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周记范文32篇
数学周记 篇1
我的数学老师是杭芳老师。她的样子不怎么特别,但是她对工作的严谨态
度和一丝不苟的认真工作精神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她的一句名言就是:今天的
事一定要今天完成,绝不能拖到明天。
有一次,我们下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才把数学试卷给写好,本来以为这
样,杭老师第二天早上不可能改好,因为现在已经很晚了,而且杭老师还有年
幼的女儿要照顾,怎么可能会改好呢?但是第二天一早却传来了一个“不幸”
的消息:杭老师昨天晚上连夜把试卷给改完了。最后从杭老师的口中我们知
道,昨天晚上他改试卷的时候可谓是“困难重重”,先是她的女儿要照顾,然
后改到一半时红笔也没水了,最后改到夜里12点多才改完,这是一位多么负责
的老师啊!还有一次,我因为上课时分心有一个知识点没听到。家庭作业上有
一道类似的题目不会,到了学校之后就是不会订正那一道题。杭老师极有耐心
的教我,这道题终于在杭老师的讲解下被我“征服”了。杭老师这种精神怎么
能不让人佩服呢?
虽然每一位老师对待孩子的学习都是认真的,但像杭老师这样对工作一点
也不马虎,今天的事不论多忙都要今天完成的老师确实令人敬佩,我想在心里
大声说,谢谢你,一丝不苟的杭老师!
数学周记 篇2
今天妈妈带我去火车站玩。我沿着台阶边走边说:“妈妈,火车有多
长?”
“这个,我也不知道,咱们量量吧。”
“怎么量?火车那么长,又跑得那么快。”
“嗯,有两种办法,第一种量铁轨,第二种量车厢。”妈妈接着说,“量
铁轨要采一根长长的草量出铁轨有多长,等我们回家再用尺子量出草的长度。
量车厢要……”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站在铁轨面前了。我看见三道铁轨。我
们决定采取第一种方案——量铁轨。我找呀找,分别找到这三种,长草、一种
植物的长茎,还有快要晒干的冬青。我们拿着这三样“工具”,分别量出了三
道铁轨的两条枕木之间的距离。
火车一到,我就马上数从火车头到火车尾一共经过多少枕木,可是火车开
得太快了,数也数不清。不过,前面有很多乘客等着坐车,火车慢慢地停了下
来。妈妈赶紧数枕木,但因为太多了,数着数着就忘数了。我们又立即采取第
二套方案——数车厢。我从火车头到火车尾,总共13节,我又问了火车上的工
作人员,知道前12节车厢是26米,最后一节是23米。收获真不少!
回到家,妈妈教了我一种算26某12的算法。先用26x10,很明显是260,
再用26+26的得数加上260,再加上23,就是火车的长度了。
这个口算可不行,得笔算。我的算式是:
26+26=52米
260+52=312米
312+23=335米
火车长335米!我终于算出了火车的长度,真高兴呀!
数学周记 篇3
五颜六色、令人陶醉,这就是美丽的长江路。
坐车开在长江路上,在车上领略美丽的风光。突然,妈妈说:“这里有数
学!”“哪儿呢,在哪呢?”“快找啊!看你怎么也找不到,提示你一下,你
仔细观察一下隔离带,它有什么规律?”我一手挠着头,看了看:“没什么
呀?”“你看,有的上面有花草,有的上面长着树……你明白了吗?”“哦,
原来是这样啊!”“假如,这条隔离带有800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呢?”“这个我早就想到了,说给你听听吧!如果隔离带长800米,有花草的
1块加种树的1块合起来就是1组,1组是50米,问:可以种多少棵树?
