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峡 游山西村 2008

更新时间:2023-11-21 14:24:5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羊绍素)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一.文学常识

1.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

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二.默写填空

1.枯藤老树昏鸦却, ,古道西风瘦马。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4. 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

山早行》中的“ ,人迹板桥霜”、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

鸦,

三.生字(木有)

四.解词(没)

. 翻译句子(没)

六.内容理解

1.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 的心情。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

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6.①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

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②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

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

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

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③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④对《天净沙秋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散曲中的散套,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

的人的悲哀。

B 这首词的句法也很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使整个画

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 “断肠人在天涯”,此句使前面的自然环境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情思与景物

和谐一致,画面感鲜明,充分体现了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意图,极具艺术魅力。

D《秋思》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九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七.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问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刘禹锡

.我寄愁心与明月,

《游山西村》杜牧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文学常识

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默写填空

1西

是:

2、莫笑农家腊酒浑,

3 ,衣冠简朴古风存。

4、当人生陷人困境时,请不要轻言放弃,机会其实就在不远处,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就

曾说:

5.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 两句现在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

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南通)

6.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包头)

7.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8. 昆明西山龙门有一副对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该对联的上联化用了陆

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7. 今年,H1N1病毒、手足口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

下一定会 (填写陆游《游山西村》诗句)(聊城)

.生词

.解词

.翻译句子

.内容理解

1.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热情的特点,全诗表现热烈或和谐的气氛。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

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

4.这首诗赞美 ,流露出诗人 的情感。

5.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

用它?为什么?

8.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9.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10.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12.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

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文学常识

作者: 著名 家、 《三峡》一文出自 这是记叙我国

的一部地理书。

二.默写填空

1.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解词

1.通假字:阙;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5.沿溯阻绝 沿

6.良多趣味

7.沿阻溯绝

8.虽乘奔御风,不疾以也

9.夏水襄陵

10.沿溯阻绝

11.或王命急宣

1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1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四.翻译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

C. 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

8)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内容理解

1.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对画横线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4. 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 、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7.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对比阅读

1.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

想感情。

2、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B)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

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

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 )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 )③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

(2.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3)、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3.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4.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

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

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清澈、湍急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

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5.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

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

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

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2.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答案

《天净沙 秋思》

一.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马致远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

之祖

二.1.小桥流水人家 2.枯藤老树昏鸦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1)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2. 在旅途中寂寞悲

凉的心情

2.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 悲凉 凄苦。

3. 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4. 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

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5.A 6.①D B CA 7.A 8.①C D C C

.1.C 2. 《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随风直到夜郎西

《游山西村》

.七言律诗 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

.1.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丰年留客足鸡豚

3.萧鼓追随春社近

4.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 山重水复疑无路

7. 柳暗花明又一村

.1.热情 热情(或和谐)

2.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

明给人的惊喜)2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

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3)寓意: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

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3.困难中蕴含着希望

4.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 热爱农村生活

5.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6.1村民的热情好客 2优美的景色 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

1分,共2分)

7.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

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

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2分)

8.“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9.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

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

理。(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10.(2)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1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丰富内涵2分,

引起共鸣2分。

12示例:

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

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

了希望。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

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

希望(2分),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

勇于战胜困难。2分)

3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柳、花交错间又发现了一村落”

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

分)这一想法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2分),所以这

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

4、这句诗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不远处

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2分),诗具有激励人生的作用(2分),故千百年来被人

们广泛引用。

5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2分)。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2分),自然被

人们广泛引用。

6.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2分)。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2分),自然被

人们广泛引用。

《三峡》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散文家 《水经注》古代水道

.1.虽乘奔御风

2.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 1.""中断。2.即使 3.凭借或依靠 4.平息或停止 5. 顺着,释为顺水而行6. 程度副词,

也可译作很 7. 逆流而上 8. 9. 10. 11.有时 12.全,都 13.A

.1. 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御着疾风,也不如江水流得快。

2. (猿猴叫声)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

阳和月亮。

4.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5. 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6.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7.D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B

.1.B 2.B 3. C 4. A 5.B

6.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谭,回清倒影

7. 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1 1.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

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2.B

2

2. []风霜高洁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

3.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3.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

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4.1. (1)清澈 湍急(2)悲凉凄惨 生机勃勃(或幽静)

5.1.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

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2.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14:2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75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