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纪录片解说词
陶渊明,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提到“魏晋风度”,古代士人那高旷雅逸的丰采的确令人心驰
神往。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
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
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认识陶渊明,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人,体悟
其“清高”之三味。
隐居,又称退隐,是古代名人雅士们的一种追求“清高”的风
尚。究其根由,大略可归为儒家“独善其身”和道家“返朴归真”
的处世主张的巧妙融合。晋宋时期,隐逸之风甚盛。著名的院士如
竹林七贤、东山谢安等,一直为后代文人所津津乐道。在众多隐士
中,陶渊明独领风骚,他别具傲骨,志节高尚,被人称为“靖节先
生”,博得后世普遍赞誉。朱熹曾这样评价说:“晋末人物,虽曰
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
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渊明一生牢守“固穷之
过安城太守。但陶渊明8岁丧父,12岁丧母,家境很快败落。
青少年时期的陶渊明治学极为勤奋。他的外祖父孟嘉,官居
“劝学从事”。在孟嘉的指导下,他博览群书,特别是深入钻研了
儒家经典。在《饮酒》中,他曾回忆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
经”。通过诗句,我们不难想见他求学时的那种心无旁鹜、专心致
志的情形。在儒家学说的陶冶下,他树立了积极治世的思想和远大
的政治抱负。在《杂诗》之五中所展示的“猛志存四海,骞翮思远
翥”的豪迈境界,正是他年轻气盛,立志“大济苍生”的精神面貌
世袭局面。土族与庶族有着明显的界限,不仅政治、经济地位不
同,甚至不通婚,不同乘共坐。士族的权势之大、气焰之盛,这皇
权也不能完全控制。晋武帝司马炎时,土族王恺、石崇斗富,石崇
对司马炎资助给王恺的一支二尺多高的珊瑚树不屑一顾,随手打
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士族的奢侈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士族官僚
的把持下,庶族寒门的人士很难有做官、晋升的机会。当时的名
士、犍为李密就曾发出了“朝中无人,不如归田”的慨叹。陶渊明
祖上虽做过高官,但仍属庶族,又加之家境清寒,所以在官场上始
终受到歧视。从他29岁到41岁这13年的游宦生涯中,他曾五次出
仕,五次辞官。第一次,太元十七年(公元393年),任江州祭酒;
第二次,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在桓玄处当僚佐;第三次,元兴
三年(公元404年),在刘裕手下任参军;第四次,义熙元年(公元
405年),在建威将军刘敬宣部下任参军。同年秋天,他第五次出
仕,任彭泽令。不久,他就脱袍归隐,再未出仕。这五次出仕,他
在职的时间前后累加也不过四、五年,所任官职都是些参军、县令
之类的小官,根本不可能实现他那“大济苍生”的远大抱负。但他
又心存希冀,雄心不死,所以才这样仕而退、退而仕,反复不已。
这时期陶渊明的思想在“用世”问题上发生的反复曲折的变化、直
到最后政治理想的彻底破灭的思想状况,在他的咏怀诗中都有所表
现。
其次,陶渊明所受的教育和他个人的性格,也是促成他退隐的
重要因素。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以清正廉明而名扬四海的贤臣,陶
渊明的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也都是冲和温雅、淡泊名利的人。陶
渊明多次写诗文赞美他们的清高品行:“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行不苟且、言无夸矜……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这些都显
示了他对祖先的高旷人格的由衷赞诩。家庭的熏陶,对他养成清高
淡远的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就陶渊明个人的气质禀赋而言,他那
谛,形成了崭新的审美意趣,回归自然,与自然交融,成为高雅之
士的时髦风尚。陶渊明也不可能不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
尽管陶渊明的退隐有些无奈的成份,但这无奈也是壮志难伸的
无奈,单凭他放着现成的县令不做的举动,就已够惊世骇俗的了。
诗人那份高雅的气节,已足以令人击节叹赏,浮白喝彩。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41岁以前主要在仕隐之间徘徊。仕是自
愿,隐也是自愿;仕是不得已,隐也是不得已;仕得积极热烈,隐
从41岁时甩冠而去,陶渊明一直过着隐士生涯。即使是到了贫
病交加的地步,他也能淡然处之,照样饮酒赋诗,自得其乐,其志
不改。这期间,也有不少高官、友人劝他出仕,他丝毫不为所动。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病逝,享年63岁。
陶渊明的诗文创作成就很高,获得了“田园诗人”、“山林诗
人”、“隐逸诗人”等雅称。他一生写下大量文学作品,流传下来
的有120多首诗和一些文赋,其中大部分作品是他在隐居之后创作
完成的,他的创作风格在六朝单纯追求形式美而缺乏真实生动内容
的文风之中卓然不群,以富于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手法,在对秀丽
的田园风光的描绘中,反映他对现实的态度,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
与抱负,形成淡远清新、平实淳厚、意韵悠长的艺术风格。
一位幽居于田园之中,不问世事的隐士,竟然能对中国文学产
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后世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中国古今大概只有
陶渊明一人。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始创者,他的诗不仅反映出田
园生活的美好与自然,更流露出他徘徊于出仕与归隐之间的挣扎。
他最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决心隐居田园,在后世士大夫心中留
下了清高脱俗的典范。
本文发布于:2023-11-13 20:0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675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