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宋杨万里教(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宋杨万里教第1篇】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
往。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
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
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
重难点分析:
l.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
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2.《稚子弄冰》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
天真烂漫的天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
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
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
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课前准备:
1.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品读《稚子弄冰》,感情诵读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一)学生自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件出示诗句
1. 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2. 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 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铮”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
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
变化。
4. 关于“玻璃”、“玉磬”、“银铮”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
际。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
(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
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
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
二、拓展延伸,改写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古诗改编成短文,展现诗句中的情景,可以加入
自己的恰当想象。课件出示改写提示
(联系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仿写练习,既训练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宋杨万里教第2篇】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一、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2、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
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
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
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
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
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
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
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
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
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
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
导。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五、作业
(一)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二)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宋杨万里教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稚、磬”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读音,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以情燃情。
1.导入语:童年生活如一幅幅精彩的画,让人痴迷留恋;童年生
活又如一首首奇妙的诗,让人陶醉无穷。所以许多诗人留下了富有童
趣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杨万里继续追寻古代儿童有趣的生
活情景。
2.板书课题。看注音,读课题,指名读,检查字音,及时纠正。
对照注释,知题意。
(设计意图:教师的课前导入语很关键,好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几句内容不长,贴近学生的认知
水平,让学生见识到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连在一起就是优美的语言,
2.检查一组同学,随机正音。
3.同桌互读,读出停顿。
4.检查句子是否读通顺。
5.自由读注释,理解诗句之意。
6.师读诗句,学生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学习要扎实,虽然古诗字数不多,但是毕竟年代久远,
不像现代文浅显易懂,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一定
要引导学生多读,方法多样学生才能愿意读,有兴趣地读,“读百遍,
义自见”。其次书上注释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好办法,不能错过。)
三、抓关键字,感悟情意。
1.再读题目,理解题意,“弄”字什么意思?
2.稚子是怎样弄冰的呢? 板书:脱 穿 敲
3.齐读古诗,感受稚子的内心世界。板书 欣喜 小心 得意
4.得意之时,事情发生了变化,齐读最后一句,板书:碎 懊恼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排除理解方面的干扰因素,有助于
直奔主题,升华情感,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四、大胆想象,形成故事。
1.引导学生观看板书,稚子弄冰伴随着一连串的动作,此时不仅
仅是肢体上在动,其心理以及神态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呢?同学们,让
我们一起动动我们的口与大脑,让稚子的形象更加生动吧。(3分钟
时间读诗,想象)
2.反馈交流,师引导点评。
(设计意图:上学期已接触描写人物的方法——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等,可能学生想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平时生活中观察不够仔细,
词语积累少,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提示。)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指名一生梳理故事内容。
2.瞧,古诗文就是这样奇妙,这样的一段故事,借助二十多字就
可以把它描述出来,齐背诵古诗。
3.结束的是故事,但是有一样东西却能持续几千年而不变,那就
是—— 板书 爱
(设计意图:通过古今文的对比感受古诗文独有的魅力,让学生对古
诗的学习充满激情与期待。)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脱 欣喜
穿 小心 可爱
敲 得意
碎 懊恼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00:05: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495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