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艺小清新文章_文艺小清新文章正能量
一些小清新的文章虽然很文艺,但是也可以很励志。以下是店铺
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励志文艺小清新文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励志文艺小清新文章篇1
——梁晓声: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
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
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
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那是一所较著名的大学,我
被邀讲座。对话是在五六百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我觉得,他的话代表
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
我已经忘记了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然此后我常思考一个人的平
凡或不平凡,却是真的。
平凡即普通。平凡的人即平民。《新华词典》特别在括号内加注
——泛指区别于贵族和特权阶层的人。
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丧么?倘注定一生平凡,真的毋宁
三十五岁以前自杀么?
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的人生的招贴画了,
这种宣扬尤其广告兜售几乎随处可见。
而最终,所谓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质量,在如此这般的文化那儿,
差不多又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
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以怎样的敬意和地位;于是,倘是
男人,便娶了怎样怎样的女人……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也很盛行过同样性质的文化倾向,体现于男
人,那时叫“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女子。一个
男人如果都追求到了,似乎就摆脱平凡了。同样年代的西方的文化,
也曾呈现过类似的文化倾向。区别乃是,在他们的文化那儿,是花边,
是文化的副产品;而在我们这儿,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却仿佛的渐成
文化的主流。这一种文化理念的反复宣扬,折射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逻
辑——谁终于摆脱平凡了,谁理所当然地是当代英雄?谁依然平凡着甚
至注定一生平凡,谁是狗熊。并且,每有俨然是以代表文化的文化人
和思想特别“与时俱进”似的知识分子,话时话外地帮衬着造势,暗
示出更其伤害平凡人的一种逻辑,那就是———个时事造英雄的时代
已然到来,多好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人不是已经争先恐后地不平凡起来
了么?你居然还平凡着,你不是狗熊又是什么呢?
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词地说,此种文化倾向,是一种文化的反动倾
屈指算来,十几年前的事了。十几年前,我认为,正像他说的那
样,平凡的中国人平凡是平凡着,却十之七八平凡又迷惘着。这乃是
民们的某些下一代不畏死而畏平凡的症结。
于是,我联想到了曾与一位美国朋友的交谈。
她问我:“近年到中国,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觉到,你们中国人心
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我说:“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怕看一种平凡的东西。”
她追问:“究竟是什么?”
我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她惊讶地说:“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可倒是都挺愿
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们中国人真的认
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么?”
我不禁长叹了一口气。
我告诉她,国情不同,故所谓平凡之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不能同日而语。我说你是出身于几代的中产阶级的人,所以你所指的
我问他算是法国的哪一种人?
他说,他自然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我问他羡慕那些资产阶级么?
他奇怪地反问为什么?
是啊,他的奇怪一点儿也不奇怪。他有一幢带花园的漂亮的二层
小房子;他有两辆车,一辆是环境部门配给他的小卡车,一辆是他自己
的小卧车;他的工作性质在别人眼里并不低下,每天给城市各处的鲜花
浇水和换下电线杆上那些枯萎的花来而已;他受到应有的尊敬,人们叫
他“马赛的美容师”。
所以,他才既平凡着,又满足着。甚而,简直还可以说活得不无
幸福感。
我也联想到了德国某市那位每周定时为市民扫烟囱的市长。不知
德国究竟有几位市长兼干那一种活计。反正不止一位是肯定的了。因
为有另一位同样干那一种活计的市长到过中国,还访问过我。因为他
除了给市民扫烟囱,还是作家。他会几句中国话,向我耸着肩诚实地
说——市长的薪水并不高,所以需要为家庭多挣一笔钱。那么说时,
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
马赛的一名清洁工,你能说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么?德国的一位市
长,你能说他极其普通么?然而在这两种人之间,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异
缩小了,模糊了。因而在所谓社会地位上,接近着实质性的平等了。
一半以上不平凡的人皆出白于平凡的人之间。
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同样的。
因而平凡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成为不平凡的人
们的心理基因。
倘文化暗示平凡的人们其实是失败的人们,这的确能使某些平凡
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变成较为“不平凡”的人;而从广大的心理健康的、
乐观的、豁达的、平凡的人们的阶层中,也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较为
“不平凡”的人们。后一种“不平凡”的人们,综合素质将比前一种
“不平凡”的人们方方面面都优良许多。因为他们之所以“不平凡”
起来,并非由于害怕平凡。所以他们“不平凡”起来以后,也仍会觉
得自己们其实很平凡。
而一个连不平凡的人们都觉得自己们其实很平凡的人们组成的国
家,它的前途才真的是无量的。反之,若一个国家里有太多这样的人
——只不过将在别国极平凡的人生的状态,当成在本国证明自己是成
励志文艺小清新文章篇2
——作家六六:人生路上必定会遇到的思考
我男朋友秀才二十岁的女儿独自出门去西塘旅行。这是她生平第
一次单身旅游,秀才送给她的祝福是:“希望你有艳遇啊!”
小姑娘一路玩得愉快,在回上海到达南站后发生了一件事。她说
有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男孩在南站求助,说钱包被偷了,请路人支持
十九元车票钱。姑娘将心比心了一下,顿时觉得应该帮助他。她掏出
钱包,找来找去,遗憾地对男孩说:“我没有零钱,只有一百块。”
男孩说:“没关系,我找给你。”姑娘愣了:“你能找我钱,为什么
不买回家的票?”男孩说:“我是差十九元,不是连十九元都没有。”
随后找给她六十元。姑娘走了几步,觉得不对,回头说:“你该找我
八十元啊!为什么给六十?”男孩说:“我还有个妹妹,她不好意思乞
讨,我替她也要了。”
姑娘相信了。又走一段觉得不对劲,还是回去了,向男孩把给出
去的钱要回来,说只答应给他十九元,没答应给四十。男孩磨叽了半
天,真退了她二十。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姑娘问我:“你觉得这男孩是骗子吗?他要
是骗子,我就被他骗了二十元,我很难受;他要是真的丢了钱,我问他
第二,人这一生,不可能永不受骗。既然是一定的事,那受骗要
趁早。因为你这个年纪,觉得四十元是巨资,可你过几年工作了,你
就不觉得这笔钱有多么大了,再过十几年,你只记得这件事,而不会
在意那笔钱。一堂课只收四十元,这男孩的收益其实比家教还要低。
你如果一直生活在父母翅羽之下不独行世界,那么就非常有可能在你
父母身体和精力都转弱的时候你才有第一次受骗的机会,而那时候无
本文发布于:2023-10-31 16:24: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512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