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心理课

更新时间:2024-01-09 00:48:41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9日发(作者:何国钟)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课

当前,面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不少中小学都在探索开展心理教育。但是大部分都是进行一些心理咨询活动,正式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还不是很多。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就是将“心理素质教育”从课外引伸到课内,排入课表!依据不同的年纪层次,开展“分层目标”,“内容对应”的课堂活动,由于心理素质纳入学校和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不但确立了它在学校中的地位,在时间、空间、人员上得到保证,而且对于建立心理素质教育的大纲体系、内容体系、活动序列以及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操作技能均能起到促进作用!

从去年开始我校在初一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有:

(I)学习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诵适和训练 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

(2)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心境.了解感情活动产生、发艟 形成、表达的规律,韧步培养健康的高级情感;学习并掌握“制怒”的方法,培养幽默感等;

(3)人际适应教育包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愉悦地接纳自己;形成学生的博爱意识与行为;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使学生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学习各种社交技能;

(4)青春期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道德心理教育;性审美心理教育;性法制教育;

(5)健全人格教育包括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性格倾向;培养良好的性格,建立利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心理的自我诵适。

(6)关于中学生科学上网方面的教育

(7)感恩教育包括对父母对老师以及对同学的感恩

那么,如何上好心理教育课呢’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趣味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首要就是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积极的行为反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才能吸引住这些好奇心强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如果讲太多理论知识,一来显得太枯燥,二来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只有符合他们兴趣和需要的内容,

才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课后仍感到意犹未尽,那样的内容就更富启发意义了,更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心理品质。

针对性 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他们每一阶段有每一个阶段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小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启蒙的关键阶段。而到了中学,学生则开始出现青春期困惑、人际交往困惑、情感困惑、学习困难等问题,因此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心理教师,在选材时必须考虑到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状况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扬他们的个性、塑造完美人格。同时还要结合本学校和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充实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会感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的放矢。否则心理课容易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效果。

知识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传统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它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相对自由一些,但必须强调一点,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内容,即“言之有物”,有些学校教师为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趣味性,达到热烈气氛而用很多活动或者游戏,但是这些活动或游戏针对性并不强,甚至于活动与所教主题毫无关联。 “空洞无物”,结果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当然,我们同时也必须防止其内容过于课程化,只讲授心理学概念、原理,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的学科的教学。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可采取的基本形式

活动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区别于传统学科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大多以活动形式出现。传统学科一般是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的总结,须先了解然后去验证、应用。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则刚好相反,是从生活亲身体验然后悟出道理。所以活动首先得确定一个饶兴趣的主题,根据主题要求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但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成长密切相关。其次是选题不要太大,但要具有启发意义,从这样的小问题、小角度入手,利于操作落实,利于挖掘问题的深度,促进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这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上课地点可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适时变动,学生也可自由组合。

知识讲座形式

主要介绍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心理调节方法、一些治疗技术、前沿理论等,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以致用,同时也可激发那些对这一学科感兴趣的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但这种形式不宜过多,在实践中,不必向学生传授过多的心理学概念、原理,不要过分强调心理学课学科化,否则这样做是没有生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理念,有寻求帮助的观念。目前的中国,很多人存在这么一种观点:去心理辅导的人很可能是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有问题。所以很多人虽然有心理障碍,因羞于寻求别人的帮助,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心理剧表演、小品表演或角色扮演形式 设定好情景,编好对话,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可以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体会角色的情绪、情感,评判是非曲直,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自觉地改变原有的错误认知。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碰到类似的情景容易作出正确的反应,获得自我发展。

讨论或辩论形式 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或辩论,他们就需要寻找各方面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们认识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过程。通过思想激荡,分享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问题就在辩与驳的过程当中得到升华。 比如我上《友情、恋情?》这一课,我采取的是辩论形式,正方的观点是“中学生恋爱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中学生恋爱弊大于利”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形成一致观点,中学时代时间宝贵,应以学习为重,暂时把这份美好的感情藏于心中,等自己有自己能力去尝试爱和承担爱的结果后,再谈感情也不迟。这次辩论气氛热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不管采取哪种形式,或者说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其最终目标就是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全面、和谐 、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为其它学科的正常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大家都在大力地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绝不能少了“心育”。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0:4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843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育   心理   活动   心理健康   教育课   内容   学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