800÷50=16(组)可以种16组。”妈妈故意为难我说:“我还有一个问
题。”“说来我听听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如果1块是1组,1块25
米,那800就可以种800÷25=32(组),能种32组。”“妈妈,我有一种更
简便的方法:既然上面两块组成1组,是16块。这里是1块1组,那就是
2÷1=22某16=32(组)。”妈妈摸着我的头连连夸奖我。
数学真有趣。我们一定要上好数学课,这样,生活中的永远难不倒我们。
第 2 页 共 18 页
数学周记 篇4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母亲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
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
“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母亲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
8。”母亲说:“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
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
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母亲。可母亲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
现。母亲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母亲就给我一个提醒:
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母亲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顿
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
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例如:437,37除以4=9……1,照规
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点。
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
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
诉了母亲,母亲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数学周记 篇5
2月1日,我坐着飞机到了香港。每排可坐6人,7排能做几人?6某7=42
(人)
2月2号,我来到了海洋公园,门口有一组土耳其乐队,1组4人,像这样
的6组共几人?4某6=24人
2月3号,我们来到了迪斯尼我们玩旋转木马,1组有三个木马,有12个
木马,共有几组?12÷3=4组。
数学周记 篇6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风尘,早已饥肠辘辘。贪吃的猪八戒急忙跑到化缘
得来的食物前。“啊!”八戒高叫一声,原来只剩三张大饼了,这可怎么办
第 3 页 共 18 页
呢?八戒说:“我们一人一张,不给沙僧分,就行了。”聪明的悟空想送八戒
个人情,“八戒,你一路辛苦,我们把三张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三张饼
的,也就是一张饼的。给你张饼,我们仨每人,如何?”“好主意!”八戒抢
先地夺过自己的饼,囫囵吞枣大吃起来,偷着乐,不时看看别人手中的饼,怎
么,别人都和自己同样多,大呼上当。
八戒又喊起饿来,“好悟空,我的大师兄,能不能用你的法术多变点,让
我们既能吃个够,又能让我一眼看出自己分多少不吃亏。”“行。”悟空变出
四张饼,每人分到一张饼。“八戒,这下满意了吧?”。“还没填饱肚皮呢,
悟空,再变点。”话音刚落,悟空又变出9张大饼来,“八戒,这些饼由你来
分,可要分公平,不得有半点私心。”这下可难住了不爱动脑的八戒,他只得
厚着脸皮请教沙僧,“我的好师弟,帮帮老哥。”为人坦诚的沙僧说“先把8
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2张,剩下的1张再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
分到张,合起来不就是2又张饼吗?”“不就是张饼吗?”悟空嘲笑到。“谢
谢了。”八戒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张饼就吃。
“且慢,八戒。从你三次分到饼的数量来看,都叫什么分数?回答了这个
问题再吃也不迟?”唐僧也想教育这个贪吃的徒弟。八戒挠挠头,直哼哼,就
是回答不上来。“第一次分的张饼,的分子比分母小,叫真分数。第二次分的
张饼(即1张饼)和第三次分的张饼(即2又张饼)的数量,即分子比分母大
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都叫假分数。”悟空看八戒半天答不上来,抢先答
道。
听到悟空的话,八戒的脸羞得无地自容,看来数学的用处可真大!于是暗
下决心,我老猪一定要好好学数学!
数学周记 篇7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
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
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
第 4 页 共 18 页
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
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
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
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
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
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某19,19
=2+17,11某2某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
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
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周记 篇8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
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
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
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
后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周记 篇9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
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
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
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某3”棵苹果
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
第 5 页 共 18 页
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
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
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周记 篇10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
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
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
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
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
(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
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数学周记 篇11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体育频道,我知道了很多知识,比如:比赛需要计
时,在游泳比赛中我们就能看到数学中时、分、秒的知识。
田径比赛的跑道也很有学问,像400米起跑时,运动员并不在同一条起跑
线上,就这里有数学中圆的周长的知识。有些比赛是有比分的,比如篮球比赛
中的几比几,就是数学中比的知识。比赛中会出现很多数,比如运动员的号码
是整数,射击的环数会精确到小数,另外我们经常听到的1/8决赛、1/4决
赛就是分数。赛场还有很多名数,比如说200米、100千克等等。有些比赛的
成绩需要求平均数,这里就既要计算的知识,又要求平均数的知识。还有一些
比赛的赛制也是很有学问的。比如:循环赛,淘汰赛。这些会涉及到数学中组
合的知识
数学周记 篇12
星期六上午,我和妈妈、姐姐去亮山公园玩,一棵大树映入我的眼帘。妈
妈问:“欢欢,你能量出这棵树的高度吗?”“行,用一根跟它一样高的竹
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长度。”妈妈反驳道:“哪来那么长的竹竿?”“我……
第 6 页 共 18 页
我……”我挠了挠头。忽然瞥见地上树的影子,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闪过:
对了,老师不是刚教过比例知识吗?我兴奋地说:“姐姐!借你一用!”姐姐
满脸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长度
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长度,算出你的身高和你影子的
比,再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就能算出这棵大树的高度了。”我的意地
说。
因为我平时喜欢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总是带着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
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长度是0.52米,他们的比是:1.56:
0.52=3:1,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
(米),这便是大树的高度了。妈妈和姐姐看着我,直竖大拇指。我乐呵呵地
想:数学真有用!
