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十五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
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左右。
寒假里,一本《呼兰河传》给我的感受颇多!
作品中描写了单纯的“我”经过几次大变故后,回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桩桩往事:
伴“我”成长的大泥坑子,有着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后园,留下了快乐的童
年印记;迷信鬼神的人们,给生了重病的小团圆媳妇举办各种驱鬼活动,最终白忙
一场;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实勤恳,对主子从不怀二心;冯歪嘴子疼爱妻子、疼爱孩
子,虽遭人嘲笑奚落,却乐观积极……
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在众多鲜活的人物当
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她后来的婆婆花了好多钱买回来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骂
她、打她、掐她??之后,她就生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怜的。可是,做婆婆
的毕竟不能袖手旁观,请来镇上的人们帮忙。呼兰河镇的人们太纯朴善良,这个出
了个偏方,那个请了个“神仙”;但镇里的人们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药、热水
汤驱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个人,被她们折磨来,折磨去,最后无人问津
直到死去。
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愤呀!那时的人们真的是太愚昧迂腐!生活的平凡并
不可怕,但知识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但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呀!我庆幸自己所处
的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个摆脱落后愚昧的知识时代!
故事的结局是凄惨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厨子也去世了,
父亲母亲也不知去哪里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
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虽然童年记忆有着凄凉的往事,但“我”依然愿意去追忆那样的童年,正所谓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明白童年就是美好的,它像一块玉,就算
有点瑕疵,也掩饰不了光泽与质感。我正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会好好珍惜它。
寒假里,这样一本《呼兰河传》给我的感受颇多……
《呼兰河传》读后感2
读了萧红的《呼兰河转》感触颇深,她用小时候的视角,谱写了一方水土的风俗人
情,一部凄婉的歌谣。文中几个章节中的几句话感觉很精彩,忍不住拿出来和大家
分享。
一个扎彩铺,扎出的房子、厨子、骡子、大白马、车子活灵活现。大至喷钱兽、
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样样不缺。看着穷人都
觉得活着没有死了好。
看似一句淡话,细嚼起来,人世间的辛酸苦涩,浸在其中。又有不乏幽默。
还有,胡家的团圆媳妇婆婆,鸡鸭、猪、狗猫不舍得打,打猫怕把猫打跑了打
狗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把猪掉了斤两,打鸡怕不鸡不下蛋。唯独打小团圆媳妇一
点毛病没有,她又不会跑掉又不会丢了,又不会下蛋,又不是猪,掉了近两也不要
紧又不上秤!
她来到我家,我从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的媳妇不受气,我一天打八顿骂三
一到冬天大雪便封了路,而最繁华的地方是东西和南北走向交汇的十字街,呼兰河
就是这样一个略显荒凉的小城。萧红的童年在这里度过。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激
昂的评判,我们只是随她用六七岁孩子的眼光看着这世界。
“我”最爱的地方是后园。后园里有果实,有杂草,玉米如果愿意,能长到天那
高。一颗樱桃树,一颗李子树,虽然不开花,不结果,却寄予了“我”美好的期望。
祖父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总是挂着慈爱的笑容,带“我”去地里掰苞米吃。下午在
后园里除草,任“我”给他戴了满头鲜花,还以为是今年雨水好,自家玫瑰香飘十里。
“我”在祖父的庇护下一天天长大,却也看到周围的悲欢离合。“我”看到扎花店
的伙计把给死人烧的房子丫鬟粘的漂漂亮亮,自己却终日待在昏暗的店里,活得没
有人样;“我”看到卖粉丝的人住在风雨飘摇的家,能享受到的美味是雨天房顶上长
