检查和评价,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

3、各学院为"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承担单位,由各学院院长、副院长为主要负责人,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依照"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的有关要求和规定,组建建设项目组,制定项目建设的实施计划,承担立项建设后的对项目组的监督管理任务

(2)在立项建设周期内,根据建设目标进展时间规划,按时完成项目建设

4、"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是:

(1)按照"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编制、报送项目申报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工作,把握项目的总体水平和项目计划实施进度;

(3)自我评价项目建设效果

(4)宣传、展示项目建设成果,推进项目建设成果应用

(二)资金保障

学院设立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作为综合预算的组成部分,已纳入学院总体财务预算,项目建设资金有可靠保障。

(三)制度保障

学院制定《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对项目建设立项申请、项目检查和验收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按照专业建设方案,逐级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定时间表和任务书,实行项目管理;将落实方案、完成质量情况列入年终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00:0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855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专业   建设   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