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古文和小散文100篇读后感文章

更新时间:2023-10-31 16:23:5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31日发(作者:景翩翩)

小学生小古文和小散文100篇读后感文章

小古文”概念最早是由朱文君提出的,是全国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规划

课题“新经典诵读实验”的子课题。认为“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的、浅浅的,读

起来和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朱文君老师《生小古文

100课微讲堂》一书用一种贴近的方式来教文言,书中用丰富多彩的读代替枯燥

的讲,用绘声绘色的演代替生硬的解,用文白交互的表达代替机械的练习。融入

现代多媒体教学,文言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朗

读”这一学习方法得到解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课程需要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语言教学越来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也呈现

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需要通过

创新方法,让学生每一次读都不一样,都有新鲜感。读罢本书会发现,书中读

的环节特别多。猜读、演读、跟老师读,想象不同心情读,打拍子读……《义务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然而,这一要求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中都没有任何变

化,这样空泛的规定,没有可操作性,使无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笔者认为,

朗读的要求应根据年级的不同而不同,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加深。另外,

提出的目标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区分性。

叶圣陶先生认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便是现在所

说的朗读。叶圣陶先生在吟诵与朗读之间画了一个等号,进一步肯定了朗读在

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在吟诵时,吟诵者应该理性地理解,热忱

地体验,把内容和理解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朗”是声音清晰响亮,“读”即说、念,是一种出声方式。就语言学习

而言,朗读是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技能。《现代汉语词典》对朗读的解释是清

晰响亮地念出文章。笔者认为“念”说的是一种机械行为,与真正意义上的朗


本文发布于:2023-10-31 16:2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512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文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