起的蘑菇,一年到头为温饱而忙碌,却在阳光下流着眼泪唱起歌;“我”看到老胡家
的小团圆媳妇初来时健康开朗,黝黑的面容上连一双大眼睛都在笑,却最终受害于
封建礼教和思想,在众多“善人”的“关怀”下凄惨死去;“我”亦看到磨坊里的冯歪嘴
子冷静坚强,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微笑面对生活。
“我”的生活里有封建,有善良,有无奈,有乐观。萧红的笔触简单却也真实,
一点一滴,是那个年代的人间百态。
这使我想到了我的童年,同样是与祖父祖母生活在一个小镇。仍记得,那时放
学后,爷爷骑车载我穿梭在大街小巷,经过惯常买豆腐的一家,那阿姨便装了豆腐
出来,顺便给我切了一小块儿吃。白豆腐吃在嘴里并没有什么滋味,但坐在自行车
上啃着豆腐,看西山一点点吞了那火红的太阳,却是无比的快活。更不能忘了的是
朗朗上口的古诗和一个人的意识流。你一定不会想到我在傍晚的堂屋里看见“风吹
草低见牛羊”的茫茫敕勒川,亦想不到我在大院的台阶上感受那“烟花三月下扬州”
的浩瀚与清凉;更不会想到我经过邻居家的篱笆,看到流连在黄四娘家的蝶子栖息
在碗大的黄花上。
童年的事,现在想来,时常感动,偶尔神奇。总想着要把那些浪漫的事一一写
下,害怕时间一久,竟忘了那时简单的快乐。
《呼兰河传》读后感4
晚一已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看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
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猎的老头儿,往墙根上靠,他先盈
盈地看着他的阿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
这样一幅绚烂温暖的晚霞图是兼红的《学兰河传》最初打动我的地方。萧红的
解是一位善于描写的高手,她总是会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来为自己的童午“绘画”,
绘出一幅幅虽并不生动甚至有些单调但纯净、真实、自然而富有回忆的画面。寒令
的被冻结的东北大地,萧条的并不算热闹的呼兰城带给居民福利带给孩子们乐趣的
泥坑于小吃推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动的车马牛羊;拦漫多姿的光烧云,天空
中飘着的燕子蝴蝶,菜园里结着的大黄瓜大楼瓜:祖父教的唐诗。我家荒凉的大院
子。忠诚的黄狗,喷香的苞术;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这一娘娘庙会。
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兰河城的一街一道还是大自然的亲切馈赠是延续百年
的传统习俗,都把读者带回到了自己的重午,满满的都是对儿时的回忆。我们在感
受作者笔下呼兰河城给她童年回忆的同时想必也会不由自主的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每个人的童年都大同小青异的。不管如作者一样的单调平淡还是你我一样充满趣米
和欢乐都是让人难以忘却。无论将来我们身处何境,年华几何,重年都会是我们第
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我在《呼兰河传》的字里行间,还看见了孤独的作者和破败的宅院,可怜的小
团圆媳妇和她被折磨致死的故事,一贫如洗的有二伯和他非同寻常的经历,勇敢无
畏的冯歪嘴子和他乐观向上的精神……
我们这一生为什么而来?我不禁思索。为磨练意志而来,为学习知识而来,为
追求幸福而来,为改革创新而来,为中华腾飞而来。如果想做到这几点,就先得明
白生命的意义,就要像冯歪嘴子那样乐观、坚韧、勇敢、顽强、敢于同命运抗争,
要有“人人平等”和不贪小便宜、不好假面子、不受诱惑、除旧革新的意识。只有这
样才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会对得起先辈们的流血牺牲、艰苦奋斗。
这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惨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后感5
因为草草看过萧红的生平,而我一向不是一个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勇士,不忍去读
她的书。中学时只看过萧红的一篇作品,收在《鲁迅回忆录》里,那本书中大部分
的文章,文字都过于庄严,只有萧红的那篇,琐细地记录着鲁迅先生的生活,读来
很是有趣。我们当初对鲁迅无条件崇拜的同时,又恍恍惚惚在脑子里印上了一个扎
着辫子的年轻民国才女的模糊身影。
一本《呼兰河传》,打下载微信读书,就作为赠品搁在书架上,闲着,直到某
天我作为一名学生家长,翻开语文的第一课,节选自《呼兰河传》的《祖父和我》。
于是点开手机上的存书,一段一段地读着,默然地读完,许是薄薄的一本,却
在心里塞下了很多。
读萧红的书,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书中的“我”,仿佛就是我,书中的“我”和童
年的我怀着同一颗心,在呼兰河的小城,在“我”的屋里院里,在“我”生活的那个社
群中,自由地转悠着。
又似乎看到了小时候的我,苍茫地站在天地间,四处张望着,无限好奇地探究
着各种事物,那时的我似乎总是在思考,又似乎总是能思考出某些结论来解释所见
所得,然而并不能与任何人分享见解,因为毫无疑问会被嘲笑:一个小孩子又能想
