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1
一.教材
《散文诗二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四篇课文的主题
都是亲情,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学习这个单元,
我们要进一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情况下不同家庭表现出来的至纯亲情,也要
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品味把握或直白或含蓄的人间真情。
《散文诗二首》这个篇目实际上包含两篇散文诗,散文诗虽然是刚上初中的孩
子没有接触过的体裁,但这两篇文章从内容上来看,还是比较简单的。泰戈尔的
《金色花》通过一个美丽的假设——孩子变成金色花,生动巧妙地表达了孩子对妈
妈亲密与关爱的情感;冰心的《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母亲
对孩子的呵护关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依恋之情。
二.目标
本课两篇短文都属于散文诗,而散文诗的本质还是诗,诗歌有强烈的抒情性。
因此,要想走进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读
好诗歌,进入情景。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而要深入体会中外诗人各自文章里表现出的具体情感,我们必须透过具
体的语言去品味,找到不同文章在语言表达、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各自特色。我据此
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二:品味词句,体会人间至爱亲情。两首散文诗在写法上都利用
了借物抒情这种独特手法,而初中学生有必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建立对这种手法
的认识。我因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三:体会借物抒情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效果。
三.教法
在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也就是要变“讲堂”为
“学堂”。特别是对待内容相对浅显的这个篇目来说,教师更要充分相信学生,引导
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讨论,去交流,甚至作出评判。因此,我觉得应该采取小组合
作的方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主动思考、
口头表达的能力。
五.过程
学习《散文诗二首》,我设计以向学生介绍散文诗入手。而介绍散文诗以建立
学生的信心为原则,让学生不要因为散文诗是一种新体裁而产生畏难心理。引入课
题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先学习第一首《金色花》。
第一步,读一读,体会情感意蕴。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去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主题、情感等,再试着去揣摩恰当的朗读方法。然后点名学生
朗读,其他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评议,使学生明确《金色花》在节奏、语气、重音
等方面的朗读技巧。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一方面提升了在散文诗朗读方面的处理
技巧,另一方面又对诗人透过文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有了初步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
设计一个男女交叉朗读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到《金色花》表现了一种特别圣洁、甜
蜜、幸福的母子亲情。
第二步,品一品,分析主要形象。初步体会课文包含的情感意蕴后,第二步就
要深入文本,通过品味具体的语言,去进一步分析文中母亲、“我”的形象。我设计
了四个小问题:
1.“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吗?
2.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有哪些具体的行为?
3.“我”的行为体现出“我”怎样的形象特点?
4.面对“我”的调皮,妈妈又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妈妈怎样的形象特点?
通过这四个问题,我们引导孩子去关注文本里的关键信息,对孩子的行为会有
完整的认识,自然会分析出孩子活泼好动、单纯可爱、顽皮机灵的特点和母亲温柔
慈爱、善良无私的特点。
第三步,写一写,深化认识感悟。当学生们通过上一个环节被孩子和母亲之间
圣洁的亲情感动的时候,我希望通过一个写、说的环节来深化学生对自身身边类似
情感的认识。因此,我拟定了一个句式“假如我变成了,我希望。”,启发学生发挥
想象,表达对至爱亲人或友人的一份情谊。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启发学生,
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吐露真情,也可发挥想象联想借助具
体的事物。
完成以上三步的学习后,我顺势进行课堂小结,归纳学习类似《金色花》一类
散文诗的方法,以便下一首《荷叶母亲》及以后其他散文诗的学习。
因为有上一课学习散文诗《金色花》的铺垫,学习《荷叶母亲》自然就轻车熟
路了,因此,这一课的学习要更增加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更多地起到穿
针引线的作用。下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简要谈谈学习思路及必要交代。
通过散文诗学习方法复习导入对《荷叶母亲》的学习,在第一环节里,由学生
分组自由读,然后小组派代表展示并交流朗读体会与技巧。再通过分析文题里“荷
叶”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文章是借写荷叶护莲来表达对母亲爱子的感激之
情。
在第二环节,学生按小组围绕雨中红莲的阶段、“我”的心情变化等内容组织讨
论,体会荷叶护莲和母亲爱子是何其相似,更具体准确认识无私母爱的可贵。学生
设置问题,相互交流解答,教师适当补充引导。
第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文眼”:“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
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上节课让学生初步认
识借物抒情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借物抒情这种手法。
课堂小结:母爱是世间最美丽最纯洁最无私的一种情感,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
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母爱,也希望大家学着借助一定的景或物去表达内心
对母爱的一份赞美。
《散文诗二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
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
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
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
就是爱的音乐。
1.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
女作家——冰心,印度诗圣——泰戈尔
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
为《繁星》和《春水》。
2.那,根据你查阅的和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哪位老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更为深
刻?
