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
篇一:《散文诗两首》的教案 篇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
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二、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课前准备:
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
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引课题:
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
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
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
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
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
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
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
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
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
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
示:
(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
(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每组一个
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
师点评。(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
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四、悟“荷”,感诗情
1、看资料,悟诗情。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
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引入冰心母亲
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这一感人资料。于是乎,
作者在文中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请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体会其
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明确:
2、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背诵第9段,20秒后竞赛。
五、拓展仿写,表达爱
1、讲述母爱故事:
有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
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
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六、结束语:小时候,冰心曾经天真的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
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轻轻的说:傻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
因为爱,所以爱。母爱就是这样的无私,母爱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
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
角。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说:妈妈,我爱您,谢谢您!
《金色花》教案
一、吟诵古诗,导入课题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
是世上最伟大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
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
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
(配乐范读诗文,学生评价优缺点)老师已经将课文读完了,老师是
用怎样的感情基调读的呢?你觉得老师在重音、节奏、语速、感情及
面部表情方面处理得好吗?需要怎么改进?
舒缓、温馨、深情。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
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
象、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
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3)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对妈妈的爱)
(4)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
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
为妈妈做事,心里很喜悦)
(6)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天真,悄悄的)
(7)当你黄昏时拿出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撒娇,快乐)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
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
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
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
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
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
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
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
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
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
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
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
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
《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
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
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
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
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
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
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
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
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
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
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
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
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
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作业: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掌握识记本文的生字及作者冰心的简况。
过程与方法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浓浓的亲情感,学会理解母亲,孝敬母亲,感恩母亲。
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
亲》。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准备:如让你做老师的话,你将讲授本文中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两人代表在讲桌前试说)
你们讲述的内容老师相信你们在小组内会做的更好,在此老师也有要
授课的内容,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与老师配合的最默契,把你们最
精彩的地方展示出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五个板块的内容。(学生活动完成)
(一)“自主”块:相信自己,我能行。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1、我来解决生字。
2、我来走近作者──冰心。介绍认识作者。
3、我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我来理清本文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3、“心中的雨指”的是什么?
(三)“合作积累材料”块。(学生交流展示)
积累有关母亲的名言、故事。
(四)“互动”块
学生有何疑问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真情流露交流展示”块。
作为农民的子女,妈妈含辛茹苦地把你们养大,此时此刻,你想对你
的妈妈说点什么,写点什么呢?
四、结束语
是的,同学们,你们的母亲为你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作为子女的你们,
应该理解母亲,孝敬母亲,感恩母亲。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
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
伴我们一生。母爱是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个久盛不衰的永恒的话题。荷
叶──母亲!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篇三:《散文诗两首》的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
二、研读《金色花》
1、介绍作者、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
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
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
治方面的论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获得了诺
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金黄色花。
2、初读感知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
面。
2)、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xxxx的孩子。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xxxxxxx的妈妈。
3、品读诗歌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
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
写法
5、小结
三、共同学习《荷叶母亲》
1、导入
2、作者介绍、文体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
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她的诗以抒写纯真
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
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3、检测字词
7、拓展练习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您是xxxxxxxxx,我是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
8、小结
四、作业
借助一种形象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三次嬉戏——————————母子情
荷叶母亲
冰心
篇四:《散文诗两首》的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
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
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
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1、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
著名女作家——冰心印度诗圣——泰戈尔
三、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
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
象。(借什么来抒情的)
金色花——荷叶 母亲
四、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
么感情?
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
会一下。(找同学读课文)
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
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荷叶 母亲
——温馨、呵护、关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爱。
六、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更欣赏哪一篇
呢?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来体会这不同的母爱。
①、在母亲祈祷时,发出香味,让她闻到花香。
②、在母亲看书时,把影子投到书上,
③、母亲去牛棚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让她讲故事。
④、最后,母亲问她去哪也不告诉,从中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
子。
2、母子之间的感情非常的亲密、和谐。有一种幸福感,满足感。
3、充满想象,把自己变成金色花来表现母爱。
4、意境很美,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的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写出一个
调皮的与妈妈嬉戏的孩子。轻松活泼。
5、结合背景,20世纪初,是泰戈尔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
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
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是他心中的爱,是他对生命的
爱,对孩子的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作品,爱的力量是伟大
1、整篇文章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
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
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
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
感。歌颂母爱)
2、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
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
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那一朵
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 (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
阶去,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
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
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此时的水珠是流转无力,还记得
我们二看红莲的`时候风雨的威力吗?那这么比较有什么作用呢?(假
如你们突然进入了童话王国,这朵红莲有了人的感觉,你们觉得在荷
叶蔽护下的红莲此时应该是什么感觉?在你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
过这种感觉?)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
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17:0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748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