出些啥?不过都是些无知古怪的念头罢了。于是收敛自己的小心思,欢快地跑开,
那些感悟很快便被抛在脑后,我的童年,忘了。
捧着书,满心好奇地观望着书中那个精灵古怪的小孩,如何从清晨黄瓜藤蔓纤
细的绒毛中体会它们对寒冷的恐惧,如何从邻家童养媳忽闪闪的大眼睛里感触那个
时代弱女子的无奈,如何从有二伯的略带辛酸的人生履历中铺展开东北的人情风
貌……
放下书,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似乎满满于心,可又无法提取,写不出,画不
来。是被匆匆复匆匆的时光带走了,是被傻忙又傻忙的生活稀释了,还是被怎么也
填不满的各种期望排挤了?
又或者如今的生活都不够艰辛,没有那半世的凄凉,看似富足的日子,磨钝了
我们也曾有过的敏感内心和深沉向往。
自己的童年,忘了。
幸好,还有别人的书可以读。
《呼兰河传》读后感6
《呼兰河传》讲述了萧红童年时和祖父的趣事,本书语言并不华丽,但就是这平凡
的文字,清晰细腻的描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平凡事,这也同样动人。
萧红的童年并不单一,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她拥有一个非常爱她的祖父。祖父
带着她在菜园里摘黄瓜、浇水、点灯笼,可以说是玩的不亦乐乎。其中,点灯笼时
发生的事最让我难以忘怀。萧红在房间中翻箱倒柜,找出了这个满是灰尘的灯笼,
祖父细心擦拭后,她飞快地把玩起来,直到玩坏了祖父的脸上也依旧看不出任何不
悦。这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容得下一个如此淘气的孩子呢?为了自己的孩子,可
的,是好是坏,都是人给它们贴上的标签,因此遇事不要苦恼,说不定它还会带来
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本书看完后,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平凡、朴素且凄惨。可如果细细的“品”一
下,你或许会发现,这就是生活的倒影,在这里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现在想来,生活中的每个人和每件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哪怕是一个陌生的路人,哪
怕是一个路边的修车师傅,哪怕是发生的一点小小口角,也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背
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不就是由这样一个个路人、一
点点口角、一次次聊天、一本本作业、一回回玩耍构成的吗?每一天,不就是这样
度过的吗?
从《呼兰河传》中我知道了生活的“原材料”和童年的珍贵!
《呼兰河传》读后感7
放假了,抱着从图书馆借的书回到了家里,记忆中脑海里仍然浮现着《我和祖父的
园子》中那个名叫萧红的小女孩的调皮可爱,一向想去认真地读读她写的那本《呼
兰河传》。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
到处都显得那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
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那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
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
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杯具地出现,让我不明白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
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相比较,我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
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我的故乡和童年,用自我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8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
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暑假的时候这本书深深的吸引着我。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半自传,记叙了作者童年发生的一些事情。
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无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无忧无虑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
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
的旧梦。灰色是整部书的色彩,语言凄婉,纯净朴素。堪称世界文苑的一朵奇葩。
这本书又不断吃人的大泥坑,有性格怪异的有二伯,有萧红和爷爷玩耍的大花
园,有人们求子的娘娘庙......