数学周记 篇13
今天是周末,下午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去逛街、购物。
我们走进“真维斯”专卖店,奶奶挑选了三件29元的T恤,准备买下来。
奶奶问我:“这一共多少钱呀?”我不假思索地说:“一共87元(29某3约
等于90,90—3某1=87元)。”
奶奶买了衣服后,我们便走出服饰店。奶奶说:“已经五点半了,我们去
吃米粉吧。”走进米粉店,我们买了一碗中份米粉、两碗小份、一份蒸饺和两
碗稀饭。奶奶问我:“虓虓,该给多少钱?”我说:“一共17元,因为中份
4.50元、小份是3.50元、蒸饺3.50元、稀饭一份是1元(4.50+3.5某3+1某
2=17元)。”
吃完后,我们便回家了。
数学周记 篇14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
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
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
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
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
第 7 页 共 18 页
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
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
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
数小。
数学周记 篇15
今天又到了星期一,是星期的第一天,但我仍沉浸在周末的欢愉之中,背
上书包我准备上学了。
说起书包,反倒觉得有点不对劲,平时背书包时就像在背一座山似的,沉
甸甸的,可今天怎么感觉轻了许多。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我的书最近在减肥?
还是我的力气变大了?我走进教室,不久后,数学老师也来了,她叫同学们把
数学练习册发下去,修改完后,读数学书。我先改完练习册,然后准备读数学
书,结果找不着,我顿时慌了,急忙向冬萍求助。冬萍跟数学老师说我忘带
后,数学老师就径直向我走来,我把目光转移到别的地方,因为我怕见到数学
老师那严肃、锐利的眼光,我想她一定会很生气,叫我罚站,然后让小棍子在
我手上“咬”一口,但情况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并没有被罚站,也没有挨
打,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啊!数学老师叫我下课时找同学借书,把周
末做的作业再做一遍,还要连题目也抄。我的目光顿时暗淡下来,想到一个下
课要把那些题目抄完,再把它做完,简直异想天开,除非我是神仙,如果我的
数学书在的话那该多好,那我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亲爱的数学书,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把你给遗忘了,但是有我的数学课堂
本子和你作伴,我想你也不会那么孤独吧。
数学周记 篇16
我的一年级数学老师是一个可亲可蔼的老师,有着短短的头发,一双明亮
的眼睛,还有厚厚的嘴唇说着一番普通话,非常幽默,我非常喜欢她,因为数
讲题,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即使感冒也来上课,在原来上一年级时总觉的数学
老师很凶,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的想法非常可笑,总而言之,我很想念数
学老师教我们的日子,数学老师,你辛苦了!
数学周记 篇17
新学期到了,我的英语数学老师都被换走了,这次教我的数学老师是学校
的教导主任。
数学老师身穿着西装,带着眼镜,衣服的上面每天都有流汗的痕迹,穿着
皮鞋,还算肥胖吧,有些高,在小学教了已经近6年多了,身子还算比较帅,
每上几分钟就会拿起自己随身带着的毛巾擦一下脸上的汗水。
每到数学课,我们的同学就端正的坐在椅子上,不敢有丝毫不文明的行
为,人人都怕数学老师扣他们的文明班分,为班级争光。
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更要是庄严,没有一个人敢说话,没有人敢开小差,
真是一位厉害的老师呀!
