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发展与使用

更新时间:2023-10-23 14:21:1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23日发(作者:邬繇)

论汉字的的简要发展与使用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历代的汉字演变和发展的分析可窥探出当时社会文化与人文的变迁,从殷商最早

时候文字的发现到如今文字的改革简化中,从字形字体的改变体现出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

官方汉字演变 字体字形变化 文化传承

当你看着这个字的时候“丨”应该怀疑的是自己有没有见过这个字,而不是它存不存在;

(多音字) gǔn :同音,字义上下贯通 shù :同音,字义同

同音字义 yī „ tuì:注(从下向上写)《摘自百度百科》

这个例子简单的从读音,释义与其写法证实了汉字其蕴含的力量,而从其来源与发展,

应该从写法开始。

在汉字作为整个中国地域使用的语言的结构变革的过程中,字体是不断变化的,新旧更

替的过程中,旧时字体的各种写法不再使用了,或已被废黜;而对于新的字体而言,随着自

然演变,出现了非官方的一些例如简化、草化、快写、随便写的现象、要求和趋势,由于没

有固定的形式和规定,汉字的变化也变得五花八门而层出不穷,当然,在某些方面也体现了

汉字的魅力。另外,由于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不断增长,现有的字往往不够。造字的工

程也变得重视起来,演变加上创造,作为一种极具内涵的文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一、从书画同源延伸到字体演变

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

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

一种表意符号

从有记载的汉字开始,书和画便脱离了同体的界限变为同源。随着时间的进程,朝代的

演变,有了一下这么简单的一种演变顺序排列——

1.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距今约3500年。

2.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大篆

3.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

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因书写困难,后

民间出现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

被称之为——“秦隶

4.汉朝时期,隶书变得越来越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

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

自如。西汉时期流行的这种隶书。称之为——“汉隶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

5.魏晋南北朝的时期楷书变得很盛行。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

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

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

6.宋朝,印刷术的发明直接导致了宋体字的应此产生。

7.元代时候用的字体总体上是蒙古文和汉字结合的。元朝时皇室应该还是以蒙语为主,

由于当时的民族等级隔离十分严重,却也避免不了一定会有汉语使用的存在,但那只是少数

情况。

8.至于清朝,则是根据时期来划分的。入关前后宫中通用的是满语和蒙语。清朝从顺治

帝开始,皇帝接受汉文化的程度就越来越高,到了康熙时这种情况变得更明显了,到了道光

时期,皇帝自己应该也都被汉化的不会说满语了,字体当然也是随之变化的。

9.至今七八十年出现了“仿宋体”,发展十分迅速。同时,黑体的出现,由于其醒目

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现了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许多不同种类的书

写体等等,在展现了汉字的多元化的同时也象征着文化底蕴的传承的浓厚。

二、汉字字体变化内涵的意义和所代表的文化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

的词素音节文字,《摘自百度百科》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

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

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

文字。

殷商时期的最早佐证的字体存在其意义很大在于证实汉字的最早时期的出现和它的延

续性,同时代表着当时占卜吉凶的作用与当时衍生出的文化。

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烤

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

占之事的吉凶。《摘自百度百科》

到了商周时候,大篆的出现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的名号。

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

此时的字体特点表现有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

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

块字的基础。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

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同时具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摘

自百度百科》

这里的字体变化直接表明了汉字的存在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当一个朝代存在了统一的

汉字,统一的记录方式,便能将当时的生产力生产物质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方面面刻画下

来,以文字的形式将当时的人文传承下来;而字体的不断规范,变化,以及地域差异也表民

文化的凝聚力和当时人类的思想水平的层面的提高。

秦统一六国时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篆的字体的过于规范和书写上

的困难导致许多的简便字体的出现。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小篆的曲为

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南北朝时期,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创造了楷书,同时吸取篆书圆转笔画,也保

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这时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变得更趋

严整。而当时的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

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也逐渐变成了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

近代,中国便有了史上的两次文字简化运动。

字体字形与读音汉字中许多字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有多种写法,有的写法笔划多,有的

写法笔划少。笔划多的叫做繁体字,笔划少的叫做简体字。在隶书和楷书走上历史舞台之时,

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种繁体字和简体字,但是针对隶书和楷书形式的一些汉字,

人们又渐渐创造出的新的书写形式,有的写法笔划多,有的写法笔划少。一般笔划少的占多

数。这些笔划少的书写形式叫做简体字,笔划多的叫做繁体字。简体字一般不被官方认可,

只流行于民间,因此又叫俗体字。顺便说一下,上个世纪,我们实行简化字运动后,有些简

体字或俗体字取代占正统地位的繁体字,成为占正统地位的文字,这些简体字叫做简化字。

可见简化字简体字是两个相关但不相同的概念。《摘自百度百科》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10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

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下设拼音方案组、汉字整理组、教学试验组、

编辑出版组、秘书处。

195410月,这个委员会将多方研究讨论并经过四次大的修正的《常用汉字简化表

草案》上报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并下达地方进行进一步审阅,并开展初步试验。

同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隶属于国务院直属单位。

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

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总表》的编印表明中国第一次简化字运动最终取得了成

功。

此时第一次汉字简化运动取得成功便开始进行第二次,不过由于第二次简化运动失败笔

者便不加之以时间叙述,对于第二次简化字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本的在于第二次简化字运动

的收效甚微。

第二次简化运动简化字扫盲的效率比繁体字扫盲的效率只提高了20%左右。《摘自百度

百科》 此时的简化的积极性和效益不高也直接导致了简化运动的一次开展便可符合人们的

需求。

尽管第二次汉字简化运动的失败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好处,但在整个汉字变化史上仍

然有着一席之地。历史上重要的文字演变都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发展相并进

的,它给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供人文基础,在秦朝和近现代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的时候都得

到了巨大的进步,从另一方面讲,它不但代表了汉文化的传承,它的进步快慢与是否稳定也

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局势的安定与否。


本文发布于:2023-10-23 14:2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418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文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