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2023-11-04 21:36:1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4日发(作者:卓明卿)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

与坏的差别。

【点评】

人生下来原本都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

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原文】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关注孩

子,并认真教育孩子。

【点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

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致志,一刻也不能放松。

【原文】

【原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

仅仅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

的懒惰了。

【点评】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的必经之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

本分,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原文】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

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

【点评】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话:“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珍惜自己人生中的美好时光。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

效仿的。

【点评】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懂得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

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原文】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

小就应该知道的。

【点评】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就会

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原文】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

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

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点评】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

上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

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原文】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

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顺相处。

【点评】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

天下安宁,永远和平。

【原文】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

说到“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

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的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点评】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原文】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译文】

“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

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点评】

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

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原文】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原文】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译文】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河流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

中国河流的代表。

【点评】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著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原文】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译文】

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包括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

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点评】

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屋脊。中国是个具有

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

【原文】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译文】

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分布在陆地上和水里。

【点评】

人类食用的“五谷杂粮”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

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原文】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译文】

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在天空中飞,有的在陆地上走,有的在水里游。

【点评】

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

【译文】

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讨厌叫作恶,内心很贪婪叫作欲,

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情感。

【点评】

七情是人生来就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作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

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得安乐而有意义。

【原文】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译文】

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到

的颜色。

【点评】

【译文】

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

与竹子,称为“八音”

【点评】

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操,我国文明,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

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魅力。

【原文】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译文】

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

使人舒畅。

【点评】

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因为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

是由于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

【原文】

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

尊敬。

【点评】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庭,因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原文】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译文】

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

的臣子,臣子们也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点评】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仪。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

仪之邦,像“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至今受到人们的佳颂。

【原文】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译文】

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

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点评】

社会在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人才。

【原文】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译文】

在六艺中,只有书法流传下来了。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研究《说文解字》,这对于

研究更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点评】

语文、数学、外语,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们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

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书时懂得断句。

【点评】

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发音要正确,词意要清楚,要学会

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的含义和观点。

【原文】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译文】

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点评】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

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原文】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

论的书。

【点评】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

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原文】

【点评】

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

观影响很大。

【原文】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

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点评】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

修身养性的书。

【原文】

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译文】

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点评】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

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原文】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译文】

《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

典,应当仔细阅读。

【点评】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

的研究和探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并为此感到骄傲。

【原文】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译文】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

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原文】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译文】

《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

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即起兵文告;六命,即国君的命令。

【点评】

《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来看,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

使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原文】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译文】

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点评】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

公帮助成王治理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原文】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译文】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了《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

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点评】

【原文】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译文】

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了《春秋》,在这本书中隐

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点评】

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状况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

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原文】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译文】

“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

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原文】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译文】

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书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它们盛衰的

原因,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点评】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

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原文】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译文】

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

他们为“三皇”

【点评】

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

靠的记载,这之前的历史是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原文】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译文】

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

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点评】

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

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原文】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原文】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译文】

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

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点评】

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

了最后一位满清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原文】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译文】

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点评】

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

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原文】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译文】

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

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点评】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

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在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

等方面仍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原文】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译文】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点评】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则。否则即便得力于一时,

终究也会以失败告终。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译文】

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

国都建在金陵。

【点评】

南北朝时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这里所指的宋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不可混淆在一起,

这里的宋的开国皇帝是刘裕,所以也称为刘宋,刘宋统治的时间只有五十九年。

【原文】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译文】

北朝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

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点评】

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都是那些开创天下的帝王。至于那些继承祖业的皇帝,除了少数几个

能在文治武功方面有特殊成就,多数总是平平凡凡。

【原文】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译文】

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

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点评】

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的隋朝仅两代就灭亡了。

【译文】

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

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区别开来,历史上称为后梁。

【点评】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人称“开元盛世”,但后期却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开始衰落。对

于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人们常把罪责归到杨贵妃和安禄山两人身上。其实唐朝衰落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

【原文】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译文】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

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点评】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由唐末的藩镇割据演变而来。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

