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00字五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00字一
看《金陵十三钗》时,不仅心情沉重,而神经高度紧张,为
那些弱女子含恨毙命流泪之余,胸中充满了仇恨,咬牙切齿的恨!
看到了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的南京;看到同胞们惨死在日寇
屠刀下;看到无辜的妇女被糟蹋;看到无家可归的孤儿,心如刀
绞。
可想,那个年代惨遭不幸的又何止南京一座城市?
影片中战争残酷镜头和鲜活的生命历历在目
英勇无畏的李教官,用血肉之躯谱写着对祖国人民的大爱。
抢救奄奄一息的蒲生,用智慧狙击日寇,给女学生逃生赢得了机
会,战斗到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会英语的墨玉与十二个沦落风尘的秦淮河妓女,从人性缺失
的见死不救,到毅然收养照顾蒲生,最后替代女学生赴庆功宴的
几个情节,让人性光辉得以展现。
以书娟为首,未经历过苦难的女学生,单纯可爱憎分明。当
得知赴日军庆功宴的后果时,大家集体跳楼,这种不可辱的精神
让人感动。
业余神父约翰,原本是唯利是图的美国人,在日本鬼子的兽
性面前唤起良知。为了爱,奋不顾身的去找香兰和豆蔻,途中遇
友有机会逃离,但他选择留在教堂。为了解救女学生,千方百计
的修卡车,把生死置之度外,让人性光辉得以升华。
当汉奸的父亲,为了救出女儿和学生们,尽一份有人性的父
爱之心,最后还是被自己主子枪毙了。告诫人们,这就是当汉奸
卖国贼的应得下场。
伤痕累累的小蒲生,激起豆蔻像亲弟弟一样的精心照顾,临
死时还挂念着家里的麦子,被痛苦折磨的情景令人心酸,看到豆
蔻临死时流淌在发间不知是血是泪时,含泪的恨在心中燃烧。
男扮女装的小男孩乔治,代替女学生赴会,深知此去无回,
可毫不畏惧。可想结果,无辜的孩子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最后日寇的车开走了,带走的,不是一群沦落风尘的女子和
一个女扮男装的男孩,而是人性升华的灵魂。
看完后,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的
祖国要强盛,我们的民族要团结!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警醒民心,激励长志,不忘历史伤痛
的好电影!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00字二
今天看了《金陵十三钗》,看之前已经听妈妈讲过大意和一
些精彩片段了,但是当我真正看的时候却是另一种感受。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故事,故事里12名妓女与
14名女学生是故事的主线。14名学洋文的学生逃难到名义上没
有士兵和战争的教会躲避外面的日本人的屠杀,12名妓女随后
也来了,她们与一个来自美国的殡葬师一起躲在教堂里,却没想
到有一天,在女学生们和妓女发生争吵的时候,日本兵还是冲了
进来,而唯一能够藏身的地窖也被妓女们占用,日本兵们见到女
学生就像发了疯似的,看到女的就乱抓,直接在地上拖,揪着她
们的头发拖,整个教堂传来一阵阵稚嫩的尖叫声,这时,原本贪
生怕死的美国人约翰心中的正义终于发现了,他拿着教会旗大喊
着“stop!”他企图着挡开那些罪恶的手,他企图想保护那些女
学生免受侮辱,可是,他也无能无力,他没有一点点力量,没有
一点点有用的作用,他只能白看着,白看着那些人和那些女学生
们,没有一点点可以干的事。最后,只剩下一个中国士兵,为了
保护女生学生,牺牲了自己。他无能为力,只有铁了心,抱着必
死无疑的念头,希望别人来给希望。最后,日本兵把13冒充女
学生的妓女和小男孩带走去庆功宴,让女学生们免遭一劫……而
那些妓女们则是踏上一次去送死的路途……
我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战火纷飞的年代,马路上遍地都
是堆成山似的尸体,充满了子弹和炮火的大街,人似乎是没有人
格的,那时候,你的身份并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当时的胜利
者说了算,他们需要你什么,那么你对他们而言只有那一小部分
躯干的用处,你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不是你想象着的那个人。14
名女学生是这样,12名妓女是这样,玉墨是这样,约翰是这样,
乔治也是这样。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大大小小的挫折、打击,
他们的痛苦感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的面对的方式不一样。玉墨
选择的是用微笑来面对,约翰选择的是坚持他的工作,那12名
女学生选择的是准备自杀,12名妓女选择的东扯西拉、乱喊乱
叫,而他们的结局有改变么,想一想最后他们走出教会,踏上日
本兵为庆功宴而接送她们的车时,玉墨报以微笑,其他的妓女也
都好淡然,可是呢,却有一个叫做“小蚊子”的妓女最后却叫了
出来“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不去!”我
在想,万一在场有一个日本人会中文,或者说那个汉奸不是那个
女学生的爸爸的话,那怎么办?所有妓女都会死,所有女学生都
会死,那个约翰也会死,所有人都会死,那有什么意义呢?到头
来,还不是全死?
