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实为虚 深化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学习三种“化实为虚”的写法,提高审题立意能力,解决审题
难的问题。
学习重点 :
学会具体使用“化实为虚”的三种方法,提高审题立意能力。
学习难点:提高审题能力,结合审题来正确立意。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一、回顾近期作文的问题
最近练习了四篇作文《学会转身》《弯腰是一种智慧》《握手》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有同学反应,这几篇作文真的很难写,
老师在批阅作文的过程中发现这两个问题很突出:
a审题不清,立意不准;
b多重立意,中心不集中。
请大家结合写作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说说困扰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交流)
大家一直反应问题出在审题上,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它。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尝试借用一些方法解决审题难的问题。
介绍课题和学习目标
学习三种“化实为虚”的写法,提高审题立意能力。
二、学习“化实为虚”的方法
(一)、审清题目的虚实
学习“化实为虚”的写法,首先应该了解一什么是虚实。在写作
中,虚与实是相反相对的两个概念:
虚:主观的,抽象的,隐藏的,含蓄的,历史的;
实:客观的,具体的,直白的,明朗的,现实的。
我们先观察一下近期几篇作文题目的特点,会发现题目中的关键
词(题眼)是具体的动作、事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题。
辨析下列命题的虚实:《仰望》《尝试》《远方》《门》《回家》
《余晖》《脚印》
对实题的审题立意,我们可以考虑用“化实为虚”的做法。
化实为虚,就是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
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
和思想。
分析:在“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的思
考过程中,我们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可供大家参考使用。
(二)、化实为虚的具体方法
1)提问法—— 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使立意新颖不
落俗套;也可以对题目采用连续追问、自问自答的方法来打开思路,
使主题深刻。
我们结合实例来学习这种方法。
【例】 《学会转身》
可以从下面的“三问”出发,完成审题立意。
1.一问:“转身”是什么?
“转身”是放弃,是改变,是策略,是抉择等等。
2. 二问:为什么“转身”?
可能是陷入绝境,需要换个前进的角度;可能是面对诱惑要学会
转身拒绝;可能是为了迎接挑战;可能为了更好的向前等等。
3. 三问:“转身”会怎样?
转身会再续辉煌、再造奇迹;转过身来,会发现机遇;转身天地
宽;转身会发现光明,重塑人生等等
4.相应的立意,如“人要学会知难而退”“转身反思,继往开来”
“转身探索,追求成功”“转身创新,成就完美”“转身,换个角度思
考问题”等等。
【类题练习1】 《肩膀》
“肩膀”是一道寓意深刻的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
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
义——比喻义、象征义。怎样找到“肩膀”的深层含义呢?我们可以
对这个题目进行提问。
学生先交流,自问自答的内容。
可以从下面的“连续问”出发,完成审题并立意。
1、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依靠、保护
2、是用来担当、承担、保护什么的?——责任、勇气、亲人
3、 立意——担当责任
【类题练习2】《留香》
简要提纲:自问自答
一问:
二问:
三问:
立意:
2)联想法 ——化难以理解的关键词为具体可感的事例
如果对题目中的关键词难以理解,难以确定立意的话,我们可以
采用联想法,把题目中的关键词由此及彼地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
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
【例】 《学会转身》
“转身”典型事例
身为微软掌门人的比尔•盖茨,早年从哈佛退学,转身商海,创建
微软公司,逐步成为世界首富,当他坐拥如山财富后,他又突然转身
隐退幕后,投身慈善事业。比尔•盖茨两次华丽的转身,将自己推向
了人生的巅峰,让无数人为之钦羡,为之倾倒。
当鲁迅先生意识到中国人已经彻底麻木了,只有解放中国人的思
想才能真正地解救中国人时,他选择了转身——弃医从文。
当共产党意识到只有从敌人势力薄弱的山区进玫,才有可能获得
胜利时,他们选择了转身——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我们把“转身”这个词由此及彼联想为这些典型的事例,再来领
会“转身”的寓意,进而明确作文的立意。
例如,从比尔盖茨的转身事例中领悟到:转身是一种选择,是一
种对平庸的拒绝,也是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使用这种方法,面对的是具体的人物事例,就事论事,能准确深
入地理解题意,明确立意。
【类题练习】《留香》
典型事例:
立意:
3)虚实结合 既写实也写虚。
【例】《请让我,走下去》:兜兜转转,我一直都找不到出路。
这时,隐约听见父亲的欢呼声,我跑向那条别人说走不通的路,终于
到达出口。到了出口,我暗想,那是自己的路呀,是要自己来走的,
而不是靠别人告诉我的。
评析:在实写“我走下去,寻找出路”的同时,也写出“走下去”
过程中领悟的深刻道理“自己的路呀,是要自己来走的”。
【类题练习】《留香》
结尾片段:(虚实结合)
三、“化实为虚”小型练笔 (学以致用)
请以“留香”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完成简要提纲:
立意:
开头第一段:
一句话选材:
结尾 :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化实为虚”的审题方法,希望
大家可以在写作中尝试使用,当然,大家还会发现更好的办法,希
望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中考佳作展示】
《留香》
一月前,我去图书馆。恍惚间有香气隐隐飘来,如仙乐滑落于青
天。
我心惊。
是一株紫藤。虬枝盘旋地伏在树上,一片片的花如瀑布般悬下。
紫色沉淀下来,沉淀在最小最嫩的花苞上。香气淡淡地飘来,有午后
阳光的味道。我驻足了很久,使劲扇动鼻翼,想留住它在我的身体。
再相逢已是初夏。正欲拜读杨绛先生的作品,闻得先生已经离去,
不由唏嘘伤感。
几日的雨零落了藤上的花。花瓣似船儿在水洼中荡漾。我怜惜地
望着她们,可那香呢,却愈发清雅,没有丝毫埋怨。我忽然意识到,
香是不能强留的。你若有心,她便会自留,纵使花落雨降,她也会在