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的好,但是,我总是觉得他应当去教幼儿园,因为每
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用奇怪的方法来教我们学习数学,有时候,把两位数
乘以多位数读成了两位数乘以都位数。
大家说,这个老师因不应该去教幼儿园。
数学周记 篇18
你走进我们的学校,如果看到一个中等个子,大眼睛,一脸阳光灿烂的年
轻女老师,那一个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张老师。
张老师的那张笑脸,酷似小朋友们笔下的月亮姐姐,让人觉得好亲切!
在课堂上,张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地给我们讲题,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她总
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分析,当一个难题解决的时候,她总会拿出她的口
头禅——“理解不?”
张老师喜欢学习。张老师对于学习可以用两个字形容——痴迷。“世界上
张老师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每次我们班主任批评我们的时候,张老师
总是跑出去教室外面,因为她不忍心看着我们受批评,但又无能为力,只好当
作没看到。
张老师在批评人的时候,采用的也是一种独特的方法,我称它为“相反
数”,意思是,不从正面批评,而是从反面批评。
有一次,我们上数学课,数学老师正在给我们讲题,坐在前排的一位同学
趴在桌子上,张老师看见了,就对她说:“你姓赖,所以就赖在桌子上?”她
那个“赖在桌子上”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她呢?也仍是一脸的笑容。
和张老师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无论是什么时候。我和张老师既
是师生,更是朋友,因为张老师,我懂得了:人应该用微笑面对人生。
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您的祝愿,张老
师,在此,我祝您每一天,每一刻都充满着祝福与喜悦。
读者们,这样一个可爱、善良、美丽、心如百合花一样纯洁的老师,你们
有吗?嘿嘿,你们羡慕吧。
数学周记 篇19
今天,我在家看书,看了一个数学小故事:是一名出色的国际象棋冠军和
国王下棋。国王问了他的奖赏条件,象棋冠军说,如果我胜利了,我什么也不
要,只要国王满足我如下条件:“在棋上放大米,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二
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
这样下去,一直放到第64个格。”后来,象棋冠军胜利了,国王给了他一
袋大米,而象棋冠军不服气。国王迷惑不解,不知所以然?于是找了一位数学
家来计算,算了出来,结果多得厉害,国王下出病来了。是这样算的:根据指
数,除第一格一粒米外,其余格子是前一格米数的倍数,到64格,结果是922
亿亿粒大米,约是461万亿斤。国王不怕才怪,即使一个国家也要好几百年才
能有这么多收入!
看完这则数学小故事后,我想:以后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不可以粗心大
意,这样才不会吃亏。
数学周记 篇20
今天上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
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这道题是这样的: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0厘
米,宽是40厘米。以这个长方形的一条边为底,作一个高为50厘米的三角
形,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我看了,心想:呀!这道题还是有点难度的呀!可是再难也要做出来啊!
这时,我便像老爸求救了,老爸耐心地告诉我怎么解的方法,老爸还没讲完我
就恍然大悟,原来这题这么简单,算式是:280÷2=140(厘米)140—40=100
(厘米)
100某50÷2=2500(平方厘米)。
看着终于把自己不会的题目一遍又一遍的算对了,心里乐开了花。其实,
任何题目都不怎么难,只是没有动动脑筋而已,只要动动脑筋,任何题目都是
很简单的。
快要开学了,我的作业基本上完成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困扰。我的寒假
计划完成的很好,让我们新的学期了,展翅高飞吧!
数学周记 篇21
今天上午,数学老师说第三节要去电教室上课,同学先是大吃一惊,然后
变得喜出望外,更令我们意外的是这次由史校长为我们上课。下面一片骚动,
大家窃窃私语,迫不及待的等着、盼着。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刚响,我就心不在
焉了,满脑子都在想第三节课的内容。终于挨到了上课,我端端正正的坐下,
聚精会神的盯着老师,生怕他逃离我的视线。
上课了,我清清楚楚的看见大屏幕上“鸡兔同笼”这四个字。我认真地听
老师讲课,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台上老师也面带微笑,生动形象的讲解了这
个问题的由来和计算方法,讲的是栩栩如生,出口成章。
不知不觉间,“笼子里的我”听到了熟悉的下课铃,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
了这里,回了班不知何时才能再和史校长欢聚一堂,讨论有趣的数学问题,一
起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啊!