我想,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发生在战争年代,发生在
不是我们存在的这个年代,可是,有什么关系呢?也许社会变了,
可是人和人之间,变了什么么?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00字三
李安的《卧虎藏龙》给中国的导演们挖了个坑,都以为以西
方的视角去展现中国故事更容易得到认同,更容易得奖,于是争
先恐后往里跳,其结果是中国外国都不买账,一个个死得好惨。
一部好的电影绝不只是让人哭了笑了那么简单,还要有比情
绪宣泄更深刻的内涵,能唤起观众的价值判断,运用自己的经验
与电影中的人物进行反思和对比。广义地讲,观众们的每一次观
影体验,所得到的结果其实与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人物无关,只是
进行了一次形而上的价值判断,任何人在观后都会很直观简洁地
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好或坏。
当然,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民族信仰也许会影响某
一个人对某一部电影的具体评判,但并不会影响到总体,因为全
人类有着一个共同的标准,即普世价值的衡量。自推翻巴列维国
王之后,伊朗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教合一在文化上最
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但即便是这样,伊朗
的导演们也还是能拍出一些得到全世界认同的电影来,比如说
《白气球》《小鞋子》之类,原因无它,就是展示了人性,讲述
的都是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我曾说过,自《秋菊打官司》之后,张导演似乎越来越不会
讲故事了。当时有几个张的同学在场,都说他要是不会讲故事,
中国谁还会讲故事?张、陈是导演中的老大,而他们的同学在影
视界也是个个如日中天,自然听不进这样的批评。
我所说的“讲故事”,其实就是基本功,就是素材的取舍和
切入的角度,在技术上与剪辑相关,在创作上与主观意识相关。
张导演在画面营造上堪称大师,但是“讲故事”也是他一直以来
的弱项(这也与编剧有关,但导演起主要作用)。在这方面,日本
的黑泽明是个高手,他能把一个事件的台前幕后用镜头交待得条
理分明。
观看《金陵十三钗》,张氏风格一以贯之,营造画面不惜工
本,战争炮火渲染得像焰火晚会。尤其是十三钗们身上那曲线毕
露精致华美的旗袍,对男性观众有一种暧昧的暗示,跳脱于残酷
故事背景之外,不能不说是气氛渲染的败笔。再对比斯皮尔伯格
对《辛德勒名单》的黑白处理,以及那个小女孩红衣的出现对观
众感官与心灵的冲击,高下立判。
对于贝尔这个演员,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他所饰演的那个
人物,比起小说,因电影的形式所限被压缩了不少,显得不够丰
满。他的表演,总体上中规中矩,但给我的感觉还有些游离于中
国演员之外,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相比于《三枪》那样的庸俗电影,张导演的这部《金陵十三
钗》有了明显的变化,有评论称是“回归了水准”。但是在艺术
上,至少在艺术观念上,张导演还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突破。文
艺作品,说到底都是制作者自身素养的客观反映,大作品需要大
胸怀和大人格,需要更高的人文视点和人文关照。题材可以讨巧,
技术也可以讨巧,但也只限于一时一事,不可能获得永恒。
写到这里,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近三十年来,中国有几部
好电影?细想了一下,我认为有三部。一部是张导演的《红高粱》,
尽管不乏粗糙,但拍得荡气回肠,充满了象征意义;再就是陈凯
歌的《霸王别姬》,细腻深刻地诠释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能
引起观众对历史的认知与反思;第三部是谢晋导演的《芙蓉镇》,
哀而不颓,歌颂人性,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
至于这部电影能不能获得奥斯卡,实话实说,真有点儿玄。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00字四
说实话,如果不是组织的话我是不愿看这部电影的。害怕会
太悲壮而抑制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电影开场才十分
钟我就已经眼眶湿润了。其实我很害怕写这次的观后感,我怕我
的文学功底无法将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更无法将电影
中各种伟大的人物表现出来。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不得不说是张艺谋
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泪下的经典战争史诗电影。电影是以一位女学
生的回忆为线索,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在一个教堂发生的惨
事。影片一开始是一段南京话的旁白,一时让人重回了现场。接
着是中国军队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战,坦白说,在“神枪手”在大
楼里和小鬼子同归于尽的时候,我哭了。最后约翰和女学生的出
现,然后逃进天主教堂避难,接着是14个女子的进入,整部电
影都充满了压抑的气息。
在天主教堂里,女学生单纯、善良、纯洁,她们不谙世事,
但却不幸地见证了南京的沦陷,在本该快乐飞翔的日子里经历了
许多不为人知的残酷现实。在天主教堂里,风尘女子世俗、放荡、
