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节目《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
央视节目《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
央视节目《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无数
的告别也构成了人生百态。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型文
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告别”为主题词,邀请到著名作家王
蒙、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微博女王”姚晨、影视演员李立群、
维和英雄、音乐剧译配程何等嘉宾,诉说着他们生命中不同的“告
别”。
曹文轩讲述最深的爱:真正让人难过的是来不及的告别
著名作家曹文轩作为“告别”主题这一期的嘉宾,将他和父亲
的真实经历融入到了自己的思想和笔触中。在他朗读半自传式的
作品《草房子》时,虽然文中没有明显地提及告别,但从这个他
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故事里,观众分明感受到了告别在他的生命
里留下的痕迹。
十四岁那年,曹文轩得了病。在得知自己可能要离开世界时,
他在脑海里描绘了无数次和家人告别的场景,那时会有多么难过。
在生病的那段时间,父亲背着曹文轩四处求医,终于在一个权威
的医生的诊断下,确诊所谓的“绝症”只是淋巴结核,一切都会好
起来,父亲当场又是泪流满面。这是他人生中一次“虚拟的告别”,
让曹文轩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死,理解了爱。
然而他与父亲“真实的告别”,并没有提前想象,就那样来了。
那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一通家人的电话,从电话里得知父亲突发
心脏病,想与他说说话。父亲用微弱的声音叮嘱他: “我会好起
来的,你不急着往家赶,你写你的东西。”又过了半个小时,曹文
轩拉开门正要回家,接到了电话。那边一片哭声:“爸爸他走
了。”“人家都说,文轩是个大孝子”这是父亲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这一次“真实的告别”让他痛彻心扉。
父亲的离去并不是分别,而是诀别。那些真正让人难过的,
不是告别,而是来不及的告别。曹文轩说:“文学千百年来都在做
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节目播出后,有网友留言道,“这
一期的主题击中我的泪点,趁亲人还在,好好尽孝,珍惜眼前人”、
“曹文轩老师代表了我的青春年华。《朗读者》是一个能让人找回
感人记忆的节目。”
董卿
程何:让观众听到完美的音乐剧译配作品
本期节目中迎来一位“特别”的嘉宾。她身上贴着90后、保送
清华、理科学霸、书香门第这些标签,然而她却在21岁的时候,
放弃了清华推研直博的机会,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她
就是程何,全国唯一一位职业音乐剧译配。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
中文版音乐剧,像《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猫》、《妈妈
咪呀》,几乎都是经由她翻译而来。
程何是一位年轻的译者,而她翻译的对象,是近些年逐渐被
大家熟悉并喜爱的艺术形式――音乐剧。当年,她告别安逸,选
择冒险,虽然音乐剧这条路看不到结局,但“要为心而工作,而不
是为生活”是程何的梦想。在《朗读者》的舞台上,程何与音乐剧
中扮演堂吉诃德的演员刘阳共同演绎了一段《我,堂吉诃德》。
他们一人朗读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节选,一人高歌《我,
堂吉诃德》中的歌曲《不会成真的梦》,以此献给已逝的译者罗
颖珊,以及敢以此生,去求索遥不可及的梦想勇士们。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已播出7期,播出以来备受
好评,节目的“真情实感”让许多观众找到了情感的共鸣。那么在
接下来的节目中,《朗读者》还会带给观众怎样的文学与情感碰
撞的“盛宴”?敬请关注每周六、日CCTV-1和CCTV-3黄金档联合
播出的《朗读者》。
央视节目《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受到了众多朗读爱好者的响应,掀
起一场朗读热潮。当日上午的朗读亭聚集了许多闻讯而来的师生
和市民,大家有序地排着队,热烈地参与到朗读亭的活动中去。
“我们是朗读者,我们在西安交大!”40名同学齐声呐喊道。在
