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雷泓霈《回归清明的节日内涵》阅读练习及答案(莆田2022学

更新时间:2023-11-17 02:48:3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17日发(作者:韦钰)

莆田砺志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关于清明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

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

见,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今天

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奠情感保持气清景明。祭奠是一种礼敬、

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

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所以,

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等“奇葩祭品”,这

些“祭品”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

的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

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性做法很多,

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

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所以,我们

要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倡导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奠

方式。例如,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等,将感恩的

心,思念的情,融入清明祭奠中。

让“代人扫墓”走开,让祭奠仪式保持气清景明。清明祭奠,就是要

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所以,这个祭奠必须有

一定的仪式感。《论语》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如果自己不

亲自进行祭祀,而找别人替代,这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毕竟,

“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美、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的

虚假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严氛围,违

背了气清景明的节日内涵。

文明祭扫,贵在心意;平安清明,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这样,不

仅为个人积存正气,更为社会积存正能量。让我们用绿色清明寄哀思,

还清明节一个气清景明。

(摘编自雷泓霈《回归清明的节日内涵》

材料二: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有人

不顾山高水远也要返乡祭祖,有人千里迢迢携老带幼只求叶落归根,

有人庄严肃穆深切缅怀英雄先烈……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

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各地倡导“云”祭扫。

通过“云平台”,献上一束鲜花、留一首歌曲、点一根蜡烛,种一棵

松柏、写一篇祭文,举办网络追思会等方式祭奠先祖,同样可以表达

追思与悼念。《朱子家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句格

言告诉我们,祭祀的关键在于“诚”只要心诚,哪怕人在天涯海角,

祭祀的目的已然达致。多一些诚心,对于逝者来说,这是最大的敬意。

纪念不在形式而在心,让祭奠形式也持有“绿色”,保持气清景明,

也是“云祭祀”的题中之义。

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人们称清明节为“根的

节日”无论走到哪里、去往何方,故土家园永远是不变的精神根脉,

家庭亲情永远是最深沉的精神依恋。在祭祖寻根中省思生命的意义,

在行孝尽哀中体味亲情的价值。不忘根本、清心明志,让自我得到精

神净化、智慧启迪,重整行囊再出发,这是“绿色”清明节之于我们

的启示。

“绿色化”,不仅是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多一

点文明、少一些粗俗;多一点自律、少一点放纵,愿更多的人都能转

变传统观念,恪守生态道德,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

真正把“生态环保”理念实践到生活中来,以自己的绿色文明举止为

清明添“明”,为春光增色。

(摘编自李群《清明需要更多“绿色”

材料三:

每逢清明,人们或是来到公墓祭拜祖先,或是走进革命陵园缅怀先烈。

在青松绿柏之下,在哀思怀念之中,庄重肃穆的仪式让中国传统文化

情怀得以抒发。只是眼下,新冠疫情还未到结束的时候,人群大量聚

集公墓陵园祭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健康安全隐患。此时,网

上祭奠成为一种新常态。

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网上祭奠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就已

经出现了一种全新祭奠方式,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

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先祖和先烈。

只是,国人对清明祭奠多有“在现场”的庄重感,加之“不负四月天”

的户外出游需求,使得网上祭奠显得相对冷清些。2020年形势的特

殊性,让网上祭奠有了更多的现实操作性:在网页或是微信里献上一

束鲜花、点一根蜡烛、写一篇思文,亦是一种“祭之以礼”

指尖连着心灵。网上祭奠的绿色低碳,不正是“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的绝佳映照吗?祭祀自古就是千家万户的大事,朴素的家国情怀与互

联网充分融合,既有时代发展的“轻推”,也有科技前行的使然。在

清明祭英烈的网络祭奠主题中,可以看到中小学生们“没有你们就没

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雄永垂不朽”的众多留言。让传统不老,

让英雄常在,在网上祭奠中,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也得以

凝聚和升华。

网上祭奠,传统清明也当有些新常态。辩证去看,传统民俗的打开方

式,只要是弘扬新风、摒弃陋习的,不正是要“多多益善”吗?

