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赏析

更新时间:2023-11-14 22:41:2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14日发(作者:滕中)

《海燕》赏析

高尔基的《海燕》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这是一篇散文

诗,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性的特点。刻画了勇敢的精

灵——海燕的战斗英姿,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

革命形势,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不朽的形象和坚强无畏的

战斗精神,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以下我们一起来学习全文是如何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文章主

题的。

一、 运用象征,托义于物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象征的概念,它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

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就本文而言,由于特定的

历史时期,虽然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但沙皇的反动统治还比较强

大,人民的言论还没有自由,因此作者通过这种方式与统治阶级进行

斗争。

文中出现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而且通篇的象征义只是

蕴涵在形象之中并没有揭示出来。海燕象征了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海及波涛象征了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

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太阳象

征光明的未来;狂风、乌云、雷电象征丑恶而又虚弱的沙皇反动势力;

1 / 3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

命和不革命者。同时,这些象征义随着形象的发展逐步加深。其中海

燕的形象渐趋完整,随着情节的发展愈来愈鲜明突出;乌云、狂风则

是作最后的垂死挣扎。这样作品就动态地呈现20世纪初俄国形势的

发展趋势,而大海熄灭闪电的情景有力的预示着反动势力的最终结局

——那就是灭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也就由此透露出来。

二、 对比烘托,形象有力

文中为了表现海燕的英勇战姿和对暴风雨的渴望之情,以暴风

雨来临前夕大海的海面变化作为烘托,详细描绘了暴风雨来临之前、

暴风雨逼近之时、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等三个海面景象,写出了当时

斗争环境的恶劣,反衬海燕的英勇形象。并且把海燕的形象与海鸥、

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

乐观。另外,又以风、云、雷、电一齐出击来烘托海燕已经吹响了战

斗的号角,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三、 语言优美,增强气势

散文诗由于兼具散文与诗的特点,因此有它的独特之处。语句

不分行,不押韵,却精练、形象、优美。文中描摹出海燕的声——从

“叫喊”到“大笑”;形——“黑色的闪电”;一系列的动作,如“飞

翔”“穿”“掠”等刻画出海燕的快速敏捷,矫健勇猛的“直冲向乌云”

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形象更为鲜明。

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尤其是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当时的形势决定了这种极富战斗激情的文章是很难在报刊上

发表的,正是文中通篇采用的象征手法,再加上当时审查官的疏忽,

《海燕》这篇文章终于发表在19014月号的彼得堡《生活》杂志

上,也正是这个原因《生活》

杂志被查封了。

3 / 3


本文发布于:2023-11-14 22:4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681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尔基海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