数学周记 篇22
今天是10月15日星期六,我和爸爸到南大街逛商场。
第 11 页 共 18 页
早上8点多钟,我们就乘车来到了南大街。正巧,站台边有一位老爷爷,
他的身边有一台“会说话”的秤。看到我走过来,老爷爷笑着说:“小朋友,
称体重吗?”我有点好奇地问:“称一次要多少钱呀?”老爷爷爽快的回答:
“称一次只要1元,而且还可以量出身高呢!”
我想:这真是一举两得呀!
于是,我在秤上站稳。老爷爷把开关打开,只觉得有个软软的东西往我的
头顶上一碰,随后,机器上打印出一张小长方形的纸条,上面写着:“体重:
27.0公斤身高132.5厘米”呀!这半年我长高了4厘米,可是体重呢?
这时,我记起数学课上老师说过,“千克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公斤,没想到
今天被我遇见了,而且我知道我的体重增加了2千克呢!”
回来的路上,我好开心啊!我一定要把身体锻炼的棒棒的!
数学周记 篇23
愉快的暑假结束了,这周是新学期的第一周,这周我们学习的是第一单
元:位置。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学过“位置”,这方面的知识。原来我们通常会
这样说:我在某某前面;在某某后面;在某某左面;在某某右面。这周我们又
学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两个数据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叫数对。我要提醒大家
一下,在做这一类题时,如果需要写数对,不要忘记列数在前面,行数在后
面。
在这周的学习中,我还知道了现在的围棋盘上,分别用1—19和一—十九
路命名纵线和横线,这样可以帮助确定棋子的位置。我不仅了解到了这些棋盘
上的知识,我还知道了通过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人们可以确定一个地点在地
球上的位置。例如:北京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9度9分,东经116度4分。
这周我们学习的内容虽然很少,但是这些知识都非常实用。这周我的收获
真大。
数学周记 篇24
20某某年x月x日 星期x 晴
今天,我和爸爸去书店买书。
第 12 页 共 18 页
我们来到书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书,来到收银台。爸爸说:“你
这本书12.6元,我这本书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圆珠笔,给了50元还
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对了,剩下的钱就给你买雪糕吃。”我想:50减12.6加
16.3加1.5乘3的和等于16.6元。我说:“16.6元。”“好,这16.6元就给
你买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说
来到雪糕店,爸爸又问我:“我买2个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还剩
多少钱?”我想:简单,16.6减1.5乘2,等于13.6元。我说:“还剩13.6
元。”爸爸说:“不错嘛!还可以。”我生气地说:“你小看我啊,这可是二
年极的题目。我要是连这些都不会,我还是五年级的学生吗?”
数学在生活中是离不开的。
数学周记 篇25
20某某年x月x日 星期x 晴
“圆”,我们随处可见,月饼盒、茶叶罐、药盒的底面不都是圆吗?不过
它们整体叫做圆柱。拿起这些圆柱体你也许会想,为什么要把底面作成圆的
呢?为什么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呢?原先我也这样置疑过,不过现在我可以
帮你解决哦!
你用同样的材料各做一个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时再来计算体积,这是
我们就会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最大,立方体的体积第二而长方体最小。这时我
懂了,为了节省材料,就把这些盒子作成圆的,这样还使体积扩大。
这就是圆柱的好处。
数学周记 篇26
在生活中,每一处都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和
用好数学。同时,也因为数学是离不开生活的,所以我们也会在生活中常常遇
到一些难解的数学题。
记得有一次,我们到叔叔家里玩。玩着玩着,叔叔拿了10个硬币走了过
来,说:“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吗?”“当然想啦!”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我望着叔叔,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感觉到叔叔好像在耍什么把
戏似的。“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就要回答我的问题,谁答对,硬币就全归他
第 13 页 共 18 页
了。”说完,叔叔就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10个硬币放进3个杯子里,
使每个杯子里的硬币数都是奇数,看谁能找出最多的方法。”
听完叔叔的题目,大家冥思苦想。只见表弟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表姐坐在
椅子上冷静地思考着。不一会,我看见妹妹找来了材料,试着做。可是,做了
很久,妹妹还是没找到具体解题的方法。我也不甘示弱,开动脑筋想着。哎,
要是能把这硬币拿到手,那该多好啊!
