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春江花月夜

更新时间:2024-01-08 04:19:12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8日发(作者:孙用)

桐梓一中·江·选修《中国古诗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 -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标〗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中写月的诗是很多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这首诗里也写了月。那么,他传递的是怎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鉴赏探究《春江花月夜》的艺术魅力。

二、配乐朗诵《春江花月夜》

作者融入的是怎样的情感?——思乡之情。

三、解读

(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是站在滚滚滔滔的长江边岸时,看到优美的自然景物,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时引发的,那么这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请找出诗中有关月的句子,分析月的变化过程,画一幅月的活动变化图。“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亮在海平面升起;“皎皎空中孤月轮”皎洁的月亮高悬在天空;“江潭落月复西斜”西斜之月;“落月摇情满江树”月落之图。

诗人以月为线索,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四个思维点,并且在思维的过程中融入了写景、抒情、议论等等。我们就以这幅“月的流动变化图”为参照物,探究这首诗的艺术魅力。请同学讨论这样两个问题:

1、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哪些美景?

2、当皎皎孤月高悬时,先想到了什么?后想到了什么?(讨论五分钟)

(前面写景,后面相思,中间发出一句人生的感慨,)

1、所见之景

春——明媚的春天

江——浩瀚无垠的长江

花——五彩缤纷的花草

月——一泻千里的月光

夜——朦胧静美的夜色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2、齐读 “春江潮水连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见”,在美丽伟大的自然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渺小,所以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先想到了什么?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能不能解答?我们能不能解答?

3、不能。所以作者没有正面解答这个疑难问题,而是转入对人生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那么,诗人感慨了人生的什么?

——感慨人生的短暂,自然的永恒,物是人是。诗人虽看到了一个个体生命的短暂,但没有就此悲天悯人,而是跳出了“物是人非”的磁场,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了人类的

桐梓一中·江·选修《中国古诗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 -

规律:人类代代绵延不已。就这点来考虑,人类和自然一样的永恒。接着作者有没有着力去写人生如何如何?

3、没有。诗人的思路到此进行了第二次切换,转入对游子思妇相思之情的描写,诗人先写的是游子,还是思妇?

4、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闺中思妇美好愿望的一句诗。

“愿逐月华流照君”,希望追随月光照在夫君身边,相依相偎。

5、思妇牵挂漂泊在外的丈夫,游子也日夜思念着闺中中徘徊的妻子,月西斜之时游子的相思之情则更加沉重,游子梦到了什么?

“梦落花”,梦到了花落了。

这首诗是写春景的,诗人却梦见落花,说明什么?

春天已尽。是自然界的春天已尽,还喻诗人青春已逝,感慨青春短暂。

月西斜之时诗人感慨青春易走,那么月落之时哪句诗体现了诗人浓重的情思。

“落月摇情满江树。”摇的什么情?

思乡之情、相思之情、对人生的感慨之情,这种种复杂的情感郁结于作者的心中难以排遣,于是他把这些情感倾泻于长江,挂之于江边之树,让长江之水来荡涤这种种愁思。

对写

又称“对面落笔”“对面着墨”,一般表现在写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自己对对方的思念,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着力描绘对方如何思念自己,从而间接委婉地表达自己思念之深。这样的写法使得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致婉曲而富有意境。

形式上,常用“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的字眼。

1、既写自己,也写对方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2、只写对方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月夜》是怎样传情达意的?

方法: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技巧

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析效果: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本诗用了对写(虚写)的手法

桐梓一中·江·选修《中国古诗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3 -

2、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独自望月的妻子内心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是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对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3、如此,写出他们夫妻深厚的情感,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切的思念。

本文发布于:2024-01-08 04:1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833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妻子   手法   思念   感慨   看到   思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