朗读亭开放之前,交大学子以《交大,你好》为背景音乐带来了
轻快的快闪舞蹈,舞出了交大校园的青春活力;同学们随后齐声
朗读《西安交大百廿年赋》:“浩浩中华,名校星熠。西安交大,
卓尔鹤立。风云两甲子,筚路蓝缕;弦歌三世纪,道远情弥。”道
出了交大的风云历程和传承创新。
钱学森51班游博智今天朗读的是诗歌《双甲岁月,世纪赞
歌》,120周年校庆时由汉语言31班黄晶晶同学原创,“培俊秀,
传师道;振西迁,兴中华”,一代人放弃上海优越的物质条件,决
心投身西部建设,读到这首诗歌,游博智感叹道:“我深深感受到
西迁的不易,也加深了我对西迁的了解,这种精神也将一直鼓舞
着我。” 建筑32班吕雨恒同样选取了西迁题材的作品,由我校
刘正兴老教授撰写的《西迁――我的60年追梦之旅》,西迁一辈
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响应国家的号
召,“打动我的是他们那种科研精神,在本科阶段就能运用自己的
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即便条件艰苦也坚持科研,我们现在处
于这么优越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吕雨恒说道。
陈奕菲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学生,她朗读了自己
在西安交大120周年校庆时写的一首诗――《附中,我们的荣
光》。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也是众
多西交学子的心声。陈奕菲相信,西安交大给予每一个学生的不
仅是知识,还有难得的品质和不变的梦想。风雨交加后,坚定的
是一辈西迁人的信念,传递的是所有西安交大人的精神。
今天最小的朗读者年仅2岁半,他背诵了耳熟能详的《悯农》
和《登鹳鹊楼》。他的父亲祖铁军教授任教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
院。一首诗从咿呀学语时就印在孩子的脑海,这不仅是一种对孩
子口语方面启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六岁的高若灵朗诵了
《孟子?得道者多助》,虽说文章中有一些字她还不熟悉,需要标
拼音,但自己学习到了文中的道理,她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作为老
师向更多的人传授知识和道理。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孩子知识的
培养,与此同时,传递的还有一种习惯,一种情怀。
医学院退休教授石新力是西安交大老年诗社的成员,今天来
朗读他创作的诗作《那时候》,追忆他们的黄金时代,歌颂党的
伟大与荣光。同样来自老年诗社的任锦文老教授带来的是自己创
作的诗稿《当我走进交大的时候》,自从她六岁来到交大,她已
经见证了交大的一个甲子。“在社科系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的思
想境界得到了飞越,我的学识得到了提升,交大对我的恩情永生
难忘。”她深情地说。
理学院的钟锡华教授朗读的是一篇自己写的《读后感怀》。
他是2010年从北大来的外聘教授,承担物理拔尖班两门课程的
教学。在听完钟教授讲授的课程后,23名2014届的学生给钟教
授写了珍贵的赠言,“内容长短不一、率性怡然、情真意浓,无一
例外地表达对老师的感念与祝福。”钟教授读完后深有感触,提笔
写了一篇《读后感怀》,希望借助这个机会,将学生们正在成长
的正能量传达给更多人。
央视节目《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
这期的'主题词――告别,非常应清明节,但是告别其实有好
多种,印象最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说的,文学作品写了多少年,
其实就是一篇文章,那就是“生离死别”。
关于告别,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正如董卿所说,有
些时候,告别是主动的选择,有些时候告别是被动的承受,她说,
那我们如何面对告别呢?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告别意味着新的开始,有了告别,我们才知道人生是值得珍
贵的。
这期正好处于清明期间,让人不由得会想念逝去的亲人们,
而好几个朗读者也正是送给他们死去的亲人们。
第一个朗读者是姚晨,她朗读的是鲁迅的文章,“阿长和《山
海经》”,送给那些生命中萍水相逢却给过我们温暖的人们,是呀,
萍水相逢的过客在我们一生当中会经历很多很多,很多人走着走
着就走丢了,走散了,或许你都想不起来你们最后一次见面是什
么时候了,但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或许是对这
种关系的最好解读吧!
