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
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
篇一: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
《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十分深厚,“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
莫忘通灵玉”,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一个娇嫩多病的林黛玉, 但我更乐于去
分析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坦白说,在《红楼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薛宝钗。
薛宝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多都是保守、圆滑而又自私的。我觉得这并不能作为
她的性格标签。大家都以袒护林黛玉的角度来看她,但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
的话,薛宝钗的可爱也并不下于林黛玉。 薛宝钗,才不输黛玉,貌堪比可卿,能
可替熙凤,巧齐平袭人。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薛宝钗一出场,作
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
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
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薛宝钗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
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
金钏,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
保身的哲学,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
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的苦衷,责怪她“怎么
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
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
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
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
的。”薛宝钗这个形像,不是要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
准的封建淑女形像;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标准女
儿,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薛宝钗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
她抗衡。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从这首诗
中,可见薛宝钗的才学: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
委芳尘。
子,就不能有这样的志气吗?就凭这一句,就给宝钗硬加上“功利”地想夺得宝二
奶奶的位子,岂不是有“文字狱”的意思?
钗、黛关系的紧张,并不是宝钗要与黛玉争夺宝玉引起的,而是黛玉为保
护自己的爱情而处处防范的结果。相反,宝钗对宝玉、黛玉的亲近,倒是采取了明
智的回避做法。况且,在元妃送每个人礼物的时候有说过,宝钗因“金玉良缘”之
说而故意远着宝玉,又看见只有她的礼物和宝玉的相同,心中更觉没趣,幸而有一
个林黛玉,使宝玉一心扑在黛玉身上,她才得以抽身。难道这还不能说明她并不钟
情于宝二奶奶吗?“情场冤家”终于和解,宝钗确实征服了黛玉,但那不是用的阴
谋诡计,而是用她忠诚信奉的封建礼教。从这件事中,黛玉看出宝钗并未拿她的
“行为失检”作话柄,到处张扬,大作文章,而是真心地劝,说她,开导她,因而
消除了“疑癖”,主动作了和解的姿态,此后,通过“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等章回;
进一步描写了她们友情的发展。她们的关系亲密到“竟比别人好十倍”的程度,连
宝玉都感到奇怪,“暗暗纳罕”。说宝钗为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处处监视
宝、黛,陷害黛玉,是不符合书中描写的实际情况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宝钗不
是相比而言,宝钗其实比宝玉、黛玉更为痛苦,因为他们毕竟真心相爱过,不管最
终是泪尽而逝还是出家逃避。而宝钗却从未被人真心爱过,她只不过是一枚任被封
建制度摆弄的棋子,一枚最后被用作打扫残局的棋子。她的痛苦与悲哀,比这两位
抽身而去的,更令人感到同情。但她的痛苦,好像被世人忽略了。他们只记得黛玉
的病焚诗稿,宝玉的泪洒潇湘,又有谁记得她的独守空闺,遗恨终身?会有人说,
她的悲剧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是她为了宝二奶奶的地位而至,我却不这么认为。
她也不愿做那个名义上的二奶奶,那个背负骂名的“第三者”,她遵循的,只是父
母之命不可违,她只是不会反抗,她也曾哭了一夜,但少有人去理解她的痛苦。
毕竟《红楼梦》是一部极其深奥的书,对于我来说,仍是囫囵吞枣而已。
相信随着时间的增长,我对它的认识将更深入一层。
篇二: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
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
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
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
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
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
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
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
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
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
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
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
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
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
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
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
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
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
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
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
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
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
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
"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
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
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
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
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
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
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
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
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
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
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篇三: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
在红楼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围绕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展开的爱情悲
剧。爱不爱谁,贾宝玉做了坚决的决定,“都道是金玉良言,俺只念木石盟”,但
悲剧的产生就是宝玉爱谁和最后娶谁这两者的不一致性。
在这个悲剧中,林妹妹魂归离恨天,薛宝钗看似是这个故事最后的“胜利
者”,众人均有同情弱者的情绪,也因此让她被更多的人不待见。因为她是封建制
度的维护者,因为她的城府颇深。
可是,在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过去也曾天真烂漫过。她苦心
教育林黛玉不要看杂书时,就曾经说过,“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
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她因一个碧玉佩教导岫烟时,也如是说:“这些妆饰原出
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
这样来的。”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过去是没有这般工于心计,也
是像少女般淘气、爱打扮。她的工于心计,倒不如说是一种与年纪不相符的成熟表
现出来的四平八稳。
我们可以想象薛宝钗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下逼迫自己成长的。父亲突然间
撒手人寰,淳良的母亲日夜以泪洗面,鲁莽的哥哥一应经济行事,全然不知。在这
种情况下,聪敏且有责任心的闺中少女,迅速成长,以期待为亲人分忧解难。所
以,在这群大观园的少女中,只有薛宝钗认得当票,知晓次残人参的制作方法。她
早一步看透了世间繁华的虚无,看尽人心险恶的世俗。所以,也只有她能写出讽刺
世人毒辣的《讽和螃蟹咏》。
如果撇开心计不讲,薛宝钗确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娶妻当如薛宝
钗。”相对于林黛玉的飘逸、不真实,薛宝钗的气质亲切,安分随和,温和娴静,
体贴贤淑。她的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纵览群书;善于女红,手艺精细鲜活。同
时,她的外形也是非常靓丽出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
杏。在她羞笼红麝串时,连宝玉也看住了。
在于,她将自己的爱恋控制在封建制度允许的范围之内。她的爱恋分为两个部分:
起初,她恪守本分,将自己的心思收拾起来,接受命运为她安排的选秀事宜,我甚
至愿意相信,她是真心祝福两个玉儿的;在选秀失利之后,她不动声色的实行金玉
良缘。
宝钗是在宝玉和黛玉已经情真意切、耳鬓厮磨之后才来到贾府的,她和她
胸前的金锁,只是起到刺激那一对恋人的爱情火花更加绚丽的作用。虽然作为后来
出场的薛宝钗,在感情上失了先机,但是在后阶段,对于金玉良缘她是志在必得
本文发布于:2023-11-22 08:5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76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