其中最为深刻揪心的是小团圆媳妇那一章节,让我看到旧社会残酷黑暗的一面,
人们思想的极度落后,迷信愚昧深深的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年龄就被买作童养媳,
千里迢迢嫁到胡姓的一位人家,因为自己活泼开朗、大大咧咧而遭受到婆婆打骂,
她不过十二岁的一个女孩子啊,身材高大怕别人说她于是谎报年龄十四岁。被婆婆
用烧过的铁钳烙脚心,被吊在大梁用皮带抽,昏了用凉水浇,认为这可以使她更
“懂事”更像小媳妇样子。不过一段时间,小团圆媳妇被折磨病了,婆婆认为她身上
萧红也是。
萧红的《呼兰河传》记录她童年时的历程,一个小女孩,解事颇早,她的身边
有外祖父,后花园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冯歪嘴子……她理解一切,又不理解一切。
她似乎是有很多伙伴的,但她依然感到寂寞,因而我们也觉得寂寞。
当我看到尾声时,心好像被什么捆住了,前面,萧红正写冯歪嘴子的孩子,似
乎意犹未尽,似乎还有好多好多故事未写。但到这里,戛然而止,回到了现在。祖
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听说有二伯死了”“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尾声不是华丽的,也不是总结,读起来,让人感到沧桑,好像萧红在伸手想抓住什
么,却又来不及而产生的叹息。这不是别的,这是寂寞啊!
寂寞是什么?是孤单吗?不是的。寂寞不是身边无一人陪伴你而感到的失落。
相反,是身边有很多人,却没有一个与你心境相通。你想说点什么,却又无一人能
与你沟通。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纵然有许很多多的邻居,但她不能与他们达成共
识。她的邻居都是受着旧传统意识的束缚,而她不甘。她渴望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
寻求一丝生机。寂寞的心灵是恐怖的,但萧红并不完全寂寞,她在后花园捕蜂捉蝶
时,她无忧无虑地快乐着,当小团圆媳妇来到了胡家时,她便不寂寞了,因为团圆
媳妇和她一样,不甘于传统意识的束缚,她抗争着,但她还是被庞大的、黑暗的传
统意识压倒了。于是,萧红的心又重回寂寞,一直到她死去。一直到她死去,她的
寂寞,不但在她的身体里流的,还在她所处的社会中肆虐黑暗的统治,令人麻术,
战乱不断的年代里有的与没有的,灰飞烟飞。临终前,她虚弱地说:“我将与蓝天
碧海共处,身先死,不甘,不甘——她至死都不忘要寻求光明。她心中的“蓝天碧
海”是新中国的诞生,旧中国的湮灭,她带着寂寞而去。她用她的一生启示人们拯
救心灵,拯救社会。
茅盾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叙事的诗,因为它带着诗的凄美;是一幅多彩的
风土画,因为它反映出了呼兰河的风情;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因为它永远被传诵着。
我们诵着这首诗,赏着这幅画,听着这串歌,走进呼兰河,走进萧红,走近寂寞。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呼兰河传》这本书,我早就看过了,现在借着学校的要求,我又读了一遍。
《呼兰河传》由第一称讲述,像是有一个淘气可爱,却还不懂世事的小女孩在
和你说话,因此全书几乎没有什么特别难懂的词语,语言十分质朴。而这个讲故事
的小女孩,就是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
为什么特别喜欢小女孩“我”?因为《呼兰河传》整本书,讲得几乎都是“我”的
生活。而且,因为“我”不懂事,常常闹出一些好玩的事情。譬如,“我”把几十朵花
扎到祖父的草帽上,引得全家哄堂大笑;“我”把狗尾巴草认做麦子,还不承认自己
错了;祖父教“我”读诗,而“我”却“喊”诗……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谁会不喜欢
呢?