过了十多分钟,大家都没有想到怎么做,叔叔见此情景,对我们说:“给
你们一点提示吧!解这道题要学会多转几个弯,不要……”“等等!”话没说
完,表弟好象想到了什么似的。只见他拿起10个硬币,先把第1个硬币放到第
1个杯子里去,然后把3个硬币投进第2个杯子里,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道:
这个办法嘛,我早就想过了,根本就不行,剩下的硬币有6个,6是偶数,我
可以肯定地说一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当表弟把剩下的6个硬币放到
第3个杯子时,我插嘴道:“这办法根本……”我的话还没说完,表弟就把我
的话打断了,“表姐,你还是看我的表演吧!”表弟神气地说。只见他拿起第
1个杯子,把那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里去。“这就是第一种方法。”表弟得
意地扮了个鬼脸。“哎呀!我真笨,怎么想到第三步就放弃了呢?真不值
得!”接着,表弟按照第一次那样做,先把3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然后
在第二个杯子里放5个硬币,接着把剩下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子里,最后,把
第一个杯子里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里去。这样第二种方法就完成了。按着这样
的方法,表弟连续做了13次。
看到这里,站在一旁的叔叔拍起了手掌,点点头说:“真想不到,你这小
鬼还会有动脑筋的时候,这回你赢了,10个硬币都归你了。”叔叔一边称赞表
弟,一边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不过,小欣,你得加把劲了,这回连表弟都赢
了你。记住,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
是呀,叔叔说得对,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如果我刚才想到第三步
没放弃的话,再动动脑筋,那道题就被我解开了。以后,真的要加把劲,努力
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用好数学。
数学周记 篇27
第 14 页 共 18 页
星期六上午,我和老妈、姐姐去亮山公园玩,一棵大树映入我的眼帘。老
妈问:“欢欢,你能量出这棵树的高度吗?”“行,用一根跟它一样高的竹
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长度。”老妈反驳道:“哪来那么长的竹竿?”“我……
我……”我挠了挠头。忽然瞥见地上树的影子,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闪过:
对了,老师不是刚教过比例知识吗?我兴奋地说:“姐姐!借你一用!”姐姐
满脸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长度
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长度,算出你的身高跟你影子的
比,再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就能算出这棵大树的高度了。”我得意地
说。
因为我平时喜欢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总是带着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
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长度是0.52米,他们的比是:1.56:
0.52=3:1,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某3=3.3
(米),这便是大树的高度了。老妈跟姐姐看着我,直竖大拇指。我乐呵呵地
想:数学真有用!
数学周记 篇28
今天,老妈跟我说:“雪飞,跟你玩个游戏吧!”我说:“好呀!”
老妈拿来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了一根指针。纸板平均分成24
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老妈,游戏规则是什么?”“游戏规则很简
单:指针转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
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
我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次都输。“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问老妈。
老妈说:“你自己想想吧!”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终于让我想起了:单数+
双数=单数。这下子我明白了,假如指针转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双
数;假如指针转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单数。所以,指针转到任何一
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单数。
数学周记 篇29
今天,妈妈和我一起去逛南塘老街,我们边走边逛。这时,妈妈对我说:
“这里有这么多小吃,盈盈我给你50元,今天就让你当家作主。”话音刚落,
第 15 页 共 18 页
妈妈就给了我50元,我开心极了!
手里拿着50元,心里就已经在想要好好地盘算着怎么合理地用这些钱,脑
子里立马浮现出我想吃的那些美食:糖画、糖炒栗子、榴莲酥、西瓜汁……我
就开始行动起来,这时,我看见了我爱吃的糖炒栗子,跑了过去问老板:“叔
叔,一袋糖炒栗子几元?”“12元。”叔叔笑眯眯地回答道。
我心想:50-12=38元,我把50元给了叔叔并提醒他要找给我38元哦,叔
叔边找零钱边夸我口算速度真快。我边吃着热呼呼地栗子边左右观察,这时又
发现了另一种美食——西瓜汁,于是毫不犹豫地花了11元买了一杯西瓜汁,然
后把剩下的27元钱还给了妈妈。
刹那间,天空中亮起了五彩缤纷的彩灯,一串串真好看呀!妈妈边观赏着
彩灯边给我出了一道题:一串彩灯,7个7个的数,最后多1盏;9个9个的
数,最后多3盏;5个5个的数,刚好可以数完,这串彩灯至少有多少个?
