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3篇
读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一
好汉一二三四五,景阳山上打老虎,好汉一二三四五,力大无穷拔杨柳。
一锦面大旗上刻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一位位忠义双全的英雄人物守护着
它。一切的一切,尽在《水浒传》中彻底地展现了出来。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
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的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斗争。它描述了一个个嫉恶如仇、
劫富济贫、义薄云天的好汉。
若是平常同学之间借个铅笔,折个尺子你便感动的痛哭流涕的话。那你还
是放弃看的好,不然就可能发生一场洪涝灾害了。他们的兄弟情是我们想象不
出的肝胆相照,真正的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
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是为了兄弟情。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每个人上战
场都有着为队友,不顾一切,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难道是他们真的不怕
死吗?然而他们为了情谊,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
在《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当中,最有个性的恐怕就要数天真烂漫、赤
条条举着两把大板斧冲在最前面的黑旋风李逵了。
李逵,是一名情商高的好汉。燕青智扑擎天柱后,李逵等梁山好汉与官府
人员大一场,好汉们都上山了,李逵却独自上街。从老人口中得知,寿张
县令是个糊涂官,百姓怨声载道。李逵找到县衙,正遇衙役驱赶老妇,李逵痛
打衙役随后扶老妇走进大堂,叫来县令一问,果然是徇私枉法。于是,李逵便
穿了县令的官服,重审老妇一案。李逵不识字,状纸都倒着看,却把案件审理
得水落石出,让百姓感恩戴德。更有趣的是他自导自演了一出“打架戏”请两
个上前告状,为自己找找乐子。审判后,将打人的视为好汉,将被打的痛扁了
一顿,弄的众人谛笑皆非。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为事物所困扰、感到压抑时,何不向李逵学习学习,
为自己找找乐子,放松心情,提高效率。
他也耿耿忠心于“哥哥”。他曾说过:“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
气,两把斧头削铁如泥。分分钟,便可把那宋江小儿剁碎。黑旋风在江州跟从
了呼保义后,便视其为亲哥哥,他的忠心也得到了回报,宋江提《满江红》一
词后也曾忽然发悲,老泪纵横:“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因此泪下。”他们俩
也算是两情相悦,以至于这个动不动就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快活”的莽
汉,在宋江面前却像一个听话的顽童一般。
他说得到,做得到。当宋江喝了奸臣的毒酒,怕自己死后李逵再起来造
反,坏了好汉们“忠义”的英名,让他也饮下毒酒时,李逵也无怨无悔、视死
如归,他说“宋江哥哥要我死,我也不怨哥哥。”
一百零八将,人人都同李逵一般,用生命去交友,死后也能一同魂归梁山
泊。流动的是时间、他们都会经历生死;但永存的是好汉们之间的兄弟情!这
也是本文最闪亮的看点!
读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二
大家都读过施耐庵的《水浒传》吧?最近,我们学习了里面一个很精彩的
故事《景阳冈》,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景阳冈》主要讲的是:武松在酒馆喝了十几碗酒要上冈。店主说冈上有
老虎而拦住他。武松不信,不顾店主劝阻上了冈。上冈后,他看到官府榜文,
才知道真有老虎。突然,老虎扑来。他和老虎一番打斗,最终把老虎打死,成
了百姓心目中的打虎英雄。
故事情节险象环生,引人入胜。当我读到武松不听店家劝阻执意要上冈
时,心想:武松的胆子也太大了吧,要是冈上真的有老虎怎么办?他能打得过
吗?就在我带着疑问读下去时,发现武松十分勇敢,竟然和老虎打斗起来。他
先是躲过了老虎的一扑,再用梢棒打老虎。可是接下来我又担心了,因为梢棒
攻击。最后,老虎死了,但是武松还不确定,于是又拿起一旁断成半截的梢
棒,打了一阵。直到觉得老虎彻底死了才肯罢休。读到这里,我才松了一口
气,心里暗暗敬佩武松这种勇敢的精神。如果具有武松这种精神,那还会有什
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对武松这个人物更是描写得栩栩如生。虽然他也会怀
疑别人的好意,但这才是施耐庵真实的描写。在店主想留他住宿时,他不仅拒
绝了店主,还猜疑店主是贪图他的钱财。武松也很要面子:在他知道冈上真的
有老虎时,本来想要下冈,可后来又怕店主嘲笑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上冈。
虽然在看见老虎时吓出一身冷汗,但他还是跟老虎做了斗争,一个人凭着赤手
空拳战胜了它。“武松打虎”这一场面描写是最精彩的,作者主要运用了动作
描写。写老虎,主要运用了一扑一掀一剪。老虎力大无穷,似乎不可以正面抗
击。所以,作者只抓住了武松的“三闪”,既体现了他与虎斗的智慧,又体现
了他身形的灵活。由此可见,武松并非一介莽夫,在读者心中留下了“英雄”
的印象。
读了《景阳冈》这个故事,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学习武松那种“明知山有
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这样的“拦路虎”。这
时就要像武松一样不慌张,不退缩,敢于挑战自己认为很难的事,凭借自己的
智慧和观察能力战胜困难。
《景阳冈》真是一篇好文章,让我认识了一位英雄——武松,让我学会了
一种精神——勇敢。我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
写读《水浒传》有感 篇三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明像中国这样,宛如一条滔滔不绝的大河。或
帝王之所不容,却仍能传承下来,这是它经历的最为漫长的考验;水泊旁108
个勇士造反的故事为无数人数代人所津津乐道,这是它经历的最为玩味的考验
——也是对所有中国人,所有统治者的考验。
大浪淘沙,经典永存。
四大名著,皆称经典。战争,权力,占据其二。《三国演义》站得高,一个
个风云人物一个个诸侯,用天下苍生下了一盘精彩绝伦的棋,生命失去鲜活,
在他们眼中,化为一颗颗冰冷的棋子。他们的心中装着的是天下,人,太过渺
小。人命贱草芥,他们连时代的脚步都尽在掌握。
历史对于缔造者,是自己的辉煌传奇;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段精彩的故
事;只有对于亲历者,才是切身的喜悦与悲伤。
历史与时代,注定不是布衣的舞台,尽管他们站了起来,抱成一团,试图
要改变什么,却始终无济于事。
究其缘由,尤为可笑,输在格局。正是两千年前的那句话:“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这句话注定不是反问句。王侯将相皆为天成,心中格局,宽广无边,胸有
大志,包藏天下。一生,只为用自己的一切来换取天下。天下苍生,朋友,亲
人,甚至自己。帝王皆寂寞,除了天下,他们什么都没有。
于是,就有了梁山泊聚义,就有了“替天行道”这面大旗。他们绝不是统
治者心中不可割舍的东西。他们面对的,是无尽的剥削与掠夺。他们开始发
声,只因,他们也无足轻重地被交换过。便如林冲,天子门下禁军教头,也只
换得几日高太尉的安生和朝堂的平静。响应者很多,可他们又能改变些什么?
他们不能割舍的东西太多,那些冰冷的伤亡数字,在他们眼中,是无比重要的
兄弟骨肉,格局太小!
吴越王三千铁弩射潮,潮起潮落依旧。他们也同样被潮水淹没——接受招
安,沦为统治者新的工具。于是,历史书上有了“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奈”。最
时间对《水浒传》的考验从未停止过,同样,《水浒传》对统治者的考验也
随着历史的滔滔长流而从未停歇。
第 5 页 共页 5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01:5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48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