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4课《散文诗两首》荷叶 母亲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百

更新时间:2023-11-20 17:03:2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20日发(作者:欧阳詹)

《荷叶 母亲》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验诗歌思想感情,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

生活中学会感恩。

2、学习对比、直接抒情、象征等写作手法。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红莲,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4-7

第三部分(8-9

(2)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自然环境、红莲的情形、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3)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句段品读

(1)第二、三段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写红莲之前,为什么要写白莲?

(3文中的“我”感动于哪一个情景?

(4)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最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理由:

3、探究质疑

(1)心中的雨点指什么?请你结合你对自己母亲的观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课堂抽测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了,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莲的,

还有三莲的,四莲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

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

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

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者,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

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

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

蔽?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30)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20分)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请,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25分)

答:

4、试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25分)

参考答案

二、1(1) 第二部分: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第三部分:点明主旨,表达作者

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2)三次: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3)

21)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

2

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

喻人作铺垫。

2)这是对比写法,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

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

的伟大。

3“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 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宁的心 绪散尽了”

31)心中雨点象征着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坎坷和磨难,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

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结尾这句话,直接抒情点明中心,深化主体,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由

衷的感激与爱恋。

2)一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写荷叶在风雨中保护红莲的景,来抒发对母亲的爱的

赞美之情。

一是采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荷叶象征母亲,红莲象征被母亲的爱呵护着的“我”,白莲象

征失去母爱而被环境所击倒的孩子,以细腻的手法衬托出母亲高大慈爱的形象。

课堂抽测

1、是母亲。全文的点睛之笔是最后一句。

2D

3、不宁的心绪指对风雨中红莲的担心和怜惜。

4、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心中深受了感动→感慨。

3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17:0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748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写母亲的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