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语言有味篇
第3节 哲思睿语4篇
浓雾渐开见月明
2018年甘肃考生
是夜,前行,浓雾见,失方向。顷之雾散,仰首,见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题记
大千世界,纷繁人事,繁闹喧嚣,难免会被一些“浓雾”遮住了双眼,从而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从未停止,但发达的科技仿佛给时代
注入了加速剂,历史在时代的推动下飞速前进。而前方浓雾弥漫,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拿破仑曾拥有许多
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荣耀、权利、财富,而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未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荣耀、
地位、权力、财富只是眼前的浓雾,浓雾散去,才是幸福和快乐。
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被肤浅的社会逐渐同化,对那些表面下的本质不以为然。在“二战”期间,
英美军方决定加强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多的地方,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坚持指出应该更加注意弹
痕烧的部位,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表面的浓雾蒙蔽了大多数人的双眼,只有沃德独具慧眼,在“浓
雾”被拨开后,看到了事物本质,弹痕稍等部位被忽略,却也是致命的要害之处,一旦受到重创,飞机难
以返航。
世间万象,欲念纷扰。人们在生生的旅途中逐渐失去方向,一味地随波逐流,从而失去自我,失去本
真,自以为平凡。可那并不是平凡,而是平庸寡淡。人们变得鼠目寸光,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表面,却从来
不敢尝试去拨开浓雾,探求事物的本质。只有不被表象迷惑,扎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轻易地被表面迷惑?因为欲望。金钱、权力、地位这些虚无的东西轻而易举地控制人心,
人们心中的恶魔将他们置身于浓雾之中,无法脱身。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欲望越大,诱惑越大,越容
易被表象迷惑。
在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何等旷达的胸襟!何等明智的抉
择!“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宝贵可求,但如果富贵之后是不义,那便只是浮云。孔子用一双慧眼拨
开了不义而富贵的浓雾,看到了表面下真实的本质。
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浓雾”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
方针,清晰明了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环保和绿色走进了千家万户。
事物的表面往往华丽迷人,但表面为虚,本质为实,抓住事物的本质才是至关重要的。
纵使浓雾迷,一旦终散开。明月来相照,前方有月明。
【名师点评】
本文先由题记引出文章的主题,接着写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常常会被“浓雾”所迷惑;然后
通过说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拨开“浓雾”,才能见到真相的论点;最后用一首短诗对文章做
了高度的概括。本文语言凝练,很有文学味。如题记:“是夜,前行,浓雾见,失方向。顷之雾散,仰首,
见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简短的几句话,就隐含了“浓雾渐开见月明”的观点。另外,本文标题新颖,
夺人眼球,标题“浓雾渐开见月明”新颖别致,使读者眼前一亮。仅读题目,不看文章,就能给读者有一
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正应了“题好一半文”的说法。
诚然,课堂的有效教学与课外的大量阅读,对于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可忽视。前者有助于我们掌
握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后者则使我们畅游文学世界,体味另一番风情,对个
人的思想提升尤为重要。然而,较于上述两种方式,生活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鲋鱼多刺,三恨……我不记得了,我想大概是因为我
下意识地想到了第三恨当是语文没有了生活里的墨雅书香吧。
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可以欣赏风花雪月,明人生之境。朱熹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我想,这源头活水便是生活这本大书吧!语文素养在我们观秋叶瑟瑟飞舞、赏春蜂噫噫鸣叫之时,
便不知不觉得以感染并被提升。
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可以尝人情冷暖,品世间的爱与苍凉。是谁在沙洲之中“拣尽寒枝” 却不肯栖?
是谁在赤壁岸边高歌大江东去?苏轼品出了人情的冷暖,终于在黄州种地、酿酒。“一饮东坡醒复醉”,
若是无这世态的阴晴冷暖,苏子又何以一词一句震撼人心呢?
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成一曲千古绝唱,氤一缕万古情长。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
活,却仍然道出“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之类的诗句。他对生活的体味终成其“诗圣”之称
号。若是没有他对“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的深刻咀嚼,何来“吾庐独破”的万丈豪情?又
何来千古间那一瞬温暖的星光照亮历史的暗夜?