妖艳,她们出于无奈,却不得不以成人的角度让自己的这场灾难
中幸免于难,然而最后她们还是选择了保护她们。在天主教堂里,
乔治善良、感恩、责任,他甘于奉献,时刻保护着教堂和女学生
们,这是他对老神父的承诺,最后献出了自己。约翰,我更愿意
叫他神父,帅气、友好、善良,他不畏强权,在异国他乡他愿意
用性命来保护女学生。
电影的结局是悲哀的,尽管女学生们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
三钗的命运却映射了那个时期整个南京社会底层的女人的命运。
她们遭受,被人唾弃,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来,
她们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们一样需要关切,
她们同样懂得珍惜。尽管她们曾和女学生斗嘴、吵架,但在危难
关头她们却愿意代替女学生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尽管她们知道前
方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她们仍然义无反顾。是这群世人眼中的
“窑姐”用生命告诉世人“商女亦知亡国恨”,是她们用鲜血在
姑苏城畔谱写了《秦淮景》这首壮丽乐章。
看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所感动。其实看到一半时我曾
想放弃观看,因为太血腥,太不人道。但是我想到当年南京大屠
杀期间人们就是经历这些痛苦存活下来的,想到她们都如此坚
强,我更加应该正视历史,铭记历史,不让悲惨再次发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00字五
纪伯伦的《先知》里面有段话:“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
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
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
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会为一体。”
最近看了《金陵十三钗》,收获很大,我也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
思路,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一部电影,一段时光,就是一段人生经历,里面有很多元素,
战争,爱情,亲情,友情,仇恨,委屈等等,但这里面最重要、
最感人的是有爱。
先说电影里面的父亲,被女儿冤枉是汉奸,但是血缘关系的
爱,就是这样,即使牺牲自己,也要让子女能活的更好,父爱,
母爱,永远是最无私的。
关于弹钢琴的日本军官,从他的眼神和音乐里面可以看到他
有多么的厌倦战争,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童年的那种幸
福快乐。但是自己却又身不由己,因为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扮
演了很多个角色,他是一个,只能服从,即使是错误的,除
非他能为了真理抛弃尊严甚至生命。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
们有多少人被生活了,有多少人能做你自己?
关于陈乔治,我认为他是演的最好的,从他身上,我们能学
习到的最多,可以说他是真正神父的化身。他没有逃离教堂,他
一直在保护女学生,他一直在尽忠职守,他一直很听神父的话,
他是为了信仰而活的。他用“youcan!youcan!”的期待,让一个
贪财贪酒贪色的人,变成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智慧光芒的新人。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对我们的亲人,朋友,都是这样的期待,这
样的无私,我想世界一定会变的更美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
关于李教官,我觉得他做了所有他能做到的事,保护自己的
下属,保护女学生,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可能觉得后者更弱小,
后者更有希望。战争的残酷在他身上也体现出来了,死也要一起
死。
关于玉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从小经历波折,职业被人
看不起,但是往往这部分人在关键时候最能挺身而出,因为每个
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而价值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才
能得到最大体现。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女性的妩媚、温柔、善良
和勇敢。尊重你身边的每个人,即使他的职业你感觉很卑微,但
是也许有一天,是他用牺牲来换取了你的性命。
关于约翰,我想起了以前一个学哲学的领导说的,不是好人
先装好人,装久了你就是好人了。不成功先装成功,装久了你就
成功了。
其实还有很多有爱的人,这些人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更加努力的去爱这个世界,而我们应该抓紧现在,不断学习,不
断提高自己,从其中发现美,发现人性的优点,发现自己的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16:0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52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