(摘编自谢伟锋《网上祭奠,传统清明节里的新常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明节应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风尚,要摈弃焚烧冥币,

购买奇葩祭品和代人扫墓的陈规陋习。

B.举办网络追思会,也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心诚是对逝者的最大

敬意,只要心诚,祭祀的目的就能达到。

C古代非常认同“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由此可以推知,自古以来,

人们就一直反对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

D“清明”的本质文化内涵是“清洁而明净”,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

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源,不必追求“在现场”的庄重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是礼敬、怀念历史和先人,升华情感,从而净

化身心、启迪智慧,这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是合拍的。

B.带有商业化色彩的“代人扫墓”是一种虚假表演,与清明节的庄

严气氛格格不入,凡请“代人扫墓”者,其心必不诚。

C.从《论语》的记载看,古代可能有“代人扫墓”的现象;从《朱

子家训》的说法看,古代也有远在他乡祭祖的活动方式。

D.人们未必—下子就能接受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这

需要强化宣传和引导功能,而不能一味强行管制。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选择用读写家书的方式传递哀思,也是一种缅怀逝者,传承清明

文化的风尚。

B.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以继承和发扬优

秀传统文化。

C.于一个民族而言,祭奠先烈和英雄,是责任与担当,价值与使命

使然。

D.共同记忆是清明节祭祀的实质,也是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

4.材料—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

5清明节网上祭奠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B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购买奇葩祭品和代人扫墓的陈规陋习”错误。“购买奇葩祭品”

不在“陈规陋习”的范围。C.“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焚烧冥币

冥物的做法”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

不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

染环境”,不能从前面的条件中推出“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焚

烧冥币冥物的做法”的结论。

D.“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源”说法绝对化,原文

说的是“网上祭奠的绿色低碳,不正是‘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的绝

佳映照吗”,而不是“文化本源”

故选B

2.B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 “其心必不诚”过于武断。请“代人扫墓”者也可能有其客观原

因,不一定“心不诚”。故选B

3.A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材料二论述的是“清明需要更多‘绿色’本项能体现这一论点。

B.侧重于传承清明节的传统文化。

C.侧重于祭奠先烈和英雄的意义。

D.侧重于清明祭祀的作用。

故选A

44分)①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②例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

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

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采用的是引

用论证;③“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等‘奇

葩祭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论证方法看,《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

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采用的是引用论证,论述“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

个重要文化内涵”的观点;“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

人飞机’等‘奇葩祭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阐释“让祭奠情感保

持气清景明”54分)①绿色低碳:网上祭奠避开集中出行、焚烧

冥币等,有利于健康和环保。

②简朴节约:网上祭奠不用购买祭奠用品,避免铺张奢靡,有利于节

约。③弘扬新风:规避陈规陋习,有利于文明祭奠。

④升华情怀:可以凝聚和升华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网上祭奠有利于环保,“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

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所以,我们要让祭奠形式保

持气清景明,多倡导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奠方式”可知,网

上祭奠有利于健康和环保,概括出绿色低碳;

网上祭奠有利于形成节约的风气,由传统祭奠“动辄大烧纸钱冥物,

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可知,网上祭奠避免铺张奢靡,有利于

形成简朴节约的风气。

网上祭奠有利于弘扬新风,“纪念不在形式而在心,让祭奠形式也

持有‘绿色’,保持气清景明,也是‘云祭祀”的题中之义”‘绿色

化’不仅是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多一点文明、

少一些粗俗;多一点自律、少一点放纵,愿更多的人都能转变传统观

念,恪守生态道德,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可知,

网上祭奠形式更文明,概括出弘扬新风;

网上祭奠有利于升华情怀,“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

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先祖和先

烈”“网上祭奠的绿色低碳,不正是‘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的绝佳

映照吗”“让传统不老,让英雄常在,在网上祭奠中,家族、民族、

国家的共同记忆,也得以凝聚和升华”“弘扬新风、摒弃陋习”可知,

网上祭奠有利于家国情怀的凝聚和升华。


本文发布于:2023-11-17 02:4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707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清明追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