课堂教育与阅读书籍尽管益处颇多,却免不了如鹪鹩巢林一般短浅,如偃鼠饮河一般粗陋。然而生活
的体味和实践,才能真正提升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使人明人生之境,查人情冷暖,品世间的爱与苍凉,终
成一股傲然的冲天豪气。
林清玄有言:“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希望在畅
游生活的时候,我们能有如苍鹰斗苍穹般的豪迈,而不是如鹪鹩一般短浅,因为生活的墨雅书香就在这里。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析理精当、出人意表的绝妙佳作。立论上,考生认同的是生活实践对于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
性。文章主体部分从“品味生活的墨雅书香,可以静赏风花雪月,是以明境清心”“品味生活的墨雅书香,
可以体味人情冷暖,品悟世间爱与苍凉”“品味生活的墨雅书香,成一曲千古绝唱,氲一缕万古情长”这
三个层面深入阐述了细味生活墨雅书香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并以例辅证,使得文章呈现出翔实严密的内在
逻辑力量,令人叹服。文章开头以庄子寓言中的“鹪鹩”形象引入,自然过渡到谈语文素养的问题,结尾
再次引入“鹪鹩”作比较,照应开头,强调观点。首尾呼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文化韵味。
一杯春醪寄余心
2015年浙江一考生
唐有刘白堕脱俗隐于市,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惧白堕春醪。”
一杯春醪,寄着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携着你品性高低。
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言为心声”,作品
而元好问曾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格调与其品性的背离,有时并不是性情
相伴,或是作者在作狂野挣扎,或是反其道愈见其力。顾城的诗天真纯朴,他却亲手杀死妻子;凡·高的画
绚丽奔放,他却癫狂割下左耳。我们能说他们的品性恶劣、思想卑劣吗?当世界以痛吻我,我在报之以歌后,
内心的苦苦挣扎或蒙蔽我纯洁的心,而内心会在我手遗留中卓然于世。卢梭在《忏悔录》中极尽猥琐之能
事,而谁又能否认他卓然脱俗的品性、高雅勇敢的追求呢?作品与人当面的背离,实则乃内心更坚定的追索
啊!
当今社会人们热捧的“雅作”,却不知“雅作”之作者粗鄙无知,而耻于那些外表粗鄙之人,浑不知
其作品华美天成、淳朴自然。悲哉!悲哉!而我坚信,那些枯灯夜雨下的荒江野老,剑指连营而无畏,笔削
春秋而令乱臣贼子畏惧,定会与作品一同矗立于民族之巅。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在这急景流年的时光里,哪一杯才是真正寄余心的春醪呢?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有思想、有见地、有个性的佳作。从全文看,考生认同的是“言为心声”,亦即“作品的格调
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至于之所以会出现“作品格调与其品性的背离”的情形,在考
生看来,“并不是性情相伴,而是作者在做狂野挣扎,或是反其道愈见其力”,“作者与作品表面的背离,
实则乃其内心更坚定的追求”。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很有个性。富含诗意之美、哲理之美是文章语言运
用上的一大特色,灵活的句式,各式修辞手法的融合,使文章增色不少。
狂猫日记三则
2010年河北考生
第一编:可怜天下父母猫
救救孩子……
我想,这口号更需再喊三百年,常喊常新,寓意愈见深刻的。
懂得食之不易,愿为父母外出觅食谋生分忧的猫仔,或许还有?
然而,餐桌旁面对现成热食,发无知冷语的幼猫之言,愈令人寒心。
老猫一死,谁来供饭?此时幼猫们只鱼来张口,毫无捕鼠之意与力,使我深忧于猫之未来。
倘这忧心,能为无为之幼猫所分担,那么,也可作天下父母猫的慰藉了罢。
第二编:掀掉这吃鱼的筵席!
很肥很壮的一只老鼠!而且是我捉的;现在收获的却只是嘲笑!
我横竖睡不着,想着拍腹自笑、深藏不露的猫官,想着恶语讥人、“聪明外露”的猫吏,从猫头里看
出人性来,原来密密麻麻满身早写满了四个字是“尸位素餐”!外国的梭罗猫早写了一篇《论政府的不作
为》,却是可以不标写作年代而长存的。
这也是一种隔膜。我却实不知“都什么年代了”,离席捕鼠;而我似乎确凿是占了一席之地,似乎确
凿是本可“有鱼吃”的一份子的。那鱼,我只道“呼儿烹鲤鱼,中有税与租,上言勿受贿,下言好干部”,
猫官们自可坐等政绩、收入,“踏踏实实”做“猫民的父母官”的。居庙堂之高而不忧其民,尸其位,享
素餐,不亦乐乎?
不知恶鼠成滋味,猜意猫官竟未休!猫义山的诗,反过来想,却更令我感到悲凉。
可我是不惮于前驱的,因为前方还有道路在;志同道合的猫,想还是有的,“都什么年代”的模糊,
该换了“新时代”的锃亮,而第一步,就是——掀掉这吃鱼的筵席!
第三编:劳动创造猫
猫劳动,猫创造,猫优生,猫劣汰。
有一只叫尼采的智猫说过:劳动即是幸福本身。
捕鼠的猫总充满希望,只知吃鼠的猫死到临头。——猫孟也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是一篇以日记体写作的杂文。表面上着,三则日记主题并不统一,但杂文本身并不要求主题高度集
中,且该文笔力雄健,足以撑起这三个角度。文章的最大特点是,模仿鲁迅《狂人日记》的笔调,以风格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01:5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741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