《呼兰河传》书中还有很多像“我”一样,个性鲜明的人物。譬如很慈祥,也十
分“溺爱”我的祖父;不要脸,爱偷东西,又贪生怕死的二伯;爱管闲事,爱开玩笑
的老厨子;还有对我十分严厉,总黑着脸的祖母,以及十分冷漠的父母……在这些
人物身上,我们读出了北方人的.迷信和小气,也读出了他们的善良和大度,要是
没有他们,《呼兰河传》可能就不会成为经典了。
《呼兰河传》中,还有很多生动的细节。譬如小说中“我”和祖父在后园的一段
对话。“我”问祖父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祖父回答说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我”再问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祖父开起玩笑说,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我”
似乎很生气,祖父却哈哈一笑,后来“我”也大笑起来,笑声“搅乱”了整个后院。我
从祖孙这段对话里,读出了“我”的天真可爱,也读出了浓浓的祖孙之间的亲情。
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塑造了很多个性独特的人物,主题更是鲜明。作家
萧红,可谓写尽了人情冷暖、世俗丑恶。在她笔下,有嘴脸丑恶的两面派,有贪生
怕死而又愚昧迷信的亲人们,还有一个让人心生怜悯但痛苦绝望的乡村少女……也
许正是这些人情世故,才是《呼兰河传》能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去阅读的魅力所在。
读完《呼兰河传》,我还沉醉于小说中。真是难以想象,作家萧红所在的那个
时代和那个地方,竟然有这么多难以想象又不可思议的事情!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认识萧红还是看了《黄金时代》后,虽然在此之前,听说过她的名字,看了电影后
才对萧红的那短暂的一生深感惋惜,一个敢爱敢恨,才华横溢的女人,最后竟然死
在了那干冷的水泥地上。看到她流离失所,有时在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还在想着写
作,我不但对她肃然起敬!
喜欢她的文字,感觉很安静自然,“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似的。鸟飞了,就像
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是虫子在说话似的。一些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
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读这段文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无忧无虑,对自然界的一切都
充满了好奇,感觉植物都那的自由自在,随性的生长。
而萧红笔下的人物却让人感觉到有淡淡的忧伤,小团圆的媳妇才只有12岁,
12岁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她的童年还没有过完呀,她却成了人家的媳妇,她
天性爱说爱笑爱玩,吃的多,长的壮,但这不行,这每个做媳妇的样子,于是婆婆
就给她下马威,打她,说她是中了什么邪,直到把她放到热水锅里,出来时不会说
话了还不罢休,就这样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被这些呼兰河上愚昧的人折磨傻,折
磨病,折磨死!
冯歪嘴子找了个能干的媳妇,村里的人说她长的和扛一样,不温柔典雅,不管
别人怎么说,他还是爱着疼着自己的媳妇和孩子。因为他满足这样有媳妇孩子陪着
的日子,周围的人生怕他家不出事,没有笑话看,在众人的议论声中,他的媳妇还
是在生孩子后死了,但冯歪嘴很是坚强,一个人养两个孩子,还是满怀希望的过着,
无论孩子在别人的眼里怎么样,那就是他的希望,大孩子会拉小驴饮水了,小儿子
会伸手拿东西吃了,小牙长出来了,这一切都给冯歪嘴子带来了无限的希望,让呼
兰河的人也跟着坚强起来,无论生活怎样,无论别人怎么冷嘲热讽,他总是充满着
期待活着,因为孩子的笑容是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不知道那个大泥坑淹死了多少鸡狗,马陷入多少次,那些人的思维还是那僵化,
没有谁愿意把它填起来,但却愿意一起捞起那陷入泥潭里的马,这是什么样的一种
思维方式,呼兰河的人是自由的,又是友善的,还有那淡淡的说不出来的愚昧!