你身边萦绕,永不消散。
到了图书馆,借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印象中的杨先生伴钱
钟书度过了兵荒马乱,帮他整理《管锥编》,默默耕耘,待读了《我
们仨》,才知老先生心态淡泊,德行之味,香远益清。这位被钱先生
评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的奇女子,与坚守中,走过了一个世纪
的漫长。书中有图:先生提笔著着文章,着一身紫色毛衣,像极了一
株静静开放的紫藤。如今花落人走,可这淡紫色的香气却充盈于世间。
不必强求,香气自留。瀑布一样的花,瀑布样泼洒,恐怕这才是留香
的最佳方式。让自己成香,氤氲他人。纵使离去,也是托体同山阿,
清香了这一方世界。
《化实为虚 明确立意》学情分析
在语文中考当中,作文占据了较高的分值,许多语文教师在实际
教学当中也逐渐加强了作文的教学力度,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
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从学情的角度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具体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不高,相对于其他知识来说,作文存
在着较为明显的虚化特征,学生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获得学
习快感,这点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初中作文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文缺乏创新的
最终结果是学生所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主见,最终沦
为“八股文”,太多作文都是形式主义的“贴标签”,言之无物;
(3)写作练习不够。部分语文教师认为作文的教学主要依赖于
学生自身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学中意义并
不大。因此,作文练习力度明显不足。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不仅没能掌握写作的真谛,
一味在作文中写假话、套话、空话,写作文完全成了应付公事。写作
指导课就是要变换各种方法促进学生抒真情、写真话。把作文教学贴
近学生实际,加强写作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极倡导结合学生的生活实
际和个性特长进行专题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明
白:作文写好了,不仅语文这门学科受益,对其他各门功课乃至整个
人生都有好处。语文是知识的航空母舰,是思想品德的集训营。
《化实为虚 明确立意》效果分析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是在认真阅读了学生的四次作文习作之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学
生写作中的难点问题,经过反复斟酌思考,参考多家作文指导方案,
才制定了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
二、突出了老师的指导
面对中考的作文题目,许多学生感觉很棘手,反复斟酌,无法准
确给题目定位,不能准确立意。具体表现在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
不知道从哪儿下笔。针对这些学生的困惑,我在备课时,把重点落在
了“如何指导学生审题”。这节课,我多次出示学生写的作文片段,
让学生找出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学生共同思考的同时,加以写作
方法的渗透与指导,也注重突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因为准备充分,整节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
出。就有审题的思考,也有同学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片段的练习,
学生习作的战士。这堂课,内容丰富,层次鲜明。学生纷纷参与其中。
结尾再次总结写作要点,为下节课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作文指导课上教师的点拨和激励很重要,本节课,老师指
导学生围绕作文题目发散思维,提炼的观点基本正确。课堂上老师给
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给学生提供一条思考的线索,并且给学生提供
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慢慢明晰思路。老师结合学生
的发言适时点拨,纠正问题,使学生在发言后得到收获。如果再给学
生提供一些正面的示例,效果会更好。我所期待的这节作文指导课就
是这个样子。
《化实为虚 明确立意》评测练习
【类题练习1】 《肩膀》
“肩膀”是一道寓意深刻的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
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
义——比喻义、象征义。怎样找到“肩膀”的深层含义呢?我们可以
对这个题目进行提问。
学生先交流,自问自答的内容。
可以从下面的“连续问”出发,完成审题并立意。
4、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依靠、保护)
5、是用来担当、承担、保护什么的?——(责任、勇气、亲人)
6、 立意——(担当责任)
【类题练习2】《留香》
简要提纲:自问自答
一问:
三问:
立意:
立意:
开头第一段:
一句话选材:
二问:
请以“留香”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完成简要提纲:
结尾 :
《化实为虚 明确立意》教学反思
一、学生的收获。
这一节作文指导课主要针对学生作文呈现的“审题难”而设置的
审题立意指导课,经过一节课的指导练习,多数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收
获的。
首先,回顾近期作文,为了让学生明白作文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
么。四篇作文《学会转身》《弯腰是一种智慧》《握手》《总有一把钥
匙属于自己》都存在审题难的情况,总结学生的习作中两个问题很突
出:a审题不清,立意不准;b多重立意,中心不集中。因为是学生的
实际问题,所以课堂目标的设计有的放矢,学生的兴趣比较浓,课堂
听讲比较专注。
其次,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向学生介绍三种“化实为虚”(提
问法,联想法,虚实结合法)的写法,都有具体的例子可供参考,学