二.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今天,
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看看他们是怎么诠释爱、
诉说爱的。
三.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
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象。(借什么来抒情的)
金色花——荷叶·母亲
四.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感情?
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
(找同学读课文)
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
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荷叶·母亲 ——温馨、呵护、关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爱。
六.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更欣赏哪一篇呢?请同
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来体会这不同的母爱。
喜欢金色花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读,争取让那些同学和你一样喜
欢金色花,好不好?他们把你们感染过来没有,那你们就感染他们。既然都没有,
咱们就一起来谈谈你为什么这么坚持?
金色花:
1.写的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童趣——变成金色花1.在母亲祈祷时,发出香味,
让她闻到花香。2.在母亲看书时,把影子投到书上,3.母亲去牛棚突然出现在母亲
面前,让她讲故事。4.最后,母亲问她去哪也不告诉,从中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
的孩子。
2.母子之间的感情非常的亲密、和谐。有一种幸福感,满足感。
3.充满想象,把自己变成金色花来表现母爱。
4.意境很美,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的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写出一个调皮的与
妈妈嬉戏的孩子。轻松活泼。
5.结合背景,20世纪初,是泰戈尔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
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
的文章,可见,是他心中的爱,是他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
有关爱的作品,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母爱的力量尤其伟大。
6.泰戈尔通过写母爱的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但他不同于同一时代很多作
家的爱,他没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会的丑恶,而是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不
是用鞭子去惊醒读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读者,这是因为他的一生都怀着对人类的爱
和不谢的童心。
7.(自己再谈)
荷叶·母亲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
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转变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
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转变即荷护红莲,很自
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2.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
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
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大家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那一朵白莲已
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的花须。)
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
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围绕亭
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
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一起读一下二看红莲 。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 (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
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
下三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
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此时的水珠是流转无力,还记得我们二看红莲的时候
风雨的威力吗?那这么比较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们突然进入了童话王国,这朵
红莲有了人的感觉,你们觉得在荷叶蔽护下的红莲此时应该是什么感觉?在你们平
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为什么?表面上因为解决了我对红莲的担心,其实
呢?坐在了母亲旁边。)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
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
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这就
是默默呵护莲花的荷叶,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无怪乎冰心要受到深深的感动,正是
这种感动,让冰心发出了一声发自内心的呐喊,哪句啊?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
空下的荫蔽? (齐读这一句,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呢?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冰心感谢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写了很多纪念慈母的文章,《荷叶 母亲》借物喻
人,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情感流露。
无论你喜欢哪一首,毕竟你都从作品中读出了深深的母爱,母爱也会很快乐,
也会很温馨,当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寄托到金色花和荷叶上的时候,你会用一种
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呢?
以下两题任选一道,讨论。
1.有关母爱的作品你可能接触过很多,根据你所知道的诗句(语句),谈谈你
对母爱的理解。
2.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来表现
对父母的爱。
泰戈尔和冰心为自己建立了一座爱的殿堂,告诉我们爱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
孩子。在这座殿堂里,我们不是来膜拜上帝和真主的,而是来寻找真实的自己,此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17:1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748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