呼兰河,给人带无限回忆的地方,但又让人很庆幸能逃离出来的地方。或者这
正是萧红一直不回家乡,愿意飘荡在外的原因。
现在,那些在外打工时间久了,不想回家乡的人们,你们又有怎么的感伤呢?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1940年,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写的一篇长篇小说。以
小孩子的眼光讽刺了现实中一些隐忍的荒谬与痛苦。
“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长期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平民已经没有反抗意识了。
“大泥坑”吞噬了马,翻了车,淹了墙根,闷死了鸡鸭猫狗,甚至差点溺死了人。所
有人都知道这个大泥坑阻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可一年又一年,抬车抬马,却没有
一个人说把这泥坑子用土填起来。温顺地顺应习惯了好不容易推翻了的封建制度,
现在又温顺地顺应大自然的考验。麻木地面对生活,面对好的,坏的,平静得仿佛
天真无辜的小团圆媳妇的到来如一束光照到了团圆家里的阴暗、封建、愚昧、
颓废、麻木、扭曲。惊到了她婆婆,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高呢?女孩子怎么可以出
去见人呢?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活泼呢?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开心呢?女孩子怎么
可以坐得直呢?女孩子怎么可以走得快呢?人怎么可以不麻木呢?不可以!她身上
一定有邪魅!于是虐打、跳大神、直接用开水洗澡只为去除莫须有的鬼疫。到最后
奄奄一息,掌握了话语权的他们终于满意了,呵,没有人跟我不一样了。可是讽刺
的是,女孩子不可以抛头露面却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迫脱掉衣服,赤裸着全身让
村民看。
小团圆媳妇死了,人们似乎都在遗憾的失望着什么,是什么呢?失望自己没有
笑话继续看了吗?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这个冬日,我遇见了《呼兰河传》。它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女作家萧红在这本书中
以成熟细腻但又清新朴实的艺术笔触描写了自己记忆中的家乡—呼兰河城,以及家
乡中很多被“吃人”的迷信封建思想“吃”掉的可怜人物,并借此明确提出了对迷信封
建思想的指责与批判。
呼兰河城是萧红童年生活的地方,也是她一生创作的源泉,更是她坎坷一生中
唯一让她有过真正快乐的地方。可是,这个小城本身却并不纯真,相反,它充满了
人性的自私、封建的愚昧和迷信的可笑。呼兰河城里的人民也像他们居住的城市一
样,崇尚迷信封建思想,愚昧,自私。他们每天就只是重复昨天的动作,为了活着
而活着,生命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一点意义。呼兰河人是迷信封建思想的拥护者兼受
害者,他们是愚昧而可悲的。
吃人的迷信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思想害了很多呼兰河女人,其中令我感触颇深
的是可怜的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她脸长得黑乎乎,笑呵呵的,坐的笔直、
走的风快、健康、活泼、率真。可是,她的婆婆,家人和看客们却说她“太大方了”,
“见人一点也不知道害羞”…最终,他们判定小团圆媳妇不符合“好媳妇守则”,应该
给一个下马威管教管教。这一管教,打了她一个月!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用鞭子抽她,
用烧红的烙铁烫她脚心…希望能让她变成自己认为正常的媳妇,让她学会害羞,变
得毫无主见,进而赞成封建迷信思想和男权思想。但,小团圆媳妇不但没被改变,
还被打出病来了,她的婆婆却认为她是被鬼怪附身,应该请大神驱鬼。每当我读到
这,都会在心里冷笑。被鬼怪附身,多么愚蠢!连打一个月,谁不会生大病?而且,
小团圆媳妇只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于是家里人开始想要“救”她了。他们请大神
驱鬼、圆梦、喂她吃各种偏方,甚至将她扔到烫水里洗澡,可是没有人想到去找医
生。最令人发指的是,她的婆婆竟然说:“哪个团圆媳妇不受气?我只打了她一个
月,她就生病了。”最后,小团圆媳妇被家里人和看客们“善意的”折磨死了。其实
与其说她是被烫死的,还不如说她是被迷信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思想迫害死的。
其实,和故事中的人物相比,我们真的幸福很多。现在,没有了封建迷信,人
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没有了男权主义,女人可以和男人相提并论,女孩和男孩
可以享受同等教育,也都可以拥有同样的五彩童年。没有人规定,男人一定比女人
