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勰~
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
张敏
邯郸市汉光中学,河北邯郸056004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并实施在语文教育教学之
中,我校语文组进行了教学大比武。虽然活动已结束,但对新 学生们首先从网络上查找作者,了解作品。接着在课堂上,学
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并没有结束。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
我积极参与了这次教学比武,在备课、说课、听课、总结的整个 常识,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每个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
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更加走进了新课标,对于如何适应新课标
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体会。
一
、
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 (二)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
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 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教师对学生进行节奏和重音方面
和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
现的某种情况,或予以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 同学们踊跃参加,尽量模仿着古人的语调,或语重心长,或调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帮助学生感
悟课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
语文课应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但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讲、
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和记。学生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 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们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台下,
感受以及情感态度得不到重视,也没有表达的机会。在这样
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丧失了独立学习的能力,熄灭了探索的动
力和兴趣。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
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努力适应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
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 爱因斯坦说:“只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最重
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自己
的教学中尽力达到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三维目标:(J)重视语文
课程的工具性,即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2)重视语文
课程的人文性,即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3)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你的启示”就成了课堂上的重头戏。把古代文化方面的教学
式。
二、革新教学方法
我的参赛课是文言文《孙权劝学》。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
瑰宝,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
代的中国人。但是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存在两种偏向:一是
逐句串讲,课堂上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二是全篇
感悟,重整体意会,轻知识的落实,给今后更深入的文言文学
习设置了障碍。所以,我在教授文言文《孙权劝学》时,在革新
教学方法方面大胆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自由搜索、发现大量信息并进
行分析、评价、优选、下载
根据新课标对(7-9年级)提出的“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 最终同学们会从课内走向课外,自觉以课文为起点,沿着三国
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的要求,我设计了“网上查询”环节。
生们根据自己从网络上搜集来的信息,口头介绍本文的文学
地获取、运用信息。这种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3:2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792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