我冥思苦想,突然,想到了一个思路,可以表述为“除以7少6,除以9
少6,除以5余0”。然后7x9x1-6=57,检验57除以5=11余2,不行;7x9x2-
6=120,检验120除以5=24余0,对了。最后我对妈妈说出计算出的答案120,
然后又把解题思路讲给妈妈听,妈妈夸我真是太棒了!
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只要平时努力的学习,乐于探索,掌握更多
的数学本领,就能学以致用,不断地成长。
数学周记 篇30
今天上午在做第七周数学练习卷,嘿嘿,有趣。
在动笔之前我要求外公看好时间,老师规定70分钟完成,我行不行呀。
计算题我“唰唰唰”做好,概念题有一道我犹豫不决了:数学课本封面约
54,——括号里要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写“平方厘米”肯定太小了,我立
刻填写了“平方分米”。可是,书本封面有这么大吗?外公想想也不对,没有这
么巨大的数学课本哦,怎么办?我说:“等老师星期一批下来再说吧。”外公拿
笔在5同4之间画了一个点,变成了“5。4平方分米”,可我还是说:“等老
师星期一批下来再说吧。”
还有一题:一根绳子对折四次,每小段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我刚去拿好
第 16 页 共 18 页
绳子对折了一下,外公就说了:“对折一次是二分之一,两次是四分之一,三
次呢?四次呢?”一下子明白了,我脱口说:“三次是八分之一,四次是十六分
之一。”再有一题:一盒蛋糕还剩6块,是原来的四分之三,这盒蛋糕原来有
多少块?
开头我愣住了,后来想想就做出来了,再想想自己的小脑袋还是不够聪明
啊!不过这张卷子是60分钟之内完成了。
数学周记 篇31
今天老爸给我一个任务,要我估算一下住在辰凯小区里大约有多少人?
这个任务我怎么完成呢?不可能叫我一家一家去统计吧?我想了好久,如
果我能知道辰凯小区有多少幢房子,每幢房子有几户,每户有多少人,不就算
出来了吗!
哪我怎样知道辰凯小区有多少幢房子呢?我想起来了,辰凯小区有一块小
区分布图。我立即下楼找到分布图,我看到分布图上面最大的门牌号是161。
但不是所有的161幢楼房一样高,有别墅、小高层、多层公寓。其中有3幢11
层高的小高层,各有2个门牌号;别墅有10栋,分别1个门牌号。剩下的全是
6层高的多层公寓。多层公寓共有多少门牌号呢?应该这样算:161-3某2-
10某1=145。
知道了门牌数和层数,我就能算出户数,但每户应该算几个人呢?我假设
每户住3人。别墅的总人数=10某3=30人;小高层的总人数=3某2某11某
2某3=396人;多层公寓总人数:145某6某2某3=5220人。因此小区大约
总人数有30+396+5220=5646人。
完成了爸爸的任务后,我觉得很开心,觉得自己还挺能干的,还能统计出
小区居住的人数来,不容易。
数学周记 篇32
今天,就有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位我们全班同学都讨厌的人,我们的数学老
师。为什么说他讨厌呢?大家就接着往下看吧!
我的数学老师叫刘磊,今年26岁,身高1米82,体重150,戴着一个眼
镜,小眼睛,大嘴,总之,长的就是不太好看。如果他生气的话,脸不是绿色
第 17 页 共 18 页
就是紫色,要不就是红色,而且好老瞪着眼珠,就更丑了。
数学老师他非常啰嗦,一堂课能讲一道大题就不错了,而且学的东西从明
白讲到迷糊,都会了他还在讲讲的我们都迷糊了,而他呢?却觉得自己讲的很
好……
我知道,他是为了我们好,可是也不能太啰嗦了吧!
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换数学老师啊,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
第 18 页 共页 18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23:1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54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