有过的,所以各冠一个“后”字来区别。这是五个很短的朝代,一共只有五十三年。

【原文】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译文】

【原文】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译文】

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点评】

《史记》是我国汉代大思想家司马迁所写,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时代,共几千年的

历史。《汉书》是东汉时期思想家班固所著,它记载的只是西汉这一时代的历史,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部“断代史”

【原文】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译文】

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

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点评】

《后汉书》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的历史;《三国志》写的是东汉灭亡后,魏、蜀、吴三国形成

鼎立局面,直到被晋统一的历史;《资治通鉴》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多年的历史,有以

史为鉴的思想,所以叫《资治通鉴》

【原文】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译文】

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

亲眼所见一样。

【点评】

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前面提到的不过是个简单轮廓,要想真正掌握,必须翻阅各朝各代的

历史资料,深入进行了解和研究。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这面镜子中吸取许多宝贵的

历史教训。

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它。

【原文】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译文】

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

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点评】

孔子曾经拜郯子学礼仪;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拜老子学人生哲学。孔子曾说过:“三个人

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

【原文】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译文】

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

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点评】

人的学问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不可中途停止的。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

应该好学不倦,直到生命终止。

【原文】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学到。现在我们有父母、老师的关心和教导,就更应该好好学习。

【原文】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译文】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用来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

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点评】

古人这种求学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呀!在那样恶劣、贫困的情况下,都能够克服困难,不

受外界环境影响、努力学习。今天我们有方便舒适的环境,如果不知道珍惜,那真是惭愧啊!

【原文】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译文】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

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点评】

朱买臣和李密,一个打柴,一个放牛,生活都非常贫苦,但仍能发奋读书。后来都成为很出

色的人。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不努力学习呢?

【原文】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译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

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作出

应有的贡献。

【原文】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译文】

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

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点评】

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的志愿,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去做,是一定会成功的。年轻人应首

先立下志愿,失败了不要气馁,仍坚持努力、百折不回,一定会成功。

【原文】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译文】

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我们也应该

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会前途无量。

【点评】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为强大。你想使自己变为一个强者吗?那么你就要立定志向努力学习,

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成功就一定会属于你,光明的前途也会属于你。

【原文】

【点评】

虽然祖莹和李泌从小就特别聪明,但是如果不努力,聪明反会被聪明误。所以我们现在求学,

也应该效法他们,除了运用聪明才智外,更要努力用功求进步,才能有所作为。

【原文】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译文】

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像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能出

口成诗。

【点评】

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人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女孩子要读书学艺是非常

困难的。蔡文姬和谢道韫两人都是女子,可以想见她们在当时学习是多么不容易。

【原文】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译文】

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男子汉,更要时时警

惕,充实自己。

【点评】

当然,现在男女平等了,女孩子也能上学读书,这是社会的进步。而我们更应该珍惜社会给

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无论男孩、女孩都应刻苦努力,多学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国

家有用的人。

【原文】

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点评】

刘晏长大以后,当了唐代宗的宰相。在他任职期间,非常爱民,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

和他从小立下的志向是一致的。我们也应该和他一样从小立下志向,长大后为社会作出应有

的贡献。

【原文】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译文】

狗在夜间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

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点评】

万事万物都有自然界所赋予的特质,如狗能看门、鸡会报晓。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该如何

呢?人是有思维能力的,所以,自然赋予人的使命当然是掌握各门知识去征服自然。

【原文】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译文】

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

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点评】

人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以此来开拓更深、更广泛的知识

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动物的活动不过是一种本能的表现,是无法

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相比的。

【译文】

如果你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感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

光彩,也给后代树立了好的榜样。

【点评】

我们应该提倡奉献精神,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对人民、对他人的奉献精神。我们的学识是奉

献的资本,谁的学识越多,谁的奉献可能就越大,人民就会把更多的荣誉献给他们。

【原文】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译文】

有的人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

个有所作为的人。

【点评】

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再有钱,如果子孙不求长进,又有什么用呢,钱总有用

完的一天。到那时,一无所长,什么也不会干,反而害了他们。而书中自有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道理,这才是取之不竭的财富。

【原文】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本文发布于:2023-11-04 21:36: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564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三字经故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