强,也没有人规定,女人不能超过男人。总之,现在所有人成功的机率是相同的,
不论是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有一个偏远又动人的小城叫呼兰城,萧红的《呼兰河传》真实地展现了当地百姓的
生活。那里的人,既善良又愚昧,有些可恶却也无辜。其中令我有印象最深刻的是
第五章第四节和第六章。
第五章说老胡家娶了一个团圆媳妇,但那个团圆媳妇莫名其妙地病了。老胡家
为她跳了好几次大神了,不见好。偏方用过了,各种各样的偏方都用过了,就是不
见好。最后,有一个人,自称“云游真人“。他说觉得这里有难,特来相助。我看到
这里,觉得这个人还挺好的。他说要抽帖,抽到黄的和红的是好的,抽到绿的和蓝
的就不好了。婆婆刚要抽,结果那个人说每帖十吊钱,不满意还能抽。十吊钱不是
小数目啊,我这才意识到这个人是个骗子。那婆婆抽了两次,一个绿的一个蓝的。
我觉得那个人手里只有绿的和蓝的。真是一个大骗子啊!婆婆着急,问怎么办?那
人用笔写了四个字,要贴在团圆媳妇的手心和脚心上。他一看,团圆媳妇的脚心上
被婆婆用铁烙过了,就吓唬婆婆说“这疤会给阎王爷留下不好的印象。”看婆婆不怕,
又说得更严重,把婆婆吓坏了,让他在两个脚心上画了几笔。这样一算,总计五十
吊钱。我更确定这是骗钱的骗子了。老胡家应该辨别一下这是不是骗子,但当时的
人都太迷信了,愿意花这点钱。给小团圆媳妇出药方的,多半是说要举行什么仪式,
要把团圆媳妇的魂找回来。
第六章就更有趣了。姓有的二伯,有二伯,常常做出奇怪的事情。踢着石头了,
他明知道石头没耳朵,他还要对石头说话。鸟往他身上拉屎,他要骂鸟。
有二伯有些自恋。听别人叫他“有二掌柜的”或“有二爷”或“有二东家”他开心。
有调皮的小孩叫他的乳名“有子”,他不高兴,追着打他们。不过,有二伯的爸爸,
也就是祖父,叫他有子,他不介意。
有二伯自相矛盾。他在萧红面前说他跑毛子时,不怕毛子的刀枪,毛子在外面
乱叫,他在屋里自己煮面条呢。他说:“杀又怎么样?不就是一条命吗?”在祖父面
前,他就说:“不怕,怎能不怕?也是吓得抖抖乱颤……眼看着那是大马刀,一刀
下来,一条命就完了。”萧红听到了,她问有二伯,有二伯却说:“不怕……是人还
有不怕的吗?”
有二伯有次偷东西,被萧红撞见了。萧红偷黑枣时,有二伯会去告状。这次有
二伯偷东西了,偷了一罐铜酒壶。他说双方互不告状。萧红同意了。有二伯还偷各
种东西,只要有东西没了,都说是有二伯拿走了。
《呼兰河传》这本书,虽然只有平淡的文字,但让人回味无穷。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她,是东北大地的女儿。19岁那年,正值豆蔻年华的她,背井离乡,颠沛流离,
客死他乡……父亲是冷酷无情的官僚,唯有祖父给予她爱与暖。她有着一个了解的
名字——萧红。
童年,如诗,如画。
“采一朵倭瓜花,捉一只绿蚂蚱。”童年,祖父的园子里,一切是自由自在的,
毫无拘束的。“花都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
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萧红用悠闲轻松的笔调,为大自然增添
了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一次认识萧红,是在呼兰河边通红的火烧云里——“这地方火烧云极多,一
会儿红彤彤的,一会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
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时幼
稚的我真怀疑她是为画家——杰出的画家,因为,只有画家才能写下那多美丽的颜
色。
儿时的生活记忆犹新。
她与祖父一同在园子里度过的那一段时光,是她一生最美好、最难忘的那段时
光,着实令人羡慕。你跟着祖父学诗,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房盖被你抬走了”;
你让祖父在井里为你捞鸭子烧了吃,直嚷:“一只鸭子怎么够?”;你偷偷在祖父头
上戴一朵儿玫瑰花,笑得在炕上直打滚儿……多么美妙的童年,多么好玩的祖父啊!
她,萧红,一直忍受着命运折磨,寄居哈尔滨,避难青岛,成名上海,蛰居东
京,重返上海,转移武汉……几经周转,最终客死他乡。
生命固然短暂,童年却着实美好。
成语背井离乡: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家乡
到外地。如: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送的他离乡背井,进退无门。又如: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
成语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如:
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又如:一遇到女人,
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01:0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774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