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石缝间的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的几个词语,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涵。反复诵读,揣摩语言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石缝得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讴歌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语句、段落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
2、理解本文坚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
3、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导入,听音乐《命运交响曲》。
提问:这段乐曲是谁的作品,什么题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设计这一导语,是按照顾
泠沅的情意原理,用学生较熟悉的音乐营造一种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同时,学生听了乐曲后的感受往往会与生命的思考联系起来,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创
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
二、走进作者: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祖辈在天津办洋务,父亲在一家日本公司供职。
1955年被定为“胡风分子”,1957年又被划为右派分子。从此跌入人间地狱,以超重劳动
换取微薄收入养家活命。 出版有诗集4部,其中《无名河》获全国新诗奖。1989年后改写
小说,已经出版有《买办之家》等长篇小说5部。发表中篇小说约40余篇,其中《丑末寅
初》、《高买》先后获《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
学奖。近期出版有《林希小说精品选》、《天津闲人》及英、法文版的《林希小说选》。
三、预习检测:
1、生字识记
潸(shān):形容流泪。如:潸潸。
撷(xié):摘下,取下。如:采撷。
吮(shǔn):吮吸,嘬。如:吮乳。
扼(è):1.用力掐住。如:扼杀。2.把守,控制。如:扼守。本文取此义。
瘠(jí):1.瘦。如:枯瘠。2.不肥沃。如:瘠田。本文取此义。
蔓:1.(màn) 细长不能直立的茎。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 2.(wàn) 细长不能直
立的茎。如:豆蔓儿。本文取此义。义同“蔓”(màn),用于口语。
厄(è):1.险要的地立。如:险厄。 2.灾难:如:受厄。本文取此义。3.受困。如:
海轮厄于风浪。
逊(xùn):1.让出(帝王的位子)。如:逊位。2.谦虚。如:谦逊。3.差,比不上。如:
逊色。本文取此义。
犀(xī):1.哺乳动物,奇蹄目,形状略像牛。如:犀牛。2.(武器、言语等)锋利,锐
利。如:.犀利。本文取此义。
1
慑(shè):害怕,使害怕。如:慑服。
2、词语识记
潸然:流泪的样子。
扼制:抑制,控制。
采撷:采摘。
困厄:艰难窘迫。
倔强:刚强不屈。苍劲:苍老挺拔。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石缝间的生命指的是什么?
2、文中给我们描写了生长在石缝间的哪几中生命?
3、它们如何在石缝间生长的?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
五、合作探究 :
1、文章第一小节说:“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为什么说石缝间的生命
是倔强的?
2、倔强具体体现在哪里?又为什么会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明确要点:请同学抓住文中的描写语句进行具体分析、说理。
3、你最欣赏哪一种石缝间的生命?为什么?
明确要点: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紧扣书本,领略三种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
六、精读品析:
1、石缝间不同的生命告诉我们什么?
2、亲爱的同学们,当你面对困境时,你们会作出怎样的回答呢?
3、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
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
关系?说明了什么?
4、你认为文章是否仅仅赞美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为什么?
5、结合你们的生活经验,说说你所了解的值得我们赞美的石缝间的生命。
6、如果环境注定你不能成为参天大树,那么你怎样面对你的生命?
七.拓展延伸:
1.搜集与《石缝间的生命》旨趣相近的名言佳句和与课文内容、题材相关的文章,并交流。
2 根据你所观察到的生活现象,谈谈你从中所感受到的启示,写一篇随笔,字数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一(1): 总写——点题和写作缘起 首
石缝间 正面:石缝间倔强的生命
尾
的 二(2-8):分写——说明原因
反面:表明其贡献,突出其精神 呼
生 命 概述:进一步点明感人
三(9-10)总写——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 应
【教学反思】:
世间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自己的生存环境。富家子弟也许难以体会穷孩子饿肚子的感
觉,田野的禾苗也许永远不会知道落入石缝间的生命是如何在石缝间艰难地立足。当我们解
读现代作家林希的作品《石缝间的生命》(语文九年级下册)时,就需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2
文章列举了石缝间的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三种生命,学生首先要了解石缝间的生命的生
存环境。他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石缝间的生命是如何“生”、如何“长”的?在具体的点拨
过程中,我提出了以下相关问题进行引导:野草、山花和松柏的生存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为什么野草会在叶下生长出根须?为什么蒲公英的茎坚韧而苍老?为什么松柏的根能扎满
半个山崖?从哪里可以看出石缝间的生命是“倔强”的?作者除了感动,对石缝间的生命还怀
有怎样的感情?石缝间的生命令人赞叹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经思考得知:这些植物,当它们还是种子时就无人问津,于是被风裹挟着散播到天
涯海角,落在了石缝间,生命似乎只有终结,也不会再有开始。然而,它们竟然倔强地站在
了不毛的石缝间,凭借对生命的渴望,去充实自己,去挑战环境,并最终战胜了环境,为自
己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创造了生命的辉煌!
与此同时,学生们联想到了自身:耳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颗失落的枯萎的心,当一
些生命生来就被注定要历尽磨难和艰辛时,他需要昂首挺胸,奋力拼搏,去战胜环境,去改
变自己。
很多学生表达了这样的心声:适者生存,一切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
我们,生命就是拼搏。耳的残缺算什么?生命就是要在身处困厄的环境中时,锻炼自己,成
长自己,直到升华自己。
【反馈检测】:
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选取野草、蒲公英和松柏这三种生命?
3、给加粗字注音:
苍劲( ) 蒲公英( ) 黑黝黝( ) 倔强( )( )
4、按原文填空:
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 。它们因山风
的 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 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
的茎显得 ,它们的叶因 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
又 的筋条,似那 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 的间隙里。
5、文学常识:
林希,原名 ,他的诗集 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新诗奖,及198
3~1984年度天津 文学特别奖。
3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10:1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583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