习三种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审题立意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第三,设置的化虚为实的小练笔,难易程度适中,一般程度的学
生都可以达到,这也激发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纷纷积极发言,
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思维,把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引向深处。
二、环节的安排
我的课堂属于中规中矩的教师指导课,老师指出一二三,学生照
做,课堂环节教师控制得多,课堂的生成性不强。我觉得这也是自己
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欠缺,在作文指导方面讲的时间太长,备课时在教
学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得多一些,在教学方式上考虑得少。如果能走在
学生后面,学生才更容易接受,效果也会更好。
三、教师的点拨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的点拨和激励很重要,学生针对题目发散思维,
提炼的观点基本正确,多少是要存在一些观点肤浅,表达简单的问题
的。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纠正问题,使学生在发
言后得到收获,尤其是正面的示例,效果会更好。
此次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发扬:
1、课前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内容的准备,心态的准备等。
2、给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这中间我有耐心听取学生的交流,
并进行分析判断,不时进行引导。
3、教师参与课堂,作好引导组织鼓舞工作。
这节课和我所期待的语文课堂的样子很像似,为了提高学生的写
作,我一直在努力,努力批阅,努力准备指导课的资料。但在课堂上,
自己语言的贫乏还是表露无遗,汗颜又惭愧,自己离一个优秀的语文
老师的距离还很远。努力吧。
《化实为虚 明确立意》课标分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需要
下功夫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阅读教学几乎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全
部。但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
痛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众多的老师和学
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有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小学各学段
的作文教学也做了具体的规定,而如何具体落实新课标要求,提高学
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
题。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当前作文教
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
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
能力训练的同时,如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表
达思想,写出有深度的文章,这是这节课指导思想,也是训练目的。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个性,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新意,有深度的
文章必定有风格。本节课的写作训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加强
指导。
1.思想深度
这要求学生能够透过题目,确立主题,透过现象揭示规律。作文
立意要体现出一定思想高度和思维的深度。思想的深度往往表现在学
生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对生活现象的思索、对人文历史的认知和反思,
以及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社会政治敏感性上。对作文题目的反复思考,
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度。
2.情感深度
学生作文最缺乏的就是人性和人情方面的真实性和深度感。行文
往往空泛虚假者多。其实,生活实际也好,文学作品也好,真正感人
的还是人之真性情。作文中的情感深度就是要通过作品挖掘出源于实
际生活的真体验、真感受、真性情、真觉悟。作文指导课要引导学生
深入生活寻找素材,挖掘生活的真思想,真情感,用真切的情感深度
才能真正感染人。
语言只是思维的外衣。细想想,在写作过程中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
再到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调整、修辞的运用等这些遣词造句的细节,
无不体现着作者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写作就是作者为自己的思维披上
语言文字的外衣的过程。作文指导课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学
生的思维活跃了,对事物的认识深入了,才可能写出情感真实、有思
想有意蕴的作文来。如果学生作文能恰当运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正反对比推理等方法来解决问题,都是具有做到思维深度的表现。
新课标针对这一弊端,强调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
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实质上是要求写作教学返本归源,把重心从重
形式转移到重内容上来,让学生抒真情、写真话。作文教学要贴近学
生实际,加强写作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倡导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特长进行
专题写作,让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本文发布于:2023-10-23 18:4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42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