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理解知识要点梳理 王经华 整理
2011-01-10 17:32
一、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译文:)
2、中心思想:本诗借景抒情,通过大海吞吐宇宙的气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
抱负,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
3、名句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者借景抒情,运用夸张、想象,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
的生动描绘,表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译文。)
2、中心思想;本词通过冬猎盛况的描写,反应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
烈愿望。
3、名句理解:(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以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雄心壮志。
(2)作者“狂”,表现在哪些地方?
“狂”在四点:(1)太守出猎须报知人民去看。(2)去看须倾城。(3)猎必射虎。(4)
自比孙郎。描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借用典故,希望朝廷派遣冯唐一样的使
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表现作者渴望报效国家、为国立功的爱国豪
情。
三、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译文:)
2、中心思想:这首小令吊古伤今,揭示了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受苦遭难的都是老百姓
的深刻主题,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
3、名句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借古讽今,揭示了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
受苦遭难的都是老百姓的残酷现实。表现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
的愤慨。
4、理解“聚”、“怒”表达了作者声明思想感情?
“聚”字呈现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怒”字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
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四、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译文:)
2、中心思想: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3、名句理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形象地突出“暮年”“壮心不已”的积极进取精神,年老心未老,,
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译文:)
2、中心思想:本诗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雪与严寒,
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
3、名句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运用比喻手法,以花喻雪,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盛开的梨花,使严寒之中透
露出盎然春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4、空的理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空】字写出了作者依依不舍,但终归
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雪满天山路,离情亦满天山路。的心情
作者紧扣当时当地的节气风物去描写送别场景,且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
达,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
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译文:)
2、中心思想:诗写的虽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3、名句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作者推己及
人,忧国忧民,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语言深沉激昂,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
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无私奉献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3-10-22 10:0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404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