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为什么读?》读后感
这本书我是在多看阅读上买的电子版,至于买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打折,也可能是因为打包购。总之归结起来就是
三个字,捡便宜。前阵子往手机里面下了一堆书,其中就有
这一本,距离我买它已经过了半年了吧。想到这个还是要感
叹一下,不知道是书的幸运还是我的幸运。有太多的书买了
之后没第一时间读,便会一直忘了去读了,所以这本书没有
被遗忘在几千本已购的电子档里,也是一种幸运。当然,更
幸运的是我,把它下回了本地阅读器的存储里,才没有错过
这样一本好书。
最近读了一些讲学习、工作、社交方法的书,有不少都
是通过营销占据过书店推荐位从而风靡一时的书,但毫无疑
远了。
豆瓣的简介里写到,《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布鲁姆在
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可以说是《西方
正典》的互补版。除去他推崇的那几位作家,比如莎士比亚、
博尔赫斯、普鲁斯特等等,在两本书里涉及到的其余作家还
是有非常大的不同。你可以将这本书里推荐看作是作者的私
人书单,再综合《西方正典》进行阅读的话,应该会获得更
多的感受。
作者开篇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读。他认为,“读书
的其中一个用途,是为我们自己做好改变的准备,而那最后
的改变,是适合任何人的”。“最终,我们读书是为了增强
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对于专业的阅读来说,难以
尝到青少年时代那种阅读的乐趣,在作者看来这有些可悲。
因此,对于读书的方式,作者提出了他的五个原则,一是要
为推崇的无疑是契诃夫和博尔赫斯,以至于他将现代短篇小
说分为了契诃夫式与博尔赫斯式。对于契诃夫来说,“哪怕
是契诃夫最早的短篇小说,也能做到形式上的精致和清醒的
省思,这些特质使他成为描写没有活过的生命的不可或缺的
艺术家,并使他对他之后的所有短篇小说家产生重大影响”。
而“博尔赫斯的相对主义是绝对的,契诃夫的相对主义是有
条件的。被契诃夫及其信徒迷住的读者,可与故事建立某种
者以一个双重判断来为如何及为什么读短篇小说作了一个
总结,那就是“以不同的态度阅读这两大流派,用契诃夫来
追求真实,用卡夫卡─博尔赫斯主义者们来追求把真实翻转
过来”。
第二部分是诗歌。在作者看来,诗歌是探索被创造出来
的想象力的慑人境界,是想象性文学的桂冠,是一种预言性
的形式。而读一首诗,要尽可能去背诵,直到“发现自己拥
有这首诗”。这部分从句子简洁的豪斯曼讲起,逐渐过渡到
惠特曼,他在《西方正典》里被誉为“美国经典的核心”。
别,最重要的是你是谁”。开篇讲到的是塞万提斯的《堂吉
诃德》,它是“所有长篇小说中最早和最好的,却又不止是
一部长篇小说”,是“真正的西班牙语圣经”,“任何有关
如何读和为什么读长篇小说的讨论,都必须包括塞万提斯的
《堂吉诃德》”。布鲁姆认为,西方重要的小说家都受惠于
他们改变。善于阅读的一个标志,是允许小说中的关键性谜
团或决定性问题自己暴露和揭示出来。当你阅读更宏大作品
时,让谜团最终变成作品本身,最终你会沉浸其中。
第四部分是戏剧,在这个部分里,作者只谈到了三位作
家,但无疑这三位都是重磅作家:莎士比亚、易卜生和王尔
德。布鲁姆对于莎士比亚的热爱是从不掩饰的,开篇即谈到,
“虽然莎士比亚也许不必成为我们的世俗圣经,但在文学力
量方面,我觉得他确实是唯一可以跟《圣经》匹比的”。在
谈及《哈姆雷特》时,布鲁姆提出这是“一部关于戏剧性的
戏剧,而不是关于复仇的戏剧”,在它之前没有任何一部西
方戏剧“如此着魔于戏剧性”。对于易卜生的《海达·高布
乐》,作者认为它是“一部伟大的悲喜剧,也是唯美时代的
孩子”。在这些“孩子”里面,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
达到了二十世纪美国作家的最高美学成就。这部极具震撼性
原创性的作品,成为了“二十世纪美国长篇小说最出色的开
篇”。这些美国小说视域上的消极性,在阅读的时候并非是
要让人高兴起来或者给予某种安慰,它能提供给我们的最终
将会远远多于那具有净化力量的消极性。
在阅读这本书时,隐隐约约有一些当年阅读《西方正典》
的感觉,懵懂却又充满了求知欲。对于我而言,书里文学批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10:0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487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