第二个朗读者是清华生物系的高材生程何,中度抑郁症患者,
她现在从事的是音乐剧译配的工作,和她一起朗读的是北大中文
系毕业的刘阳,他们共同朗读音乐剧“我,堂吉诃德”,年轻时就
应该为自己喜欢的事努力一次,他们做到了,送给他们已去另一
个世界的朋友――罗颖珊。
第三个朗读者是曹文轩,他是华人世界第一个获得国际安徒
生文学奖的中国人,他是北大教授,他朗读他的作品“草房子”片
段,送给他亲爱的父亲,他说没有父亲,他就不可能走入北大,
不可能走向文学道路,不可能坐在美丽优雅的董卿女士面前来谈
告别,告别无处不在。
他说告别有好多种,但是诀别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告别,与
亲人的死别最让人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
第四个朗读者是演员李立群,他朗读的老舍的作品“我的理
想家庭”我想会是好多人的理想吧!
他说理想的家庭必将在理想的国度内。说到生死,印象深的
一点是他和儿女们说的“如果奶奶走了,就磕头,不要哭,让奶奶
安安静静的走”,他将来走的时候儿女们也这么做就好!
第五位朗读者是演员张国强与参与马里维和部队的官兵代
表们,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此情此景下连演员张国强都哽咽难
语,每一个官兵都是好样的。
在与他们的聊天中,他们说到,每个人走之前都做好了回不
来的准备,真的是视死如归啊。他们一起朗读的是西蒙诺夫的“等
着我吧”,送给他们牺牲的战友亮亮,看着他们的叙述,听着他们
的面临的环境,真的想一想在生死面前还有什么大事呢?
最后一位朗读者是作家王蒙,他说告别有两种,一种是时间
的告别,一种是空间的告别,每一种告别我们只有面对,八十多
岁的老人,看惯了生死,见多了生死,更容易想的开。他说虽然
告别会给我们带来酸痛的体验,但是也会丰富着我们的生活,面
对告别,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他朗读的是“明年我将衰老”,送
给他故去的妻子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
整个这期节目看下来,让我们对于告别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告别其实无处不在,所以看淡生死,好好活着就是我们面对告别
最好的态度。
犹记得这句话“人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每一次再
见都可能是再也不见!”所以告别真的是无处不在,有些人走着走
着就散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走丢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忘了,
人世间过客有之,至亲有之,知己有之,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
好好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光,因为“下辈子我们无论爱与不爱,都
不会再见”。
今天正好清明节,天气也都在为人们的思念渲染着气氛,清
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都要学会告别,与过去的
自己,与已故的亲人,与所有消失的一切告别,有一句话叫做“向
死而生”,以前一直不懂,这期节目看下来,我懂了,那就是在告
诉我们虽然明知道死亡是我们的必经之路,虽然每个人都不可能
活着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笑对生活,依然要学会告
别,依然要从容面对。
告别是一段结束,也是一段开始,所有的告别,不管我们接
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它都会发生,面对告别的最好的态度就是
好好告别,因为有可能每一次再见都会是永别。
逝者已逝,只留下生者长相思,多少年来,已经见过很多的
生死,尤其听到同龄人的事更是让我觉得活一天我们都在赚一天,
活一天我们都要好好的过一天,或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吧?
为什么活着呢?为了不枉我们来过这个世界一次,为了好好
的体验一场,为了好好的学会告别,为了我们的丰富的精彩的人
生!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谁都没有重来的机会,告别无
处不在,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过去的自己在告别,随时随地
都可能经历亲人的告别,没有任何办法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七
情六欲,喜怒哀乐唯有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感知。这就是活着的
意义。
今天这个节日也是我们很好的对孩子死亡教育的契机,中国
人避讳死亡,但是死亡谁也无法逃避,与其躲躲闪闪,不如坦然
面对,不然有一天你让他如何面对亲人的离去?
清明寄哀思,从容去告别,愿生者珍惜,愿逝者安息!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10:20: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48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