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倪应颐)
上巳节风俗习惯(5篇)
上巳节有什么意义 篇一
具有纪念意义,上巳节彰显了我国文化悠久的历史,也展现着我国古代人民内心中的情感价值和思想观念,是我们伟大的精神宝库。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别称三月三、中国情人节、女儿节等。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文献,旧俗也。古人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1 上巳节的由来和风俗 篇二
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中上四节,起初又被称为女儿节,桃花节,为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仪式,一般在这一天举行成人礼,即笄礼。每一个女生在水边漫步,嬉戏游玩,穿上最漂亮的衣服,闻歌起舞,只在去除身上及身边的邪佞之气。并且在春天是女子最爱在水边游玩的时候。据历史记载,在上巳日之时,长安城内,男女老少皆华服出席,在曲江畔聚会,饮酒作乐。因此在如今的上巳节,是由之前的桃花节演变而成。
上巳节的各族民俗 篇三
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
2 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山村热闹非凡。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
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
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
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
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乌米饭的来由,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大山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山里寻找食物。
时值深秋,山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来一把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
3 军粮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山里食过的甜果,便又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今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土族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
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
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布依族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4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
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
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
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
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
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
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
5 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
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
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的习俗。
"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山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
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
"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
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
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
该县德卧镇称"三月三'为"赶毛杉树',又叫"毛杉树歌节',为期三天,聚会者达数万之众。
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的三月三日,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的节日。
这天,男女老少来到河边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孩子们比赛划竹
6 排、打水枪。
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做花糯米饭分送到边和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口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耍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吃。
罗平牛街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盛大的游山、对歌和交友活动。
方圆几十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马把山腰一带,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活动。
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
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侗族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
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
7 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
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
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
三月三上巳节的习俗 篇四
祓禊
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因为上巳节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学者赞同,如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祭祀高睹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睹,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睹,又称郊睹,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8 畔浴
畔浴即沐浴,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在上古时期,人们会在上巳节这天去河边水边沐浴,唐宋时则流行泡温泉,尤其是露天温泉池。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也叫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曲水流觞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水一般则要弯曲才行。《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郊外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9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上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篇五
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日,是古人出门踏青,青年男女在野外相会、表达爱意的日子。三月三日为唐朝三节令之一,官府拨款,让百官追赏为乐。皇帝照例赐宴曲江亭,以歌舞升平。逢三月三日,长安全城沸腾,热闹非凡。唐代杜甫的《丽人行》这样描写节日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在西南及海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仍保持着三月三这一节 . 日风俗,流传至今,而且长盛不衰。云南因为旅游业的昌盛,所以三月三也格外热闹。西南少数民族中尤以纳西族、黎族、壮族、侗族、苗族、布依族、彝族过三月三最为隆重和富有特色。
10 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史料较少,不过黎族有两个比较有名的传说。
传说之一
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兄妹—天妃和南音,他们坐在一个葫芦里,漂到燕窝岭上被树枝卡住,才得以幸存。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便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窝岭下相会。结果几年过去,两人都无功而返。妹妹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与哥哥结为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于是,在这一年的三月三日,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从此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繁衍后代。这就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习俗的传说。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天妃及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多年后,天妃和南音在山洞里化成一对石头。黎族后代为了纪念这兄妹俩传宗接代的功绩,把石洞取名为娘母洞。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糯米、糕饼、粽子和米酒,从四面八方赶来娘母洞前纪念祖先,以对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族的盛大节目。
传说之二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石洞里住着一只经常祸害百姓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上山救俄娘,却被乌鸦精害死了,俄娘闻讯悲痛万分。趁乌鸦精熟睡之际,俄娘杀死了乌鸦精,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此后,俄娘终身不嫁。可每年三月三这一
11 天都要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唱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俄娘,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这座山也得名为俄娘九峰山。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周围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穿上盛装集会于俄贤岭,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举逐年扩大并普及到海南黎胞居住区,成为海南黎胞的盛大节日。节日里黎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着糕点、粽子,小伙子们捕鱼,姑娘们做饭烤鱼,然后把祭品供于俄娘洞洞口。拜祭毕,青年们会进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秋千等活动。因其来历和主要活动内容都与婚恋有关,故三月三也称为爱情节。
12
本文发布于:2023-12-02 15:4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80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