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下⾯是分享的三字
经故事:窦燕⼭教⼦。欢迎阅读参考!
三字经故事:窦燕⼭教⼦
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
窦禹钧是五代后晋时候的⼈,住在蓟州,因为那个地⽅正是古代的燕国,所以⼈们称他为窦燕⼭。他的家⾥⾮常富有,可
是窦禹钧为⼈⼼术不正,常欺负穷⼈。因为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沒有⼦⼥。有⼀天晚上,他梦见已经去世的⽗亲
对他说:“你⼼术不正,德⾏不端,再这样做恶下去,不但不会有⼉⼦,⽽且还会*。你要赶快改过向善,多积阴德,多帮助
⼈,或许还有挽救的余地。”窦禹钧醒来,把梦中⽗亲说过的话⼀⼀谨记在⼼,再也不敢做坏事了。
后来,他不仅不敢再做恶,还帮助了许多地⽅上的穷苦⼈家,甚⾄在⾃⼰的家⾥设⽴“义馆”,聘请有名的⽼师来教书,让
家⾥贫穷没办法读书的孩⼦,都可以来上学。有⼀天,他在⼀间客店中,捡到⼀袋银⼦,他就在那⼉等了⼀天,等失主回来找
的时候,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失主。
有⼀天晚上,窦禹钧⼜梦见⽗亲对他说:“你现在积了很多阴德,⽼天会赐给你五个⼉⼦,你的寿命也会延长。”窦禹钧醒
来后,虽然知道只是⼀场梦,但是却更加认真修养⾃⼰、多⾏善事。后来妻⼦果然为他⽣了五个⼉⼦。
窦禹钧⼗分重视对⼉⼦的教育,教他们圣贤义理与处世态度。他的五个⼉⼦在他的教导之下,相继登科及第,乡⾥的⼈⽆
不称颂,窦禹钧和他五个⼉⼦的名声因此传遍了全国。
扩展阅读:
三字经故事:武训兴学
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不学,⾮所宜。幼不学,⽼何为。
清朝时⼭东省堂⾢县,有⼀个名叫武七的乞丐,他⽤⾏乞、做杂⼯省吃俭⽤所存下来的钱,买⼟地办学堂,因为办学有
成,⼈们为他取名训。
武训五岁时⽗亲就去世了,和母亲⾏乞为⽣,⽣活虽然过得⾟苦,但还有母亲相依为命,⽇⼦倒也踏实。不幸的是,他七
岁时⼜失去了母亲,孤单⼀⼈,便四处帮⼈打杂。武训⼀点也不在乎⽣活困苦,最让他难过的是,不能和⼀般⼩孩⼀样到私塾
中读书识字。
请求他们要各尽本分,好好努⼒,因此师⽣都⼤受感动,不敢懈怠。武训办学的精神感动了许多⼈。
本文发布于:2023-11-04 21:30: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56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